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揭晓
1、洪烛(北京)《我的西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2、阎志(湖北)《明天的诗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3、陈人杰(浙江)《回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4、刘福君(河北)《母亲》(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洪烛诗集《我的西域》授奖评语
洪烛是一位有文学抱负的青年作家,少年即有文名。20多年来笔耕不辍,新作迭出,且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质量水准线上,在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的西域》是其近年游历、探访中国西部之后的一部力作,它的厚重、独特,主要基于诗人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对信仰、理想的重塑。这于平民化立场的过度提倡引发的价值混乱、道德失范之现世精神状况无疑是一种反驳的努力,浸透着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二,集中体现了诗人细致绵密的创作思维特点。敏感、敏锐,穿透力强,和西部的苍茫辽阔恰成对应。所以《我的西域》的成功,既是人力为之,又有某种“天意”;三,诗人对叙事元素与抒情元素的平衡掌控适当。故事不粘滞,颂赞得体——准确勾勒出了现代人的访古朝圣之姿、之态、之幽情。
阎志诗集《明天的诗篇》授奖评语:
陈人杰诗集《回家》授奖评语
从乡村里出来的陈人杰保持着乡村的基本品格:真挚、质朴、直爽与豁达,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亲缘关系的依赖,对底层弱势群体的关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仰望天空的习惯,单调的童年生活所滋养的旺盛的想象力。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亲人的离去仿佛剜去了他心头的肉,使他悲痛欲绝;这种真切的疼痛感弥漫在他的诗句中,催人泪下。是的,他把中国的乡村形象乌托邦化了,赋予了形而上的精神的信仰和力量。他要真正守护的是象征着某种精神文化和价值理想的乡村,这样的乡村可能不仅仅属于中国人而属于全人类,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他的思想深处没有东西方的对立。然而,可能正是因为他守“乡”心切,他对城市采取了否定的姿态,在他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有着明显的城乡紧张关系:农民工进城是为了讨更好的生活,但更好的生活不仅没有得到,连本来可以享受到的都被城市的虎口褫夺了。诗人自己本来由于才华和努力,在城市里取得了相当优裕的物质生活环境;但他的心灵似乎从未曾安顿,子夜突醒,他时时感到自我被撕裂,因此他的很多诗句是断裂的。
刘福君诗集《母亲》授奖评语
金铃子诗集《奢华倾城》授奖评语
金铃子的诗,整体而言,有一种率性、洒脱的气势:长则恣肆,如疾风暴雨,裹挟一切;短则寥寥几行,似匕首一亮,直逼人心。无论通篇谋划,还是跨行断句,金铃子的语言个性都是扑面而来的。爱情,是她最钟爱的主题。但她是一位广阔意义上的爱情诗人,因为爱对她来说,既是万物,也是虚无,既可以献给某个人,更向着生命本身。在爱这个天空般广阔的主题上,金铃子的才情和智性,她的激烈和冷静,还有她的迷茫,她的虚无,都得到了语言上的活泼泼呈现和形而上的阐释。当她把“一己感情”升华到“全部生命”的高度上来认知时,她的诗就把感性的尖锐和智性的深刻结合到了一起,进而获得了一种神秘性。诗集《奢华倾城》足以证明,金铃子是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