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甘建华

纪念琼瑶:念我故乡兰芝堂(散文)

2024-12-05 作者:甘建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琼瑶曾在兰芝堂度过比较幸福的两年多时光,《我的故事》一书中,“祖父和兰芝堂”一节有着比较详尽的描述。

  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那天晚上,琼瑶的名字再一次在衡阳夜空响起,主题曲就是她多年前写的《念我故乡》。同时,节目主持人宣读了她隔海发来的贺信:“时隔三十余年,透过你们制作的视频,再次看现在的湖南衡阳,山水风光依旧秀丽,历史古建文物大量修复,市政建设繁荣进步,乡亲们的生活大大地改善,我的心中也十分欣慰。这是大家的福气,作为一个衡阳人的骄傲。”

  早在1963年夏天,琼瑶因自传体长篇小说《窗外》一鸣惊人,后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5名)”,又被北京《光明日报》评为“改革开放40年40本书”。嗣后创作《烟雨蒙蒙》《在水一方》《一帘幽梦》《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雁儿在林梢》《月朦胧鸟朦胧》等数十部长篇小说,以至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她最得意之作是红得不能再红的《还珠格格》,封笔之作则是耗时7年、今年夏天在大陆出版的80万字简体中文版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而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前夕,琼瑶被推选为“衡阳风华·70年70人”。

  如今年已87岁的琼瑶,我们不能再叫她琼瑶阿姨了,而应当尊称衡阳老娭毑或老姑奶奶。琼瑶本名陈喆,谱名诗喆,1938年4月20日生于成都,祖籍衡阳渣江兰芝堂(今衡阳县三湖镇大波村)。1942年至1944年,1948年至1949年,她曾两度随父母回乡避难,1949年举家去台湾。1989年5月,在离别祖国大陆40年后,偕丈夫平鑫涛回乡省亲祭祖,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琼瑶曾在兰芝堂度过比较幸福的两年多时光,《我的故事》一书中,“祖父和兰芝堂”一节有着比较详尽的描述。如今,重新修建的兰芝堂琼瑶祖居,已经布展等待开馆,衡阳丰家洲文创园也与琼瑶IP联名打造艺术中心。故乡没有忘记漂泊在外的游子,而游子的心中永远念我故乡。

  兰芝堂陈家是衡阳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书香之家,据说当年庋藏诗书逾万册。琼瑶高祖陈大源是湘军水师提督彭玉麟部将,因功官至三品,曾任长江水师湖口炮船厂总办、江西九江知州等职。其子陈启稠诰授奉直大夫,候选通判,领五品衔。其孙即琼瑶祖父陈墨西,光绪十六年(1890年)乡试廪贡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成为海派书法大师李瑞清监督(校长)的得意门生。宣统元年(1909年)留学日本,结识黄兴、孙中山、蔡锷,旋即参加同盟会。宣统末年(1911年),随孙中山先生回国,奉命赴秦州(今甘肃天水)参加黄钺、向燊领导的陇右光复,担任甘肃临时军政府秘书长兼教育司司长。嗣后历任《真共和报》(又名《启明日报》)总编辑、孙中山大元帅府简任参议(政治参议官)、国民革命军总部政治顾问、北伐第二军谭延闿部政治顾问、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顾问等职。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在800人参加的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课堂上,33岁的青年教师毛泽东恭敬地介绍57岁的陈墨西为“革命老前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互相倾轧而回乡,先后在省立衡阳女中(今衡阳市十七中)、衡山南华中学(今南岳区一中)、衡阳县立中学(今衡阳市二中)等校任教。其间与段家谦、陈纪瑞、陈樊夏、易学等十二子创立湘东诗社,有木刻、铅印本各二集行世。

  1989年5月6日,琼瑶夫妇回衡阳探亲祭祖。一投入故乡的怀抱,她便沉浸在浓郁的乡音乡情中。后来,她深情地回忆道:“我离开衡阳时,那时的衡阳还是个小城市,我可以从城头跑到城尾。现在已经很大了,已经成了大城市了。”当有人问她会不会说衡阳话,她笑着说:“我不会说衡阳话,我的父母也不会说衡阳话,但我很喜欢听乡音。”

  琼瑶被誉为“台湾言情文学大师”,作品风靡台港澳和东南亚,可大陆的“琼瑶热”也是高烧不止,数亿人成了她的铁杆粉丝。2006年创刊的《尔雅》DM高档时尚杂志,《喜欢衡阳的100个理由》其中一条便是:“你写一本书能红,写十本书能红吗?一百本呢?琼瑶几十本言情小说,几十部影视剧,风靡华人世界几十年,惹得多少人因她而涕泪横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衡阳老乡在这里向全国人民赔罪了!”

  尽管琼瑶还乡行踪作了保密,但还是被一些“琼瑶迷”探听到了。回到衡阳当晚,便有一位年轻姑娘设法找到琼瑶,说是已经读了她38部小说,巴不得见这位同乡作家一面。就在回老家祭祖的路上,只要车子一停,便有人持书蹿上车来,要求琼瑶签名留念。即使在宾馆吃饭,也会有人钻出来请她签名。她直率地告诉大家:“我是什么都做不好,这才去写小说的。如果能做好别的什么事情,我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写小说是个很苦的差事。”当乡亲们夸她是“衡阳著名女作家”时,她总是摇摇头,诚恳地说:“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真的没有什么!”“我只是衡阳的女作者,不是女作家。”

  5月7日上午,琼瑶夫妇回到祖屋兰芝堂,那儿离衡阳城区五六十公里。乡亲们为了欢迎她的到来,突击抢修一条三四公里长的马路,途中还架起一座小桥,后来这条路就叫“琼瑶路”,这座桥就叫“琼瑶桥”。临时接待琼瑶一行的兴隆小学,原本是一所危房旧舍,重建工程所需全部费用,都是琼瑶慷慨捐资,当地政府要以琼瑶的名字命名,却被她婉言谢绝了。

  当天中午12时,琼瑶为祖父扫墓祭祖活动正式开始。

  陈墨西当年拒绝儿子陈道、陈均(陈致平)的劝说,没有离开大陆去台湾,照常在衡阳城乡教书谋生。后来因年龄太大,又没有生源,生活陷入困顿,甚至不时饿饭。1952年立春日,经友人衡阳市副市长、民革衡阳市委主委刘劲先劝说,他给原在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同窗黄克诚发去一封求助信,同时寄上《奉寄长衡故人》十首诗和两篇序文,内有“偶击晨钟试一鸣,寒惊衡浦雁无声”之句。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诚,接到故人的信和诗,及时作了批示,要求当地政府尽快为其解决生活困难。不久,陈墨西被聘任衡阳县志编委会主任委员,旋聘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翌年初,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参事室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随后当选湖南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和衡阳县政协委员。

  1958年3月6日(戊戍惊蛰日),陈墨西手书一张“拒客帖”转告亲朋好友,其文曰:“贱齿匆匆,已近九旬,届期应与地方父老小叙联欢,籍祈岁稔。但值政府厉行节约之时,我邑两年大旱以后,粮食至困,经济尤艰。鄙人既无力延宾,更不敢稍涉浪费以重愆尤。请我戚友邻族是日玉趾勿赐降临,以重功令为荷。”由于衡邵走廊连年天干大旱,城乡经济特别困难,黎民百姓生计无着,陈墨西老人九旬大寿亦无力请客吃酒,帖中透出的万般无奈,读来令人格外心酸。

  陈墨西平生推崇乡贤船山先生王夫之,著有《关于王夫之学术思想之探论》。所撰纪念王夫之诞辰290周年对联:“湘水衡云留正气;楚辞孤竹证同心。”至今悬于湘西草堂正厅内壁进门左边第一副。1954年冬天,他先后两次考察菜塘湾船山故居和大罗山王夫之墓地,走访当地干部群众,征求各方意见,撰写近3万字调查材料,在省人大会议上提出船山故居保护提案,倡修船山图书馆,均得到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落实。1960年5月23日,老人因病于兰芝堂辞世,享寿91岁,丧事由省政府出资操办。1999年,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编印《风范长存》专集,纪念其诞辰130周年。

  琼瑶深情地感叹道:“爷爷早已离开了人世,我们没能在他的晚年见上一面,真是太遗憾了,可他老人家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真是太多了。”

  陈墨西墓地在本村繁荣组境内虎泥冲虎形山,离祖屋兰芝堂不远。琼瑶回乡前一年冬天,陈均与子女们出资,已将坟茔修葺一新。墓地56平方米,水泥墓坪,墓圈由6块0.15米厚、0.77米高、1.55米宽的花岗岩围成,形似半个正方形。墓圈内并排二冢,左为陈墨西冢,右为其族侄陈鹭祥冢。陈墨西冢长2米、高0.44米、宽0.9米,由磨得光滑如镜的花岗岩嵌成,冢盖似平缓的坡屋顶,由两块长2米、宽0.41米、厚0.02米的花岗岩镶成。墓碑为花岗岩,高1.55米,宽0.8米,厚0.22米,中嵌汉白玉石,上刻“先考陈公墨西之墓”,碑四周刻有二龙戏珠浮雕。冢脚有长方形水泥香炉,墓坪下设三级水泥台阶。冢左侧墓圈嵌有汉白玉石刻的碑文《重修陈公墨西墓记》,这是琼瑶父亲陈均亲自撰写的。

  衡阳陈公墨西,讳贞瑞,号潜斋,生于公元一八六九年,殁于公元一九六○年,享年九十有一。男均频年于役海隅,未克亲视含殓。时事多艰,匆匆营葬,岁月蹉跎,茔地日荒。直至公元一九八八年,海宇承平,男均方克率诸孙喆、珏、兆胜、锦春重修斯墓,并获县府暨乡里之协助,得竟其成。男均恭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穀旦岁戊辰。

  琼瑶、平鑫涛夫妇来到祖父墓前,代替在台湾已八秩高龄的父亲和年逾古稀的母亲,摆上祭品,献上花圈和鲜花,并在祖父墓前三跪九叩。40年的离别,40年的牵挂,心潮难平,哀思无限,此刻全都融入深深的鞠躬叩首之中。成千上万的乡亲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墓地所在的那个小山头上,挨挨挤挤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一个半月后(6月24日),陈墨西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祭祖之后,琼瑶夫妇在兰芝堂大摆酒席,每桌十大碗菜,盛情款待乡邻们。她挨桌给大家伙儿敬酒,每到一桌,都会笑吟吟地问道:“乡亲们杯里都有酒吗?”那些身上沾有泥土、很少出过远门的乡亲,见这位著名女作家如此和蔼可亲,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临别兰芝堂,琼瑶深情挥舞着双手,乡亲们都说欢迎她再来。走了好一段路程,琼瑶泪眼婆娑,还在回头凝望故乡。

  翌日临离衡阳前,琼瑶给堂叔陈季春留言:“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亲人。但愿从今以后,能常常聚首。”

  琼瑶夫妇回湘期间,湖南电视台记者欧阳常林(后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一直跟随采访。待他们到了长沙,湖南电视台举办一台文艺晚会《问故乡你有几多情》,湘籍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哽咽着演唱琼瑶作词、王立平作曲的《念我故乡》,直接将晚会推向高潮。连一向矜持的琼瑶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离座冲上舞台,与正在演唱的李谷一拥抱在一起,令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回首衡阳,遥望湘江。白云深处,是我故乡。我欲归去,山高水长。我不归去,最断人肠。回雁峰下,雁去何方。洞庭湖畔,几度夕阳。莫怨雁儿,飘泊流浪。辗转徘徊,多少心伤。寄语白云,归我故乡。告我亲人,未曾相忘。浪迹天涯,怀我故乡。眉间心上,皆我故乡。”这首歌道出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并赋予期盼两岸统一的深层涵义。1989年北京电视台十周年台庆晚会选用了这首歌,1994年有歌手参加央视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并获奖。2008年,《念我故乡》被泐石刻碑于衡阳市湘江东路湘水明珠文化公园。

新建的琼瑶祖屋衡阳县兰芝堂  甘建华摄于2022年5月8日

1989年5月7日,琼瑶、平鑫涛夫妇回到老家衡阳兰芝堂祭祖。  甘建华提供图片

1989年5月7日,琼瑶、平鑫涛夫妇在老家衡阳兰芝堂祭拜祖父陈墨西先生。  甘建华提供图片


琼瑶1989年5月8日离别衡阳前的留言。  甘建华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