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行天下 > 活动集锦

重返灾区重走昔日生命线

2011-05-06 作者:周占林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重返灾区重走昔日生命线——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灾区走进二郎山侧记 周占林 当汶川发生强震时,中国诗歌学会在震后第七天,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纪念抗震救灾的诗歌集《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然后又组建中


重返灾区重走昔日生命线
——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灾区走进二郎山侧记
 
周占林
 
当汶川发生强震时,中国诗歌学会在震后第七天,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纪念抗震救灾的诗歌集《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然后又组建中国诗人志愿团开赴四川,用志愿者坚强的信念,帮助灾区,在成都火车站进行救灾物资搬运,到地震第一线帮助灾民,到学校对震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他们是诗人,更是奋斗在灾区一个个普通的志愿者。去年地震一周年时,中国诗歌万里行再次回到灾区,他们不但见证了灾区重建的高速度,同时也用自己微薄地力量,对灾区重建进了一份力。当地震已经过去快三年的时候,中国诗歌万里行又组织全国诗人,走进灾区走进二郎山,到 “5.12”汶川地震六个重灾区之一的雅安市进行采风创作活动,重走在救灾中被称为“生命线、政治线”的“318”国道,通过诗人的眼睛,来见证震后三年灾区的变化,然后用诗人的笔,讴歌那些在重建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4月25日下午,从外地赶赴四川的诗人韩作荣、叶延滨、朱先树、王明韵、洪烛、杨志学、周占林与先期到达的祁人在机场相聚,祁人做为此次采风团团长、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为了安排此次采风活动,提前一天来到成都。四川的本地诗人曹纪祖、张新泉、邓科、席玮、况璃、苦力、陈浩早已到达机场,大家会合后,在天全县的县委宣传部杨贤斌的陪同下,一同奔赴天全县。路上,杨贤斌副部长充当起一名合格的导游,不顾车辆的颠簸,向采风团的诗人们介绍了天全县的概况和灾后重建的情况。
天全县位于四川盆地周山区西缘,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之滨。境内水力、矿产、森林、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邮电通讯设施完备,电力充足,气候湿润,堪称川藏线上的明珠。水能总储量71万千瓦;森林面积270万亩,其间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大鲵等数十种国家珍惜保护动物。关于灾后重建工作,杨贤斌副部长说:“灾后重建,资金保障是关键。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及时到位,天全县各级各部门加强政策研究,适时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具体措施。灾后住房在2010年重建全面完成,城乡共3885户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加固全,城乡住房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广播站、文化广场、健身设备等一应俱全。”
观窗外美景,听天全县三年来的变化,让北京来的诗人们格外兴奋,180公里的路途,没有一个人能够入睡,他们在用诗人的眼睛寻找着能够入诗的亮点。
 
在天全的夜晚,是睡眠最好的一个夜晚。早晨被窗户的小鸟早早叫醒,仿如回到我童年的小山村。我一个人漫步在街上,看来来往往的行人,一派悠然自得的气氛让人惬意。出二郎山宾馆右转,恍如走进一幅山水画中。我拿起手中的相机,将这幅山水美景留进我的记忆,同时在新浪的微博上留下“住在水泥盒子里久了,突然被一阵鸟鸣叫醒,感到很惊奇。天全县的原生态环境挺好的。”并把随手拍下的照片发上去与朋友们分享这种美与自然。
采风团的诗人们在天全县桥头堡充分感受到天全小吃的风味,诗人们的兴致首先从味觉中被调动起来,老诗人张新泉还有感而发,随口吟一对联,并且加一横披,让大家乐得一塌糊涂。离开桥头堡,第一个行程是重走茶马古道。历史上,茶马古道的前端起始有两条路线,一条在云南,一条在四川。我曾随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过云南的那条,今天能有幸沿着这条茶马古道行走,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情。天全县在唐开元十九年就开设的“茶马互市”,成为当时全国允许设立的为数不多的茶马市场之一,天全由此成为重要的茶马贸易重镇,但因天全地处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运往藏区的茶叶多由人力背运,翻二郎山,经泸定抵达康定,无数“背夫”从这里出发,将数以亿计的物质来回运输,以汗水和血泪凝成的这条道也就成了四川茶马古道的起点。在茶马古道陈列室,偏儿子草鞋、油灯、背架子,还有残缺不全的宗室家谱、历朝古币,每一件无不是古道历史的见证!《古道背夫铭》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经典诗歌,“二郎莽莽,河川泱泱”、“茶马千秋,古道苍茫”,读来有种身临其景,别具一番滋味在心头。诗人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仿佛每个人又回到了远古时代,听到背夫沧桑粗犷吆喝声和拐子敲击山石的声音。离开陈列馆,我们沿着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古道前行。走到一座明初风格建筑的雕花古民居时,杨贤斌告诉诗人,坐在门前的那位老人就是当年的背夫。于是,诗人们中手中的镜头便对准了那张饱含沧桑的老人的脸。但是,老人却转身返回屋里。我有点诧异,是不是大家的快门声打扰了这位老人的安静?片刻,老人从屋里出来,手时提着长板凳。原来,他是要搬长板凳让大家休息。民风纯朴,由此可见一斑。而门楣上方悬挂的“茶马古道生育文化苑”牌匾,更是让大家笑谈不止,也让诗人们在此留下无数妙语。
沿着古道拾阶而上,看那一株株比人还高挺立的竹笋,让我们北方来的人有些吃惊。这远远超过了我们在饭桌上对竹笋的认知。那种昂扬向上,健拔伟岸,无不充满一种阳刚之美。而那些深深的拐子窝,总会给诗人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那上百斤重的货物,给每一个背夫带来多大的压力啊!连拐子窝都这么深,而他们的脚步,又不知踏平了多少石板。
沿着茶马古道蜿蜒西行,路边的风景虽美,却难掩古代背夫洒落在这片土地上的血汗。古道漫漫,留下多少千古绝唱,白云悠悠,荡不尽人间沧桑。已是第二次来到天全再次走上茶马古道的诗人、鲁迅文学获得者张新泉说,茶马古道不管是走一次还是走两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一条路怎么走怎么新鲜总能让人重温历史。
离开茶马古道,采风团沿“318”国道向二郎山行走。在汶川地震时,这条通向汶川的生命线给所有关注灾区的人留下深刻印象。沿途的山坡已经看不到当年塌方的痕迹,然而,当年地震后两天在天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天全人民仅用一天多时间就打通了这条生命通道,为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路在二郎山间盘旋,如同一条飘扬在空中的彩带,让人不知道下一步会飘向哪里。在前往二郎山隧道的车上,天全县的朋友和诗人们一同唱起了《歌唱二郎山》,“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条川藏线上的咽喉之道,留给世人太多的思考和思念。在二郎山隧道入口处,我们用仰望的姿势观看,那雄壮、那气魄,无不振人心弦。为了体验过二郎山隧道的感觉,采风团一行穿越了二郎山隧道,晴朗的天气,让远方的贡嘎雪山熠熠生辉。而同行的雅安媒体丝毫不会放过采访诗人的机会,在观景台上,对来自北京的诗人洪烛进行现场采访。洪烛说,来到天全才发现她比我想象中的好太多了,这里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和历史息息相关特别能激发诗歌创作的灵感。
在回程的路上,诗人们在筑路英雄烈士墓前,听同行杨部长讲述他们的故事,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庄严地向他们三鞠躬,以示对他们的思念和尊敬。
 
下午,诗人们不顾劳累,和天全县的诗人、作家进行一场热烈而温馨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天全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文联主席李维余向诗人们介绍了三年来灾后重建天全县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希望天全的蓝天碧水能让各位诗人灵感顿生、佳作不断,让秀丽的天全通过各位诗人传播得更深更远。李维余不但是位领导,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作品,得到诗歌界地普遍认可。讲话结束后,他朗诵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自己作的诗《哭吧,中国》,那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采风团团长、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祁人介绍了中国诗歌万里行的目的、缘由和最新进展情况。他说:“中国诗歌万里行六年多来备受各地群众的欢迎与喜爱,约数十万群众相继参与到诗歌宣言、诗歌朗诵、诗歌讲座中来,诗歌文化与诗歌精神的传播,诗意生活理念的推广,赢得广泛的赞誉。六年的历程,也将中国诗歌万里行打造成为诗坛乃至文学界最响亮、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中国诗歌万里行大型文化工程,为诗人和诗歌赢得了声誉。”著名诗人韩作荣、叶延滨、朱先树谈了来自天全的感受和对当下诗歌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诗刊》编辑室主任、诗评家杨自学当场朗诵了他刚为天全创作的诗歌,赢得了一片热烈地掌声。而天全的诗人也和采风团的诗人进行了现场交流,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坛现象,话题随意而气氛温馨。大家一致对天全县目前的创作状况和创作环境表示满意,著名诗人、鲁奖评委叶延滨对当地作者的作品给予极高评价。而多次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到灾区的《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不但讲述了他收养一名灾区孤儿的故事,同时面对天全县诗人发出了诚挚邀请,愿意拿出刊物20页版面为天全作者提供一个发表阵地。又一阵掌声,比任何一次的掌声都响亮。
 
27日上午,我们到达了天全县红军纪念馆。正在修葺的纪念馆迎来了他们建馆以来的第一批诗人参观。纪念馆回顾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伟绩,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天全,强渡天全河,并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设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和红军总医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及红色遗迹。纪念馆大院里的两尊大炮吸引了诗人的目光,纷纷在炮前留影,而天全县的“雅女”诗人更不会放过和这些著名诗人全景的机会,让素有“白马王子”之称的诗人洪烛乐得合不著口。
在地震中,天全中学的教学楼、学生后勤生活用房等建筑严重受损,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争取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援助资金,对学校重新改建。如今的天全中学,绿荫掩映,花团簇簇,宛如一个星级公园。由于时间紧,我们沿着校园转了一圈,仿佛行走在二郎山的特殊公园内,花香、书声,给这个校园增添了无尽的生气。
在天全县职业中学,“9+3”一个新鲜的词组让我对这所学校有了另类兴趣。听了校长的解说,才明白 “9+3”是国家对藏区实行免费教育的一种模式。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天全县高级职业中学是雅安惟一一所承担“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学校。这种“9+3”免费职业教育及学生就业工作让天全县肩负了民族团结、共荣发展的历史责任,对促进藏族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使我们对国家的教育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在参观天全县中医院的时候,大家除了在观感上了解了天全县灾后卫生事业的重建工作外,更注重地是这里有一位骨科医院李存刚,他的散文集《喊疼》就是在昨天座谈会上得到叶延滨高度评价的作品。而一所医院,一个医生,一本书联结在一起,就成了天全县的一道亮丽风景。
 
走进始阳镇破磷村石头寨,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单用风景秀丽已经辞不达意,寨里的道路呈八卦迷宫布局,让现代人走入也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感觉。诸多小院都有石围墙、木构架,庭院内有石桌、石凳。当我们走进寨子后,这里的人们正悠闲地坐在临街的门前打牌,而看牌的人却比打牌的人多了几倍。有背粪的农民从身边经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另一种运输方式,因我在我们北方,有挑粪、推粪、拉粪之说,看来,真是有点儿孤陋寡闻。而经过身旁的寨子里的女人们,总会或多或少给我们聊上几句,要么是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要么是累了可以到她们家歇歇脚。这里的民居具有浓郁了藏汉文化特征,在一个极具特色的小院内,诗人们纷纷在门槛上坐下来,假装一次土司,享受一个土司文化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村子临河的地方,有惟一保存完整的省级文物——明代土司石牌坊,这是天全土司文化的见证,镌刻着天全790多年土司制度的兴衰。烈日虽炎,但却挡不住我们参观的热情。在村子靠山的地方,有座古墓更是让诗人们停不下自己的脚步。有耙地的女子成了模特,她憨厚的笑容成了我们镜头永久地记忆。
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灾区走进二郎山采风活动圆满而顺利。三天时间虽短,而留给我们回味的东西却很多。大家表示在返回后用最快的时间拿出自己的作品,用诗歌来赞美这片土地和辛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2011年5月2日于京北山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