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获首届“鲁艺文艺奖”文学奖“诗歌奖”
12月4日,“鲁艺文艺奖”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沈阳举行。
文化部原部长、“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王蒙表示:“‘鲁艺’是一个光辉的名字。‘鲁艺文艺奖’在辽宁举行,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希望这个奖的设立能够传承延安革命的鲁艺精神,创造更好的作品,推动文艺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批评家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小说选刊》主编、著名作家徐坤,长江学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原主编、著名文学批评家程光炜,《新华文摘》文学版主编梁彬,著名作家安谅,《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清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文学批评家孟繁华,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为获奖作者颁奖。
授奖词:
马兴的诗有非常可贵的朴实与敦厚,不论世道与诗坛怎么喧嚣与绚烂,他始终坚持真情写作,诗的视角永远对准那些撬动他心灵,让他魂牵梦绕的人和事。对他来说最大的技艺就是感动,感动催发他的想象力,让他思维灵敏,并在人与自然、愿望与现实冲突的细节中发现诗的爆点。他用善念引爆它,然后让诗意随流淌的语言自动生成。这就是真挚诗学,其爆破力和感染力远大于炼金术和所谓的重大之思。马兴的写作再一次证明:只有人有心肠,诗才有肝胆。
——李犁撰稿
马兴获奖感言:
感谢首届鲁艺文艺奖指导委员会,感谢《小说选刊》《芒种》以及各位评委老师把首届鲁艺文艺奖诗歌奖颁发给我。从延安到沈阳,鲁艺在战火中诞生,不管如何变迁其“爱国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鲁艺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力量,需要继承和发扬。用设立鲁艺文艺奖,弘扬鲁艺精神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非常有意义。鲁艺的传统是文艺与时代相结合,文艺与人民相结合。以上述背景来选择题材,我写了《蛙鸣与花朵》等系列作品,反映了我家乡迈特村的风貌和我在深圳奋斗的感悟。能与当代文坛几位著名的老师一起获奖当是我最大的荣幸,向他们学习并再次感谢大家!
马兴,原名陈马兴,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深圳市龙华区作协副主席。曾在《诗刊》《文艺报》《读者》《诗探索》《海外文摘》《上海文学》《芒种》《诗潮》《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迈特村·1961》《敲门》等四部。获第三和第四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提名奖、第十一届“诗探索·红高粱诗歌奖提名奖、海燕诗歌奖、2020中诗网十大诗人奖、2020华语诗歌实力诗人奖、《诗刊》社“新余工小美杯”全国新农村主题诗歌大赛优秀奖、首届鲁艺文艺奖诗歌奖等。
附:获奖作品(摘录三首)
我拎着一兜蛙鸣来深圳
1988年夏天,同样有雨
落在南中国海边。同样有雨
和台风把雷州湾再次洗刷。不一样的
是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走在深南大道东
陷入桉树林般稠密的楼群
我不由地缩了缩肩膀
网兜里的青蛙挤成一团
瞪着不知所措的大眼睛
和我一样,对这块未知的天地
保持起新媳妇般的警觉
登上10路公交车
窗外的霓虹灯一下子亮了
受惊的青蛙有小小骚动
它们控制不住惊恐,叫出声来
乡下的蛙鸣
引来城里人异样的眼神
我红着脸
拎着这兜水土不服的蛙声
中途下车
穿过了没有稻香的红岭中路
在荔枝公园旁的亲友家
我带来的一兜蛙鸣让他惊喜不已
我的羞涩才慢慢消解
那一晚,我们从青蛙聊到童年的萤火虫
聊到白鹭飞过的稻田
聊到虫鸣和乡音
把这一兜家乡的美味
变成治病的乡音扑通扑通倒进湖里
这么多年,每当听到荔枝公园的蛙鸣
耳朵总是竖起来
想给这熟悉的乡音打上节拍
哪一声是当年的种子?
如在歌唱中拔节,一茬又一茬在城市生长
染夜
四点就亮了,那里的夜
太短。不够睡一觉
躺着不起来,就不算结束
人生断桥,会突然没有前方
多少悲喜,需要做梦
一节黑,一节白的夜
是人到中年的头发
它白了
要用多少吨鲜红的思念
才能染回那个夜晚
故乡的花朵
春天踩着轻盈的脚步
悄悄走在我故乡的路上
路边小花把她的脚步泄露了
报春花、蒲公英,鹅黄、嫩绿
五色缤纷的七姊妹花也漫山遍野
它们是春姑娘快乐的脚印
这时,沉默寡言的老牛也与她哞哞相认
小燕子把高压线站成五线谱
与风儿鸣响春天的合唱
春天倒美酒一样把暖风倒在大地上
门前屋后苦楝树紫色的小花开出满天星星
从学校到教堂,榕树和樟树交头接耳
拱出村庄最长的一条绿荫路
老榕树不开花,但小画眉、白头翁
叽叽喳喳的鸣叫是它密密匝匝的花朵
阳光穿过这些花朵
也能抚摸得到大海的波涛
和小学校琅琅的读书声
故乡的田野种植番薯、水稻,不栽花
在我看来,辛勤耕耘的兄弟姐妹
就是村庄开不败的花朵,像蜜蜂是春天的染匠
一起染绿了故乡
一步高过一步的春天
(原载《芒种》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