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荒原的“但丁式”拷问与救赎
陆健长诗《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论稿
2013-05-28 作者:子午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张照《观海》)诗歌是一个时代语言和良知的制高点,是思想与审美海拔的文本雕塑,是一个民族心灵史最本质、简练而灵动的真实写照。
陆健说:“我的左手握住诗歌,右手抓住现
陆健说:“我的左手握住诗歌,右手抓住现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张照《观海》)诗歌是一个时代语言和良知的制高点,是思想与审美海拔的文本雕塑,是一个民族心灵史最本质、简练而灵动的真实写照。
陆健说:“我的左手握住诗歌,右手抓住现实”(见长诗第三章)。自90年代初迄今的20多年间,他积极探索汉语诗歌的诗体建设、体裁及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并取得了可喜的实质性突破。早在1992年9月,陆健的诗集《名城与门》在文化艺术出版社问世后,笔者就曾指出:陆健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诗特写(Poetryfeature)。其后的《34份礼物》(2004年5月)也是诗特写的成功之作。而《非典时期的了了特特博士》(2003年6月)、《枫叶上的比尔》(2006年6月)、《田楼,田楼》(2006年10月)和《洛水之阳》(2007年4月)等诗集的艺术形式及其风格则属纪实诗(Documentarypoetry)①。毫不夸张地说,陆健的诗特写和纪实诗系列创作在中国新诗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及建设意义。
前不久,陆健创作的长诗《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见《中国诗歌》杂志2013年3期)堪称中国当代的经典长诗。在诗中,他借鉴了但丁《神曲》的长诗结构及其若干艺术元素,以艾略特式的敏锐、深刻和恢宏,从新诗建设的立场及诗人的自省精神出发,通过自我拷问一步步走向并展开对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灵荒原”的拷问。应当指出,这部璀璨、绚丽的长诗既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缩影,更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灵现实的直接反映。
一、结构:借《神曲》之形,融赋格之魂
从结构上看,陆健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一方面借鉴了但丁《神曲》的“宏大叙事”结构之“神”,另一方面则化用了由字母和严密数字逻辑矩阵所组成的数学之“形”。长诗共26章,每章分为两首(也可视为类似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下两阕),依次用26个大、小写英文字母作为序号。其中,每章上阕均为3小节共9行,下阕为6小节共18行(即每章共27行),全诗共702行(不包括大、小标题)。诗人匠心独运地用类似音乐的对位法来结构全诗,整部长诗犹似一部结构严谨、风格唯美的赋格②体交响乐或精湛别致的歌剧。
长诗一起笔就直奔中心。一如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古罗马时期的伟大诗人维吉尔(他引领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陆健在其长诗的第一章遇到的则是法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阿波利奈③(他对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文艺领域的先锋运动影响尤为深远)。陆健把阿波利奈放在长诗里26位中外文化名人的首位,是蕴含深意的。他希望自己能从阿波利奈身上汲取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在长诗开篇的第一首,陆健用带有《诗经》赋体诗传统的笔调开宗明义地写道:“我的天职是塑造一个当代诗人的形象/我必须千百次地打碎、塑造我自己”。
当新诗潮运动在80年代末结束以来,陆健一直苦苦思考,呕心沥血地探索中国新诗的出路。他以一个学者型诗人独有的敏锐,洞见了中国诗坛(乃至整个文坛)一度出现的思想浮躁疲软,文化上缺乏深层历练,因而游戏文学和消费语言,并导致诗歌的低媚倾向(如低诗写作、下半身写作)及网络语言泛滥等现象。对此,陆健就像一个诗歌“先知”般体会得格外深入。“哦诗歌//过去道德的上帝盯上了她/如今商品的上帝要主宰她/诗歌为我们受尽凌迟之苦”(长诗第六章)。
陆健的生活及其诗歌写作历程真实地折射出中国诗人族群的总体精神风貌。他在诗中自我调侃地写道:“我知道自己仍然是个小人物//儿时为长大而吃饱穿暖;然后下身/与智力一同胀大。饱读杂书,用/手指和键盘的相互取悦代替书写”。“常常类乎抄
陆健说:“我的左手握住诗歌,右手抓住现实”(见长诗第三章)。自90年代初迄今的20多年间,他积极探索汉语诗歌的诗体建设、体裁及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并取得了可喜的实质性突破。早在1992年9月,陆健的诗集《名城与门》在文化艺术出版社问世后,笔者就曾指出:陆健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诗特写(Poetryfeature)。其后的《34份礼物》(2004年5月)也是诗特写的成功之作。而《非典时期的了了特特博士》(2003年6月)、《枫叶上的比尔》(2006年6月)、《田楼,田楼》(2006年10月)和《洛水之阳》(2007年4月)等诗集的艺术形式及其风格则属纪实诗(Documentarypoetry)①。毫不夸张地说,陆健的诗特写和纪实诗系列创作在中国新诗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及建设意义。
前不久,陆健创作的长诗《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见《中国诗歌》杂志2013年3期)堪称中国当代的经典长诗。在诗中,他借鉴了但丁《神曲》的长诗结构及其若干艺术元素,以艾略特式的敏锐、深刻和恢宏,从新诗建设的立场及诗人的自省精神出发,通过自我拷问一步步走向并展开对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灵荒原”的拷问。应当指出,这部璀璨、绚丽的长诗既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缩影,更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灵现实的直接反映。
一、结构:借《神曲》之形,融赋格之魂
从结构上看,陆健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一方面借鉴了但丁《神曲》的“宏大叙事”结构之“神”,另一方面则化用了由字母和严密数字逻辑矩阵所组成的数学之“形”。长诗共26章,每章分为两首(也可视为类似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下两阕),依次用26个大、小写英文字母作为序号。其中,每章上阕均为3小节共9行,下阕为6小节共18行(即每章共27行),全诗共702行(不包括大、小标题)。诗人匠心独运地用类似音乐的对位法来结构全诗,整部长诗犹似一部结构严谨、风格唯美的赋格②体交响乐或精湛别致的歌剧。
长诗一起笔就直奔中心。一如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古罗马时期的伟大诗人维吉尔(他引领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陆健在其长诗的第一章遇到的则是法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阿波利奈③(他对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文艺领域的先锋运动影响尤为深远)。陆健把阿波利奈放在长诗里26位中外文化名人的首位,是蕴含深意的。他希望自己能从阿波利奈身上汲取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在长诗开篇的第一首,陆健用带有《诗经》赋体诗传统的笔调开宗明义地写道:“我的天职是塑造一个当代诗人的形象/我必须千百次地打碎、塑造我自己”。
当新诗潮运动在80年代末结束以来,陆健一直苦苦思考,呕心沥血地探索中国新诗的出路。他以一个学者型诗人独有的敏锐,洞见了中国诗坛(乃至整个文坛)一度出现的思想浮躁疲软,文化上缺乏深层历练,因而游戏文学和消费语言,并导致诗歌的低媚倾向(如低诗写作、下半身写作)及网络语言泛滥等现象。对此,陆健就像一个诗歌“先知”般体会得格外深入。“哦诗歌//过去道德的上帝盯上了她/如今商品的上帝要主宰她/诗歌为我们受尽凌迟之苦”(长诗第六章)。
陆健的生活及其诗歌写作历程真实地折射出中国诗人族群的总体精神风貌。他在诗中自我调侃地写道:“我知道自己仍然是个小人物//儿时为长大而吃饱穿暖;然后下身/与智力一同胀大。饱读杂书,用/手指和键盘的相互取悦代替书写”。“常常类乎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