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1年1月卷(总第104卷)《镜中花》

2021-02-10 16:46:09 作者:中诗简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本期责任编辑:顾念。三泉、澧有兰、田夫等十位作者的作品上榜。

一.榜单

【状元卷】

1 烟 | 三泉

【榜眼卷】
1.祈祷词 | 澧有兰
2 秋夜 | 田夫

【探花卷】
1 秋天的睡莲 | 莫浪
2 铜铃 | 纳兰寻欢
3 列车上 | 陈湖
4 听春 | 彭纯廉
5 寓言:致野兰 | 茂华
6 在夜里,我一次次开放 | 红精灵

【同题卷】
1 元旦,你好 | 葛运江


二、编辑小记:

  诗是什么?诗歌是镜中花,镜中花是心中事。诗歌包含了世间所有的苍凉,飘零,流逝;也包含了所有的热烈,热爱与永恒;诗歌是我们心中最有神性的,最有人性也同时是最富兽性的赤裸体现。诗歌是自由的,也是神圣的。
  常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觉,当我们写下任意一行诗,当我们阅读任意一首诗。就仿佛有一种庞大的荒诞,也仿佛有一种庞大的热烈。——这些情绪的诞生,神圣而不可捉摸。
  我们便是以这样的荒诞和热烈在读诗。

        ——顾念 2021.2.5

三、作品展示
   
【状元卷


文 | 三泉


点上一根烟,我就要经过村庄
这个村庄,也正在升起一缕炊烟。

一根烟的功夫,村庄被汽车抛下
我想:在一缕烟的地方,我呆了不到一根烟的时间。

一根烟熄灭的时候,一缕烟是不是还在飘荡?
我这样想的时候,已是很多年后了

我仍然记得这个无名的村庄
因两种毫无关系的烟,竟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亲近

黎落读诗:这首诗有一种时空和地域穿梭交织形成的回环之美,技巧先锋新奇。利用烟的延展从眼前发展到回忆,再继续往纵深处推进。诗人依靠烟的虚无感和烧灼感对记忆进行了跨越时空的重置,以虚境对虚境的方法找到一条通往现实的通道,将日常中的一个行车场景进行了挪移和切换。烟是虚无的,村庄是虚无的,心绪的发展也是飘荡和游移的。但诗人通过巧妙的接洽和错位让烟,记忆,记忆中的村庄三者在这个思绪般的构架中站立了起来,形成一个立体交错的空间场景再现,所以阅读者分明在文本中又看见了真实存在的场景。由于这首诗技巧上的高妙会盖过文本本身,让人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产生悬置感,需要再二再三阅读之后方能发现它所营造的虚无中的现实性。是一首出色的好诗。


【榜眼卷】

祈祷词
文 | 澧有兰


雕刻成墓志铭,纪念碑,碑文
或者石道,石门,石狮……

已经发生的,或正在预谋发生的
石头一直缄默,守口如瓶

作为人质,一生背后受人指使和利用
我就是想听它自己,开口说一次话

顾念读诗:作为“物”的石头,是缄默的,被动的,身不由己的。窃以为,诗人将芸芸众生里同样有着这样特质的人们/事物具象为石头,“我就是想听它自己,开口说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样的话?世间万象时刻不停的在对着这个世界倾诉,但什么是真实的?有效的?什么又是真诚的?自在的?


秋夜
文 | 田夫


那夜,你说起月光,我说起河流
“它们都在,那么明澈的童年!”

我们被风包围
而我们总是忘记,时间
正在风中挖井

仿佛触手可及的信仰,像火苗
侧身,或匍匐,然后站立起来

老家梦泉读诗:里尔克说:“诗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不是感觉——而是经验”。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感觉和经验的水乳交融,只不过经验的成分多些。你看田夫这首《秋夜》,首段有经验,回忆童年,月光和河流总是那么明澈,当然月光和河流是有隐喻的,而这里明澈就是感觉;次段基本都是经验的意象化呈现;尾段感觉的成分就相对多些,尽管经验还是主体。通观这首小诗,段与段间有不小的跳跃,但意象间的内在连系没有隔断而是遥相呼应,将秋夜之思非常具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词语的具象化,拟人化是这首小诗的一大特色,很喜欢的一首。


【探花卷】

秋天的睡莲
文 | 莫浪


她们沉睡在秋天的水面上
她们只是存在着,并不思索什么——

人群一样靠拢
又分开

想起你时,茫茫无尽的流水
落进几片叶子
不能安睡,是为了防止恶梦

想不起时
就像睡莲遮住水的伤口

黎落读诗:以一个切入点直接进入诗核,在这里“睡莲”和诗人合二为一,既可以是分开的两种事物,又可以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形式。文本从所见起笔,很快就加入诗人的属性,将内心隐喻化的情感桥接在睡莲的自然状态之内。小诗语言安闲暗藏玄机,过渡自然流畅,有很明显的个性诗写体验和阅读同情感。


铜铃
文丨纳兰寻欢


铜铃静静地躺在山中
它已经生锈了
我相信这世上
只有两个人知道它的存在
一个是我
一个是遗失铜铃的人
但我不知道
这两个人是不是同一个人
因为我不知道
它是不是我丢失的那一只铜铃

小雪人读诗:诗歌简而厚,意味深长。诗言志,此诗亦不例外。诗歌浅层上言说自己的道德操守,但是,深层上是由此及彼的表达自己对山上世人良善的信任。
  就个人阅读感觉来说,作品的创作可能是对“掩耳盗铃”的反向构思。


列车上
文 | 陈湖


那个小麦肌肤的女子嗑着
杏仁、瓜子和板栗。咔咔声

从郑州、武汉、长沙到广州
从麦芒、向日葵到稻穗
她像一只候鸟
我仿佛看见她吞下一路上的秋天

顾念读诗:候鸟即是旅人,从夏天出发(麦芒),却吞下一路上的秋天,则反映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地点的变换(郑州-广州)和时空的变换(小麦,向日葵,水稻成熟期的不同),构成了一幅简单却富有质感的迁徙图。


听春
文 | 彭纯廉


画一条小河在一块原野上
仿佛是一个简单的题分只有三分的填空题
然后等岸边树上的枝桠长出叶片
野羊走进来雪花飘进来
填进那些括号

我把那条河还画到自己
弯腰、提腿、做的伸展运动里

还把它掰弯了一下

老家梦泉读诗:非常灵动的一首。把诗意安排进一个简单的绘画过程里——在原野画一条河流。并神奇地插入一个安放意象的比喻——像一道只有三分的天空题,把叶片、牛羊、雪花填进括号,还把河流画到自己的“运动里”,还把河流掰弯一下,简直太奇妙了!一个“弯”字也让诗意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很不错的一首,唯一的不足是第二句太拗口了,似乎改为:仿佛是一道只有三分的填空题,更好些……


寓言:致野兰
文丨茂华


冬天太漫长,得一块一块涂掉
清除残冰,铺上轻轨,运走
囤积过多的日子

为你搭建的木屋旁,一小块菜地
芥蓝与辣椒、茄子混居
这吸纳多肤色人种的国度,许多
被我们忽略的事物,重新茂盛

左边是井田,右边是阡陌
阳光横过来又竖过去

小雪人读诗:文本通过语言的有意重构,让语言在彼此关照之间,试图呈现经验世界的整体性,最终使诗歌在更高意义上实现自足。它将对人类各种族各国家之间和平平等相处的良愿寄寓在整理菜园的生活小事之中。举重若轻的构架,读来亲和美好,又不失质地与现实性。


在夜里,我一次次开放
文 | 红精灵


在夜里,我一次次开放
一次次把孤独
摁在身下,蹂躏
一次次,怀上黑夜的孩子
一次次,诞下黎明
一次次,分娩出
朝霞、落日
黄昏、夜幕
潮水、露珠

老家梦泉读诗:小诗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个性、有特色,既区别于别人,也区别于自己(已有的创作)。这首小诗读后让人眼睛一亮,涉及私密的诗写,却让人感觉很干净,唯其介入角度的独特,愈加让其诗意绽放的奇绝、瑰丽,进而引发共鸣,引发关爱。若说不足,后面三行似还可以进一步打磨……


【同题卷】

元旦,你好
文丨葛运江


新年的钟声
引发了万马嘶鸣
寂寞中的大小兴安岭
树木从沉睡中醒来
它们,盖上年轮的封印

它们在静听梅的消息
等待江河的水声  
盼望春天的雷,把鸟群赶回北方来

我借风的手,摸了一把昨天的雪
过往,已变得陈旧

顾念读诗:“元旦”即“初始之日”,本诗紧扣题目,取告别过去,辞旧迎新之意,诗写简单,但惟其简单,祈愿却更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