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歌大风
2012-05-13 作者:陈世旭 | 来源:光明日报 | 阅读: 次
岭南,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五岭者,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在历次地壳
岭南,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五岭者,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在历次地壳运动中,受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岭南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河流众多。气势磅礴的山峦、水网纵横的平原、海天一色的港湾,以及岩溶洞穴、川峡险滩,婀娜多姿。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日照长,雨水充沛,林木茂盛,四季长青,百花百果终年不绝。植物资源的丰富,致岭南成为全国动物最繁盛的区域之一。
战国时,岭北汉人因经商、逃亡或随军征战,逐渐南来。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数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士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更起到促进的作用。
古代岭南因“山高皇帝远”,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漫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见证了国运的兴衰。
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从中原地区看,是为岭外;从珠三角看,乃为领表。温润的神山秀水孕育出岭南人能屈能伸、张弛有度、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至近代,岭南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的画卷。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先导。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使得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即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但历史上,岭南文化却一度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在新的历史变革中,广东承担着率先进入现代社会的使命,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的岭南文化,由此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当其时也,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极为必要。
岭南文化在文学的表达上期待着如椽之笔。
《岭南歌》如期而至。
“岭南大派,南天雄脉……”有柳忠秧其人,倾注心力,长达300余行的《岭南歌》,一开篇即先声夺人。诗人高居于历史与现实交叉的制高点,极目俯瞰万木葱茏的百越大地,在奇异的岭南山川,挥洒豪情,放声高歌。蛮烟瘴雨的时代早已消失,原汁原味的断瓦残垣上,仍然可以领略到热带雨林五彩斑斓的气息。神话,民谣,情歌,古俗。诡异,迷离,神秘,唯美。芳草闲庭,山水沉香。一次次的生死存亡,一场场的革故鼎新,一幕幕的慷慨悲歌,前无古人的辉煌篇章,惊天动地的浓墨重彩,如涛涌笔端。诗人仗剑跃马,指挥若定,率领着南越王赵佗以降迭出不穷的百代风流,浩浩荡荡地向我们奔涌而来。
诗作如数家珍,详细描绘了百
战国时,岭北汉人因经商、逃亡或随军征战,逐渐南来。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数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士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更起到促进的作用。
古代岭南因“山高皇帝远”,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漫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见证了国运的兴衰。
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从中原地区看,是为岭外;从珠三角看,乃为领表。温润的神山秀水孕育出岭南人能屈能伸、张弛有度、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至近代,岭南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的画卷。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先导。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使得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即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但历史上,岭南文化却一度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在新的历史变革中,广东承担着率先进入现代社会的使命,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的岭南文化,由此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当其时也,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极为必要。
岭南文化在文学的表达上期待着如椽之笔。
《岭南歌》如期而至。
“岭南大派,南天雄脉……”有柳忠秧其人,倾注心力,长达300余行的《岭南歌》,一开篇即先声夺人。诗人高居于历史与现实交叉的制高点,极目俯瞰万木葱茏的百越大地,在奇异的岭南山川,挥洒豪情,放声高歌。蛮烟瘴雨的时代早已消失,原汁原味的断瓦残垣上,仍然可以领略到热带雨林五彩斑斓的气息。神话,民谣,情歌,古俗。诡异,迷离,神秘,唯美。芳草闲庭,山水沉香。一次次的生死存亡,一场场的革故鼎新,一幕幕的慷慨悲歌,前无古人的辉煌篇章,惊天动地的浓墨重彩,如涛涌笔端。诗人仗剑跃马,指挥若定,率领着南越王赵佗以降迭出不穷的百代风流,浩浩荡荡地向我们奔涌而来。
诗作如数家珍,详细描绘了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