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荐读|阳飏、李永才、干海兵、陈小平、凸凹、曹东、胡马点评终南七子的诗
2022-07-26 作者:阳飏等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宝兰、三色堇、杨廷成、大枪、路军锋、冯景亭、远村诗歌作品点评。
宝 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导师。作品刊发于《诗刊》《星星》《作品》《扬子江》《绿风》《草堂》等。参加诗刊社第10届“青春回眸”诗会,荣获2018·中国十佳当代诗人奖、2019·第四届中国长诗奖。现任《特区文学·诗》主编。
宝蘭的诗(组诗)
宝 蘭
拉卜楞寺
金顶在细雨中落寞
寺庙深不见底
一盏盏酥油灯在寂静柔软的区域
像一个个努力活着的人
转经筒带着人们的夙愿
和另一个空间的能量
让一些赶来的人,变成了前人的模样
梦是药,菩萨也是
它们无需表达,半梦半醒间
人们转动着无穷尽的选择
上香许愿
二十五年前也是这样
那时天上的初云如花
如今那双紧握的手已放下
而引领我的人早已不知去向
寺院似神韵老到的原居民
我们走断天涯路
才知天下在一个拳头大的心里
当年风华正茂的我
如今有了衰老的气象
依旧上香、许愿、带着小确幸
把心交给菩萨
但不再问卜离人的下落
百衲衣
头发,仿佛能感觉到一阵唐朝的风
绕过还有两个月的季节
迅速落入簕杜鹃映红的早晨
无可避免地,一切又会隐入浓黑
他们,带着祖先的密码
开启一种复苏模式
我必须承认,身上有什么东西被触及
千年太短,南无十方
如同一棵病了的树
整个森林都是它沧桑的言辞
努力生长,尽力衰落
而我们,在用心拼接着什么
我们拼接光阴,习惯探问
每一粒米,每一寸布的来处
我们身着襤褸,有大海纳福的基因
一块皱巴,正在搓软的布
提醒我们,时刻备好针线
因为总有些破洞和伤口潜伏在那
在你相信美好不是梦时
把你打回原形
强暴你一心要抱住的幸福
所有的弥补,针针见血
我们不停地飞针走线
但切莫乱了阵脚
梦回周庄
那时想要什么都有,包括去周庄以外
骑上春秋的战马,读一本无字的书
而那天我想做一棵古镇的树
水边养着精神,等一朵云的诞生
如果云不开在别处
要有足够的爱让她安心长出来年
青石板、小街、老铺子
春闺、格言、炊烟、童话
周庄的水最懂难言的苦
过往的风,活在三餐四季以外
三毛书屋,几个散装的女人拼台小憩
老照片在静止的墙上发出婉约的暗示
一粒基因突变的种子带着禅性
瞬间窜成高过牌坊的浓荫
闯开了那一生一世的门
古桥,又回到默片时代
水面的放映机像齿轮一样咬着岁月
所有的春天都放出败在怀里的桃花
笑你哭着把爱情还给生活
我盘腿临水而坐
多少人赶来重复与前人相同的悲欢
这里有足够的水
洗白风月
我们上过同一条船
三生如梦只记得一个码头
你伸出双手扶我上岸
点 评
在回忆与现实的双重剪辑下完成命运的言说
文/ 胡 马
在作为“巨大形式”(海子语)的文化图腾符号面前,一个现代诗人应该如何展开个体经验的言说?诗人宝蘭以《拉卜楞寺》等三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式。
像“拉卜楞寺”“周庄”这样的命题,很容易将叙述者带入宏大叙事的陷阱,但宝兰却克服了鸿篇巨制的诱惑,巧妙地在菩萨、转经筒和稣油灯等物象营造的祥和、宁静的表面下,将内心的一段波澜壮阔娓娓道来。例如,“如今那双紧握的手已放下/而引领我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例如“把心交给菩萨/但不再问卜离人的下落”,例如“水面的放映机像齿轮一样咬着岁月/所有的春天都放出败在怀里的桃花/笑你哭着将爱情还给生活”,这些令人心动的的诗句,于不动声色中,完成了对沉痛之极的情感历程和人生际遇的表达。
诗人借“拉卜楞寺”“周庄”“百衲衣”这样的舞台或道具讲自己的故事,却将这一舞台从宗教、历史、文化、民族的宏大语义中抽象、疏离,举重若轻,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完成了有关自身命运的言说,并在回忆与现实的双重剪辑下,放下悲喜,走过红尘。
作为现代诗人,当我们面对上至敦煌、赤壁、故宫、长城、大雁塔,下至某个古镇这类充满文化历史意涵的图腾符号时,宝蘭的诗,为我们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提供了有效的范式。
( 胡马,四川广元人,男,70后,诗人。供职于媒体。现居成都。) 三色堇,本名郑萍,山东人,写诗,画画,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获得“天马散文诗”奖”,“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杰出诗人奖”《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等多项。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多种期刊。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南方的痕迹》《三色堇诗选》《背光而坐》,散文诗诗集《悸动》等。
画画的女人(组诗)
三色堇
画画的女人
她坐在草坪上,像塔莎奶奶那样
画人间烟火,画色彩,线条
画树林里的风和雷雨敲击的瓦片
画越来越近的春天和博尔赫斯的玫瑰
她让一朵花对天空充满敬意
一朵又大又白的马蹄莲站在那里
开得不管不顾,格外迷人
那是她热衷的色彩
此刻,我们谈到了慈悲
谈日暮苍山,江水东流
谈时间的快车承载生命的意义
谈雨过天晴后植物们重新起身之美
喝下午茶的时候
她说希望能拥有塔莎奶奶那样的花园
阳光下有无数的花开花落
光阴在叶子上留下脉络的刻痕
一只蓝鸟停在了自己的影子上
它并不能从一个人的心里带走什么
却能让一个画画的女人
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
路过黄昏的人
不远处的村庄呼吸着炊烟的热气
坐在秦岭一块青石上
此时的情景显得如此奢侈
随光而变的稼穑,随风而落的叶子
我无需为季节辩护
我理解身下石头的内部力量
山里的风真大啊,刮个不停
北方已经露出空虚
在交出体温之前,在我与石头之间
泪水突然灌满了我的双眼
一个路过黄昏的人在匆匆穿过原野
我想喊住那个身影,风,灌满了我的喉咙
抽高稀霸短支的男人
两个抽高稀霸短支的男人
坐在小镇的窗前
不紧不慢地抽着,天下无事地
抽着
闪烁的星火与黑夜擦肩而过
“时间轻轻滴落”
滴在雪茄的灰烬上
他们在灯光微弱的屋角对话
这不是卡斯特罗与丘吉尔的时代
这是两个男人与事物的真相
墙上的时针
正在刺破未被宽恕的世界
点 评
以《画画的女人》一诗为例
文/阳 飏
一个画画的女人,如果她还写诗,那会是一个多么五颜六色的女人?
读三色堇的诗,我想到的却是她的画。微信上看过三色堇画的静物瓶花,盛开的、凋落的、艳丽的、素雅的各式各样的瓶花,不由得想起“在画布上书写光的解说词”的法国画家毕沙罗,透过三色堇的画,我似乎更多的发现了她的“解说词”——诗歌中蕴藉的人间的温暖和安慰,以及对生命的困惑和追问。
这首《画画的女人》:“画越来越近的春天和博尔赫斯的玫瑰”,何为“博尔赫斯的玫瑰”?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开放——是的,就像是“谈雨过天晴后植物们重新起身之美”一样,亦如花朵的盛开与凋落都有一种难言的美,三色堇用她的画和诗为我们保留了下来。正因为如此,三色堇才有勇气足够自负的说:“一个画画的女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
读三色堇的诗,仿佛是她的画的一面镜子,通过镜子,让斑斓的色彩又重复了一次。
(阳 飏,一级作家,已出版诗集、历史文化及艺术类随笔集20余本。现居成都。) 杨廷成,汉族,青海平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学作品集《风吹河湟》《雀啼民间》等8部、主编或与友人合编出版文学作品集《放牧的多罗姆女神》《低语的埙声》等10部。获首届青海文学奖、第3届中国长诗奖、第6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第8届青海省政府文学艺术奖、第5届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多种奖项。
百年村庄(组诗)
杨廷成
村 庄
昨夜西风消息
说河谷里麦田一片金黄
是谁在不经意间
让盛满秋光的天湖决堤
这金黄金黄的光阴在谷地里肆意流淌
我曾经也是秋风中
最饱满的那一株麦穗
积蓄了所有的力量
以生命的姿态站在大地厚重的胸膛
多么想在这个时刻
回到山坳里炊烟四起的村庄
在黄昏的夕阳里
以泪花闪烁的目光
深情地把山里的田野打量
母亲早已远去
闻不到这醉人的麦香
惟有父亲那柄不肯生锈的弯镰
在土墙的刀架上整夜里嚓嚓作响……
回 家
那年,在这里我辞别母亲
她挥动的手臂如炊烟一样摇晃
从此后
在异乡的街头上我饥肠辘辘
在秋夜的凉雨里我泪眼模糊
在崎岖的山路间我疲惫不堪
在黄昏的戈壁中我风沙满袖
如今,从远方归来
山风吹乱我如雪的一头白发
秋光里
老父的酒歌已刻上祖坟的墓碑
亲娘的叮嘱早就在土地下长眠
童年的伙伴佝偻着腰身问我
你是李家姨夫还是张家的阿舅
故乡,我是赶在夕阳落山之前
流着泪走在回家路上的那个孩子
南瓜记
秋风起
秋风是一匹枣红色的骝马
扬起蹄子一路嘶鸣地踏过村庄
南瓜们竖起耳朵
屏住呼吸地倾听那蹄声由远而近
撒着欢儿跑进沟岔又蹿上了山梁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
那些夏日里铜号般的花朵
奏出这丰硕而厚重的音符在山坳里歌唱
它们憋足了劲爬上高处
是一群仰望天空的兄弟
在秋风中宣泄如痴如醉的向往
它们安静地沐浴着光瀑
是一群俯首大地的姐妹
在秋风中倾诉相亲相爱的念想
它们记得那场三月的透雨
它们感恩那些五月的阳光
在苔藓斑驳的房前屋后野蛮生长
这些无拘无束的生命
只有在故乡宽敞而温暖的怀抱里
长成这憨态可掬又令人欣喜的模样
点 评
文/凸 凹
对乡愁的彻骨品咂,对过往的深切回眸,对时间的感恩与置疑,构成杨廷成《百年村庄》(组诗)的镜头景深与诗艺走绳。对离不开的土地的离开,对回不去的土地的回去,前者多的是物质驱策,后者多的是精神皈依,杨廷成的工作业绩,正是将二者粘合在一起成为词与物共情的可能,成为他的而非他者的时代之痛与经验之诗。
(凸 凹,诗人、小说家、编剧) 大 枪,昭通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诗林》杂志特邀栏目主持人。《特区文学·诗》责任编辑。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林》《诗潮》《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华诗词》《创世纪》(台湾)等专业诗歌期刊,并多次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重要年度选本。获得第四届“海子诗歌奖”提名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一等奖、《现代青年》杂志社年度十佳诗人奖、《山东诗人》年度长诗奖、第五届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2018年度十佳华语诗人奖及其它奖项。
纸伞飞过窗口(组诗)
大 枪
木槿花
它用四个月宣布美好和热烈(7——10月)
宣布我和弟弟的天使季节的到来
在灰色乡村生长的它是那么显而易见
那时弟弟是个文盲,我差不多也是
我们无法用某株俗气的农作物来比喻
直到多年后看《罗马假日》中的奥黛丽·赫本
还好它不是赫本,只是一丛顶着花苞的灌木
是我们嘴唇亲近过的最为精致的食物
我们开心地吃着这些粉色的红色的
紫色的艺术,听着它们在胃里发出课间钟
一样的轻脆,母亲让父亲也跟着吃
大人们的竹床半年都没有形迹可疑的响动
父亲总是嗑鲜红的血块,他需要为一副
亢奋的肺补充花瓣,也许方案来的有些晚
母亲只能在一座经幡飘动的新居为父亲
种上一丛,好在来年七月就能花团锦簇
而它只能接受一次拯救人类的沮丧,这样的
叙述会因年久而模糊,为了让自己从故事中
走出来,每年暑假我都会带着孩子回老家
把摘取的花瓣夹在诗页中,做守望原乡的标本
纸伞飞过窗口
我愿意这是一把民国的油纸伞,我刚从一本
民国版的故书里抬起头,一场1917年的
雨正在伞上运动,我不知道这把伞要去到
什么地方,或者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待在
幽深的巷口,这样的讲述和伞上的
雨水一样富有文艺气息,一圈新鲜的
薄雾扮相清雅地在向前移动,我已经多久
没有过这样的遭遇,这比成为一名诗人
还要沮丧,在它庇护下的主人会涂着哪种
风格的口红,穿着哪款令视线弯曲的连衣裙
精致的发夹出现在哪一部偶像剧的配饰里
我无法错过这些想象,超过100米我的眼睛会
徒有其表,会让每一个熟悉的人还原到
相识之初,好在雨打纸伞的声音能够奖赏
我的感知能力,奖赏我的一生都在为女人歌唱
我继续讲述是为了听清风雨在伞上和伞下
标注的不同韵脚,多年前一双粉色的凉鞋
把我留在这样的声音里,那时我们身后集结着
一望无际的水田,村庄,和山峦,身前也是
只有羞涩的学生才敢把伞下的方寸之地
定义为两个人的帝国,此时窗外淅沥的天空
正在给出相同的语境,虽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画海的孩子
如果你是山里的孩子,我建议你画傍晚的
大海,这样你就能避开很多赶海的人
他们是海的主人,第一桶鱼和第一桶霞光都是
他们的。你不能在潮水整理得簇然一新的
沙滩上留下第一排脚印,那是用来迎接披着
婚纱的女孩们,毕竟只有圣洁和蔚蓝
能够象征对贞操的信仰,婚后的生活需要
这样的画面。而在海浪最为温暖的中午
你也不能同老人争抢倾听的位置,他们已经
被生活搁浅太多,同时你需要明白
这片前所未见的广袤水面和你有多么陌生
你得先从地图上找到它,然后怀揣三张车票
才能在海鸥低旋的黄昏找到这里,你惊讶于
第一次看到海平线,在你的家乡,连“地平”线
都是被林立的山峰分割成尖刻的锯齿状的
其实很久以前你就把眼中的色彩体认为这样的蓝
你是多想像调教家鸽一样调教一片大海
现在,当渔轮驶进了码头,当你支起画架
太阳就沉了下去,海天已经让黑暗接管,不过
仍然有很多事物,值得在你瘦小的画布上留下光影
点 评
文/陈小平
大枪诗歌在中国当代诗坛有着极高的辩识度,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作为一个观察者,目光敏锐、纤细、独特,呈现在诗歌文本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便是:寻找镶嵌在琐屑日常生活缝隙中的诗性。这是一种诗歌创作向度的有益探索 因为大枪的这三首诗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刻,而是在追求创作的高度个性化、语言的高度凝练化。每首诗都由意象构筑虚拟空间,并以此来隐喻现实世界,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外在世界的哲学思考。他没有在艰深晦涩的理念世界徜徉,而是回归到对人的存在本身的追问和思考。在立足于自我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琐屑生活瞬间的撷取来传递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审美精神。因而摆脱了诗言情,诗言志,这一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观念,让诗句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从而顺应了当代诗潮要求诗歌不仅要抒情,还要说理,而且要说出哲学家尚不能用语言准确说出来的理,这样一种世界诗歌潮流。
(陈小平,笔名野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四川诗歌》副主编。出版诗集《倾听微笑》《雪的声音》《说声再见》《时间之上》《甲子不悔》,散文集《对岸的我》等,曾获2021年度十佳华语诗人奖,作品入选三十多个权威选本。现供职于四川师大文学院。) 路军锋,笔名太行闲夫,阳城人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喜以文会友,寻诗作乐,著有《太行之光》、巜太行风情〉、《太行大儒》、《濩泽河的救赎》等多部作品。
比流水更柔软一些(组诗)
路军锋
站起来的九子岩
九子岩写成的九个句子
每一个词都张开嘴巴
吐出一串串惊叹
其实我们握住的
是一些叫潮湿的动词
其实走进九子岩
便走进了佛的跟前
走进了一座寺庙
走进了一片森林
走出来的时候
身上会多出一片叶子
这偌大的礁石
比起流水会更柔软一些
它们说悄悄的情话
开口闭口不离一个禅字
其实比石头更坚硬的是七布泉
九华山站起来的时候
流水便站起来
一片叶子会随着另一片叶子
站起来
而此时躺下去的
一定是一声阿弥陀佛
又见九子岩
九子岩深藏着千年的密经
来自九天的绿水和山巅的流云
齐聚在九子岩下
这里的每一座山峰
华严古寺的每一棵小草
九子泉的每一滴泉水
还有满山的杜鹏花
都在默念着梵音
甚至那些炊烟
寒冬腊月的飞雪冰霜
都在修行
菩提树下的仙风道骨
用鸟语晨钟
切换着金刚经大悲咒的唱腔
在斜风细雨的季节
轻轻相拥的九个孩子
一颗虔诚的心
便会长满一片又一片的菩提叶
走进天华峰的原始森林
狮子峰开始释放阳刚之气
让每块卵石闪耀
让飞在古洞口溪水边的蜻蜓
也留连于悟诗参禅
聆听群峦叠嶂与莲花悄悄的对话
你会发现
这里的青松奇石比流水更柔情
你还会发现
比石头更坚硬的是七布泉
日出月落
当我们彼此读懂了
金地藏结缘为一个地狱未了的心愿
九子山的九十九座山峰
九十九道溪水九十九个古寺传说
在默默无声中站了起来
一片叶子随着另一片叶子
也全都站了起来
为寻觅金乔觉誓不成佛的宿念
一声声阿弥陀佛
在日月星辰间回荡
九子峰在莲峰云海里打坐诵经
千年不悔
拜 佛
一大早就开始登山
去拜见大慈大悲的佛祖
他们在松涛清静的地方
宏伟高大
面目慈祥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
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姿态
不像山下
两面三刀的那些人
点 评
山水有时尽,而诗无穷尽
文/ 曹 东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读到的山水有何不同,或者说一个诗人与非诗人观察事物之间有何差异?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皆在言说其间巨大而微妙的差异。一个优秀的诗人,阅读山水,总是携带着他的人生经验、生命体验去阅读,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之独特山水。从古至今,山水有时尽,而诗无穷尽。“走进了一片森林/走出来的时候/身上会多出一片叶子”,那多出的一片叶子,就是诗人路军锋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他的眼里,礁石比流水更柔软一些,“开口闭口不离一个禅字”,而动词是“潮湿”的,“寒冬腊月的飞雪冰霜/都在修行”。其实并非礁石比流水柔软,而是诗人胸中之礁石比流水柔软,亦非飞雪冰霜都在修行,而是诗人胸中之飞雪冰霜都在修行。一首诗得以完全站立,皆在于诗人胸中之物与眼前之物之不同。
(曹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许多灯》《少数诗篇》《白夜记》。曾获四川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奖、2019全国十佳诗人奖。) 冯景亭,陕西吴起人,诗人,园艺家 ,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草堂》等。
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 (组诗)
冯景亭
追随者
那个阴沉的下午
拉卜楞寺的金顶镀着一层薄膜
他从逼仄的台阶拐下来
恍若他少年时,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
当他转过寺庙斜倾下来的墙角
赭红色的墙面,挡住了他快疾的脚步
墙壁上拓出的十几个高低不一的凹型
像一张张人的面具
天空又开始下起小雨,墙面静极
那凹型也静止不动
但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眼前晃动
仿若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波
从脚底,一寸一寸传上来
他不由地迈出腿,走向与他等高的那一张
他把双手轻轻扶在墙上,将脸贴了进去
那面具似乎在左右摆动
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马
他在那里摆放了很久
他在把面具与他的脸
严丝合缝
在麦积山看佛造像
光扇动它金色的翅膀
沿着散落的村庄和高大的槐树
在麦积山的石窟上
缓慢攀升
木胎泥塑的佛像,在语言的崖壁上
自圆其说着它的词性
我膜拜这些语言
总被这些东西所左右
在水泥与铁制的逼仄的梯道上
佛像飞扬而悬垂的线条
正在给远处暗淡的山峰摸顶
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
像一块小石头
从一尊佛滚落在另一尊佛上
很像一个人
走在陡峭的人间
扎尕那之夜
小山包上,一只鹰,从灰白的崖壁间
抵近细长的木板覆盖的藏居
藏居格桑花一样地活着
鹰在天空中旋出不规则的漏斗
那个熟练的把蓝色口罩从双耳捋进脖间的小男孩
正在漏斗下拦住一群游客
小男孩像Q形里的捺点
他想引导游客住进不远处的土坯木房
工地上的打桩机不知疲倦地
把轰鸣声一丝不苟打进了整个幽谷
这是一个合格而可靠的工人
可我并不希望它夜晚也如此
因为我已受够了
不期而遇的苦难常常递过来的双手
当暮色四合,白色的薄雾开始弥漫
藏居里的灯光
又供上拉桑寺金色的屋顶
点 评
诗人冯景亭的 《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 (组诗),由《追随者》《在麦积山看佛造像》《扎尕那之夜》三首诗构成。从整体上看,这一组宗教题材的诗歌,都是诗人以外来者的身份游历,观察与体验宗教场所之后的想象和感悟。这三首诗歌,分别以拉卜楞寺,麦积山和拉桑寺三个佛地为背景,书写了寺庙和佛地周边的自然历史物象和人迹。这些个人体验的具体描述和佛学意义上的审美转化,饱含了历史岁月的神秘和自然风物的美妙。“赭红色的墙面,挡住了他快疾的脚步/墙壁上拓出的十几个高低不一的凹型/像一张张人的面具/天空又开始下起小雨,墙面静极/那凹型也静止不动”。(《追随者》)每一座寺庙都是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但融入其间的风景,宗教和民俗,又无处不蕴含着自然的美好和佛学的奥义,缘于此,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力和对宗教符号的审美情趣得以复苏。
他不由地迈出腿,走向与他等高的那一张/他把双手轻轻扶在墙上,将脸贴了进去”。(《追随者》)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一个礼拜者在拉卜楞寺拜佛的过程,那恭谦而谨慎的细节刻画,那舒缓的景致和气候变化的描写,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一种神圣和严肃的信仰和期许,这是写他,更是写我。“我膜拜这些语言/总被这些东西所左右/在水泥与铁制的逼仄的梯道上/佛像飞扬而悬垂的线条/正在给远处暗淡的山峰摸顶”。(《在麦积山看佛造像》)诗人将自己跻身于佛学世界,暂时忘却红尘记忆和现实欲念。
在《扎尕那之夜》中,诗人通过一只鹰,一个小孩和一个打桩工人的“动”,来反衬藏居,木房和拉桑寺的“静”,在动与静的逻辑中,暗含了现实的可感与可见,同时也隐喻未来和苦难的不可知和不可见。仿佛“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追随者》)“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像一块小石头/从一尊佛滚落在另一尊佛上/很像一个人/走在陡峭的人间”。(《在麦积山看佛造像》)世俗时代的意象,被诗人赋予美学和伦理的意义,从而转化和提升为具有神秘而庄重的启示。
( 李永才,重庆涪陵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四川诗歌》执行主编。 )
许多事物变得无奈而空洞(组诗)
远 村
许多事物变得无奈而空洞
经过大楼间的一小点缝隙
我看见南山之上的蓝,即刻消失。
一只流浪狗,穿过被拆迁的村子
在凌乱的土路上,无趣
而落魄。几个民工在楼下口水弄脏
的街道边上说话。无力的日头
从东边爬上来,转眼又不见了。
几个中年人蹲在地上,一阵风
吹开它们疲劳的衣角,一个
拿着过期的报纸,与一个用旧的
帆布包。另一个,有一双磨破的手套
和一把电钻放在一起。一个坐在
烂纸箱上,端起一碗油泼扯面。
它里面有一片葱花,上面有一个
黑斑,小小的,但他并不吹开。
一个在拐角处,等待别人来使唤。
此刻,城市的上空,雾霾重重
几缕凋零的阳光,在加深他们内心的不安。
许多事物,开始变得无奈而空洞
像被霜打过的竹子,孤立,无助。
握住一些受苦的手
这些灰尘没有重量,有多少情分
被人为地挥霍,又有多少眼泪被苍天
轻易风干?
在皮实的乡下,一只白山羊,被几个
壮汉抬上祈雨的祭坛。
没有人会怀疑,龙王不认领
这个干净的身体。如果不这样,他们是否
会耗尽村庄的元气?这些日子,我把牌位
供奉在大楼的高处,一切听从神的安排。
不再忙于填饱肚子,让奔跑
消减饥饿。让放羊的孩子
与一只城市的老狼相互照看。再将仅剩的一粒粮食
放进泥菩萨的口袋里,希望她安好
并能替苍生禳灾。然而
潦草的谋划,洗不掉秀才身上陈旧的污点。
仿佛中年的我,心存悲悯
和挑剔。在尘世杂乱的聒噪里,握住一些
吃过大苦的手,而泪流满面。
最后一个口是心非的人
活在流水中间。生的借口
在灰暗的城乡之间,小心地往返。
亲人们,总是半路失散。
即便如此,我还是盼望能与他们厮守
并在自己的园子里,让苹果花
洒在下一代人身上
看着他们在坎坷中长大。告诉他们
那个让人心累的春天
麻烦已经过去。那个他们惦记的恩人,又瘦又黑
而胃有病色。他走在省城的街道上,像一片树叶
从夜空中落下,更像一块生铁
落在自己无药可救的中年,渴望能再次飞起来。
而我毫无准备,路边的某个站牌
见证了许多人在出走,流离。
直至鲜花盛开,美女成群
高楼,地铁,和公交车上拥挤的病毒,被蓝色的口罩制服
或将要制服。我不顾一切
回到了零落与无妄之间,成为最后一个口是心非的人
点评
文/干海兵
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总是耐读,因为它赋予了语言切入细微生活的意义,并使之血肉丰满和筋骨舒展。《许多事物变得无奈而空洞》,用具象化的叙事代入,把个体审美经验厚植进群体式的精神场景,给人以发现、给人以痛感,最终达到哲学般的喻示。写此物而非此物、写此事而非此事,个体生命的存在境遇只是社会现实折射出的一个点面,但以这些点面生发的思考却凸显了诗歌与社会的深刻依存关系。“活在流水中间。生的借口/在灰暗的城乡之间,小心地往返/亲人们,总是半路失散”——诗人远村对物欲化进程中城乡芜杂的世态和底层民生的艰辛有独到的体会和理解,因而让平和的笔法暗蕴了直击现实的力量。
出道较早的远村,是有着较强写作辨析度的诗人,其诗风开阔中有沉郁,语言平朴中见机敏,笔力老到稳健,是写现实题材诗歌的一把好手。
(干海兵,四川人,写诗编诗多年,曾为《星星》诗刊副主编,现为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
宝蘭的诗(组诗)
宝 蘭
拉卜楞寺
金顶在细雨中落寞
寺庙深不见底
一盏盏酥油灯在寂静柔软的区域
像一个个努力活着的人
转经筒带着人们的夙愿
和另一个空间的能量
让一些赶来的人,变成了前人的模样
梦是药,菩萨也是
它们无需表达,半梦半醒间
人们转动着无穷尽的选择
上香许愿
二十五年前也是这样
那时天上的初云如花
如今那双紧握的手已放下
而引领我的人早已不知去向
寺院似神韵老到的原居民
我们走断天涯路
才知天下在一个拳头大的心里
当年风华正茂的我
如今有了衰老的气象
依旧上香、许愿、带着小确幸
把心交给菩萨
但不再问卜离人的下落
百衲衣
头发,仿佛能感觉到一阵唐朝的风
绕过还有两个月的季节
迅速落入簕杜鹃映红的早晨
无可避免地,一切又会隐入浓黑
他们,带着祖先的密码
开启一种复苏模式
我必须承认,身上有什么东西被触及
千年太短,南无十方
如同一棵病了的树
整个森林都是它沧桑的言辞
努力生长,尽力衰落
而我们,在用心拼接着什么
我们拼接光阴,习惯探问
每一粒米,每一寸布的来处
我们身着襤褸,有大海纳福的基因
一块皱巴,正在搓软的布
提醒我们,时刻备好针线
因为总有些破洞和伤口潜伏在那
在你相信美好不是梦时
把你打回原形
强暴你一心要抱住的幸福
所有的弥补,针针见血
我们不停地飞针走线
但切莫乱了阵脚
梦回周庄
那时想要什么都有,包括去周庄以外
骑上春秋的战马,读一本无字的书
而那天我想做一棵古镇的树
水边养着精神,等一朵云的诞生
如果云不开在别处
要有足够的爱让她安心长出来年
青石板、小街、老铺子
春闺、格言、炊烟、童话
周庄的水最懂难言的苦
过往的风,活在三餐四季以外
三毛书屋,几个散装的女人拼台小憩
老照片在静止的墙上发出婉约的暗示
一粒基因突变的种子带着禅性
瞬间窜成高过牌坊的浓荫
闯开了那一生一世的门
古桥,又回到默片时代
水面的放映机像齿轮一样咬着岁月
所有的春天都放出败在怀里的桃花
笑你哭着把爱情还给生活
我盘腿临水而坐
多少人赶来重复与前人相同的悲欢
这里有足够的水
洗白风月
我们上过同一条船
三生如梦只记得一个码头
你伸出双手扶我上岸
点 评
在回忆与现实的双重剪辑下完成命运的言说
文/ 胡 马
在作为“巨大形式”(海子语)的文化图腾符号面前,一个现代诗人应该如何展开个体经验的言说?诗人宝蘭以《拉卜楞寺》等三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式。
像“拉卜楞寺”“周庄”这样的命题,很容易将叙述者带入宏大叙事的陷阱,但宝兰却克服了鸿篇巨制的诱惑,巧妙地在菩萨、转经筒和稣油灯等物象营造的祥和、宁静的表面下,将内心的一段波澜壮阔娓娓道来。例如,“如今那双紧握的手已放下/而引领我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例如“把心交给菩萨/但不再问卜离人的下落”,例如“水面的放映机像齿轮一样咬着岁月/所有的春天都放出败在怀里的桃花/笑你哭着将爱情还给生活”,这些令人心动的的诗句,于不动声色中,完成了对沉痛之极的情感历程和人生际遇的表达。
诗人借“拉卜楞寺”“周庄”“百衲衣”这样的舞台或道具讲自己的故事,却将这一舞台从宗教、历史、文化、民族的宏大语义中抽象、疏离,举重若轻,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完成了有关自身命运的言说,并在回忆与现实的双重剪辑下,放下悲喜,走过红尘。
作为现代诗人,当我们面对上至敦煌、赤壁、故宫、长城、大雁塔,下至某个古镇这类充满文化历史意涵的图腾符号时,宝蘭的诗,为我们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提供了有效的范式。
( 胡马,四川广元人,男,70后,诗人。供职于媒体。现居成都。) 三色堇,本名郑萍,山东人,写诗,画画,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获得“天马散文诗”奖”,“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杰出诗人奖”《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等多项。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多种期刊。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南方的痕迹》《三色堇诗选》《背光而坐》,散文诗诗集《悸动》等。
画画的女人(组诗)
三色堇
画画的女人
她坐在草坪上,像塔莎奶奶那样
画人间烟火,画色彩,线条
画树林里的风和雷雨敲击的瓦片
画越来越近的春天和博尔赫斯的玫瑰
她让一朵花对天空充满敬意
一朵又大又白的马蹄莲站在那里
开得不管不顾,格外迷人
那是她热衷的色彩
此刻,我们谈到了慈悲
谈日暮苍山,江水东流
谈时间的快车承载生命的意义
谈雨过天晴后植物们重新起身之美
喝下午茶的时候
她说希望能拥有塔莎奶奶那样的花园
阳光下有无数的花开花落
光阴在叶子上留下脉络的刻痕
一只蓝鸟停在了自己的影子上
它并不能从一个人的心里带走什么
却能让一个画画的女人
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
路过黄昏的人
不远处的村庄呼吸着炊烟的热气
坐在秦岭一块青石上
此时的情景显得如此奢侈
随光而变的稼穑,随风而落的叶子
我无需为季节辩护
我理解身下石头的内部力量
山里的风真大啊,刮个不停
北方已经露出空虚
在交出体温之前,在我与石头之间
泪水突然灌满了我的双眼
一个路过黄昏的人在匆匆穿过原野
我想喊住那个身影,风,灌满了我的喉咙
抽高稀霸短支的男人
两个抽高稀霸短支的男人
坐在小镇的窗前
不紧不慢地抽着,天下无事地
抽着
闪烁的星火与黑夜擦肩而过
“时间轻轻滴落”
滴在雪茄的灰烬上
他们在灯光微弱的屋角对话
这不是卡斯特罗与丘吉尔的时代
这是两个男人与事物的真相
墙上的时针
正在刺破未被宽恕的世界
点 评
以《画画的女人》一诗为例
文/阳 飏
一个画画的女人,如果她还写诗,那会是一个多么五颜六色的女人?
读三色堇的诗,我想到的却是她的画。微信上看过三色堇画的静物瓶花,盛开的、凋落的、艳丽的、素雅的各式各样的瓶花,不由得想起“在画布上书写光的解说词”的法国画家毕沙罗,透过三色堇的画,我似乎更多的发现了她的“解说词”——诗歌中蕴藉的人间的温暖和安慰,以及对生命的困惑和追问。
这首《画画的女人》:“画越来越近的春天和博尔赫斯的玫瑰”,何为“博尔赫斯的玫瑰”?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开放——是的,就像是“谈雨过天晴后植物们重新起身之美”一样,亦如花朵的盛开与凋落都有一种难言的美,三色堇用她的画和诗为我们保留了下来。正因为如此,三色堇才有勇气足够自负的说:“一个画画的女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
读三色堇的诗,仿佛是她的画的一面镜子,通过镜子,让斑斓的色彩又重复了一次。
(阳 飏,一级作家,已出版诗集、历史文化及艺术类随笔集20余本。现居成都。) 杨廷成,汉族,青海平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学作品集《风吹河湟》《雀啼民间》等8部、主编或与友人合编出版文学作品集《放牧的多罗姆女神》《低语的埙声》等10部。获首届青海文学奖、第3届中国长诗奖、第6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第8届青海省政府文学艺术奖、第5届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多种奖项。
百年村庄(组诗)
杨廷成
村 庄
昨夜西风消息
说河谷里麦田一片金黄
是谁在不经意间
让盛满秋光的天湖决堤
这金黄金黄的光阴在谷地里肆意流淌
我曾经也是秋风中
最饱满的那一株麦穗
积蓄了所有的力量
以生命的姿态站在大地厚重的胸膛
多么想在这个时刻
回到山坳里炊烟四起的村庄
在黄昏的夕阳里
以泪花闪烁的目光
深情地把山里的田野打量
母亲早已远去
闻不到这醉人的麦香
惟有父亲那柄不肯生锈的弯镰
在土墙的刀架上整夜里嚓嚓作响……
回 家
那年,在这里我辞别母亲
她挥动的手臂如炊烟一样摇晃
从此后
在异乡的街头上我饥肠辘辘
在秋夜的凉雨里我泪眼模糊
在崎岖的山路间我疲惫不堪
在黄昏的戈壁中我风沙满袖
如今,从远方归来
山风吹乱我如雪的一头白发
秋光里
老父的酒歌已刻上祖坟的墓碑
亲娘的叮嘱早就在土地下长眠
童年的伙伴佝偻着腰身问我
你是李家姨夫还是张家的阿舅
故乡,我是赶在夕阳落山之前
流着泪走在回家路上的那个孩子
南瓜记
秋风起
秋风是一匹枣红色的骝马
扬起蹄子一路嘶鸣地踏过村庄
南瓜们竖起耳朵
屏住呼吸地倾听那蹄声由远而近
撒着欢儿跑进沟岔又蹿上了山梁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
那些夏日里铜号般的花朵
奏出这丰硕而厚重的音符在山坳里歌唱
它们憋足了劲爬上高处
是一群仰望天空的兄弟
在秋风中宣泄如痴如醉的向往
它们安静地沐浴着光瀑
是一群俯首大地的姐妹
在秋风中倾诉相亲相爱的念想
它们记得那场三月的透雨
它们感恩那些五月的阳光
在苔藓斑驳的房前屋后野蛮生长
这些无拘无束的生命
只有在故乡宽敞而温暖的怀抱里
长成这憨态可掬又令人欣喜的模样
点 评
文/凸 凹
对乡愁的彻骨品咂,对过往的深切回眸,对时间的感恩与置疑,构成杨廷成《百年村庄》(组诗)的镜头景深与诗艺走绳。对离不开的土地的离开,对回不去的土地的回去,前者多的是物质驱策,后者多的是精神皈依,杨廷成的工作业绩,正是将二者粘合在一起成为词与物共情的可能,成为他的而非他者的时代之痛与经验之诗。
(凸 凹,诗人、小说家、编剧) 大 枪,昭通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诗林》杂志特邀栏目主持人。《特区文学·诗》责任编辑。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林》《诗潮》《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华诗词》《创世纪》(台湾)等专业诗歌期刊,并多次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重要年度选本。获得第四届“海子诗歌奖”提名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一等奖、《现代青年》杂志社年度十佳诗人奖、《山东诗人》年度长诗奖、第五届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2018年度十佳华语诗人奖及其它奖项。
纸伞飞过窗口(组诗)
大 枪
木槿花
它用四个月宣布美好和热烈(7——10月)
宣布我和弟弟的天使季节的到来
在灰色乡村生长的它是那么显而易见
那时弟弟是个文盲,我差不多也是
我们无法用某株俗气的农作物来比喻
直到多年后看《罗马假日》中的奥黛丽·赫本
还好它不是赫本,只是一丛顶着花苞的灌木
是我们嘴唇亲近过的最为精致的食物
我们开心地吃着这些粉色的红色的
紫色的艺术,听着它们在胃里发出课间钟
一样的轻脆,母亲让父亲也跟着吃
大人们的竹床半年都没有形迹可疑的响动
父亲总是嗑鲜红的血块,他需要为一副
亢奋的肺补充花瓣,也许方案来的有些晚
母亲只能在一座经幡飘动的新居为父亲
种上一丛,好在来年七月就能花团锦簇
而它只能接受一次拯救人类的沮丧,这样的
叙述会因年久而模糊,为了让自己从故事中
走出来,每年暑假我都会带着孩子回老家
把摘取的花瓣夹在诗页中,做守望原乡的标本
纸伞飞过窗口
我愿意这是一把民国的油纸伞,我刚从一本
民国版的故书里抬起头,一场1917年的
雨正在伞上运动,我不知道这把伞要去到
什么地方,或者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待在
幽深的巷口,这样的讲述和伞上的
雨水一样富有文艺气息,一圈新鲜的
薄雾扮相清雅地在向前移动,我已经多久
没有过这样的遭遇,这比成为一名诗人
还要沮丧,在它庇护下的主人会涂着哪种
风格的口红,穿着哪款令视线弯曲的连衣裙
精致的发夹出现在哪一部偶像剧的配饰里
我无法错过这些想象,超过100米我的眼睛会
徒有其表,会让每一个熟悉的人还原到
相识之初,好在雨打纸伞的声音能够奖赏
我的感知能力,奖赏我的一生都在为女人歌唱
我继续讲述是为了听清风雨在伞上和伞下
标注的不同韵脚,多年前一双粉色的凉鞋
把我留在这样的声音里,那时我们身后集结着
一望无际的水田,村庄,和山峦,身前也是
只有羞涩的学生才敢把伞下的方寸之地
定义为两个人的帝国,此时窗外淅沥的天空
正在给出相同的语境,虽然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画海的孩子
如果你是山里的孩子,我建议你画傍晚的
大海,这样你就能避开很多赶海的人
他们是海的主人,第一桶鱼和第一桶霞光都是
他们的。你不能在潮水整理得簇然一新的
沙滩上留下第一排脚印,那是用来迎接披着
婚纱的女孩们,毕竟只有圣洁和蔚蓝
能够象征对贞操的信仰,婚后的生活需要
这样的画面。而在海浪最为温暖的中午
你也不能同老人争抢倾听的位置,他们已经
被生活搁浅太多,同时你需要明白
这片前所未见的广袤水面和你有多么陌生
你得先从地图上找到它,然后怀揣三张车票
才能在海鸥低旋的黄昏找到这里,你惊讶于
第一次看到海平线,在你的家乡,连“地平”线
都是被林立的山峰分割成尖刻的锯齿状的
其实很久以前你就把眼中的色彩体认为这样的蓝
你是多想像调教家鸽一样调教一片大海
现在,当渔轮驶进了码头,当你支起画架
太阳就沉了下去,海天已经让黑暗接管,不过
仍然有很多事物,值得在你瘦小的画布上留下光影
点 评
文/陈小平
大枪诗歌在中国当代诗坛有着极高的辩识度,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作为一个观察者,目光敏锐、纤细、独特,呈现在诗歌文本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便是:寻找镶嵌在琐屑日常生活缝隙中的诗性。这是一种诗歌创作向度的有益探索 因为大枪的这三首诗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刻,而是在追求创作的高度个性化、语言的高度凝练化。每首诗都由意象构筑虚拟空间,并以此来隐喻现实世界,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外在世界的哲学思考。他没有在艰深晦涩的理念世界徜徉,而是回归到对人的存在本身的追问和思考。在立足于自我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琐屑生活瞬间的撷取来传递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审美精神。因而摆脱了诗言情,诗言志,这一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观念,让诗句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从而顺应了当代诗潮要求诗歌不仅要抒情,还要说理,而且要说出哲学家尚不能用语言准确说出来的理,这样一种世界诗歌潮流。
(陈小平,笔名野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四川诗歌》副主编。出版诗集《倾听微笑》《雪的声音》《说声再见》《时间之上》《甲子不悔》,散文集《对岸的我》等,曾获2021年度十佳华语诗人奖,作品入选三十多个权威选本。现供职于四川师大文学院。) 路军锋,笔名太行闲夫,阳城人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喜以文会友,寻诗作乐,著有《太行之光》、巜太行风情〉、《太行大儒》、《濩泽河的救赎》等多部作品。
比流水更柔软一些(组诗)
路军锋
站起来的九子岩
九子岩写成的九个句子
每一个词都张开嘴巴
吐出一串串惊叹
其实我们握住的
是一些叫潮湿的动词
其实走进九子岩
便走进了佛的跟前
走进了一座寺庙
走进了一片森林
走出来的时候
身上会多出一片叶子
这偌大的礁石
比起流水会更柔软一些
它们说悄悄的情话
开口闭口不离一个禅字
其实比石头更坚硬的是七布泉
九华山站起来的时候
流水便站起来
一片叶子会随着另一片叶子
站起来
而此时躺下去的
一定是一声阿弥陀佛
又见九子岩
九子岩深藏着千年的密经
来自九天的绿水和山巅的流云
齐聚在九子岩下
这里的每一座山峰
华严古寺的每一棵小草
九子泉的每一滴泉水
还有满山的杜鹏花
都在默念着梵音
甚至那些炊烟
寒冬腊月的飞雪冰霜
都在修行
菩提树下的仙风道骨
用鸟语晨钟
切换着金刚经大悲咒的唱腔
在斜风细雨的季节
轻轻相拥的九个孩子
一颗虔诚的心
便会长满一片又一片的菩提叶
走进天华峰的原始森林
狮子峰开始释放阳刚之气
让每块卵石闪耀
让飞在古洞口溪水边的蜻蜓
也留连于悟诗参禅
聆听群峦叠嶂与莲花悄悄的对话
你会发现
这里的青松奇石比流水更柔情
你还会发现
比石头更坚硬的是七布泉
日出月落
当我们彼此读懂了
金地藏结缘为一个地狱未了的心愿
九子山的九十九座山峰
九十九道溪水九十九个古寺传说
在默默无声中站了起来
一片叶子随着另一片叶子
也全都站了起来
为寻觅金乔觉誓不成佛的宿念
一声声阿弥陀佛
在日月星辰间回荡
九子峰在莲峰云海里打坐诵经
千年不悔
拜 佛
一大早就开始登山
去拜见大慈大悲的佛祖
他们在松涛清静的地方
宏伟高大
面目慈祥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
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姿态
不像山下
两面三刀的那些人
点 评
山水有时尽,而诗无穷尽
文/ 曹 东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读到的山水有何不同,或者说一个诗人与非诗人观察事物之间有何差异?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皆在言说其间巨大而微妙的差异。一个优秀的诗人,阅读山水,总是携带着他的人生经验、生命体验去阅读,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之独特山水。从古至今,山水有时尽,而诗无穷尽。“走进了一片森林/走出来的时候/身上会多出一片叶子”,那多出的一片叶子,就是诗人路军锋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他的眼里,礁石比流水更柔软一些,“开口闭口不离一个禅字”,而动词是“潮湿”的,“寒冬腊月的飞雪冰霜/都在修行”。其实并非礁石比流水柔软,而是诗人胸中之礁石比流水柔软,亦非飞雪冰霜都在修行,而是诗人胸中之飞雪冰霜都在修行。一首诗得以完全站立,皆在于诗人胸中之物与眼前之物之不同。
(曹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许多灯》《少数诗篇》《白夜记》。曾获四川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奖、2019全国十佳诗人奖。) 冯景亭,陕西吴起人,诗人,园艺家 ,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草堂》等。
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 (组诗)
冯景亭
追随者
那个阴沉的下午
拉卜楞寺的金顶镀着一层薄膜
他从逼仄的台阶拐下来
恍若他少年时,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
当他转过寺庙斜倾下来的墙角
赭红色的墙面,挡住了他快疾的脚步
墙壁上拓出的十几个高低不一的凹型
像一张张人的面具
天空又开始下起小雨,墙面静极
那凹型也静止不动
但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眼前晃动
仿若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波
从脚底,一寸一寸传上来
他不由地迈出腿,走向与他等高的那一张
他把双手轻轻扶在墙上,将脸贴了进去
那面具似乎在左右摆动
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马
他在那里摆放了很久
他在把面具与他的脸
严丝合缝
在麦积山看佛造像
光扇动它金色的翅膀
沿着散落的村庄和高大的槐树
在麦积山的石窟上
缓慢攀升
木胎泥塑的佛像,在语言的崖壁上
自圆其说着它的词性
我膜拜这些语言
总被这些东西所左右
在水泥与铁制的逼仄的梯道上
佛像飞扬而悬垂的线条
正在给远处暗淡的山峰摸顶
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
像一块小石头
从一尊佛滚落在另一尊佛上
很像一个人
走在陡峭的人间
扎尕那之夜
小山包上,一只鹰,从灰白的崖壁间
抵近细长的木板覆盖的藏居
藏居格桑花一样地活着
鹰在天空中旋出不规则的漏斗
那个熟练的把蓝色口罩从双耳捋进脖间的小男孩
正在漏斗下拦住一群游客
小男孩像Q形里的捺点
他想引导游客住进不远处的土坯木房
工地上的打桩机不知疲倦地
把轰鸣声一丝不苟打进了整个幽谷
这是一个合格而可靠的工人
可我并不希望它夜晚也如此
因为我已受够了
不期而遇的苦难常常递过来的双手
当暮色四合,白色的薄雾开始弥漫
藏居里的灯光
又供上拉桑寺金色的屋顶
点 评
神秘而庄重的启示
文/李永才诗人冯景亭的 《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 (组诗),由《追随者》《在麦积山看佛造像》《扎尕那之夜》三首诗构成。从整体上看,这一组宗教题材的诗歌,都是诗人以外来者的身份游历,观察与体验宗教场所之后的想象和感悟。这三首诗歌,分别以拉卜楞寺,麦积山和拉桑寺三个佛地为背景,书写了寺庙和佛地周边的自然历史物象和人迹。这些个人体验的具体描述和佛学意义上的审美转化,饱含了历史岁月的神秘和自然风物的美妙。“赭红色的墙面,挡住了他快疾的脚步/墙壁上拓出的十几个高低不一的凹型/像一张张人的面具/天空又开始下起小雨,墙面静极/那凹型也静止不动”。(《追随者》)每一座寺庙都是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但融入其间的风景,宗教和民俗,又无处不蕴含着自然的美好和佛学的奥义,缘于此,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力和对宗教符号的审美情趣得以复苏。
他不由地迈出腿,走向与他等高的那一张/他把双手轻轻扶在墙上,将脸贴了进去”。(《追随者》)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一个礼拜者在拉卜楞寺拜佛的过程,那恭谦而谨慎的细节刻画,那舒缓的景致和气候变化的描写,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一种神圣和严肃的信仰和期许,这是写他,更是写我。“我膜拜这些语言/总被这些东西所左右/在水泥与铁制的逼仄的梯道上/佛像飞扬而悬垂的线条/正在给远处暗淡的山峰摸顶”。(《在麦积山看佛造像》)诗人将自己跻身于佛学世界,暂时忘却红尘记忆和现实欲念。
在《扎尕那之夜》中,诗人通过一只鹰,一个小孩和一个打桩工人的“动”,来反衬藏居,木房和拉桑寺的“静”,在动与静的逻辑中,暗含了现实的可感与可见,同时也隐喻未来和苦难的不可知和不可见。仿佛“一个人走在幽暗的巷道”(《追随者》)“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像一块小石头/从一尊佛滚落在另一尊佛上/很像一个人/走在陡峭的人间”。(《在麦积山看佛造像》)世俗时代的意象,被诗人赋予美学和伦理的意义,从而转化和提升为具有神秘而庄重的启示。
( 李永才,重庆涪陵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四川诗歌》执行主编。 )
远村,陕西延川人, 诗人,书画家,资深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研究员。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诗人,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上海《文学报》诗歌一等奖(1991),陕西省首届青年文艺创作奖(1993),双五文学奖(2001),第二届柳青文学奖(2010),中国诗歌春晚金凤凰诗歌奖(2016)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金驼奖(2020)等多项奖励。出版《浮土与苍生》《方位》《远村诗选》等6部诗集,《错误的房子》等2部散文集,《远村的诗书画》《向上的颂歌》《诗书画》等5部诗书画集。近年来,写诗之余,专心于书画创作,书画作品入展当代艺术九城联展,西安碑林国际书法展,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远村书画展暨诗歌朗诵会全国报刊社长总编书画邀请展(武汉),北美世界华人书画展(温哥华)。
许多事物变得无奈而空洞(组诗)
远 村
许多事物变得无奈而空洞
经过大楼间的一小点缝隙
我看见南山之上的蓝,即刻消失。
一只流浪狗,穿过被拆迁的村子
在凌乱的土路上,无趣
而落魄。几个民工在楼下口水弄脏
的街道边上说话。无力的日头
从东边爬上来,转眼又不见了。
几个中年人蹲在地上,一阵风
吹开它们疲劳的衣角,一个
拿着过期的报纸,与一个用旧的
帆布包。另一个,有一双磨破的手套
和一把电钻放在一起。一个坐在
烂纸箱上,端起一碗油泼扯面。
它里面有一片葱花,上面有一个
黑斑,小小的,但他并不吹开。
一个在拐角处,等待别人来使唤。
此刻,城市的上空,雾霾重重
几缕凋零的阳光,在加深他们内心的不安。
许多事物,开始变得无奈而空洞
像被霜打过的竹子,孤立,无助。
握住一些受苦的手
这些灰尘没有重量,有多少情分
被人为地挥霍,又有多少眼泪被苍天
轻易风干?
在皮实的乡下,一只白山羊,被几个
壮汉抬上祈雨的祭坛。
没有人会怀疑,龙王不认领
这个干净的身体。如果不这样,他们是否
会耗尽村庄的元气?这些日子,我把牌位
供奉在大楼的高处,一切听从神的安排。
不再忙于填饱肚子,让奔跑
消减饥饿。让放羊的孩子
与一只城市的老狼相互照看。再将仅剩的一粒粮食
放进泥菩萨的口袋里,希望她安好
并能替苍生禳灾。然而
潦草的谋划,洗不掉秀才身上陈旧的污点。
仿佛中年的我,心存悲悯
和挑剔。在尘世杂乱的聒噪里,握住一些
吃过大苦的手,而泪流满面。
最后一个口是心非的人
活在流水中间。生的借口
在灰暗的城乡之间,小心地往返。
亲人们,总是半路失散。
即便如此,我还是盼望能与他们厮守
并在自己的园子里,让苹果花
洒在下一代人身上
看着他们在坎坷中长大。告诉他们
那个让人心累的春天
麻烦已经过去。那个他们惦记的恩人,又瘦又黑
而胃有病色。他走在省城的街道上,像一片树叶
从夜空中落下,更像一块生铁
落在自己无药可救的中年,渴望能再次飞起来。
而我毫无准备,路边的某个站牌
见证了许多人在出走,流离。
直至鲜花盛开,美女成群
高楼,地铁,和公交车上拥挤的病毒,被蓝色的口罩制服
或将要制服。我不顾一切
回到了零落与无妄之间,成为最后一个口是心非的人
点评
文/干海兵
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总是耐读,因为它赋予了语言切入细微生活的意义,并使之血肉丰满和筋骨舒展。《许多事物变得无奈而空洞》,用具象化的叙事代入,把个体审美经验厚植进群体式的精神场景,给人以发现、给人以痛感,最终达到哲学般的喻示。写此物而非此物、写此事而非此事,个体生命的存在境遇只是社会现实折射出的一个点面,但以这些点面生发的思考却凸显了诗歌与社会的深刻依存关系。“活在流水中间。生的借口/在灰暗的城乡之间,小心地往返/亲人们,总是半路失散”——诗人远村对物欲化进程中城乡芜杂的世态和底层民生的艰辛有独到的体会和理解,因而让平和的笔法暗蕴了直击现实的力量。
出道较早的远村,是有着较强写作辨析度的诗人,其诗风开阔中有沉郁,语言平朴中见机敏,笔力老到稳健,是写现实题材诗歌的一把好手。
(干海兵,四川人,写诗编诗多年,曾为《星星》诗刊副主编,现为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