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与王宝钏
——点评诗人桑根的组诗《灯》
2021-08-24 11:27:32 作者:桑根 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桑根的组诗《灯》,布日古德点评。
桑根:本名佘平,湖北咸宁人。爱文字,尚简单。
《灯》
微缩的太阳
轻轻弹开小距离的黑
抵达更近的真
拢着半截蜡烛
套上纸膜
让情绪荡漾得再慢一点
风雪中
递给你
这灼热的,扑扑跳动的心
布日古德点评:光和温暖是真实的。任何人都在风雪之上,这微缩的太阳抵达真实与温暖,你会放下一切,黑暗中这一点点的依赖。
《露珠.3》
不是枝条上冷硬的冰挂
不是叶片上残存的雨滴
是细微的小草身上依附的晶莹
像高远的星辰降落人间
如果我一再说到露珠
那一定是想起了你的眼眸
"微微星辰,不染半点尘埃"*
它只作短暂的停留
只陪我走最黑的一段路程
*引号内的诗句出自刘合军老师。
布日古德点评:把露珠比拟成你的眼眸,寓意恰切。尽管“它只作短暂的停留”,但它“陪我走(完了)最黑的一段路程”。诗的情感线条刀工精细,感情饱满,没有赘余。
《桥》
百年的硬木,千年的玄铁,亿年的石头
重现江湖时
只以安静面对
这摒弃语言者
让水成为自己的血液
又不停朝自己宣战
像一个人让自己在自己里不断突围
在另一个江湖
芦苇渡完祖师之后
重新回到水边
一代一代萌发,白头
布日古德点评:木、铁、石凝聚在一起,组成了新的生命。它必须无言以对面对脚掌、车轮和践踏。可以得到安慰的是“水可以成为自己的血液”。意境深邃的精神指向是一定要击退多少次溃塌。当自己完成了一个突围后,另一座湖泊就是又一个自己。
《木器》
上天,入地
有菩萨,也有犁耙
无数的森林向死而生
榫卯是工匠的忠诚
如果足够爱
每个横截面都会唤醒树木的眼睛
青砖瓦屋里
绮窗,春台,太师椅纷纷仰视
墙上的人目光幽远
"木生火,火生土"
五行缺木的人一辈子为木躬身
如今融身于木头之中
布日古德点评:木的基础在意想不到的青苔之上。即使是一副犁耙,它的生存之道也有它规矩的一面。榫、卯便是之道之核。这首诗的概念内涵意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大运流年,应该是面对泥土,需要躬起身来,唤醒麻木不仁的人,土地能给你生命,你为什不能向死而生?
《玫瑰》
更愿意叫她蔷薇
就像更愿意看戏台上的王宝钏
而不是书籍里的
戏台上,她蹙眉,甩袖
怀揣看得见的希望
旁边的角落里
也有月季随之来去
一波谢过之后
另一波马上又风姿绰约
布日古德点评:带刺的美,才是大美。诗人用了西凉王薛平贵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典故,意味绵长。尽管小诗很平淡,但平中见奇的是蔷薇和人的性格叠印在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是这首诗“蔷薇”的诗眼。
《晚 饭》
摆好碗筷
拉好椅子
让红酒在杯里沉醉
我说
吃杞子羊肉吧
你胃寒
对面的烛火突然打了一个趔趄
象是你
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布日古德点评:小诗精美,情趣,大雅,活泛。
《天空被秋一点点举高》
最后才是棉花
这些天空上徜徉的白云
现在都栖息在枝桠上
母亲一小朵一小朵地捉住它们
放进怀里的包袱中
院子里
高高垒起的玉米富贵之色逼人
而棉花柔软
自母亲的怀里源源不断
雪山膨大,持续生长
接下来她将找到云朵的核
那些让她无数次流泪
又无数次祈祷的舍利
她必须取出它们
并继续膜拜
布日古德点评:这是一个丰收的场面,诗人没有简单的摹写秋天,而是通过“棉花柔软,玉米富贵”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丰收。诗人在这个场面上想到了母亲,联想、喻指自然亲切。想象极为丰富。这一种感受时的心情物象对接与表达,正是乡愁的另一面。整首诗一个动词“举”用到恰到好处,很有嚼头,很有张力。
《时光之罪》
玻璃杯里
菊花慢慢舒展身姿
香气丝丝溢出
水被彻底感染
见证生死
这是今天的第三次冲泡
父亲并不急于喝下它们
采集制作了半辈子菊花
他更在意的
是这种彻底的打开与释放
此刻
他把自己蜷成虾米搁在床上
他闭着眼睛
关住疼痛
不容任何窥探
宣纸上
他画的太阳有两端上扬的嘴角
笑看着盛开的菊花
与菊花同在悬崖边的
是身背背篓的采花人
布日古德点评:罪,本身就是一种苦难,当它和时光冲突时,时光是一种宣泄,必须打开与释放。这一种冲泡式的反复,也需要循规蹈矩。抿一口菊花茶,闭着眼睛关注疼痛,其实也是在封闭自己。整首诗先抑后扬的写法自然顺畅、娴熟。诗的结尾与开头照应紧密自然。
桑根的诗很多都是乡愁的根须带着湿润的泥土。她热爱泥土,并不排除思考的干扰;她捕捉闪光而有灵性的蝴蝶,并不排斥荒芜和鸟鸣。她的诗很感性,对于事物的情感的任性表达总是在惊异于不经意之间。每一首诗讲究维度,讲究高度和深度。她能够平衡自由落体的支撑点。诗评家王家新说“诗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在不断的告别和蜕变中重获再生的永无休止的历程”,桑根的诗以无数次蝶变,获得各种姿势的形态美、意境美。
《露珠.3》
不是枝条上冷硬的冰挂
不是叶片上残存的雨滴
是细微的小草身上依附的晶莹
像高远的星辰降落人间
如果我一再说到露珠
那一定是想起了你的眼眸
"微微星辰,不染半点尘埃"*
它只作短暂的停留
只陪我走最黑的一段路程
*引号内的诗句出自刘合军老师。
布日古德点评:把露珠比拟成你的眼眸,寓意恰切。尽管“它只作短暂的停留”,但它“陪我走(完了)最黑的一段路程”。诗的情感线条刀工精细,感情饱满,没有赘余。
《桥》
百年的硬木,千年的玄铁,亿年的石头
重现江湖时
只以安静面对
这摒弃语言者
让水成为自己的血液
又不停朝自己宣战
像一个人让自己在自己里不断突围
在另一个江湖
芦苇渡完祖师之后
重新回到水边
一代一代萌发,白头
布日古德点评:木、铁、石凝聚在一起,组成了新的生命。它必须无言以对面对脚掌、车轮和践踏。可以得到安慰的是“水可以成为自己的血液”。意境深邃的精神指向是一定要击退多少次溃塌。当自己完成了一个突围后,另一座湖泊就是又一个自己。
《木器》
上天,入地
有菩萨,也有犁耙
无数的森林向死而生
榫卯是工匠的忠诚
如果足够爱
每个横截面都会唤醒树木的眼睛
青砖瓦屋里
绮窗,春台,太师椅纷纷仰视
墙上的人目光幽远
"木生火,火生土"
五行缺木的人一辈子为木躬身
如今融身于木头之中
布日古德点评:木的基础在意想不到的青苔之上。即使是一副犁耙,它的生存之道也有它规矩的一面。榫、卯便是之道之核。这首诗的概念内涵意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大运流年,应该是面对泥土,需要躬起身来,唤醒麻木不仁的人,土地能给你生命,你为什不能向死而生?
《玫瑰》
更愿意叫她蔷薇
就像更愿意看戏台上的王宝钏
而不是书籍里的
戏台上,她蹙眉,甩袖
怀揣看得见的希望
旁边的角落里
也有月季随之来去
一波谢过之后
另一波马上又风姿绰约
布日古德点评:带刺的美,才是大美。诗人用了西凉王薛平贵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典故,意味绵长。尽管小诗很平淡,但平中见奇的是蔷薇和人的性格叠印在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是这首诗“蔷薇”的诗眼。
《晚 饭》
摆好碗筷
拉好椅子
让红酒在杯里沉醉
我说
吃杞子羊肉吧
你胃寒
对面的烛火突然打了一个趔趄
象是你
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布日古德点评:小诗精美,情趣,大雅,活泛。
《天空被秋一点点举高》
最后才是棉花
这些天空上徜徉的白云
现在都栖息在枝桠上
母亲一小朵一小朵地捉住它们
放进怀里的包袱中
院子里
高高垒起的玉米富贵之色逼人
而棉花柔软
自母亲的怀里源源不断
雪山膨大,持续生长
接下来她将找到云朵的核
那些让她无数次流泪
又无数次祈祷的舍利
她必须取出它们
并继续膜拜
布日古德点评:这是一个丰收的场面,诗人没有简单的摹写秋天,而是通过“棉花柔软,玉米富贵”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丰收。诗人在这个场面上想到了母亲,联想、喻指自然亲切。想象极为丰富。这一种感受时的心情物象对接与表达,正是乡愁的另一面。整首诗一个动词“举”用到恰到好处,很有嚼头,很有张力。
《时光之罪》
玻璃杯里
菊花慢慢舒展身姿
香气丝丝溢出
水被彻底感染
见证生死
这是今天的第三次冲泡
父亲并不急于喝下它们
采集制作了半辈子菊花
他更在意的
是这种彻底的打开与释放
此刻
他把自己蜷成虾米搁在床上
他闭着眼睛
关住疼痛
不容任何窥探
宣纸上
他画的太阳有两端上扬的嘴角
笑看着盛开的菊花
与菊花同在悬崖边的
是身背背篓的采花人
布日古德点评:罪,本身就是一种苦难,当它和时光冲突时,时光是一种宣泄,必须打开与释放。这一种冲泡式的反复,也需要循规蹈矩。抿一口菊花茶,闭着眼睛关注疼痛,其实也是在封闭自己。整首诗先抑后扬的写法自然顺畅、娴熟。诗的结尾与开头照应紧密自然。
桑根的诗很多都是乡愁的根须带着湿润的泥土。她热爱泥土,并不排除思考的干扰;她捕捉闪光而有灵性的蝴蝶,并不排斥荒芜和鸟鸣。她的诗很感性,对于事物的情感的任性表达总是在惊异于不经意之间。每一首诗讲究维度,讲究高度和深度。她能够平衡自由落体的支撑点。诗评家王家新说“诗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在不断的告别和蜕变中重获再生的永无休止的历程”,桑根的诗以无数次蝶变,获得各种姿势的形态美、意境美。
布日古德(常用名:张黎明),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高级记者、记者站长。有大量散文、诗歌、歌词、文学评论等作品在《诗刊》《北方文学》《诗林》《词刊》《内蒙古日报》《甘肃日报》《鸭绿江》《草原》《诗歌月刊》《星星》《西藏文学》《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著有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长征三部曲》《黄河三部曲》《红海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