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杨克

一盏诗灯,照见来路与前程

2025-03-28 作者:杨克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杨克,编审、一级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各位朋友,江南的烟雨里,总藴藏着诗歌的精魂。

  今天,我们齐聚在这片富有诗意的土地——柳亚子先生的故乡苏州黎里,参加亚子诗会,我深感荣幸。

  在我生命里,一直与柳亚子先生有某种隐秘联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凡有文人朋友到广州,我们常在离省作协几百米的妙其香酒家小聚。之所以挑这家,每次都不忘介绍,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所写,当年主席与亚子先生喝茶的地方,而广州早、中、晚茶,有各种点心和食物。 于是仿佛诗的后辈,与7 0年前到此的亚子先生,也有了神交。

  此刻站在黎里古镇,青石板上或许还回响着柳亚子先生披长衫疾走的足音。他热爱的三位诗人——杜甫、辛弃疾、龚自珍——像三枚铜钉铆在历史的断裂处,让我们看清诗歌如何在时代的伤口上绽放成莲。

  杜甫,身处战乱国破、民生多艰的动荡年代,他用草堂漏雨的茅草编织诗行,把朱门酒肉与冻死骨筑进同一片天地,他的诗篇是沉郁的诗史。辛弃疾,则以豪情壮志和慷慨悲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希望。龚自珍,站在变革的风口浪尖上,试图寻找自我与时代的和解。他们三位,都是在时代的困境与变革中坚持创作,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依然以个人的生命力和创作力,为这个世界贡献出无尽的色彩与光亮。

  柳亚子先生将这三股诗脉拧成灯绳,悬挂并点亮在二十世纪的风雨飘摇中。今天我们的笔尖同样触着时代,它或许是冰凉的,或许是滚烫的,但诗人必须留下指纹的温度。亚子诗会,当如河床收留激流,让星光在诗行间重新聚拢成银河。

  此刻,黎里老宅正在风中复述往事。当我们把新写的诗稿轻轻放在柳亚子先生常坐的藤椅上,愿那些依然滚烫的文字,能成为递给下一个百年的一盏灯火。

  谢谢各位。

  
杨克作诗:


  微雨轻润旧时的衣衫

  黎里的青石板传递百年前的书函

  诗歌如新绿,探出先生的墙头

  唤醒每一片草叶上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