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让行走充满诗意

2016-04-18 作者:郭光明 | 来源:《中国旅游报》 | 阅读:
  身着中山装的丘树宏,显得质朴而儒雅、真挚而热情、洒脱而飘逸;眉宇间闪烁的英气,透露出他的精干与稳健、

  身着中山装的丘树宏,显得质朴而儒雅、真挚而热情、洒脱而飘逸;眉宇间闪烁的英气,透露出他的精干与稳健、他的练达与从容。
  丘树宏是一位知名诗人。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广东作协副主席,目前已出版个人诗集8部、人文社科经济类著作8部,发表作品近300万字。
  最近,丘树宏第8部个人诗集《长歌正酣》付梓,收录了他的新作《海上丝路》、《MACAU·澳门》、《九连山下》等9种大型史诗。这是广东省2014年的重点文艺项目,著名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等人倾情推荐,由当代著名评论家谢冕作序。
  中国是文官制度的鼻祖。自古以来,官员都是诗文创作的主力,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再到韩愈、陶渊明、柳宗元、苏轼……丘树宏也一样,他的行政职务是中山市政协主席,在高质量做好行政角色的同时,血液里也流淌着澎湃的诗情。当然,他绝不是那种有姿势、无实际的“附庸风雅”。正如著名诗人杨克所说,了解丘树宏的人特别是文人们,都觉得他骨子里依旧是个相当纯粹的诗人。
  丘树宏深深懂得,与行政官员必须扎根土地、紧贴人民一样,“诗人也必须与芸芸众生共享空气、雨露与阳光。诗,永远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歌唱”。
  他一直坚持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他坚持行走,带着诗意行走,在行走中寻找诗意: “你在旅行的时候,思想和灵魂会走得更快、更宽、更远。行走是美丽的,你行走着,行走着,在你面前,总会有那么多奇妙的东西,那么多预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使你的思想和脚步永远不会留恋地停下来,而总是不断地向前行进,去追求更多、更新的奇妙与惊喜。”
  背靠大山,面朝大海
  丘树宏是山里人的孩子,“三年困难”时期出生于粤北九连山下。作为客家人,他这样写到,“这里的大山挽留了你,于是你有了大山一样的诚实;这里的小鸟挽留了你,于是你有了小鸟一样的勤奋……”
  丘树宏写诗,启蒙于他父亲在客家围屋中一个小小的土砖房间门楣上所写“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书法”。孩提时的丘树宏凝视着这两句话,心里觉得似乎有一种朦朦胧胧的东西,总是与这两句话有些什么联系似的。
  大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丘树宏的心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丘树宏做过农民、生产队干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兽医、公社放映员……从1978年考入大学,1980年为了成就爱情、也为自己立志写诗的那一年开始,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理想来追求。
  生在山区,长在山区,丘树宏血管里流淌的是山里人的血,对大山永远有着一种生命的原始的爱。上世纪90年代以前所写的诗,“山”的味道特别浓。
  正如他笔下的《秋之红叶》——“响应了,秋的呼唤;接受了,霜的检阅。就这样,一片一片地,鲜红起来了——朝阳似水,残阳如血;为了严寒的警告,为了绿色的事业,竟牺牲得,如此痴情,如此壮烈。”丘树宏对秋天红叶的痴爱,来自于对自己精神的追求,为此他还以笔名“秋树红”发表过不少作品。
  丘树宏最初写的诗,多是“小我”的东西,自然的风花雪月,个人的喜怒哀乐,自以为是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在诗歌的象牙塔缠绵陶醉了十多年。
  1988年举家迁居滨海城市珠海亲身参与特区建设之后,面对浩瀚的大海,沐浴着湿润的海风,便转而以“海”为题材了。丘树宏并不觉得,爱上大海是对大山的背叛,反而觉得是山里人生命的一种延续、一种升华。
  也就在这时,丘树宏的诗风从“小我”走向“大我”,写下了反映珠海十五年改革开放的大型组诗《珠海,珠海》、朗诵诗《大海·蓝天·梦》,并出版个人诗集《永恒的蔚蓝》。这一部诗集里的作品,都是反映珠海经济特区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变化的题材。
  2003年“非典”肆虐,丘树宏以诗人的责任与担当,写就《以生命的名义》,歌颂了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这首诗被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协演绎为一台同名公益晚会,并在最后由“群星”朗诵,《以生命的名义》从此传遍大地神州,并引发了“以……的名义”标题热,至今还方兴未艾。丘树宏也由此名声鹊起,正式走进中国诗坛。
  2004年丘树宏调到中山工作,开始为这座伟人故里的建设奉献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他说自己是回到了“香山”的原点了。他开始寻找和推介这个城市的人文基因。“香山人文”、“孙中山文化”、“华侨文化”、“咸淡水文化”……中山这座人文富矿,从此有了一个执着的掘金者。从此,各类国家级艺术家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这块土地上,文化名城建设、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大文化工程、全民修身工程、中国诗歌万里行、中央“心连心”艺术团走进中山......各种文化活动、文化项目不断推出。一时间,中山文艺界风生水起,佳作不断,新人辈出,他倡建的“中山诗群”也享誉全国诗坛,中山的文化软实力日见提高。
  身处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丘树宏自己则在政治抒情诗和史诗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了,他的《共和国之恋》、《30年:变革大交响》、《珠江》、《孙中山》,抒情性、政治性与艺术性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情感冲击力。他开始不断收获国家和省级各类文艺奖项。
  心存诗意,行走远方
  进入不惑之年之后的丘树宏,写诗开始从不刻意,有感则发,没有灵感则绝不强求。他所有的诗,一是在八小时之外和节假日里写的,二是出外考察、旅游、培训时所作的,偶尔也在参加没有发言任务的大会时来一点灵感,匆匆写下不连贯的几行,空闲时再予以修改整理。
  一旦有缘踏足万水千山,丘树宏便会珍惜每一个机会,去营造诗的意象。他说,旅行就是看遍千般景色体验万种风情,就是阅读流动折历史和文化,就是去开掘蕴藏其中的哲思和理趣,就是去审视和发现崭新的自我,就是去营造新鲜的诗境。
  关于远方,丘树宏说,“走出了森林,我们才知道山外有山;走出了大洋,我们才知道海外有海;走出了苍穹,我们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是蔚蓝,海外是蔚蓝,天外是蔚蓝。蔚蓝是自然的颜色,蔚蓝是人类的家园。”
  《风吹过处》是丘树宏第一部“游记”类诗集,收录近百首诗抒情短章,总能寥寥几笔画出诱人的风光韵致,灵隐寺的深幽,张家界的雄奇,外伶仃的开阔,不仅浸透了他热爱祖国的深情,而且凝聚了他的历史感悟与审美发现。
  在他看来,草原上一个个用石头垒砌的敖包,是“生命的路标”,有了它牧民的心才充满了“美丽的梦想”和“生活的自豪”。
  他在《新疆断想》中说,“多想,掬几把远山的白雪,滋润这茫茫的沙漠,浇灌这无边的戈壁,让千里的边疆大地,都变成绿色的江南。”
  他所看到的莱茵河,“永远的流金溢彩,养育了多少个民族;永远的母恩浩荡,滋润了千万个生灵”。“而罗蕾莱女妖的歌声,依然充满诱惑,依然动听迷人,却再也没有哪一个船夫,重复那个美丽的错误”。
  他笔下的奇山异水,是富有生命力的,或写得酣畅淋漓,或写得惟妙惟肖,或写得神思飞扬,或写得若隐若现。
  丘树宏说自己是写诗的个体户,与诗界、文坛并没有刻意的很深的联系,既不追逐什么诗潮,也似乎没有顶礼膜拜的偶像。他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感受的。
  他的诗,涉及理想、哲学、生命、大陆、海洋、地球与人类世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山水游踪,有感即有诗。写过孙中山、屈原、冼夫人等历史名人,也有“足球梦”、“飞天梦”等时代颂歌。他的诗情里,呈现多彩的景观。
  对于旅行,不管是公务,还是私务,丘树宏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行为。不管是外出考察,还是培训学习,除了完成公务,比如考察报告、论文等之外,他都要利用晚上以至深夜或凌晨的时间写一写游记,或者是用手机随时写下旅行诗歌。他说,这也是自己给社会、给土地的一种回报。
  丘树宏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更是著名的“手机诗人”。每一次的外出旅游或者考察,他都会创作“手机诗歌”。每一次的诗会活动,最早用手机创作、“发表”诗作的,一定是丘树宏。因此他在2005年就获得了“手机诗人”的称号。这些年来,丘树宏写下了无数诗作,可谓洋洋大观,诗意浩荡。他还写了许多的散文和人文社科论文,为国家和地方立言建言,在人文社科界颇些有名气。比如,“文化特区”、“文化复兴”、“大城管”、“人文弱势”、“和文化”、“海上丝路文化圈”研究,等等。
  丘树宏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总是有着火一样的情怀,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丘树宏的诗蕴涵着一种让人立刻燃烧起来的力量。在他看来,丘树宏是那种能够把个人文本与时代气息完美结合的艺术家。
  
  生命不息,旅行不止
  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人的一种现实行为,正如安徒生所说,“旅行就是生活”。
  丘树宏有这样的体验,“每当你到达一个新的地方,你总会发现和找到一个新的自我。旅行的时候,你总会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发现自己的浅薄无知,发现自己的骄纵自负,发现自己的萎顿封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新的动力、新的目标和新的状态,使你一次一次地实现灵与肉的涅。”
  在丘树宏看来,旅行,是生命的扩张,是生命的增值,是生命的洗礼,是生命的升华。
  从懂事开始,旅行似乎就成了丘树宏人生的梦想、人生的追求。
  对旅行产生更大的兴趣,是丘树宏念初中的时候曾经读到一本游记。他清晰记得,游记讲的是一位作家在白洋淀与渔民一同生活的情景。那时候,丘树宏开始有了走出山门去游历的念头。也就在这时候,村里有人去了广州、赣州,甚至更远的香港,这些人回来带回来许多丘树宏从未见过的生活用品,也带回来很多似真似假、夸大其词的见闻,令丘树宏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期冀。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旅行,是大学毕业那一年的暑假,丘树宏与女友怀揣40元钱,从惠州经广州去肇庆。两个人游遍广州,还逛了佛山祖庙,去了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回到广州时已身无分文,只好硬着头皮向舅父借了10元钱。这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却是刻骨铭心的。
  丘树宏从此树立了这样的追求:生命不息,旅行不止。
  未来学家托夫勒说,人类从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今后将走向“体验业经济”。丘树宏想,旅行应该是体验业经济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一种体验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旅行之树将生命不老、永远常青。
  2012年,丘树宏转任市政协主席。对于许多行政官员来说,到政协任职意味着退居二线,不必去做太多的事情了。然而丘树宏却依然一样忙碌,他几乎在行政转岗转型的同时,除了极为迅速地转换了角色、走上了新职务的正轨,并且以特色工作和突出成效在业界做出了影响,于内心深处,丘树宏还快速进入了文学创作、社科研究,尤其是史诗创作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2012年7-8月,丘树宏借在北戴河培训的机会,一气呵成写出了大型史诗《海上丝路》;当年国庆黄金周,又写出了《海上丝路·香云纱》;2013年7-8月在北京培训,写就大型史诗《MACAU·澳门》;之后借着假日写下史诗《珠江》、《九连山下》。这些作品,既题材重大、风格恢弘,还填补了国内史诗创作的空白。与此同时,丘树宏的随意创作、大学讲座、文化公益活动都比以往频繁了许多。丘树宏作为诗人、学者在社会上的形象日益彰显。
  近年来,丘树宏还开始涉猎音乐文学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丘树宏首倡的“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其主题歌《华侨,中国桥》,就是他和著名音乐人李海鹰合作的作品。央视大型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主题歌“世界潮流”,也出自丘树宏之手,由首位获得奥斯卡音乐奖的华人作曲家苏聪作曲、廖昌永演唱;电视剧《下南洋》的主题歌《阿妹寻哥洗琉琅》,歌词也是丘树宏写的,由谭晶演唱。
  2012年4月22-2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由丘树宏策划、撰稿、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成为广东第一个在央视播出的本土原创音诗作品。此前,《孙中山》曾经在广州、北京、马来西亚等地演出,影响广泛。《孙中山》取得的成功,成为了广东省、中山市研究推介“孙中山文化”命题的一个里程碑,也让丘树宏的文艺生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丘树宏找准了自己的那块“园子”,种自己的瓜菜,收获自己的果实,书写时代的乐章。最为宝贵的是,在他的心灵的深处,还那样难得地保持者一小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
  坚持继续行走、行走、再行走,写作、写作、再写作,这是自己的爱好,更是志趣,也是责任、是使命,是自己的生命所在。丘树宏愿意自己一生的行走,处处留下丰盈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