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晓波

爱情诗歌的常态与异化写作

——从诗集《骑着月亮飞行》谈起

2025-08-15 作者:王晓波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晓波:中国作协会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香山诗刊》主编。原载:《中文学刊》2025年第4期(总第103期)
       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她有着许许多多欲说还休的动人故事。爱情诗歌是诗人的常态化创作的主题,没有写过爱情诗歌的诗人可谓极少。2018年2月,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爱情诗集《骑着月亮飞行》,这是我诗歌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小结。2019年6月28日,《骑着月亮飞行》获得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三届“桂城杯”诗歌奖。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去了六年,在此,我就爱情诗歌创作的常态与异化这一特质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创作感悟和观点。适当的总结是有益的,她能让我们看清来时的道路,并审慎思索将来诗歌的创作方向。诗歌的“常态写作”与“异化写作”是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体现了诗歌形式、语言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常态写作是诗歌的根基,而异化写作是诗歌的先锋。前者通过传统形式传递永恒情感,后者通过形式与语言的颠覆探索新的表达可能。两者的张力共同推动诗歌艺术的演进。
  希望是需要想象和勇气的。近年来,我写了一些爱情诗,这些爱情诗的取材范围较为广泛,例如《给爱情插上翅膀》《爱是海洋》是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诗歌体小说,这是我个人写作表现手法上的尝试,这应该归类为爱情诗歌表现的异化写作。《骑着月亮飞行》收入爱情诗歌一百首,这是我的第三本个人诗集,这部诗集的主题是突显爱情在人生的意义,这一题材是文学创作和诗歌创作中常态化的表现。我在探究爱情诗歌表述的维度,即常态与异化问题上,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诗集里收录原载《中国作家》杂志总第323期发表的组诗《另一种乡愁》(11首),在这组诗歌里我将自己“异化”为家在遥远的塞北而只身南下的“打工仔”,夫妻分居两地“三载相思苦泪”、“家书一封抵万金”,以呈现“乡愁”的炽烈和爱情的真挚。这组异化手法创作关于外出他乡谋生的“人生与爱情”主题诗歌,得到了关注。2018年下半年,上海《城市诗人》诗刊主编铁舞就我的拙诗《另一种乡愁》(组诗)在上海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研讨会。2019年2月,《城市诗人》杂志2019年年刊开辟了专栏,并用16页码大篇幅刊登“上海诗人(10人)谈论中山诗人王晓波诗歌”。另外,《诗选刊》杂志2019年6期“诗集经典回放”栏目也选登了《骑着月亮飞行》诗歌26首。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文学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却超越功利的精神性价值。文学的精神性价值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它有用语言文字开拓无言之境的神奇作用。就我个人而言,《骑着月亮飞行》是一次诗歌建设,我在个人的诗歌创作道路上,积极实现自己的诗歌美学观念主张,就如何重塑诗歌的人文精神,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诗歌路子。《骑着月亮飞行》突出了以爱情诗歌为写作文本,让诗歌回归个人的日常生活,让诗歌回到诗歌本身,让诗歌更加有诗意。
     在这个世界里,爱情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无论是远古《诗经 . 关雎》,还是现代诗《致橡树》,好的爱情诗篇使人过目难忘,洋溢着一种天荒地老情不变的情怀。好的文艺作品能够鼓舞人心。理想的诗歌,是感情和哲理的化合,有了哲理,诗的“重量”就会大大增加。《骑着月亮飞行》就感情和哲理的化合进行了诗歌意景的阐述。
     爱情诗篇,总给读者传递着一份温馨。如南宋大诗人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一诗,既描绘了当时京都元宵的繁华熙攘,花灯满城,游人如鲫的盛景,更写出了男女恋人们渴望爱情的生动情景,可谓千古绝唱。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乍现梦中恋人的倩影,诗人将它定格为一幅动静相宜的、绝妙的诗画,确是使人怦然心动、叹为观止: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火璀灿,闹中静处,眉目传情,释放的那是爱的音讯。
      “相见时难,别亦难。”春天播种,秋天未必就一定能有收获。在封建社会里,男女恋爱是难能自由的。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欧阳修《生查子 . 元夕》一诗,又是一首以元宵节为题材的爱情诗“绝唱”,该诗描写男女追求恋爱自由,结局却缠绵悱恻的慨然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分享作者作品的喜悦和哀愁的过程。
  诗歌有着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作用。以上二首爱情古诗,应该说是写他人的爱情诗。在以诗写自我感受为常态的古诗里,这无疑是非常典型的异化的榜样。
     我的一首爱情短诗《沉香》,叙说了爱情的神奇力量,诗歌的意景是爱情在心灵上可以是一种“天荒地老”:
   
  你喊一句,桃花便开始
  飘零。水流湍急
  轻舟已远
  相见恨太晚
  茶香已冷,雨线缥缈 
  此刻,再喊一句
  夕阳已西下 
  何时重逢赋诗暖香
  相聚或许是在天涯
   
  你如沉香袅袅在心海
   
    “你”的爱情言语充满了“魔力”,“你”喊一句——桃花便开始飘零;再喊一句——夕阳便能迅速“西下”。这是对爱情的神奇的一种诗化表述,是歌唱爱情至上的一种常态化的表述。
    “寒潮/寒潮,越过黄河长江/席卷岭南大地/我迎着寒风/穿过坦露躯干的桐林/站在邮箱前/邮箱知道/我在诉说什么/静穆地凝视着我/为自己是爱的信使而心暖//如今/遥远的你/一定很寒冷/伸出你的小手/让我呵一口暖气/你拆开过这封信时/会听到我的呼吸声”
  以上我的这首短诗《心暖》,这是一首异化的爱情诗篇,“我”是一名身处“岭南”的外来“打工仔”,这是主体异化。异化写作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通过使用非传统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说到这里,又回到我的拙著《骑着月亮飞行》诗集上,这本爱情诗集凝聚了笔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更多的是表达了笔者对一种理想爱情的向往。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梭罗曾经说过:“万物尊重虔诚的心灵。只要你对某事如痴如醉心向往之,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扰乱你的内心。”生活会如此,诗歌也一样,内心有了固守和坚持,就会像郁郁葱葱的植物,向阳而生,有灵性,有力量。我深信,读者阅读《骑着月亮飞行》时,能感受到,来自远古及当下现实的纯粹爱念,诗集为读者传递爱情至上的勇气。
     著名青年文艺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茅盾文学奖评委杨庆祥教授在阅读诗集后,为诗集进行了推荐,他说:“屈原对山鬼的迷恋,李白对玉人的相思,李商隐的缠绵悱恻,但丁的痴心,叶芝的深情。古今中外,爱情构成了诗歌恒久的主题,借助爱,诗人们创造了一个诗歌的乐园。王晓波以爱情诗为主要创作题材,在当下诗歌写作格局中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更像是心愿之作,真诚、朴素、饱含对世界和他者的理解和同情,他以同理之心理解万事万物,如此万事有情,万物有爱。王晓波由此建构了自己的诗歌世界,并和那些伟大的传统联系在一起。”这是比我更为年轻的著名青年文艺批评家对我爱情诗歌创作的整体综合评价和肯定。
  荷兰莱顿大学亚洲文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陈爱中教授谈论我的爱情诗创作时说:“《骑着月亮飞行》是王晓波的近作,一部爱情诗集。诗人能够在众多歌咏爱情的诗篇中,确定个人化的写法,用轻倩而意境深远的诗歌架构来表达爱情经验,并以之很好地处理中西爱情诗丰沛的资源带来的‘影响的焦虑’,老树新枝,熟悉的题材里写出陌生化的美学样式。能够在日常絮语中蕴含细腻而致密的情愫,世俗烟火中让情感升华,在大自然寻常物象中彰显优卓的想象,并形成了专属的意象群落。”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杂志原主编叶延滨老师对《骑着月亮飞行》诗集爱情诗歌创作的探索给与充分肯定,他指出:“王晓波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真挚、诚恳的热爱生命的内心歌唱。他的诗歌语言朴素、准确,对感情的传达充满了动感。许多诗歌的内涵深沉丰富,耐人寻味,具有清新、美丽、迷人的意境。字里行间透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意境唯美。读他的爱情诗歌,如与青春为伴,在思索、力量和美感的彼岸。”这是长辈对我这名晚辈的关爱、肯定和勉励。
  非常幸运,我的爱情诗歌创作的常态化和异化表述问题上,得到了众多学者和诗歌名家的认可。在此,感谢当时已年届九十高寿的诗歌泰斗洛夫老师为诗集《骑着月亮飞行》题写书名。还要感谢洛夫、叶延滨、吴思敬、杨庆祥、陈卫、张德明、陈爱中等名家联袂推荐阅读;还有袁遐、周瀚、何光顺等诗友为诗集写了诗评文章;诗集的出版发行得到了暨南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领导杜小陆先生的帮助和支持。
     我为什么要创作爱情诗集《骑着月亮飞行》?生活是一种艺术。生命就如那燃烧的蜡烛,既有辉煌的一刻,终有灰飞烟灭的时候。生活又是一种存在的现实。人生在世时,应努力工作,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并且让它留在世上,让后人亦能享受。幸福是一种纯粹的心灵感受。诗歌是渲染着情感的文字,诗歌是关于心灵的一种艺术,是需要心灵的感触,才能产生共鸣的一种艺术。阅读诗歌可分享幸福,创作诗歌同样是一种幸福,诗歌给幸福插上了翅膀。
     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她也许是那河汉璀璨的星斗!或者说,她就是冬天里温暖我们心中的一股暖流!
  
                                       2025年5月18日稿
  
  原载:《中文学刊》2025年第4期(总第103期)
 
附录:《骑着月亮飞行》诗集作品选
 
1.谁能及这青梅竹马
 
把月亮掰开,你就跳了出来
拉起手,我们就构成整个天宇
有阔的海,横的陆,高的天空
还有遍山满岭的梅花
 
你的发梢有七彩的虹
你的面容如百花中含苞的荷
你走过的小道青梅正飘香
此刻,竹竿为马,钻木为火
鱼猎,扬穗,生生不息
 
2一月
 
日历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听到高铁在呼啸
看到归程,已写在面颊
 
一月是崭新的美丽
嫣红的紫荆是你在笑
一月是抵达的开始
只要一想到你
我就看到了一月的明媚阳光
看到了一月
梅花桃花菊花接连缤纷
洒脱在阳光下
 
一月如你笑声
如银铃般撞响了
我   
 
3我叫你梅或者荷

无需要太多,期盼相逢
纵使千里独行跨万水越千山
纵然旅途,千里封冰万里雪飘,盼只盼
遇见一名叫梅或者荷的女子

无需要太多,祈盼相逢
不惧畏独行千里险阻满途
不畏惧万里无路 ,觅前路
心中有光,定能看见光亮, 盼只盼
遇见一名叫梅或者荷的女子

她有梅的不畏苦寒有荷般高洁清芳
 
4江南 
 
江南,多荷多莲
荷叶田田倚天碧
总是错把每朵红莲
看成伊,羞红的笑脸
又把随风的那朵白莲
看成伊,盈盈的背影
多蜻蜓 多蝴蝶
又多燕子的江南
再仔细也分不清哪只是伊
好想,问一问
那飘逸的风筝
伊却缠着那根绳线不放手
 
5.看游鱼并肩
 
那里的四周湛蓝
那里的天空高远
那里的海鸟比翼
并肩看游鱼并肩
撑伞看游人举伞
细雨微风中说细语
我家在这里
恬淡安适是小家
喜欢小岛是新鲜感
眷恋小岛是归属感
 
“喜欢是新鲜感,
相爱是归属感”
不知道这话
是你说的 或许是我
梦里的一句呢喃
 
6.你是最安静的一朵
 
你是喧哗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烦闷时候,念到你
我是如此的静
这纷纭世界
再也没有什么
再找不到如此洁白的莲
你是喧哗中那朵最宁静的莲
莲,就在宇眉间
只要我们再靠近些
便能听到世间上所有莲的心事
那么纯洁宁静  
一念及你
我便如莲一般祥和
 
让我,让我轻声为你朗诵
这一首众荷喧哗
你是最安静的一朵
 
7.我们是海鸟浪花
 
今天,只关心爱情
只想你我瞭望远方
在海傍,看海鸟
在丛林筑巢在天边比翼
看浪花涛涛亲吻海岸
相拥亲昵嫣红笑容可掬如海鸟
依偎翩然穿梭深海珊瑚如游鱼
海天浑然一色
天地间只有你我
我们是海鸟浪花,是欢乐悠然
只想和你看海的辽阔
 
8.野狸岛
 
今夜披星来访,微风中
小岛抖去一身浊尘相迎
海天浩瀚,岁月激荡
野狸岛以五层画舫为餐桌
茗茶剪烛的顷刻
苍茫风雨骤降
谁能猜破这天地无常
撑一把绸伞迎风而行
远近渔火点点,白浪
涛涛拍岸,心心相近
想说的太多,却是
忘言于潇潇春雨
伸手接一掌春风
嘘!驻足瞿然倾听
俩双雨鞋在小岛上空回响
海天是如此的亲近
小岛是你的,我的
 
9.立春
 
苍茫大地深处
几个世纪地酣睡,梦里
四处找寻遗失的心
寒冷渐行,渐远
 
当季节交出最后一个节令
绿色盎然已近
最美的心一定在等
此刻立春
张开双眼,莺飞草长
 
10.六月天
 
我把一月的天空打扫干净 
期待二月
飘落足够的寒冷雨雪
你我的梅,不羨春暖,傲雪而立
待到三月莺歌燕舞
这个季节万象更新, 心存感恩
望着雨落大地,雨洒庭院
你虽沉默,笑而不言
转眼却已是人间四月天
清晨黄昏吹着风的软
飞花散似烟    
你我牵手走进晴朗五月天
一说到六月
便想到海天广阔,万里相牵
拔开浮云,随缘即安

11.接近幸福 
 
并肩穿过夏季长长的走廊
海天,还像以前一样蓝
秋风轻漾着静美。侧耳倾听
每一朵浪花绽放
每一次云过潮来的细语
云端传来的噪杂
不知是哪一种海鸟
正大着嗓音歌咏着未来
海语路,人与天海相随
生命一步步接近善美
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海语路,无法一挥而就
 
12萤火虫 
 
在茫然的生命河流
每当夜色降临
她们总是提着
一盏小白灯笼
 
因为寂寞
因为爱情
紧跟落日的脚步
她们提着
一盏盏小白灯笼
寻觅在村野
闪烁在河畔
天空绽放的
闪闪冷光
那是爱的音讯
 
关掉月亮
关掉灯火
一条静静的河
清澈宛转的波光
缓缓流淌
一只只萤火虫
将自身光明
把生命照亮
 
相聚无语的萤火虫
如何,让时间
慢下来
一生的欢爱
可能烬在今宵
 
她们总是提着
一盏小白灯笼
在茫茫的岁月河流
不停寻觅,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