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温哥华·纽约分会场圆满举办
以咏叹百年经典、分享北美原创为主题的“ 仰望星空——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温哥华~纽约分会场暨极光文学系列新春特别节目”云端诗会, 二月二十日成功举办。当天温哥华当地时间下午五点、纽约时间晚上八点、北京时间二十一日上午九点,身处三个不同时区的海内外学者专家、诗人作家、诗友诵友和读者们同时上线,聚集到zoom虚拟会议厅,共享一场别开生面的跨越东西两半球的汉诗盛会。
这场云诗会以回顾中国百年新诗经典为主线,兼顾对北美华语新诗创作的当下场域的关照,精选26首中国新诗史上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和北美优秀原创,分为六个篇章展开:青春礼赞、生命抒怀、灵魂叩问、诗心告白、乡愁咏叹、祝福明天,将诗歌史的讲座与诗歌朗诵相互穿插交融,编织成一台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与趣味性浑然一体的汉诗盛宴。持续三个钟头的云上直播,令线上所有与会者沉浸在依依不舍的浓浓诗情里,在嘉宾们感触良多的发言点评互动中,圆满收官。
一,创意与挑战,在云端开辟一片宁静诗意的天地
曾成功策划和导演了“诗与钢琴——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温哥华分会场”的诗人宇秀,再度以加拿大蓝风诗友会为主创团队,精心组织策划了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分会场活动,并与纽约华文女作协荣誉会长、极光文学系列活动策划人顾月华女士联手,同时由温哥华巨星舞台艺术学院、(中国)梅丽萍艺术工作室、加拿大青少年关爱基金会协办,加拿大了乐活网、高度&她乡周刊媒体赞助;同时也得到了华语诗歌春晚主办方北师大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担任学术指导,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国内文学门户网站媒体支持。多方通力合作,创造了打破地域空间、跨越东西两半球、聚合北美和中国大陆各地朗诵专家和爱好者同台出演的温哥华~纽约联动华语诗歌盛会。
统筹策划人宇秀以其在北京电影学院三年学习的专业背景和早年从事影视创作的丰富经验,将电视直播的现场切换运用到到本届云诗会上,并将现代舞台大屏幕视频和PPT现代舞美手段引入zoom,来营造氛围、丰富声画和扩展空间,与在线朗诵者的现场诵读,穿插进行;同时在每一首朗诵作品之前,主讲人以诗歌史的文学讲座为导引,穿针引线,贯穿诗会,引领观众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回顾了百年中国诗歌史。这一将影视和舞台手段结合到网络即时视讯的设计,极大地挑战了zoom软件的技术限定,也极大地考验了zoom操作者的应变,使普通的云会议技术操控者,变身为类似电视直播的现场导播,视频的艺术性和线上的在场感浑然一体,令人耳目一新。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主讲人、主持人、朗诵者、导播和后台总控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高度的默契。对于每一个现实里身居不同空间,而在一个虚拟空间里的二十多人的集体创作活动,是一次诗歌艺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大胆实验,令两位后台的技术操控人员,一位演播总监韩长福和一位现场导播寒子,压力山大,整场云诗会不敢有丝毫分心懈怠。
当云诗会主持人、来自国内高校的朗诵指导老师梅子女士宣布“仰望星空”诗会开幕,她端庄优雅的仪态和专业的播音,瞬间把人们带入到庄严、高尚的诗歌领空。作为主讲人的诗人宇秀借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把原作中的“晚晴”换作“诗情”,一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诗情”,赢得与会者一致共鸣。她在讲座中把个人对百年新诗历史上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的感悟、人生体验和同诗坛前辈的交集融合在史与诗的讲解中,严谨而生动,有学术,有温度,正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先生所称赞的 “ 有线有面有自己”。又如洛杉矶华文作家、资深电视人叶周先生所总结的:“ 宏观的视野,独特的构思,考究的制作, 知性的主持, 精心的点评,动情的高潮,文学的盛宴!”。
宇秀在讲座开场坦承:在此起彼伏的诗歌活动热闹喧嚣的当下,她在找寻一份安静。只有静,才能思远;只有静,才能走心。诗人为这场诗会定下蓝色的调性,蓝色代表星空、海洋、远方,也代表诗人的独立与清醒,代表海外游子的怀想与情思。
二,经典与原创,学术与艺术精心编织呈现百年经典
诗会首先在朗诵作品的选择上颇费心思,百年中国新诗璀璨的星空,天上星星数不清,如何摘取,真是一道难题。主讲人在诗歌史的纵线上选取了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诗作,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通过徐志摩、冰心、戴望舒、卞之琳、冯至、何其芳、穆旦、艾青等名家经典,带领观众一路走过中国新诗史上的少年、青年和壮年,直到朦胧诗派,和朦胧诗以后的现象级诗人海子,以及近年来的游离于大陆母文化场域之外的海外华语诗歌现场,并关照到海峡两岸华语诗歌的潮涨涨落,新诗大河在特殊历史阶段的转道,纵的承继与横的移植,将余光中、洛夫、痖弦等读者耳熟能详的台湾诗人及其代表作呈现给观众。这届诗会与以往诗歌朗诵会所不同的,就是以知性的文学讲座串起了整台诗朗诵。这一独特创意获得了与会者一致点赞,从专家学者、诗人、小说家到普通读者都对这一新颖的诗歌呈现形式和主讲人的学养与表达,给予了高度评价: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毕光明指出:“ 脱稿演讲,线索清楚,评说精当,一部百年新诗简史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呈现。几个主题的代表作也选得准确,配以精彩的朗诵,让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对新诗历史演进的勾勒,对经典作品声情并茂的演绎,为当下的诗歌写作确立了艺术标准,这样的文学盛宴太有意义了。”
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外诗歌研究》期刊主编、西南大学教授向天渊说:“ 所选诗作非常精当,既有历史感,也具经典性……宇秀的主讲很精彩,不仅有故事,还简要点出诗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值得点赞!”
美国洛杉矶诗刊编委施志清留言说:“唯恐Zoom满员,我提前十分钟就加入了。 宇秀的主持风格与众不同,在二个多小时的诗会中,带领所有参演者和观众重温了中国现代诗的主要脉络,非常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非常出彩!”
这台云诗会的诗歌讲座与朗诵的融合交织,引发了在线的诸多作家、诗人和学者思绪翩翩,感慨万千。旅美作家顾艳感言道:“仰望星空”海外华语诗歌春晚,无论主持、朗诵,还是音频色彩,氛围极好地带领观众走进新诗百年的历程。它是精神的,也是历史的。我听见宇秀谈到冯至诗歌《蛇》时,非常震憾。那是冯至当年赠我诗集时,重点谈到的诗,它伴随我很多年。”
纽约华文女作家之光女士给主讲人留言說:“你在短短时间里带我们走过了百年的新诗历史。绝妙!”
纽约华文诗歌作者李喜丽感慨道这场云诗会让她看到了“一条精彩纷呈的诗路!如果我有幸在更年轻的时听到这样一场诗会,早就爱上诗和开始写诗了。”
作为华语诗歌春晚海外分会场之一,在带领大家回顾经典的同时,分享海外华语诗人在地创作,也是本届诗会的一个关注点。旅居纽约的诗人、画家严力先生有着双重的代表性,他既是朦胧派诗人代表之一,同时也北美华语诗人重要代表。诗会选择了他35年前的作品《还给我》作为朗诵篇目,对于目前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现实语境,这首诗如同多年前的一个预言,也若当下的警钟再度响起。宇秀在讲座中指出,真正的诗,一定不是肤浅的应景之作。一首真正的好诗,任何时候你拿出来读,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不正是说的现在吗?严力老师此作有着清醒的理性思考和自我反省,但不是理念的言说,而是一系列意象的呈现,有多个维度和多重面向,令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宇秀说,这首诗再次印证了她以往的一个观点,即诗在思想的远方。出席云诗会的严力本人也在嘉宾发言中说:“刚才我一直在线,感觉又回顾了一次中国诗歌的近代史。关于我那首写于1986年的还给我,35年之后,听起来里面的内容依然与当今的人类处境戚戚相关,也就是说,我们p没有往前多少甚至还退步了。……必须加强反省,因为这是反省我们有史以来生存经验的时代…… ”。
除了严力之外,诗会选择了另外五位包括主讲人宇秀在内的加拿大、美国华语诗歌作者的原创作品,并不以作者知名度为考量,入选作品的诗人,有的已在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多方面成绩斐然,如温哥华女作家、诗人青洋,有的业已出版多部诗集,如纽约的饶蕾;有的名不经传,他们醉心于自我的写作享受,如纽约的李喜丽,温哥华的周保柱。虽然挂一漏万,偏颇在所难免,但他们的诗作多少呈现了在北美华语新诗写作的某个截面。宇秀在讲座中指出,海外华语诗人创作有两大特点:一是,他们远离中文母语环境,更有一份对母语的珍惜与执着,在非母语的边际化语境中对汉语的坚守,并以诗保持一种优雅的言说。宇秀在讲座中强调,诗人有责任传承和发展和纯洁语言。二是,海外诗歌写作者大多是因自己内心的需要而写,不是“被需要”而写。他们相对比较朴素地表现在情感的表达,重过技巧的把玩。
三,无声与有声,给诗插上声音的翅膀
作为一场诗歌大宴,朗诵必定是诗会不必不可少的主体部分。宇秀说这次选择的诗作,除了考虑经典性,在诗歌史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也必须考虑其听觉上的效果,一首诗的文字既要入眼,也要入耳,能给声音的再度创作提供的更多可能性。“仰望星空”嘉宾主持、朗诵指导梅子女士在云诗会上谈到朗诵时说:“作为朗读者我们喜欢那些有空间的文字,可以想象并且创作的空间,文字里要有情绪。当我看到宇秀的诗稿《五种看见》,不仅看到了文字带给我的空间想像,并且让我有一种创作的欲望,想通过声音的手段,把诗里的多层次三维空间去表达出来。我和温哥华的三位诗友胡发翔、竹笛、邢虹一起编排了这个朗诵。” 当场云诗会的观众欣赏了这首耳目一些的朗诵作品。编导以男女三种不同声线,采用叠音、和声等多种处理方式,呈现出三维立体的音效,再经过声画合成的视频呈现,有着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刷新了人们对朗诵的通常感受和认知。
这届云诗会邀请了多位国内朗诵、主持界的专家,与北美本地朗诵爱好者同台献诵。他们是浙江电台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维琳小姐、旅居温哥华的杭州电视台第一代女主播崔健老师、河南大学播音系前系主任路庆平教授,还有美国洛杉矶朗诵爱好者骰子,以及温哥华本地诵友:胡发翔、邢虹、竹笛、丽娜、枫波、Lydia李、寒子、张国瑞、燕茹、冰剑、寒子、韩长福等。
海外华文女作协前会长、作家张纯瑛会后留言道:“ 诗会所选的诗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白纸黑字读过很多遍,但经人朗诵后风味就更佳了。这好比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写了谱,可不同的演奏者、指挥可以加入自己的诠释,让同一曲子呈现截然不同的气韵。朗诵者都很成功地以声音赋予诗作新生命,将平面诗立体化。加上贴切的配图或影片,增强感情力度,闻之能不动容者几稀。”
河南大学播音系前系主任路庆平教授作为本次活动特邀朗诵嘉宾,他说这场海外华语诗歌活动令他受益匪浅,对高校诗歌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启示,“ 这次云诗会的创意、讲座、编排等等,不啻是大学之中现当代文学精彩的一课。……我愿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大学生朋友,关注诗,喜欢诗,读诗写诗研讨诗。当然需要有宇秀等大方之士,不断引导推广,继往开来。此次诗会便是诗歌拥趸者的饕餮盛宴!建议后期再加工完善后,将文字及视频作为一档文学节目,挂在公共网站,以便众人随时观赏。” 他以明代谢榛的话感叹诗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和精髓,这场空中诗会正是这血脉在远离故土的异域的延续与成功的展现,“观之明霞散绮,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讲之独茧抽丝。”
四,失误与反转,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为直播节目现场,往往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发生。如果要说这场诗会的现场花絮,莫过于主讲人宇秀一个失误引出的惊险和震撼。当讲座与朗诵环节进入第五篇章“乡愁咏叹”时,宇秀从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讲到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或许太过专注投入,以至于忘记了节目单上排定的她本人的诗作《槌衣石》,幸亏被主持人梅子和导播寒子及时发现,俩人同时呼叫:你忘了《槌衣石》!
《槌衣石》是作者受旅居在温哥华的诗坛前辈痖弦先生所托而作,由大陆影视明星、导演李艳秋用痖弦先生的家乡话南阳方言朗诵,配以河南地方特色的大调三弦,那两岸隔绝,骨肉分离的浓黑的乡愁诗韵,深深触动了每一个在云诗会上的观众,正如中山大学教授金钦俊老先生当初读到此诗所言:“ 谢谢宇秀的《槌衣石》,让我们得以亲炙痖弦先生的世纪之痛!” 然而,这块石头,岂止是个人和家庭之痛?实乃民族之殇!
嘉宾主持梅子在zoom现场播放《槌衣石》朗诵视频后介绍说:在痖弦先生温哥华的家门口有一块从他南阳老家运过来的石头,那是他祖母和母亲用过的槌衣石。曾担任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著名作家陈建功先生读了宇秀的《槌衣石》留言道:‘他找到了最好的言说者!槌衣石故事本身就是一首诗,宇秀道出了石头中的诗意。可惜我已不是现代文学馆馆长,我的梦想是,痖弦先生永远把这石板置之居所的门外,旁边立一块碑,铭刻上这首诗,我希望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或许甚至是世界所有博物馆的)独一无二的馆外文物,它记载着无数中国域外游子和诗人的故土情怀’”。
没想到这块差点被主讲人自己漏掉的石头被嘉宾主持和导播及时捞起,惹得满场泪目,将诗会推向了动人心魄的情感高潮,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马来西亚作家戴小华在线发言说:“ 今天聆听了这些在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以及大多数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作,透过他们的诗句,除了领略到这些诗人们的语言魅力和审美情怀之外,还能看到他们以凝练精致的笔墨勾勒出的社会风貌,增强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有的更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冲击力。像宇秀写的《槌衣石》,听到李艳秋河南话的朗诵,再看到痖弦公落寞感伤的望着那块石头的画面时,我也被弄哭了!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今天我能参与这么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诗歌活动,其实对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更是让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得到净化以及思想得到启迪的过程。”
海外华文女作协会长姚嘉为也在嘉宾互动环节发表感言:“新诗讲座非常成功。精心设计制作,回顾百年中国新诗经典,欣赏北美原创新诗,奌评精辟。“槌衣石”感人至深,为之泪下。”
散文家刘荒田同一天完成了自己的对欧华作家的演讲后赶来“仰望星空”, 大赞温哥华~纽约云诗会:“ 精彩绝伦!《槌衣石》经李艳秋的河南方言朗诵,将成为世纪绝唱。”
耶鲁大学高级讲师、旅美作家苏炜zoom现场发言时称自己还沉浸在《槌衣石》的情绪里,没缓过神儿来。早在一年前他初次读到这首诗,就直呼:“ 读哭了!! 太好的诗! 太动人的故事! 我以为这确是超越余光中《乡愁》的关于乡愁的压卷之作!我其实很少会被新诗感动,也很少发当下白话诗的评论,此作真是例外的例外,毫不故作玄奥,句句是实语心语,但动人处,也正在此。” 这次云诗会后他留言道:“不出所料,宇秀的《槌衣石》还是成了最动人的压轴经典。”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协会长黄宗之留言称赞这场温哥华~纽约华语诗歌春晚分会场 “ 整个团队个个表现出色,诗作感人,讲座简洁精彩。特别是《槌衣石》朗诵得我禁不住眼泪双流。”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刘涵华发来感言:“ 重温经典,倍感亲切;《槌衣石》乡音浓重,扣人心弦。亲情,会永远在华夏儿女的脉管里流淌。感谢诗会给我的感动与震撼。”
美国华裔文学翻译黄晓轩说:“很感谢主办方精心组织,整个活动紧凑有序,内容丰富,有张有弛。作为一个从事诗歌翻译的人员,我从中受益匪浅。所选诗作的讲解与朗读,以及各位嘉宾的发言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槌衣石》的朗诵更是让所有的与会人员潸然泪下……”
常年策划举办名家文学活动的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其女主人朱锦绣老师留言说三个小时的诗会“ 我一直没离开过zoom。很精彩!主讲把整台诗会有机地串起来,嘉宾发言,朗诵者演绎都好,尤其梅子创意的三维式朗诵《五种看见》和李艳秋河南话朗诵。《槌衣石》引起极大的感动和共鸣,看到zoom上好几位嘉宾在抹眼泪……”
美国华裔诗人、出版人陈联松说:“ 仰望星空”新诗百年回顾,展现的不只是地域意义上的中国新诗发展史,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华文/汉语新诗发展史。选诗经典,朗诵专业,全程完美呈现了百年新诗的璀璨,如暗夜的星空,照耀诗的夜行者。《槌衣石》把我和许多与会者都弄哭了! ”
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阿伯塔大学教授梁丽芳会后发来电邮感言:“辛丑年年初举办的百年中国诗歌回顾的视频诗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讲宇秀是个优秀的诗人,她对这个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所选的诗篇都甚具代表性……通过她握要的解说,以及各个朗诵者的演绎,每首詩都能夠引起共鳴 ,非常难得。宇秀的压轴诗写痖弦祖母与母亲用过的《槌衣石》,朗读者用河南话以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催人泪下,把诗会带上高潮。”
北京雨枫书馆总编辑、《顾城海外遗集》辑录者荣挺进现场发言时间所限未能尽兴,会后发来长篇感言:“ 谢谢活动主办方为全球华人爱诗者提供这样一场美好专业的精神飨宴!你们精心编织了一幅灿烂光华而又情致隽永的汉语现代诗华锦:六个板块诗选读,呈现了百年新诗从简单稚拙到玲珑剔透的生长史,展开了从大陆到台湾到海外用同一种母语应时而歌而吟的心声,二十六首诗,由外而内、由热血沸腾到凝神深思、由情怀抒发到灵魂叩问、由乡愁吟咏到理性坚守;而表演者有孩子、有老人,有教授、有家庭妇女,有爱好者、有职业艺人,……每一朗诵者身在自己的房间,把诗传递到东西半球的深夜和白昼,让闻者不禁击节叹息、潸然下泪、欣然陶醉、悚身惊起。尤其那一首《槌衣石》,远离故土的一个年青诗人代一位老诗人表达心声,用在《诗经》里曾经唱起“周南”“召南”歌声的南阳方言吟诵,恍惚间让我听见四千年间所有背井离乡者身后无数母亲的叹息。一位参加活动者的即时留言说得好:要表达家国情怀,请读一读这首《槌衣石》!这是诗人和读诗人互通共情的天籁之声!”
现场导播,也是《槌衣石》视频制作者寒子说,他在和宇秀共同制作这首诗的视频过程中,来来回回不知折腾了多少遍,滚瓜烂熟,以至于跟着朗诵者李艳秋也会说痖公的家乡话了。可没想到现场播放时,自己还会掉泪。
本届诗会总编审、旅居纽约的诗人王渝老师,年轻时在台湾常和余光中、痖弦等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在一起,这次因病未能登陆“仰望星空”云诗会,隔日看了诗会上播放的《槌衣石》朗诵视频说:“ 诗非常感人,朗诵极好,还有痖弦的乡音呢,他听到又要哭了。”
五,思索与展望,华语诗歌在海外星空划出一道极光
在感动与赞叹之余,多位作家、学者也由这场云诗会引发了关于诗歌对其他文学样式写作的影响的思考,以及对中国诗歌发展过往的探讨,对未来华文诗歌在海外前景的展望。
美国华裔小说家张慧雯说:“这场关于诗歌的讲座非常好,不仅讲得精彩,把百年诗歌史梳理得十分清晰,而且制作严谨,最重要的是令听者获益。讲座仿佛在听者面前打开了一幅中国百年诗歌的画卷,配合名篇朗诵,这画卷有声有色。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座中编入的痖弦先生的《如歌的行版》视频,特别闲适美好,和他的诗意那么契合。李艳秋用河南话朗诵宇秀的《槌衣石》则最为感人,击中了每个人的心。诗歌对于任何语言的艺术都是最好的滋养之一,无论写散文还是小说,都能从诗歌中获益,得到锤炼语言和提纯意境的启发。”
美国华文畅销书幽默作家吴玲瑶则说说:“能把诗的讲座,做得如此精彩精致吸引人,好佩服。让我想着自己以后应该多读诗,能多学到更精致的语言,遣词用字更能灵活变通,对我的写作能有很大的助益,谢谢。”
复旦中文系教授梁燕丽在线上发表激动感言:“今天的诗会很有份量,很美,我很享受,很感动!”随后她以谙熟的文学史料的掌握,精简的回顾,呼应本届诗会致敬百年中国新诗的主题。
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刘俊就新诗百年经典回顾这场云诗会的主题进一步回应道:“百年中国新诗从诗体解放到新格律,从写实浪漫到现代主义,从横的移植到纵的继承,时越百年地跨全境,变化多端姿态纷呈,并产生全球性影响,可敬可佩,可喜可贺!展望未来,希望中国新诗乃至全球华文新诗,能厚今而不薄古,西学而能东继,融通中外,再开新局!”
旅美作家陈九则从这场云诗会,看到海外华语诗歌的对汉语主流诗歌正在发生的作用和将要产生的更大的影响,他说:“ 感谢诗人宇秀和她的团队为活动的成功举行所付出的辛勤付出。华文诗歌正经着历凤凰涅槃的关键时刻,本次诗歌春晚活动举行所体现出历史传承推陈出新的正能量,为今日诗坛带来春天的气息和成长的希望。天下华文是一家,海外华文诗歌将为华文诗歌的再出发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河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洛平会后发来感言称: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温哥华和纽约分会场诗会,让热爱诗歌的朋友们拥有了一个重温经典、与缪斯对话的美丽夜晚,也给海外移民生涯中的华语诗歌坚守,带来了仰望星空、放飞梦想的美好时刻。由宇秀主讲、梅子主持的云端诗会,无异于一场诗心荟萃的文学盛宴。坚守诗歌本身的独立性、纯粹性和高贵性,标识了这次活动的高站位与纯正品质。以百年新诗经典作为主线的文学回眸,连缀了一个个闪光的诗人名字,胡适、郭沫若、冰心、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冯至、何其芳、艾青、穆旦、臧克家、痖弦、洛夫、余光中、食指、北岛、舒婷、顾城、严力、雷抒雁……带我们走进新诗的历史长廊;以海峡两岸乃至海外华文文坛为交织的观照歌吟,挥洒出中国新诗根深叶茂的生命活力,也让我们欣赏到周保柱、李喜丽、饶蕾、青洋等人的海外华语诗作。而那些充满真情与专业水准的诗歌朗诵,不断激起与会者的情感涟漪和审美愉悦;特别是聆听李艳秋用南阳乡音朗诵宇秀为痖弦所写的《槌衣石》,谁的心灵不被触动?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岂止把痖弦弄哭了,我们大家都哭了……谢谢云端诗会的相会,将美好的诗歌记忆, 长留在朋友心中。”
海外文学评论家陈瑞琳同一天赶几个文学会议,虽未能全程参加,却仍兴奋不已留下点评:“ 热烈祝贺诗会大获成功,成为海外诗坛的里程碑,这真是太不容易了!我是赶场过来的,赶上了最精彩的高潮。”
这场云诗会得到了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和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响应。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总策划、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诗歌理论家、西南大学教授吕进,当代汉诗歌重要代表、理论家、杭州师范大学国际诗歌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晏榕,文艺批评家、《上海采风》名誉主编刘巽达,当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云,德籍华裔翻译家、诗人芮虎,香港诗人何佳霖,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北京主会场副导演、诗人、剧作家曹谁,影视明星、导演李艳秋等,从国内为温哥华~纽约分会场发来热情洋溢的祝福视频。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前辈、南昌大学教授陈公仲老先生诗会直播前着急登陆不了,用微信发来语音贺词。香港诗歌协会、香港大湾区文化艺术协会、香港诗人秀实也发来贺信。当天上线的海内外文化界人士还有:纽约华文作家王威、南希、旅居加拿大的影视导演、编剧沈悦、书画家古中、洛杉矶华文作家董晶、旅美台湾籍女作家胡为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教授高鸿、江苏师大教授王志彬、暨南大学教授白杨、加拿大华裔学者桑宜川、纽约华文女作协现任会长梓樱、加拿大大华笔会会长冯玉、加拿大诗词学会会长陈良、加华作协理事杨兰等。
当诗会进行一小时后,耄耋之年的陈公仲教授终于登陆zoom,他说自己极认真专注地看完了后面两小时云诗会,激动地发表感言:“这次云诗会,叫我大开眼界,兴奋不已!这是我多少年未能见到的如此成功的诗歌盛会。使我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的工人体育场举行的诗歌大会。你们这次云诗会可说是响彻云端,传遍大地,在当代诗歌史上立起了一座壮丽的丰碑!没有低级庸俗的市侩习气,不见阿谀奉承的廉价颂歌。是那么纯净真挚的诗歌世界,美不胜收,爱心满溢。主持仪态端庄大气,点评精准到位。朗诵专业,技艺高超,充满激情。诗作篇篇精彩,可谓经典。老中青结合,各具特色,感人肺腑。是一次极为难得的丰富多采的诗歌艺术盛会……”
联合主办方极光文学系列策划人、也是本次云诗会的顾问之一顾月华女士在zoom现场发表激情讲话“ 今天晚上天空划过了美丽的极光,也是我们极光文学系列活动中最亮丽的一道极光。人间有爱人生有情便有文学,文学在高冷处发出了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