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才:当诗歌遇见童心
2022-05-29 作者:树才 | 来源:人民日报 | 阅读: 次
树才,诗人、翻译家。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有诗集《单独者》《节奏练习》等。译作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等。2008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
朴素一点说,就是“语言的使用”;骄傲一点回答,可以是“语言的创造”。
对中国人来说,语言是由一个个汉字构成的汉语。而汉字早已“被创造出来”了,诗人还能创造什么呢?诗人写诗,就是具体地“使用”一个个汉字,把它们组合成词、衍生为句、结构为篇。诗人对汉字的“使用”是如此形象生动、如此活泼多变、如此意味深长,以致达到了“妙用”的境界,使汉字这些“语言符号”变成了“情感表达”!一首好诗,读者可以看到它的形貌,听见它的节奏,感受到它的体温和呼吸:一首诗就是一个活泼泼的语言生命体。
古今中外,语言在变,诗歌也跟着变。诗歌在汉语里,有自己的长江和黄河,而在其他语言里,河流的名字就变成了塞纳河、尼罗河、亚马孙河或密西西比河……河水在流,从未停歇,永不枯竭。
雅克·普雷维尔:
口语的力量
我学法语出身,先介绍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吧。
普雷维尔在法国现代诗人中最受大众喜爱。他是诗人,也写电影剧本,对孩子的生活特别感兴趣,为他们写了不少诗。他幽默风趣,特别会玩语言游戏。法国的中小学课本收录了他的不少诗。他从小就喜欢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溜达,对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十分熟悉。但他不写巴黎的“大”,偏偏写它的“小”。
《巴黎好小》
巴黎好小
这就是它的大
大家都在那里碰面
包括那些大山
甚至有一天
其中一座大山
生下一只小老鼠
为了表示敬意
园丁们划出了
那座老鼠山公园
这就是它的大
巴黎好小
巴黎有一座很漂亮的开放式公园,叫蒙苏里公园(Parc Montsouris),我在诗里把它译成“老鼠山公园”。公园的名字Montsouris,有必要解释一下:诗人抓住这个法语词的意思和发音,用语言游戏之法写成了这首诗。“mont”是法语“山”的意思,“souris”是“老鼠”的意思,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有了“老鼠山”的意思。据介绍,当年建造公园时,确实老鼠成灾,于是取了这个名字。普雷维尔对语言特别敏感,喜欢玩语言游戏,于是把“老鼠山”写了进去。
《秋天》
一匹马倒在了路中央
树叶落到它的身上
我们的爱在颤抖
太阳也在颤抖
这首诗只有4行,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一句就让人大吃一惊:“一匹马倒在了路中央”。这是怎么回事?这匹马怎么了?它为什么倒在路中央?是累的吗?它是从哪儿跑过来的?一连串疑问抓住了我们。接下来三行写到“树叶”“我们的爱”和“太阳”,它们都围绕着“颤抖”这个词在颤抖。连太阳都颤抖了!这是多大的悲剧!诗人对这匹马有多大的同情啊!这匹马就叫“秋天”吗?这首短诗只写一幕场景,但意味深长。
普雷维尔的诗读起来明白如话,像是随口说出。这就是口语的力量。他的好多诗作被谱上曲,被唱成歌,在法国家喻户晓。普雷维尔有一双画家的眼睛。毕加索是他的好朋友,在一张明信片上,我读到毕加索这样写:“普雷维尔是我的铁哥们儿”。
金子美铃:
闪耀着童心之光
从文字的角度来看,汉语是日语的源头。日本人想发明“自己的语言”,他们从“横竖撇捺钩”出发,发明了假名。同样的发明,也体现在诗歌上。从唐朝的绝句出发,日本诗人创造了“俳句”这种诗体。我想介绍的,是一位日本现代诗人金子美铃。她出生于1903年,1930年就去世了。金子美铃的诗闪耀着童心之光。吴菲翻译的这首《积雪》,我教孩子们写诗时,常常引用: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这首《积雪》很好地译出了原诗的声音、口吻和节奏。金子美铃就是用孩子的语言,写出了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1923年,她第一次用“金子美铃”这个笔名把自己的诗寄给了4份杂志。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4份杂志都发表了她的作品!诗人西条八十评价说,金子美铃有童谣诗人最可贵的品质,那就是童心,以及奇特的想象。
金子美铃去世后,人们几乎忘记了她。我们应该感谢日本童话作家矢崎节夫。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他读到了金子美铃的诗,非常感动,就下决心去找美铃的作品。经过16年的努力,他终于联系上了金子美铃的弟弟,读到了她亲手抄写的3本作品集,共有512首童诗。
这是魏雯翻译的《花儿的眼泪》:
谁都不要告诉
好吗?
清晨庭院角落里,
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说出去了,
传到蜜蜂耳朵里,
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还蜂蜜的。
这首诗里的想象真是太奇特了!花儿悄悄掉眼泪,她看到了,她又告诉我们,“谁也不要告诉”。因为一说,蜜蜂就会听到,就会觉得自己做了亏心事,要把蜂蜜还回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细腻的情感!
孩子能“诗”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能”字包含了两种能力:能懂,能写。
我这里说的“孩子”,是指5岁至12岁左右的小朋友们。从2014年开始,我一直在“教”孩子们写现代诗“玩儿”。我这种“教”法,就是先同孩子们一起分享一首诗,品味诗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行句子。然后,我鼓励他们自己动笔,现场写出一首“自己的诗”来。只需几分钟,孩子们就写好一首诗。他们“懂诗”的能力,让我吃惊;他们“写诗”的天分,更让我佩服。对他们来说,写诗不神秘,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能力。其实不管对谁,写诗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写/说出自己的感觉、情感和想象。我们这些大人,对孩子们“诗的能力”忽略太久。孩子们让我明白:童心即诗。
近40年的写诗经验告诉我:诗不是概念,也不是知识,恰恰是还没有形成概念之前的那种超知识的原初感觉。我是一个泛诗主义者,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很多成年人不会写诗,是因为上学以来习得的概念知识,将一个个词的意义固定了下来,忘记了用语言表达感觉时可以自由组合,可以通过隐喻去表达语言之上的东西。
8岁的小女孩小嘟在《人》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做梦/梦里又有几个人/那几个人做梦/梦里又有很多人/那很多人做梦/梦里又有很多很多人/我们就是那很多很多人梦里面的人”。读到这样的诗,你还会轻看孩子的懂事能力和写诗天分吗?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写道,即使是对孩子充满爱的家长们,也常常因为不了解儿童,简单粗暴地干扰他们的精神活动。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常常被剥夺语言的自主权。
我相信,写诗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最有效方式,他们还能从中体验“自我”的生命个性。一个人使用语言的方式,代表着他的个性。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读诗写诗,能以语言的自由,促成生命的自由。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