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看门大爷出诗集走红,看点在诗歌之外
今年70岁的吉林大学看门大爷张传振因为出诗集,而成为“吉大红人”。张传振走红后,许多爱好诗词的学生主动与他交流。曾经有三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自费印刷了张传振的100首诗词,供吉大师生传看。据悉,张传振的诗得到很多师生的转发,包括吉大某教授和行政老师,都表示惊讶。吉大中文系的一名博士生对张传振说,“您的诗词气魄很大。”张传振告诉记者,“没想到会在学校火,和爱好诗词的同学们交流,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北京青年报)
40年作诗4000余首,看门大爷张传振绝对称得上是高产。当这些零零散散的作品被集结成册,当大学“看门人”的身份引来众人围观,所有这一切都注定了,这又是一个“民间诗人”莫名蹿红的神奇故事。就如之前许多次一样,我们谈论“农民诗人”以及“写诗神童”,在这其中,诗歌的文学性与写诗者的身份落差构成了某种强烈的对比,而这恰是信息传播的爆点之所在。类似情境下,大家谈论的所谓诗人或诗歌,其实早就和“诗”关系不大。
其实,诚如许多较真网友所说的,看门张大爷的诗作,绝大多数只能算是平淡无奇,甚至严格来说还算不上是“诗歌”。如果剥离其“看门大爷”的身份,诸如此类的作品多半不会有任何影响力……当然了,谁也不期待张大爷真的成为一个正经的、杰出的诗人,大家只是希望看到一个可爱的、开心的老人而已。公众之所以对张大爷的事迹着迷不已,更多还是欣赏这种老有所乐、心有所安的生活态度。相较于诗,他的生活方式,俨然更具魅力。
而除了张传振寄情诗歌、老有所乐的生活状态,此事中更加令人感动的,无疑还是吉林大学师生所展现出的善意,以及校园内的温暖人情。他们不仅极力鼓励张大爷写诗,并且愿意与他交流作品、分享快乐,这种善待身边人、关心身边人的人文氛围,背后所彰显的正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精神特质。爱好写诗的张传振老人,很幸运地遇到了一群尊重梦想、尊重生活的“善良的人”。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此际遇。
从张传振的“诗集”里,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渴望的东西。有人看到了“挣脱无聊生活追求内心梦想”的勇气,有人看到了“暖暖的人情良善的人心”。其实,大学校园,从来就是一个创造惊喜的地方,此前就一再曝出“高校保安旁听考上硕士”的励志故事。看门大爷出诗集固然传奇,可是在此事中“诗歌”本身已经成为了某种背景。而背景之上,显影的则是那些有态度的人、有温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