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况味谱入诗歌之境
◎沈曦《记忆之书》,易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嘉莹对于中国诗歌与中国诗人曾作以下评价:“中国真正伟大的诗人,他们是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写诗,用自己的整个一生去实践他的诗的。”中国诗人,从《诗经》直至当代新诗,即便经过长达千年的历史浮沉,都早已习惯于将自己的人生融入诗作之中。而诗歌,便成了诗人想要表达或寻找的,生命的背景或精神的皈依,抑或是“记忆之书”。
本书的作者易彬便在他的书中带领读者去走进“诗学主题”,去探索“诗歌”这种文学力量背后的支撑,去追寻诗人从身体中生长出来的创作之根。读者大可以通过品读一首首著名当代诗人的经典诗作,窥探他们丰富而深沉的精神世界,描摹他们的人生画像,聆听他们的灵魂之声。不但如此,读者还能够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变化中,读到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及整个20世纪特有的时代烙印与变迁轨迹。
全书共分为五辑,着重介绍并且深入解读了穆旦、彭燕郊、吴兴华、唐兴玲、昌耀、于坚等当代诗人独特的诗歌之境,以及独特的人生况味。这本《记忆之书》最吸引我之处,在于作者易彬作为新诗领域的资深学者,总能够目光敏锐地找到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从一个极小的切入口进入诗学的广饶天地,并且在析毫剖厘之中一步步深入,从而找到各种通向作家的通道,直至追溯至新诗之源头,渐入诗学之佳境。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作为研究穆旦诗歌领域的大家,以解读穆旦诗歌为线索,沿着穆旦的成长历程,去推敲穆旦的人生况味,还从穆旦的诗味中探寻中国古典诗学资源传承的新局势。不论是从诗歌的创作之源谈起,还是从新诗的前行方向望去,都不失为一部关于“中国新诗”这一文学领域的匠心之作。
因此,这本书之所以名为《记忆之书》,或许正是因为它既有新诗发展历程的记载,有着力于诗人的个案研究,从而构成了宏达而生动的新诗世界,构成了兼顾宏观新诗现象和微观个体精神的,共同的,关于新诗的“记忆”。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虽然立足于专业诗学理论,却并非晦涩难懂。读完整本书,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不禁让我想到,对于沉陷于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而言,诗歌似乎已经成为了被网络文学、碎片化信息所取代的边缘化的文学形式。如何读诗,如何通过诗意的文字读懂诗人的人生况味和心路历程;如何写诗,如何用诗味的语言去表达自我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思考; 这已然成为艰难而严肃的问题。而这本《记忆之书》借助了新诗这一主体,来激活年轻人隐伏于世俗生活之下的微渺的诗意。作为一名读者,我读完整本书之后,会重拾对诗歌的激情,会重审自我的精神。或许,这便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