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笛会客厅‖著名散文诗作家秦华访谈录
2018-06-03 作者:金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真正开始文学创作应该是1999年5月12日早晨差点猝死而复活过来才想到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不能白活了。特别是2000年7/8/9三个月住过五次医院,三次救护车送去医院。第五次就按医嘱进行了ICD植入术。
采访人:
金笛(人人访谈总编、)
金笛简介
曾获首届“路遥杯”青年文学奖、首届中国青年文学大奖,国际汉语大赛一等奖,以及国内各类文学大奖赛获奖五十余次。作品曾在《中国窗口》《信息世界》《诗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学报》《青春》《女友》美国《美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杂志报刊发表。诗歌作品被选入由巴金主编的上海50年文学作品选。有作品介绍到国外并入选《世界诗人诗选》。作品被收入近百种选集。北京城巿未来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顾问,中国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文化顾问,人人访谈总编、国际联合报社总编,中国城市媒体传媒联盟副秘书长,人物网副总编,中国人物报道主编,中国"太湖风"诗歌大奖赛终审评委,世界散文诗研究院副院长,世界散文诗博览副主编,世界网络诗人联合会创始人。中国仓央嘉措诗社,贵州一道诗艺总社,东方摄影家文学,山东东坡诗社顾问。
被采访人:
秦华(简称秦):【又笔名巴伶仁】,本名唐玲。祖籍四川,生于新疆,长于湖南,曾经在陕西、无锡学习生活工作过,现居上海。
网络散文诗拓荒者(人称散文诗酵母)。
中国散文诗学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员、上海作协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暨巾帼玫瑰女诗人朗诵队干事,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儒商联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校园散文诗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委员上海分会主席、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等。
获“鲁黎”诗歌奖等全国征文奖、杰出诗人奖、优秀评委奖等几十次。
作品散见《中国散文诗90年》《诗刊“中国当代诗库》、《散文诗精读(百年经典:青少年美文阅读)》、《诗百家》、《中国当代九人诗选》等几十种选本,《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诗潮》、《岁月》、《香港散文诗》、《常青藤》、《澳洲红鹦鹉》《中学生语文报》等世界各地几十种报刊杂志。连续数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系列、《中国散文诗精选》系列、《中国散文诗年选》系列、《中国散文诗人》系列、《大诗歌》系列,《中国散文诗》系列等多种选集,
入录《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著有散文诗集《春天的玉兰》和诗歌集《生活的诗意》及网络电子版书刊若干。
主编过《一窗阳光散文诗精选》,《散文诗博览》及《世界散文诗人大辞海》总编。中国诗歌网及《谷风诗刊》副总编、晨曦诗社、浦江诗会等报刊杂志及论坛顾问。致力于中国散文诗事业发展的虔诚者。
观点:用心灵发现美景;用文字表达世界
秦华和著名作家王安忆在上海
秦华和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在一起聊天
秦华和著名诗人杨炼在上海诗歌节
陆澄、秦华、卓卿、王伟在上海作协
金笛: 秦华您好,我们有过一次会面,还是你请我去的,上海三八节红酒诗歌朗诵会。
秦华:金笛老师好!首先感谢您对我的采访。再感谢那天您能够应邀参加上海白领诗社联合沪上十几家民间诗社举办的“上海三八节红酒诗歌朗诵会”。那天人多,本来主办方邀请您发言的,但我都没有注意到您何时离开了?照顾不周请老师多多包涵!
金笛: 我不知道你在上海这个城巿住了多久,以前也知道你在上海经常举办一些诗歌活动,你能聊聊这些话题吗?
秦华:我住在上海加起来有二十多年了。我丈夫的祖籍是松江府的人(上海土著)。上海的(顾、陆、施、徐)四大姓之一。我主要从事散文诗推广及诗歌朗诵活动。进行过多种多样的散文诗讲座。2001年起一直在网络里写作,主要是榕树下、红袖添香、中国诗歌网、诗歌报网站、岁月杂志网、红网、智客、乐趣园、青年文艺网、绿风、百度空间、天涯、新浪博客、网易博客、腾讯空间、搜狐博客等。
只要有人介绍网站我就去。几乎所有大网站及文学网站都有我的足迹。可以说我为推广散文诗,无处不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为推广散文诗,我在网络停留的时间每天都有十几个小时。进一个论坛就建议建立一个散文诗栏目,我做首席版主,等到大家熟悉喜欢了这个栏目,我就转移阵地,开辟新的散文诗栏目。2002年起榕树下的中国蓝调儿散文诗组合非常有名,我是主编。为《散文诗世界》建立网站,点击率两年超过70万。现在,中国许多实力派散文诗作家都是这十几年通过网络学习散文诗,成为散文诗中流砥柱的。在网络上举办过几次散文诗比赛。因为被评为优秀评委而在2006年被大庆作协批准为会员。
2006年5月参加新诗大观编辑部的年会,被评为杰出诗人。第一次从网络走出进入现实,与诗人们开始了正面接触,又在石家庄《诗选刊》编辑部见到了当时的许多诗人编辑。感觉诗人们都的善良单纯。接着去了青岛,与平度作协的领导作家诗人交流,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回上海,诗人鹤雨通过QQ与我交流,拉我进入上海诗歌界。2006年十一前鹤雨带我参加了上海各大诗社在上海社科院的联谊活动。这次活动上认识了一批诗歌作者。记得有城市诗社的社长铁舞与骨干XXX,新城市诗社社长玄鱼与秘书长杞人,海上风诗社社长李文亮及陈佩君,责任主编漂之雨,翻译诗评人蒋鼎文等。后来在社科院的城市诗人社的活动上认识了现在的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绣丽等。
因为海上风诗社活动地方在虹口区图书馆,离我家近,就参与他们的活动了。不久成为编辑部编辑。与他们一起举办诗歌研讨会及朗诵会。在参与海上风的活动同时,也参与城市诗人社与新城市诗社的活动,比如下河迷仓的大型诗歌研讨朗诵会,与太仓的诗歌联谊会。2008年情人节那天宓月路过上海,我们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举办了她的散文诗研讨朗诵会,我参与策划组织并主持的。特别是新城市诗社的十周年庆前,走访铜陵、南京、无锡等长三角诗歌圈活动,在2009年参与策划了新城市诗社十周年庆祝活动。;举办了全国诗歌征文活动。当时邀请到了中宣部的老领导,中国诗歌学会的常委秘书长祁人及中国诗歌协会网站站长周占林,上海宣传部的老领导及各媒体。邀请到长三角及上海周边各大诗社的负责人及诗人等近二百人,影响力不小。
2010年世博会期间,我参与策划了在豫园茶楼举办的全国首个诗茶朗诵会。
邀请到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金话筒主持人陆澄,安溪的领导及当时的上海著名诗人季振邦、刘希涛及实力诗人孙思、徐俊国、秦华、语伞、南鲁、陆群、牧诗人、袁雪蕾、王永银等,还有沪上的几大诗社:沪东文化宫、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华亭诗社、城市诗社、新城市诗社、海上诗社、海上风诗社、谷风诗社等,还有安溪朗诵协会及茶道表演队等参与。
从2006年5月走出网络,走进现实,时至今日,参与策划举办的诗歌研讨会与朗诵会不计其数了。有时是周六与周日分别两个地方的活动。有时是周六周日连续一个地方参加活动。有些是客串,有些是参与策划、评论、朗诵。
最奇的是2014年5月23日,早上在杨浦区文化馆参加民间诗歌节的策划活动。中午一点到豫园清真寺参加周书林的诗歌研讨会。下午三点赶到思南公馆参加闪诵活动。晚上7点又参加燕松杯诗尚颁奖典礼。尽管我的心脏不好,安装了ICD(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仪),有时会躺在交通车上,但因为有文学支撑,生活还是是非常快乐的。
金笛:您 在什么时候喜欢上文学并开始创作的?
秦华:说来话长。我从小喜欢文学。上小学时就因为买书,把妈妈给我打酱油的钱买了书,边走边看撞树,回家挨骂。
大约在我上初一吧?写了话剧投稿解放军文艺被打回来被同学们嘲笑就不再写这类东西了。上高一,我的作文《汽笛长鸣》得了最高分98分(描写北方夏收情景)。被老师做范文在各班级读。接着是上黑板报等,引发了我的写作愿意。后来看得多了才清楚这样的文章就是散文诗。
1993年我们有了企业报。我又开始作文了。每期报纸上都有我的作品(时评杂论、生活常识小窍门、文摘等),有时会一期报刊出现三篇我的作品,因此,我有了几个笔名(秦华、吾思、汐波)。年年是单位的优秀通讯员。不久还参加了报刊编辑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如何选稿,排版。1995年起就是地方时报记者编辑并兼职房地产报副刊编辑。
真正开始文学创作应该是1999年5月12日早晨差点猝死而复活过来才想到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不能白活了。特别是2000年7/8/9三个月住过五次医院,三次救护车送去医院。第五次就按医嘱进行了ICD植入术。这种机器保质期以前是十一年。我坚持吃药,维持到2014年(2008年机器就报警了)心脏病再次复发时不得不在中山医院换掉了报废的ICD。这次比较简单,只是换仪器,没有换心脏里的导管。2000年这种仪器还是临床实验阶段,费用高,风险大。在手术台上要进行猝停复苏测试三次。主刀医生都是回国医学博士后导师。我的主任医生在我苏醒后对我说他也提心吊胆的(作为无锡第一例这样的手术,他要为医院负责,为患者负责,患者家属负责,还有自己与自己家人负责)等。还有医院里的生老病死及病人及家属与医生的所见所闻都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
从那时开始,我就走向了文学创作。开始用稿纸写,主要是散文随笔及游记杂谈等有些刊登地方报刊上。后来用电脑写作到文学网站论坛发布。当时是需要进网吧按时计费的,为省时间改为写诗歌了。我擅长散文诗,而散文诗不被认可,没有发表的园地,就激发了我为散文诗开荒的念头。
金笛: 您主要是写散文诗,还是别的什么体裁,有没有获过什么奖项?
秦华:其实我开始是写散文随笔杂谈的。而且写过话剧、快板、相声、三句半等,发表的不多。散文诗与分行诗,散文随笔都有获奖的。最多的是散文诗。2009年获得过九次全国性征文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金笛:关于您的创作经历和成果可以聊一下?
秦华:前面已经大体谈到了我的创作经历,因为我的父母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湖南人,又当兵到新疆,他们在那里聚合生育了我,我在一岁半又回到湖南生活,快五岁了才从长沙转户口到新疆,后又随父母转到陕西,嫁给一个上海人,调动工作到无锡,又随大学毕业的孩子回到上海。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给了我深厚的基础。而我从小就能歌善舞喜爱文学。大家都说我多才多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五岁多就带妹妹,照顾生病的母亲。7岁就踏缝纫机给自己缝补衣服。还教会同学的母亲。8岁上台的演出服裙子就是自己做的。十岁纳鞋底给弟妹做鞋子。那时我父亲的同级叫我小铁梅。还是宣传队里的小演员。学习乐器等。初中以后,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是我操心了。这些都为我的写作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我喜欢收集资料。对学识总是贪得无厌。学过中医,做过卫生员。当过广播员、电话接线员、教师(幼教、中小学)。也在学校食堂做过饭,喂过猪。从小学三年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拾麦穗,挖花生,减苗等开始到后来的除草,打茬,割麦,扳玉米,晒场,摘棉花等等,直到高中毕业,每学期都累计一个月时间参加劳动,还要管理学校的试验田等等。那时学校都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是正儿八经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我又如饥似渴地好学。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动力吧。至今,我出了两个单本,四五个合集,若干个网络电子书刊吧!参与过许多报刊杂志的选稿组稿编辑工作。做过许多次诗歌比赛的评委(有现场的,网络的)被那时的网络人称为网络发展散文诗的拓荒人(散文诗酵母)。在散文诗界大家都认可说中国散文诗能够有今天的辉煌,秦华功不可没。在上海,熟悉我的人说我是诗歌活动家。
金笛: 你喜欢上海吗,会一直在这个城巿生活吗,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聊一下?
秦华:喜欢上海啊!现在的上海(人称魔都)可以说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许多外国人都到这里生活,不愿意回国了。我们社区就有不少外国人居住。我家楼上有说一口上海话的非常漂亮的混血小美女。前面说过丈夫祖籍是松江府的。在崇明有老宅子,他曾经是某大使馆翻译,在上海有公司。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上海,现落户上海,我们自然而然会终老上海了!
金笛:不知您对当前的诗坛有见解?
秦华:现在的诗坛相对以往是在好转,螺旋式上升。这与国家的文化政策分不开的。习主席上来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对文化有了新指示。经济文化一起抓。特别是诗词大会、诵读大会在央视开播后,反响不错。诗歌(古体的诗词歌赋、现代的分行诗、散文诗、歌词)有了许多发表园地,不再是只能逢年过节或大事件才有他的影子了。
尽管出现过多次的诗歌事件对诗歌影响不好。但也让大家能够认识诗歌,触摸诗歌了。诗歌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接地气了。从干巴巴的老干体转换成了朦胧诗:口语诗,口水诗,下半身诗、意象派、写实派、垃圾派等等。无论怎样,诗歌都有了多元化发展空间,对诗歌进步有好处。大浪淘沙。能够沉淀下来被认可的诗歌慢慢变成了经典。一些被人为炒作的诗歌仅仅剩下被议论的话题了。以前,许多地方是一切向钱看。只抓经济忽略文化,丢失了传统美德,道德沦陷,笑贫不笑娼。出现了许多不可理喻的怪事,这些也波及到诗坛。出现了为发表诗歌走门路,托关系,炒作,甚至有女诗人为红而出卖色相,找枪手等等。这些现象尽管还是有所存在,而且是大家心知肚明,但并不影响诗歌的发展。其实,只要不影响大众赏析诗歌的水平,暂且由她去吧!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理智地对待,红过了也就会暂停了。
曾经有人问我关于赵丽华的诗歌现象。我是非常理解她的。她的诗歌写得都不错的,是鲁迅奖获得者。她仅仅想把诗歌平民化,不再束之高阁。但她出力不讨好 实验失败了。梨花体表现的确实有点不伦不类,被人为炒作,是赵丽华意想不到的。让诗歌成为了事件,特别是脱光了朗诵来力挺赵丽华的更是让赵丽华雪上加霜。如果去仔细地读一读看一看赵丽华的其他诗歌,许多都非常好,值得一读的。对于诗歌的好与不好来说。我认为诗歌没有办法分好坏,因为没有标准与条框来圈套。就只能是按个人爱好——喜欢与不喜欢来衡量了。大家都喜欢的诗歌应该是好诗歌。评判不能离开当时写作的时代。我被邀请参加过中国范儿--汪国真的录制。主持人的重点是让大家都认为在座的是他的粉丝才是。我是重点发言人。但我对主持人“中国诗歌已死”这样的看法提出了质疑。汪国真认为中国诗歌已经死了,因此,他不再写诗歌了,做主持人,写书法等,许多山川留有他的墨宝。我认为中国诗歌不会死,只是螺旋式上升。而且我说了我不是汪国真的粉丝,因为诗歌,我来了,想听听汪国真先生对诗歌的看法。结果呢?认为是汪国真粉丝的影像留下来播放了,而我这个重点发言人的影像不符合节目要求被掐掉,没播出。汪国真走了几年了。而中国的诗歌还在发展,现在有许多被介绍到其他国家地区。我的诗歌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华语地区被介绍朗诵等。也有被用双语发表的。我常在诗会上说:创作诗歌应该是个性化创作才好!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本土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补充:2018年3月29日在顾村樱花诗歌节上,我还提到了分行诗创作应该如同妓女一样充满激情(这个妓女论被许多人热议过。我在这里说明一下那话不是我的原创,是我借鉴的),散文诗创作如同淑女优雅大方细腻。散文相对来说就是熟女了,能够尽情释放,铺开了去写。而小说就需要婆婆妈妈地去写了。娓娓道来,细腻到内心的描述。
金笛: 文学世界里有你喜欢和祟拜的作家和诗人吗?
秦华:有啊!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大凡名著的作家我都喜欢,而且在给《中华少年》访谈录里推荐给小朋友的书也是让他们多读名著。有特点的作家是我崇拜的。这里只说中国作家吧!
蒲松龄的《聊斋》,把人鬼交融,活灵活现。吴承恩的《西游记》记载了大唐的高僧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真经,也是大雁塔藏经楼里的那些经书的不凡历程。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琴棋书画应有尽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斗智斗勇。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108将各有特点。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琴棋书画包揽其中。我在陕西生活过多年,熟悉陈忠实的《白鹿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路遥的几部小说都读过,感叹他对人生的理解。王安忆的《长恨歌》是对上海,对女性的解剖(我与她有过短暂的交谈与合影)等。叶辛的《孽债》对知青生活及返城后出现情况做了深刻剖析。
关于诗歌:大家喜欢的我都喜欢。所有的诗歌爱好者都是我的榜样。我会从他们的诗歌里获得灵感。有特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李清照等,不用举例说明了。而现代诗里的分行诗、散文诗更是我的菜。中国有,上海也有许多有特点的诗人都是我的榜样 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歌词应该数方文山了。他称自己的诗歌是素颜诗。周杰伦的许多歌词是他的杰作。
金笛:最后谢谢您接受我的访谈,再见,握手!
秦华:应该是我感谢您金老师才是。应该说抱歉:一个采访,因为我的心脏病复发而一拖再拖,一年了才完成修改。不对之处敬请谅解!握手!再见!
(2017-05-01写于上海/2018-05-20修改于西安)
金笛(人人访谈总编、)
金笛简介
曾获首届“路遥杯”青年文学奖、首届中国青年文学大奖,国际汉语大赛一等奖,以及国内各类文学大奖赛获奖五十余次。作品曾在《中国窗口》《信息世界》《诗刊》《中国诗歌》《中国诗人》《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学报》《青春》《女友》美国《美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杂志报刊发表。诗歌作品被选入由巴金主编的上海50年文学作品选。有作品介绍到国外并入选《世界诗人诗选》。作品被收入近百种选集。北京城巿未来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顾问,中国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文化顾问,人人访谈总编、国际联合报社总编,中国城市媒体传媒联盟副秘书长,人物网副总编,中国人物报道主编,中国"太湖风"诗歌大奖赛终审评委,世界散文诗研究院副院长,世界散文诗博览副主编,世界网络诗人联合会创始人。中国仓央嘉措诗社,贵州一道诗艺总社,东方摄影家文学,山东东坡诗社顾问。
被采访人:
秦华(简称秦):【又笔名巴伶仁】,本名唐玲。祖籍四川,生于新疆,长于湖南,曾经在陕西、无锡学习生活工作过,现居上海。
网络散文诗拓荒者(人称散文诗酵母)。
中国散文诗学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员、上海作协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暨巾帼玫瑰女诗人朗诵队干事,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儒商联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校园散文诗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委员上海分会主席、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等。
获“鲁黎”诗歌奖等全国征文奖、杰出诗人奖、优秀评委奖等几十次。
作品散见《中国散文诗90年》《诗刊“中国当代诗库》、《散文诗精读(百年经典:青少年美文阅读)》、《诗百家》、《中国当代九人诗选》等几十种选本,《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诗潮》、《岁月》、《香港散文诗》、《常青藤》、《澳洲红鹦鹉》《中学生语文报》等世界各地几十种报刊杂志。连续数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系列、《中国散文诗精选》系列、《中国散文诗年选》系列、《中国散文诗人》系列、《大诗歌》系列,《中国散文诗》系列等多种选集,
入录《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著有散文诗集《春天的玉兰》和诗歌集《生活的诗意》及网络电子版书刊若干。
主编过《一窗阳光散文诗精选》,《散文诗博览》及《世界散文诗人大辞海》总编。中国诗歌网及《谷风诗刊》副总编、晨曦诗社、浦江诗会等报刊杂志及论坛顾问。致力于中国散文诗事业发展的虔诚者。
观点:用心灵发现美景;用文字表达世界
秦华和著名作家王安忆在上海
秦华和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在一起聊天
秦华和著名诗人杨炼在上海诗歌节
陆澄、秦华、卓卿、王伟在上海作协
金笛: 秦华您好,我们有过一次会面,还是你请我去的,上海三八节红酒诗歌朗诵会。
秦华:金笛老师好!首先感谢您对我的采访。再感谢那天您能够应邀参加上海白领诗社联合沪上十几家民间诗社举办的“上海三八节红酒诗歌朗诵会”。那天人多,本来主办方邀请您发言的,但我都没有注意到您何时离开了?照顾不周请老师多多包涵!
金笛: 我不知道你在上海这个城巿住了多久,以前也知道你在上海经常举办一些诗歌活动,你能聊聊这些话题吗?
秦华:我住在上海加起来有二十多年了。我丈夫的祖籍是松江府的人(上海土著)。上海的(顾、陆、施、徐)四大姓之一。我主要从事散文诗推广及诗歌朗诵活动。进行过多种多样的散文诗讲座。2001年起一直在网络里写作,主要是榕树下、红袖添香、中国诗歌网、诗歌报网站、岁月杂志网、红网、智客、乐趣园、青年文艺网、绿风、百度空间、天涯、新浪博客、网易博客、腾讯空间、搜狐博客等。
只要有人介绍网站我就去。几乎所有大网站及文学网站都有我的足迹。可以说我为推广散文诗,无处不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为推广散文诗,我在网络停留的时间每天都有十几个小时。进一个论坛就建议建立一个散文诗栏目,我做首席版主,等到大家熟悉喜欢了这个栏目,我就转移阵地,开辟新的散文诗栏目。2002年起榕树下的中国蓝调儿散文诗组合非常有名,我是主编。为《散文诗世界》建立网站,点击率两年超过70万。现在,中国许多实力派散文诗作家都是这十几年通过网络学习散文诗,成为散文诗中流砥柱的。在网络上举办过几次散文诗比赛。因为被评为优秀评委而在2006年被大庆作协批准为会员。
2006年5月参加新诗大观编辑部的年会,被评为杰出诗人。第一次从网络走出进入现实,与诗人们开始了正面接触,又在石家庄《诗选刊》编辑部见到了当时的许多诗人编辑。感觉诗人们都的善良单纯。接着去了青岛,与平度作协的领导作家诗人交流,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回上海,诗人鹤雨通过QQ与我交流,拉我进入上海诗歌界。2006年十一前鹤雨带我参加了上海各大诗社在上海社科院的联谊活动。这次活动上认识了一批诗歌作者。记得有城市诗社的社长铁舞与骨干XXX,新城市诗社社长玄鱼与秘书长杞人,海上风诗社社长李文亮及陈佩君,责任主编漂之雨,翻译诗评人蒋鼎文等。后来在社科院的城市诗人社的活动上认识了现在的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绣丽等。
因为海上风诗社活动地方在虹口区图书馆,离我家近,就参与他们的活动了。不久成为编辑部编辑。与他们一起举办诗歌研讨会及朗诵会。在参与海上风的活动同时,也参与城市诗人社与新城市诗社的活动,比如下河迷仓的大型诗歌研讨朗诵会,与太仓的诗歌联谊会。2008年情人节那天宓月路过上海,我们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举办了她的散文诗研讨朗诵会,我参与策划组织并主持的。特别是新城市诗社的十周年庆前,走访铜陵、南京、无锡等长三角诗歌圈活动,在2009年参与策划了新城市诗社十周年庆祝活动。;举办了全国诗歌征文活动。当时邀请到了中宣部的老领导,中国诗歌学会的常委秘书长祁人及中国诗歌协会网站站长周占林,上海宣传部的老领导及各媒体。邀请到长三角及上海周边各大诗社的负责人及诗人等近二百人,影响力不小。
2010年世博会期间,我参与策划了在豫园茶楼举办的全国首个诗茶朗诵会。
邀请到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金话筒主持人陆澄,安溪的领导及当时的上海著名诗人季振邦、刘希涛及实力诗人孙思、徐俊国、秦华、语伞、南鲁、陆群、牧诗人、袁雪蕾、王永银等,还有沪上的几大诗社:沪东文化宫、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华亭诗社、城市诗社、新城市诗社、海上诗社、海上风诗社、谷风诗社等,还有安溪朗诵协会及茶道表演队等参与。
从2006年5月走出网络,走进现实,时至今日,参与策划举办的诗歌研讨会与朗诵会不计其数了。有时是周六与周日分别两个地方的活动。有时是周六周日连续一个地方参加活动。有些是客串,有些是参与策划、评论、朗诵。
最奇的是2014年5月23日,早上在杨浦区文化馆参加民间诗歌节的策划活动。中午一点到豫园清真寺参加周书林的诗歌研讨会。下午三点赶到思南公馆参加闪诵活动。晚上7点又参加燕松杯诗尚颁奖典礼。尽管我的心脏不好,安装了ICD(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仪),有时会躺在交通车上,但因为有文学支撑,生活还是是非常快乐的。
金笛:您 在什么时候喜欢上文学并开始创作的?
秦华:说来话长。我从小喜欢文学。上小学时就因为买书,把妈妈给我打酱油的钱买了书,边走边看撞树,回家挨骂。
大约在我上初一吧?写了话剧投稿解放军文艺被打回来被同学们嘲笑就不再写这类东西了。上高一,我的作文《汽笛长鸣》得了最高分98分(描写北方夏收情景)。被老师做范文在各班级读。接着是上黑板报等,引发了我的写作愿意。后来看得多了才清楚这样的文章就是散文诗。
1993年我们有了企业报。我又开始作文了。每期报纸上都有我的作品(时评杂论、生活常识小窍门、文摘等),有时会一期报刊出现三篇我的作品,因此,我有了几个笔名(秦华、吾思、汐波)。年年是单位的优秀通讯员。不久还参加了报刊编辑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如何选稿,排版。1995年起就是地方时报记者编辑并兼职房地产报副刊编辑。
真正开始文学创作应该是1999年5月12日早晨差点猝死而复活过来才想到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不能白活了。特别是2000年7/8/9三个月住过五次医院,三次救护车送去医院。第五次就按医嘱进行了ICD植入术。这种机器保质期以前是十一年。我坚持吃药,维持到2014年(2008年机器就报警了)心脏病再次复发时不得不在中山医院换掉了报废的ICD。这次比较简单,只是换仪器,没有换心脏里的导管。2000年这种仪器还是临床实验阶段,费用高,风险大。在手术台上要进行猝停复苏测试三次。主刀医生都是回国医学博士后导师。我的主任医生在我苏醒后对我说他也提心吊胆的(作为无锡第一例这样的手术,他要为医院负责,为患者负责,患者家属负责,还有自己与自己家人负责)等。还有医院里的生老病死及病人及家属与医生的所见所闻都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
从那时开始,我就走向了文学创作。开始用稿纸写,主要是散文随笔及游记杂谈等有些刊登地方报刊上。后来用电脑写作到文学网站论坛发布。当时是需要进网吧按时计费的,为省时间改为写诗歌了。我擅长散文诗,而散文诗不被认可,没有发表的园地,就激发了我为散文诗开荒的念头。
金笛: 您主要是写散文诗,还是别的什么体裁,有没有获过什么奖项?
秦华:其实我开始是写散文随笔杂谈的。而且写过话剧、快板、相声、三句半等,发表的不多。散文诗与分行诗,散文随笔都有获奖的。最多的是散文诗。2009年获得过九次全国性征文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金笛:关于您的创作经历和成果可以聊一下?
秦华:前面已经大体谈到了我的创作经历,因为我的父母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湖南人,又当兵到新疆,他们在那里聚合生育了我,我在一岁半又回到湖南生活,快五岁了才从长沙转户口到新疆,后又随父母转到陕西,嫁给一个上海人,调动工作到无锡,又随大学毕业的孩子回到上海。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给了我深厚的基础。而我从小就能歌善舞喜爱文学。大家都说我多才多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五岁多就带妹妹,照顾生病的母亲。7岁就踏缝纫机给自己缝补衣服。还教会同学的母亲。8岁上台的演出服裙子就是自己做的。十岁纳鞋底给弟妹做鞋子。那时我父亲的同级叫我小铁梅。还是宣传队里的小演员。学习乐器等。初中以后,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是我操心了。这些都为我的写作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我喜欢收集资料。对学识总是贪得无厌。学过中医,做过卫生员。当过广播员、电话接线员、教师(幼教、中小学)。也在学校食堂做过饭,喂过猪。从小学三年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拾麦穗,挖花生,减苗等开始到后来的除草,打茬,割麦,扳玉米,晒场,摘棉花等等,直到高中毕业,每学期都累计一个月时间参加劳动,还要管理学校的试验田等等。那时学校都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是正儿八经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我又如饥似渴地好学。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动力吧。至今,我出了两个单本,四五个合集,若干个网络电子书刊吧!参与过许多报刊杂志的选稿组稿编辑工作。做过许多次诗歌比赛的评委(有现场的,网络的)被那时的网络人称为网络发展散文诗的拓荒人(散文诗酵母)。在散文诗界大家都认可说中国散文诗能够有今天的辉煌,秦华功不可没。在上海,熟悉我的人说我是诗歌活动家。
金笛: 你喜欢上海吗,会一直在这个城巿生活吗,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聊一下?
秦华:喜欢上海啊!现在的上海(人称魔都)可以说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许多外国人都到这里生活,不愿意回国了。我们社区就有不少外国人居住。我家楼上有说一口上海话的非常漂亮的混血小美女。前面说过丈夫祖籍是松江府的。在崇明有老宅子,他曾经是某大使馆翻译,在上海有公司。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上海,现落户上海,我们自然而然会终老上海了!
金笛:不知您对当前的诗坛有见解?
秦华:现在的诗坛相对以往是在好转,螺旋式上升。这与国家的文化政策分不开的。习主席上来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对文化有了新指示。经济文化一起抓。特别是诗词大会、诵读大会在央视开播后,反响不错。诗歌(古体的诗词歌赋、现代的分行诗、散文诗、歌词)有了许多发表园地,不再是只能逢年过节或大事件才有他的影子了。
尽管出现过多次的诗歌事件对诗歌影响不好。但也让大家能够认识诗歌,触摸诗歌了。诗歌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接地气了。从干巴巴的老干体转换成了朦胧诗:口语诗,口水诗,下半身诗、意象派、写实派、垃圾派等等。无论怎样,诗歌都有了多元化发展空间,对诗歌进步有好处。大浪淘沙。能够沉淀下来被认可的诗歌慢慢变成了经典。一些被人为炒作的诗歌仅仅剩下被议论的话题了。以前,许多地方是一切向钱看。只抓经济忽略文化,丢失了传统美德,道德沦陷,笑贫不笑娼。出现了许多不可理喻的怪事,这些也波及到诗坛。出现了为发表诗歌走门路,托关系,炒作,甚至有女诗人为红而出卖色相,找枪手等等。这些现象尽管还是有所存在,而且是大家心知肚明,但并不影响诗歌的发展。其实,只要不影响大众赏析诗歌的水平,暂且由她去吧!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理智地对待,红过了也就会暂停了。
曾经有人问我关于赵丽华的诗歌现象。我是非常理解她的。她的诗歌写得都不错的,是鲁迅奖获得者。她仅仅想把诗歌平民化,不再束之高阁。但她出力不讨好 实验失败了。梨花体表现的确实有点不伦不类,被人为炒作,是赵丽华意想不到的。让诗歌成为了事件,特别是脱光了朗诵来力挺赵丽华的更是让赵丽华雪上加霜。如果去仔细地读一读看一看赵丽华的其他诗歌,许多都非常好,值得一读的。对于诗歌的好与不好来说。我认为诗歌没有办法分好坏,因为没有标准与条框来圈套。就只能是按个人爱好——喜欢与不喜欢来衡量了。大家都喜欢的诗歌应该是好诗歌。评判不能离开当时写作的时代。我被邀请参加过中国范儿--汪国真的录制。主持人的重点是让大家都认为在座的是他的粉丝才是。我是重点发言人。但我对主持人“中国诗歌已死”这样的看法提出了质疑。汪国真认为中国诗歌已经死了,因此,他不再写诗歌了,做主持人,写书法等,许多山川留有他的墨宝。我认为中国诗歌不会死,只是螺旋式上升。而且我说了我不是汪国真的粉丝,因为诗歌,我来了,想听听汪国真先生对诗歌的看法。结果呢?认为是汪国真粉丝的影像留下来播放了,而我这个重点发言人的影像不符合节目要求被掐掉,没播出。汪国真走了几年了。而中国的诗歌还在发展,现在有许多被介绍到其他国家地区。我的诗歌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华语地区被介绍朗诵等。也有被用双语发表的。我常在诗会上说:创作诗歌应该是个性化创作才好!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本土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补充:2018年3月29日在顾村樱花诗歌节上,我还提到了分行诗创作应该如同妓女一样充满激情(这个妓女论被许多人热议过。我在这里说明一下那话不是我的原创,是我借鉴的),散文诗创作如同淑女优雅大方细腻。散文相对来说就是熟女了,能够尽情释放,铺开了去写。而小说就需要婆婆妈妈地去写了。娓娓道来,细腻到内心的描述。
金笛: 文学世界里有你喜欢和祟拜的作家和诗人吗?
秦华:有啊!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大凡名著的作家我都喜欢,而且在给《中华少年》访谈录里推荐给小朋友的书也是让他们多读名著。有特点的作家是我崇拜的。这里只说中国作家吧!
蒲松龄的《聊斋》,把人鬼交融,活灵活现。吴承恩的《西游记》记载了大唐的高僧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真经,也是大雁塔藏经楼里的那些经书的不凡历程。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琴棋书画应有尽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斗智斗勇。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108将各有特点。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琴棋书画包揽其中。我在陕西生活过多年,熟悉陈忠实的《白鹿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路遥的几部小说都读过,感叹他对人生的理解。王安忆的《长恨歌》是对上海,对女性的解剖(我与她有过短暂的交谈与合影)等。叶辛的《孽债》对知青生活及返城后出现情况做了深刻剖析。
关于诗歌:大家喜欢的我都喜欢。所有的诗歌爱好者都是我的榜样。我会从他们的诗歌里获得灵感。有特性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李清照等,不用举例说明了。而现代诗里的分行诗、散文诗更是我的菜。中国有,上海也有许多有特点的诗人都是我的榜样 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歌词应该数方文山了。他称自己的诗歌是素颜诗。周杰伦的许多歌词是他的杰作。
金笛:最后谢谢您接受我的访谈,再见,握手!
秦华:应该是我感谢您金老师才是。应该说抱歉:一个采访,因为我的心脏病复发而一拖再拖,一年了才完成修改。不对之处敬请谅解!握手!再见!
(2017-05-01写于上海/2018-05-20修改于西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