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非虚构

理念入诗,大有可为——读耕夫《寒香》感言

2025-07-20 19:39:00 作者:徐成淼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耕夫的诗,直抒胸臆,理念入诗,但它意蕴深切,气势贯通,朗朗上口,可读可诵。它可以而且应当被年轻的读者接受并喜爱。
        我能以一名诗歌爱好者的身份,参加2018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贵州分会场“我们的家园”耕夫第二部诗文集《寒香》首发式,感到十分荣幸,向会议和耕夫先生表示由衷的祝贺!
        诗歌评论家苗雨时先生在为《寒香》写的序文中指出:“他的新诗,大多直抒胸臆,运用多种句式,气势贯通,意蕴深切,哲理明晰,言情、叙事、写景,质朴、自然、风华、别致。”苗雨时先生对耕夫诗的肯定和称赞,是符合情理、恰如其分的。
        我们为耕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耕夫在《寒香》后记中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这个小学文化的打工者,如今却成了一名诗人,这很不容易。这中间付出的,是他的努力,他的刻苦,他的拼搏,他的奋斗。 他吟故乡,说梦想,抒真情,写出了一部又一部诗文集,今天又在这里举行隆重的诗集首发式,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为此,我们要对这位自称“小学文化”的不凡的诗人致以特别的敬意!
        苗雨时先生在为《寒香》写的序文中,在肯定和称赞耕夫诗歌的同时,接着又说:“然而,对其技法和语言在一些新潮的诗人看来,也许过于传统,不大合时宜”。耕夫自己也在《后记》中说:“我说的是真话,写的也是真话,……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我这本诗集,年轻人不一定喜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也许”和“不一定”呢?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苗雨时先生和作者本人,都强调耕夫诗歌的特点是“直抒胸臆”,他们认为这种“直抒胸臆”的风格在今天,“不大合时宜”,“年轻人不一定喜欢”。
        在我看来,所谓“直抒胸臆”,就是将诗人的理念,径直地融入诗歌之中,即“理念入诗”,这种理念入诗,一度曾受到指责,将其与“概念化”“标语口号”归为一类。其实,理念入诗早已有之。
        最著名的,是裴多菲的那首《自由和爱情》:“为了爱情,我宁愿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将爱情牺牲。”(孙用译)也就是广为流传的殷夫译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全诗没有形象化的比喻、象征之类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接表达思想理念,却成了匈牙利人民的自由之歌、战斗之歌。
        又如普希金,他那首著名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几乎句句都在训谕,在说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往着未来,而现在却常是阴沉。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里面没有曲笔,没有隐喻,每一句都是直说,都是对读者进行教化和说理。但它却是诗,而且是流传不衰的经典之作。
        普希金还有一首著名的诗《在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在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绝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灾难的忠实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将会临降。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来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这首诗的理念非常明确,就是鼓励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坚持斗争,迎接胜利。不但是理念入诗,甚至有标语口号的倾向。但它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成为号角式的诗歌作品。
        表达个人情绪的诗也有以理念入诗的,如海涅的那首《我的心,你不要忧悒》:“我的心你不要忧悒,把你的命运担起。天从你这里夺去的,新春会交还给你。有多少事物为你而留存,这世界还是多么美丽,凡是你所喜爱的,我的心,你都可以去爱。”全诗没有多少形象性因素,也没有多少特别的艺术手法。而是直白的理性宣谕,讲的是化解忧愁、自我慰藉的道理。
        所以我觉得,一首诗是否成功,和它是不是理念入诗没有必然的关联。理念入诗,照样可以写出优秀的诗篇来。耕夫的诗,直抒胸臆,理念入诗,但它意蕴深切,气势贯通,朗朗上口,可读可诵。它可以而且应当被年轻的读者接受并喜爱。
        理念入诗,对诗人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理念入诗,可能会减除作品的形象性展示;诗人就必须有更多对生活的激情,对理想的痴情,对民众的深情。也就是说,进入诗歌的理念,应当切中读者情感的靶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是读者正在关注思考、正在为之纠结的。否则,脱离民众,疏远读者,诗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成为一潭死水、一堆枯枝。前面列举的那些广为传诵的名作,都是与读者心灵相通,声气相求的。在匈牙利市民起义的浪潮中,裴多菲的《自由和爱情》极大地鼓舞了起义者的斗志,动员更多民众加入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呢?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正切中了读者的这个痛点,是对受伤心灵的深情温慰。革命低潮时期,许多人陷于苦闷,普希金的《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如一道阳光,照亮了受难者的心。当你因爱的失落而忧悒的时候,海涅的《我的心你不要忧悒》,点燃了许多读者直面生活的勇气。
        理念入诗,贵在想读者之所想,痛读者之所痛,说出了读者想说而未能说出的心声。
        所以,理念不仅可以入诗,而且完全能够据此写出好诗来。
        耕夫的诗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理念入诗,是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如此绚丽和茂盛。因此,诗应当可以歌赞颂扬,也可以兴观群怨;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曲径通幽;可以铁板铜琶,也可以丝竹幽怨。有了丰茂的生态环境,诗歌才会更健康地生长。
 
2018年3月10日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诗学会会长,主编《贵州八十年代散文诗选》等。著有《散文诗的精灵》《燃烧的爱梦》等。曾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其中《燃烧的爱梦》获首届贵州省文学奖银奖,被评为“二十世纪贵州最佳文学作品(二十篇[部])”。作品、论文被选入《世界文学随笔精品大展》等80余种选集。
本文是在2018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贵州分会场暨耕夫第二部诗文集《寒香》首发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