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真情与大爱诠释的多彩人生

——简析布依族女诗人杨萍诗集《我等你在绯红的黎明》

2021-08-18 23:00:50 作者:杨启刚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一个“情”字贯穿全诗,一个“爱”字诠释人生。杨萍的诗歌,通俗易懂,直白而富有哲理,不张扬,不矫情,不做作,不虚饰,像一朵清香馥郁的百合花,静静地在尘世间散发出阵阵幽香……

 
  阅读完诗集《我等你在绯红的黎明》(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之际,正是8月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建州之日。这部诗集的作者杨萍,是一位黔南布依族作者,毕业于贵州的文学(诗歌)重镇——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这是一个产生诗人和作家的地方。被称之为“当代贵州文学创作中的‘民院现象’”。贵州的许多作家和诗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然后冲出贵州,走向全国,在文学界取得了突出成就。诸如王家鸿、喻子涵、龙潜先后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潘年英获“庄重文学奖”,何立高获文化部“群星奖”,龙潜获中国图书奖,徐成淼、龙潜、何立高、赵卫峰、魏荣钊先后获得贵州省政府文艺奖等,徐成淼、赵卫峰、空空三位诗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等等。杨萍受学院的文学之风熏陶,在大学读书时,便开始文学创作。
  从贵州民院毕业后,分配至都匀的一所省级重点中专,一干就是27年。繁忙的教学之余,她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那支笔,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我与杨萍认识已经近10年的时间,初识时只知道她写得一手漂亮的古体诗。记得有一次我们当地的10余位文友一同到一个边远的苗族乡镇去过传统节日“六月六”,回来时我们的车被堵在一个名叫“柳树塘”的苗寨,加上天气酷热,大家都受不了,下车在一片小竹林里歇息乘凉等候疏通道路,她却还怀着平和的心情当场赋诗一首:“苗乡采风六月六,骄阳似火头上流。柳林堵车长龙阵,竹下慢饮葡萄酒”。我不习古诗,但还是被她的古诗情怀所打动。据她介绍,大学毕业至今,她已创作了近三百首的古典诗词。
  在当代诗歌处于尴尬境地的文坛,女性诗歌却以鲜明的女性视角、独特的女性姿态、奇异的柔美风格、浩大的诗人队伍、相当的创作规模,占据着诗坛半边天,成为当代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年初,杨萍给我说,准备出版一本诗集,当时我还以为她准备出的是古典诗词集。谁知道,当她编好书稿发给我看时,才知道是一本现代诗集。现在,这部书稿就摆放在我的书桌前。当我用整整一个星期反复仔细研读完这部书稿后,不由得想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一些粗浅的看法。
  杨萍和笔者同为布依族,在布依族作家诗人中,历来女作者很少,成名的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在全国有一定名气的有杨打铁(杨洲颖)、张顺琼、罗莲等,在省内有些名气的有宋小竹、伍秋明、班雪纷,在黔南的有罗菲菲、杨佳红(卡甸)等。杨萍的这部诗集的出版,将会为她在布依族文坛上争得一席之位。因为从建国至今,布依族女作家女诗人公开出版的文学作品集还不到10部。她的这部诗集的出版,填补了黔南州没有布依族女作者公开出版诗集的空白。
  身为布依族,杨萍的身上也呈现出布依族女子与生俱来的淳朴、大气、开朗。她的诗歌,与她的为人一样,也是坦率诚挚、情真意切,在缓缓的节奏中透出积蓄已久的情感,有一种平静的热烈。爱情,是人类也是诗歌创作的永恒的主题。也永远是女性诗歌的第一主题,二十一世纪初的诗坛依然如此。但是古今中外的爱情诗名篇实在太多了,突破已有窠臼,谈何容易?不过在当下大量的浮泛的爱情诗之作中,我们仍不时能读到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杨萍的诗,主要是一种自我心灵的表述。第一辑“爱的心语”,杨萍抒发了一个女子对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生动阐释。作为本诗集书名的主打诗《我等你——在每一个绯红的黎明》可以说是她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遥远的夜空/星光在闪烁/那是你的眼睛吗?/柔和的天空/月亮在微笑/那是你的颜容吗?/芳香的花丛/蝴蝶在飞舞/那是你的身影吗?……我要告诉你/无论风雨飘零/我将等你在每一个绯红的黎明”,这首诗能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的意象奇特,想象丰富,情感浓烈,表达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与坦诚。《我等你——在彩虹升起的雨季》《你的眼神》《七月的歌》等诗作,则把读者引入了一种淡淡的伤感之中,但却充满柔情蜜意的语境,令人沉醉。而《给我心爱的“丑小鸭”——丹云》《女孩丹云的童年》等诗作,则凸显了一位母亲的伟大与慈祥,浓浓的母爱充溢着丰盈的感情。
  作为一位女作者,她的诗歌往往都是感情真挚,充满爱意的。不论这种爱是残酷的爱还是柔情的爱。杨萍的诗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如《分别的时刻》《送别》《思念》《别后的日子》等等,让人回味,引人遐想,令人思索,打动读者的心房。
  杨萍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视野开阔。第二辑“美景风情”就展现了一位诗人的宽阔胸怀,她不仅描述爱情,抒发亲情,也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青山绿水、风景名胜进行讴歌,表达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她写第二故乡的组诗《紫云格凸河风光》是其中的代表作。在《格凸河——亚鲁王的故里》一诗中她这样写道:“格凸河——/苗民先祖亚鲁王的故里/在你幽长的山谷里/回荡着亚鲁王空灵般的歌声/……在你清澈的绿波里/流淌着苗民先祖快乐的笑靥/在你高深的洞穴里/刻有苗民对东方故土的回忆”,该诗大气磅礴,直抵一个民族的内心,令人沉思怀想;《中洞——最后一个穴居部落居住之地》一诗中她描述:“在远古的艰苦岁月中/疾病和风雨是人类的大敌/温饱和安居是难求的福音/选择宽大的洞穴遮风挡雨/那也是人类发展中的一种智慧”,这就有了一种睿智,一种打动人心的震撼感;《燕子洞——亚洲最大的洞厅》一诗则总结出:“为了采摘人间的山珍/人们不惜舍去生命/当一个生命失去/又一个生命接着攀登/为了燕子精灵的佳品/陡峭的悬崖绝壁/爬上了燕子一样的‘蜘蛛人’”,这是一种人生哲理的思索。让人品味后还会细细咀嚼,使读者回味无穷。《贵州兰草》则写出了一种品质,引伸出去,则是歌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山民:“兰,你生在没有尘埃的山野/你的幽香来至天籁/你长在没有浊水的溪岸/你的奇美来至梦幻/你在淡雅中雕琢异彩/你在平凡中编织奇艳/这就是你——贵州山兰草/清纯奇妙/迷离幽香的山兰草”。在《那山那土那情》《梅林深处的爱》等诗里,作者则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歌颂黔南土地上辛勤劳作而充满爱心的人们。
  当今诗坛,缺乏深厚生活积淀、缺乏真情实感、过分关注语言和技巧的‘假诗’很多,而从杨萍的诗作上,能够感觉到她那种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活力。虽然她的诗歌创作手法比较传统,技巧也还不够高。她的《梦回大唐中原》《小七孔》《平塘掌布——国家级地质公园》等组诗歌颂了美丽的家园,以及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的绝美。她的一些句子意象独特,构思奇异,意象密集,语言富有张力,意蕴悠远。“采一把天边飘来的唐风宋雨/它们在告诉我一个秘密/所有的宫殿楼亭都会化为烟云/唯有遭贬的牡丹和平常的柳影/可以不怕风雨而成为永恒”(《洛阳》),“我要拉着他的双手/赠他一壶夜郎的美酒/与他对月称兄盟弟/畅饮相叙千年的友情/……他抚着我的双肩/送我一把他的青铜宝剑/我们跨上威猛的战马/一起驰骋沙场成就大唐的梦想”(《少林寺》),“假如我是一个大唐的女子/我的丰腴会使我更加美丽/我会穿上艳丽的衣裙/在踏青的季节里放起风筝/……当我的风筝落下的时候/当我的面具被轻轻揭下的时候/当我的手里多一盏莲花灯的时候/我遇到了一生相伴的如意郎君”(《龙门石窟》),这些诗作也让读者领悟到了一位布依女子的豪侠之气和柔情似水的心境。
  杨萍的诗,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历史的沉思。她的诗没有仅仅停留在风花雪月的抒写之上,作为一名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者,她还深入研究历史,回溯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她的这些作品,境界开阔,气魄大,站得高,诗风刚健豪迈。她的这类作品体现在第三辑“红色记忆”中。在《伟大的转折从这里开始——黎平会议》一诗中,她写道:“拨迷雾几度又起争端/黎平的夜空有星光在闪烁/天边已泛起了霞光/照亮了东方挺拔的群山”,《承前启后的会议——黔南瓮安猴场会议》一诗中写道:“猴场的夜不再寂静/宋家大院里英雄聚集/心中谱着同一首希望的山歌/天空的月亮也在歌唱”,《伟大转折的会议——遵义会议》一诗中则记录着:“雄关的路冰冷如铁/红军的心燃烧着希望的火焰/裹着腥风血雨的雾霭/在遵义城通红的火光中化为灰烟/……娄山关的炮声响起/茅台美酒迎来天下的英雄/赤水河畔古老的娑罗树/绽开亿万年沧桑的笑容”。她不仅用诗歌抒写历史大事件,同时还歌颂了邓恩铭、王若飞、解放太原牺牲的84烈士等一批为新中国诞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她写邓恩铭:“一位水家的儿子/为了挚爱的江水/捧出青春和丹心/为了雄伟的高山/笑洒热血和生命”,写王若飞:“为了让红日照亮东方/你的心中时刻回荡/《国际歌》悲壮的弦律/为了让大地鲜花开放/你不惜用生命吹响/胜利的号角”,写84位烈士:“好多年好多年以后/我们才在地下捡到了发黄的记忆/铭刻下感恩的心飘向蓝天/飘向蓝天里八十四颗闪亮的星辰”,这些饱含激情的诗句,仿佛从炮火硝烟中穿越而出,直抵我们的灵魂深处,叫人荡气回肠,让人沉思并得到启迪。这是一组有历史思考和历史份量,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作。这是一种正能量的具体表现。
  一位优秀的诗人,不能不心怀大爱。从宏观来讲,大爱那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从微观来说,大爱就是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第四辑“心灵伤痛”就很好地诠释了杨萍胸怀的大爱之心。组诗《怀念父亲》写出了一位女儿对父亲血浓于水的深情:“很多年了,父亲/你还好吗/自从二十三年前你的背影/在我眼前匆匆离去的那一刻/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五月的飞雨/带着我的脚步去追寻/那一条留有你身影的长长的小河”(《怀念父亲》),“父亲,你是否记得那一年/你在月季花还没有开放的五月/丢下你年迈的老母/丢下你的兄弟姐妹/丢下你的妻儿亲人/你在我们的哀哭声中/孤独的走向远方……”(《父亲——你不再孤独》),这样的诗句感人至深,让人唏嘘。其父生前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去逝时年仅53岁,其时作者27岁;其父去世至今已经23年了,作者仍然还没有完全从悲伤中挣脱出来,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想起一生辛劳的父亲,作者都禁不住泪花闪烁:“我愿在你出现的每一个夜晚/坐在菩提树下与你作伴/我把飘落的树叶堆砌/点一堆烫热的火/照亮你的黑夜/温暖你孤寂冰凉的心扉”(《怀念父亲》),这样没有任何修饰自然流露的诗句,是最能打动读者心扉的。这样的诗歌,也才能称之为好诗。每个人,只要他胸中有爱,也才会富有爱心,更富同情心。
  作为一个诗者,杨萍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百姓,她的诗作写出了一代人的思考和印记,写出了人们共同的痛苦与欢乐,汗水与泪水,挫折与辉煌。作为一个诗人,可以有诸多的选择,有的在象牙塔,有的走向火热的生活,有的关注身体,有的关注心灵。也许,这就是诗歌的去向,我们无法分出高低。但杨萍的血液里留驻的是永远关注时代的激情和爱心。2008年初,作者的家乡遭遇百年未见的冰灾,她写下了《冰灾的记忆》一诗:“当太阳重新升起/当春光重回大地/咱们黔南人会说/那场冰冻/是季节带给咱们的一次考验之礼/是岁月带给咱们的一次坚强之礼/是百年难遇的一次检阅大礼”;2011年,作者的家乡又遭遇罕见的旱灾,她写下了《烈日下的黔地》:“我们要去找风/我们要去找雨/我们要去找水/找风!找雨!找水!/……我们要用坚韧和智慧/把黔地的家园建得更美”;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她又写下了《坚强》一诗:“阴霾的尘烟已飘去/逝去的灵魂请安息/断裂的山已长满青草/鲜花依旧在风中微笑”。这些作品,无时无刻都彰显了一位诗人胸怀大爱的悲悯之心。
  纵观整部诗集,总体来说,一个“情”字贯穿全诗,一个“爱”字诠释人生。杨萍的诗歌,通俗易懂,直白而富有哲理,不张扬,不矫情,不做作,不虚饰,像一朵清香馥郁的百合花,静静地在尘世间散发出阵阵幽香。她的很多作品,都有一种音律美,朗朗上口,如果谱上曲子,会是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她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美,朴素的美,所以很少去加以修饰,而是尽量保持一种天然的质朴。她的作品不囿于情爱的抒写,而是视野开阔地尝试着各种题材的创作。多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着,探索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没有放弃对诗歌的追求与创作。天道酬勤,如今,她的这部诗集的公开出版,不仅是她诗歌创作成果的全面展示,更是一位诗人奉献给当代少数民族文坛特别是布依族文学创作的一份厚礼。
  两千年前意大利诗人贺拉斯在他的诗体书信《诗艺》一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这句话对于每一位习诗者来说,都值得深思。在当今诗坛,呈现着多样与丰富,各种艺术方式都有自己存在的可能,只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会有人欣赏,也有可能会让诗人自己从中突显出来。作为一名女作者,杨萍的诗,总的来说,在艺术表现上是有一定特点的。虽然她的部分诗作创作时显得有些下笔匆忙,有些作品还显粗糙,有些作品多了些体验与直白的“反映”,少了思考与精神的拷问,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后,才可能将文字所能携带的审美内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诗艺之路无止境。在今后的创作中,希望杨萍能够随着时间的推进,社会经历和阅历的不断扩展,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一些,写出更多更好让读者喜欢和欣赏的好作品来,迈向更高的诗歌殿堂。 
作者简介

杨启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布依学会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中诗网第二届签约作家。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作家报》《光明日报》《今日文坛》《山花》《东方艺术》等多种报刊,公开出版有文学评论集《文学新浪潮》、诗集《落日越过群山》、散文集《一城灯火》等七部个人专著。其中,评论集《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评论集《解读或诠释》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