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丘树宏

“國家命題”是怎樣煉成的——“孫中山文化”十年感言

2019-02-27 作者:丘樹宏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2019年2月18日,中央和國務院在北京发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建人文灣區”,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以此為標志,“孫中山文化”正式列入國家命題。
作者系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
  2019年2月18日,中央和國務院在北京发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建人文灣區”,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以此為標志,“孫中山文化”正式列入國家命題。
  “孫中山文化”是2008年在中山市提出的。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是十年了。
    2007年初,本人擔任中山市委宣傳部長,按照市委的要求,嘗試著提出了“孫中山文化”這一概念,並開始起草創建國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案。2008年1月,中山市委、市政府頒布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的意見》,核心內容是兩個,一個是三年內成功創建國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個是建設八大文化工程。而八大文化工程之首,就是孫中山文化工程。這說明了,孫中山文化正式成為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命題,孫中山文化成為中山這座城市的第一品牌。
  為什麼要提出孫中山文化這一概念?當時主要是注意到對于孫中山先生的紀念,主要是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紀念活動。每年的11月12日、3月12日,分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和逝世;第二是學術研究。對于孫中山這樣的世紀偉人,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未能很好地深入到經濟、社會、文化之中,沒有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如果提出孫中山文化的概念,則有可能解決以上的問題。同時,在社會層面,在基層中,尤其是對外關系,包括與港澳台地區和華僑華人的交流,以文化的名義來做,也更加合適方便。
  那麼,什麼是孫中山文化呢?2010年6月,我在中宣部懷柔培訓基地培訓,對此進行了初步思考,撰寫了《孫中山文化:一個重要的國家命題》一文,此文先後发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和光明日報上。我在文中這樣定義孫中山文化:孫中山文化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孫中山的思想、主義、理論和精神;二是這個層面內容背後的文化元素;三是孫中山先生本身就是一個文化偉人,他的、著作、演講、書法和詩詞都有極高的成就,是中華民族以至全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同時提出,孫中山文化不僅是中山市的命題,也是廣東省的命題、國家的命題。
  無庸諱言,當初提出孫中山文化這個概念的時候,在行政層面和學術界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這部分人主要是認為用文化的概念,是不是把孫中山做小了。
  對于任何一個新鮮事物,有不同看法甚至是反對意見,都是十分正常的。其實,以孫中山文化這個概念來做,非但沒有做小,反而做大了,因為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比思想、主義和精神更廣更深,用文化的名義,也會走得更遠更長久。
  對于不同看法,我們沒有去作更多的解釋,更沒有爭論,而是沉下心來、低下身段來做實實在在的事情。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借這個機會,中山市提出了“行動是最好的紀念,发展是最好繼承”的口號,並且策劃組織了“三大系列*十大重點*百個項目”,包括紀念活動、建設項目,范圍也包括與國家、省級的合作,與海外的合作。在紀念活動方面,從紀念日,到紀念周,到孫中山文化節;在文化項目方面,舉辦了“中山杯”華僑文學獎、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演出、拍攝電影和電視劇《辛亥革命》;在實體項目方面,建設了孫中山史跡徑和一系列城市建設工程,成功創建國家历史文化名城……通過以上活動和項目,大大促進了中山市的經濟社會发展和城市建設,大大提升了中山市的知名度和軟實力,孫中山文化開始发揮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間,中山市還積極主動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重視和支持,將更多的活動和項目安排在中山市舉行,還成功爭取將孫中山文化節、“中山杯”華僑文化獎列入廣東省文化強省重點項目,2010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弘揚孫中山文化”。以此為標志,孫中山文化正式上升為廣東省的命題。
  201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這又是一個重要的历史機遇,我們提前准備了一個宏大的策劃。首先是发布了“六、十、六、十”的行動方案,即六大紀念活動、十大文化項目、六大實體建設、十大民生工程,范圍同樣包括國家級、省、市級,更擴大了與海外的合作。這一年的活動和項目,國家和廣東省對中山市更為重視,安排在中山市舉辦的活動更多更重大,中山市也與國家的同頻共振更為緊密、更為突出;我們組織了孫中山文化高鐵行等富有創意的活動,組織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海外巡演等,這些大型文化項目的发酵作用突顯,在國內外引发了一股孫中山文化熱。以翠亨村為原點、孫中山文化為載體的翠亨新區成立並進入建設,翠亨村成功獲批國家5A旅遊景點;尤其是十大民生實事順利完成,讓中山市的人民深切感受到孫中山文化带來的實惠和好處,深切體會到偉人孫中山的思想和精神的历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未來意義。我們還嘗試了孫中山文化的物化和活化探索。比如推廣中山裝、設計孫中山徽章,在紅木產品、燈飾產品中嵌入孫中山文化元素,將孫中山文化融進中山市的產業中,融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項目,中山市獲得了一次大跨越、大发展,而孫中山先生的影響力也獲得了一次高遠的提升。
  從2010年開始,我們每年都通過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關于孫中山文化上升為國家命題的提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構想提出後,中山市一直堅持向國家和廣東省提交同類主題的報告,希望吸收進大灣區的規劃中,得到了極好的发反響和重視,孫中山文化一步一步向國家命題靠近。
  在此期間,我們也沒有忘記對孫中山文化的總結、詮釋和推介。2015年11月11日,我們借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四十九周年,在北京與人民政協報、民革中央宣傳部聯合舉辦了孫中山文化專題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對孫中山文化的這一理念及其開展的一系列實踐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最後,出席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鐵農說:我贊同孫中山文化的提法,這一提法是有依據和道理的。然後他闡述了孫中山文化的含義,並提出了今後工作的建議和要求。從此,孫中山文化逐步上升為國家命題。
  說到這里,我們其實可以給孫中山文化一個通俗易懂的定義:全社會都來關心、都來做與孫中山有關的事情,廣而化之,落地落實,這就是孫中山文化。
  任何一個新論點、新論題的形成,都會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 在带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历史實踐中,中國共產党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我突然想起,毛澤東主席對于孔子,也是“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樣表述的。這是簡單的巧合嗎?肯定不是的。為此,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斷斷續續進行了研究和思考,于2017年 月寫出了《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一文,发表在《中國政協》2017年第23期。我理解,毛澤東和習近平兩位領導人都同樣這樣表述,是因為孔子和孫中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兩個最重要的標志性代表,一個是古代的代表,一個是現當代的代表。孫中山是一個政治偉人,他同時又是一個文化偉人,這兩者加在一起才是完全意義的孫中山。如此可見,孫中山文化這一提法是完全站得住腳的,是對孫中山紀念和研究和資源发掘利用的重要補缺,是對中華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貢獻。
  历史往往就是有如此多的機緣巧合。在中央和國家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共建人文灣區成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其中明確指出要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
  十年磨一劍。孫中山文化這一國家命題就是這樣煉成的。
  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對于孫中山文化,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遠……
  因為,孫中山文化,不僅僅是中國的命題,還是人類命題、世界命題。
 
2018.10.31廣州-北京機上初稿
 
2019年2月18日晚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