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金质名片:天赐的生日与诗意的记录

——序《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诗歌年选

2023-11-05 16:31:28 作者:谢幕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中国诗人生日大典》是一枚实质名归的金质名片,是天赐给诗人的生日礼物,是充满诗意的匠心别裁的特别记录。

  《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的问世,是中国诗坛的一件大事,从2016年开始至今,诗人、书法家王爱红就把诗和诗人的生日,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个诗人的幸福日子。

  我在“2020卷”的“序”中,就曾十分肯定地说:

  这是一部颇有寓意,颇有意义,颇有价值的诗歌文本。

  这是一部充满创意,充满情趣,充满魅力的诗歌文本。

  可以说,《中国诗人生日大典》是一枚实质名归的金质名片,是天赐给诗人的生日礼物,是充满诗意的匠心别裁的特别记录。
 

(一)
 

  翻开《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映照出了一张张春风吹醒的幸福笑脸,那一首首的心语,告知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告白,要与你与她倾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一次心域与心域的心有灵犀,是诗与日子的润融,把我、你、他和她,紧密地连在一起,让我们在那特殊一刻,欢呼跳跃、痴迷忘我、留连忘返。

  从2019年末至今,我们经历了三年的特殊考验,许多诗人真的把“诗”当“日子”过,这是作为诗人的幸运。

  耸在《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首位的是广东佛山诗人张况(1月1日),我们曾有一面之缘,2023年9月28—30日,我们同时参加“首届中国(宁波·香山)禅诗奖”颁奖大会,我是获奖者,他是“禅诗奖颁奖大会”的特请嘉宾。还有一位“禅诗奖颁奖大会”的特请嘉宾,著名诗人周瑟瑟(北京,10月22日);还有一位“禅诗奖颁奖大会”的特请嘉宾,在宁波香山艳阳宾馆,与我同住一室的《今日文艺报》总编、诗人黄长江(北京,9月6日),也在此大典中;还有“首届中国(宁波·香山)禅诗奖”获奖者马晓康(山东济南,1月8日)、黄官品(云南曲靖,4月24日)、左右(陕西西安,9月17日),也在此大典中。

  诗人张况用一首《巴山夜雨》开启了2024卷大典的序幕,我很喜欢张况的诗,张况在诗中写道:“眼前的雨丝,无疑是/巴山赏秋图的一个隐匿部分/是我前世就向李商隐预约的一段/晚唐离愁。此时此刻,它主要用来/给今天到访的舒婷傅天琳西娃们编织绸缎/给我和叶延滨臧棣祁人李元胜们/酿一缸美酒/扬觞豪饮//巴山夜雨,那是山河错版千年之后/最具收藏价值的信物了/……”读张况的诗,会得到一种特别的享受。因为诗,你会记住张况;因为张况,你会想起那首诗。

  走进此大典1月1日的还有翟永立(河南驻马店)、马时遇(广东中山),同生日的还有齐白石(湖南湘潭)、海男(云南昆明)、加撒古浪(云南丽江)、严学章(北京)、刘福麟(北京)、费一飞(浙江杭州)、袁丹丹(浙江杭州)、吴主学(甘肃武威)。

  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走的十分艰难,很多诗人都弃诗而另走向了小说、散文、影视剧本的创作了,还能坚持诗创作的人,已经很少了,我是说真正的诗人,《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的出现,给诗人又燃起了心中的创作欲望和信心,这不仅仅是一个文本,更重要的是一种呈示,内心和情感的呈示,呈现了无限的可能和存在,是一种欣慰,诗人的欣慰。

  在诗人的心里,能够在《中国诗人生日大典》发诗,是诗人的荣耀和自豪。
 

(二)
 

  每一个日子,都用诗人的名子和诗人的诗来记录,是诗人的幸运和幸福。

  在大典中,让你感受诗人们的日日夜夜,是如何地在激情歌唱与疼痛低吟的情感交织中,如何在自嘲自讽、自诩自赏、自醉自痴、自寂自凄、自惑自欺中,完成那情感的延续和情感的还原的,他们真是别无选择,面对心中的“诗”,他们只能无数次的翻阅那个个陈旧的午夜,那手一样伸过来的是午夜的“钟声”,而让诗人“匍匐”于诗的“脚”下的,却是饱含潮汐的歌,这歌声曾经让诗人醉过,醉在诗的温暖里,可刹那之间温暖,却带给了诗人留下终生的痛苦,是思念的痛苦。

  诗人希望,有那么一天,在远离滩涂的地方,会生长出许多许多思想,即便是你那轻易的瞬间注目,从前已经在许多男人的眉宇间漫过,即便是你在誓言泛滥的初航前,再为诗人讲述一个同一段“鲜艳”的故事,诗人也会醉在你的温暖里,虽然,诗人看不清正向自己袭来的是什么东西,可他们还是毅然绝然地坚守和捍卫,这就是诗人的人格,忠诚的人格。

  系工(北京):“一个不吃白饭的人/怎么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伟大/……”——《意义》

  陆雁(江苏常熟):“湖边看云/远不如山中听流水/……”——《寒露》

  马晓康(山东济南):“大风吹过草原/寂静在窃窃私语/……”——《养马场》

  周永文(江苏宿迁):“是生命必备的自觉与警醒/……”——《父亲的救心丸》

  杨小娟(四川南部):“像一个错别字/暴露在突兀、炽热的太阳底下/……”——《蝉蜕》

  方静坤(福建云霄):“秋的语言/是雁过留声/……”——《永恒的乐章》

  黄旭峰(黑龙江大庆):“从针眼穿过以后/你就是不说话的骆驼/……”——《如是我闻》

  蔡小敏(广东揭阳):“水仙是丹顶鹤许配的良药和梳子/……”——《水仙》

  马淑琴(北京):“踏上西河古镇的石板路/把心下降到脚的位置/……”——《西河古镇石板路》

  土牛(江苏南京):“路边棋摊,从不缺指点江山的旁观/置之度外的博弈,悦色和风/……”——《局外人》

  这些诗,深藏着许多的内涵,如果你读十遍八遍,那么,你将会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另加厚八层或九层,且不是重复,而是不同深度和层面的感觉和发现,可以说,这些诗,足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生活在许多未知的环境中徘徊或思索,然而,每一次发现则会让人感到的是惊喜、惊奇、惊愕,这就是让人企及却又望而怯步的原因,而发现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诗的本身,带来的感觉和视觉的冲撞,这种属于想象之中的意外,还是可以让人在梦魇和笑靥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这也是这种“诗”的价值和意义。

  在诗人的记忆中,情感与记忆已经融化,是在飞翔和舞蹈中融化的,是在抒情和陶醉中融化的,那一刻,让诗人幸福万分,诗人是用自己的心告诫着自己,宁可在辉煌的刹那中消失,也不愿沉寂的等待中苟活;宁可冷死迎风站,决不后退半不生,这儿,就是诗人的性格和人生信条。

  在本大典中,有许多写亲人的诗,诗人都能着重从具象来着手写诗,来呈现情感翻腾的真谛,那些质感的实实在在,让人感动,我们可以透过字里行间,已经感觉到了那一种无私奉献,那一种勤劳和朴实。

  在本大典中,诗人们菌集了诸多的情感元素,铸就了生活的内涵、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迷离、惶惑、天籁、渺茫、音符、烟雨、朦胧、情绪、仰望、挽留、月色、热酒、露珠、醉意、月影、放置、童话、痛、美、羞羞、涩涩、笑靥、梦魇及许多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都恰道好处,使其诗意顿然生辉。

  其实,写诗靠感觉,读诗也靠感觉,如果是一位很麻木的读者,再好的诗也读不出味道;如果是一位很麻木的诗人,根本就写不出来灵动的诗,又如何去感染读者呢?

  如果说一首诗让人读一遍就再也不想读了,那绝不是一首好诗,当然,好诗是让人百读不厌的,也就是说,常读常新的诗,越读越有感觉的诗才是好诗。
 

(三)
 

  用诗人的名子和诗人的诗,来记录每一个幸福的日子,是诗人的自豪和骄傲。

  在此,我们可从诗人叶如钢(美国)的《当洪水沿着森林上升,所有的木低于落月》诗中,读到那种情绪以外的意识,他在诗中写到:“当水低于岸。岸低于岸边的草木/水中的石头,半截低于水,半截高于水/而水,一半低于、一半高于沙漠//当野火燃烧,火高于树/当草木成为灰烬,火低于灰烬/而树遗留的嘶叫高于即将到来的洪水//当死亡的兽复活,它高于复活的人和神/当烧毁的树木复活,它们被鸟嘴啄击//”。

  叶如钢,当代诗人,数学家、翻译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终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曾任德国波鸿大学终身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总社长兼总编辑、创办人,《加拿大海外作家协会》名誉会长,《新语境诗刊》首席顾问,《梦雅诗苑》首席顾问,《诗人名典》顾问、《风吟诗歌》顾问。

  在本部大典中,还有美国籍华语诗人冯桢炯、洪君植、冰花、非马、李玥、蓝鸟,同时还有其他华语诗人庄伟杰(澳大利亚)、远洋秋枫(新西兰)、佩英(新西兰)、哈雷(奥克兰)、温陵氏(菲律宾)等,此些诗人的诗也是经常发表在中国各大诗刊、各种民刊、各种平台,我与一些诗人,有过微信、电话及其他方式的交往。

  在本部大典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诗坛上非常活跃的诗人,他们是张况(广东佛山)、郭紫莹(哈尔滨)、蓝野(北京)、包容冰(甘肃岷县)、陈明火(湖北鄂州)、三色堇(陕西西安)、安琪(北京)、程维(江西南昌)、谭五昌(北京)、郭卿(山西太原)、庞清明(广东东莞)、周启垠(北京)、李不嫁(湖南长沙)、郭曰方(北京)、涂拥(四川泸州)、伊沙(陕西西安)、龚学明(江苏南京)、慕白(浙江文成)、金肽频(安徽合肥)、梁作成(安徽濉溪)、柏铭久(重庆)、王立世(山西太原)、周占林(北京)、强弓(河南开封)、第广龙(陕西西安)、丘树宏(广东珠海)、黄旭峰(黑龙江大庆)、邢海珍(黑龙江绥化)、马启代(山东济南)、月色江河(江苏淮安)、呼岩鸾(广东深圳)、霍竹山(陕西西安)、黄长江(北京)雷平阳(云南昭通)、安娟英(江苏无锡)、何刚(福建福清)、胡红拴(广东广州)、张富英(北京)、周瑟瑟(北京)、杨四平(安徽宿松)、董培伦(浙江杭州)、晁一民(山东曲阜)、李延(黑龙江漠河)、张庆和(北京)、王家强(山东潍坊)、曹宇翔(北京)、吴传玖(云南昆明)、匡文留(北京)、陈树照(黑龙江佳木斯)、金指尖(四川成都)、峭岩(北京)、蒋默(四川广安),以及香港诗人文榕、何佳霖、招小波、林琳、白曼等。这儿许多诗人,许多年来都有过微信、电话及其他方式的交往。

  给本部大典压阵的是诗人蒋默(12月31日),他用一首《速写西溪河》给大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蒋默在诗中写道:“消息来自河畔草丛/水面托举泡沫,幻化的蝴蝶群/短暂的花朵不结果实//一只船的踪迹散落于紧扣的漩涡/砂砾沉淀,忧郁的结石/阻塞想象//空螺壳是一篇履历的标点/河流留白处,爬满菖蒲和灯芯草/鲦鱼咬住阳光,鹭鸶隐藏//”蒋默的诗,给人以思想上的深省。

  这“河畔”曾经是诗人情感的起点,也作为终点而回归,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其实,这个结局也太“昂贵”了,也太让诗人感到无奈和“疲倦”了。这是“幻化的蝴蝶群”,这句诗很有象征的感觉,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幻化”的“蝴蝶群”作为人生的终点都是最为合适的,作为一个等待“诗”召唤的人而言,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些仅仅的感觉和回忆,是那种曾经的想法和意欲,此刻只有微笑地面对,双手合十,席地而坐,盘好双脚,双目紧闭,祈祷吧,为了自己曾经的不幸过去祈祷吧,为了自己痛苦的现实祈祷吧,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呀,这并不是无为之举,人应该这样常常地反省自己,才能找差距,增信心,迈步履,这样可以扎扎实实地走路,认认真真地做人。才能尽可能地尽善尽美,才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情感,走出误区。

  其实,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就看站在什么角度去想,这个角度不行,可以再换个角度吗!退一步海阔天空!说到此,我还想说明的是,作为诗人就是应该做到“诗贵曲,人贵直,不能象写诗那样做人,更不能象做人那样写诗”(评论家王野语)。能做到这点不易,不做到这点就得不到做人的真谛。

  在本部大典中,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萦绕诗人心中的,就是一个“情”字,在诗中,“情”字无处不在,诗人为“情”所暖所系,在现实生活中,诗人又要为“情”所惑所迷,这就是诗人的最大的幸福和悲哀,被“情”所困而时时不能自拔,是适于写诗,但决不能为了写诗而忘却了现实,这不是劝说,是忠告。

  在这部《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中,具有开拓创作性的思维和寓意深邃的意境,在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上,既有超凡脱俗的大气,又有细腻自然的考究;既有投射拼贴的先锋手法,又有古典归属的雅致;既有断裂嬗蜕的修复,又有抽象剥离的个性;既有反讽谐谑的幽默,又有禅思超验的纯粹。在智性的烛照与悟性的穿越中,幻化着语境陈述的深度指向和表达之外的飘移置换,在其全主位的笼盖占有和结构变奏中联想感应,在其搭配嵌镶和常态秩序中替补重建。而有时的神性缺席与精神还乡,以及终极关怀与自我救赎的诗性思考,拓宽了诗的定位与诗的价值取向,本部大典许多的诗,都具有智性内涵和感性外延的双重特质,具有潜在的哲学背景的高度和张扬的思辩睿智的力量。

  在这部《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卷)中,诗人们大多都采取了诸如:意象叠加,意象组合,意象示现,意象造形的思维方式,在曲径通幽的感觉定式中,因情设景,缘情写景,以景结情,景中寓情,情景神会,并且烘托渲染、化静为动、疏密有致上独辟蹊径。同时,采用了一些白描、结穴、挪展、谐趣、点化、旁插、趋同、自嘲、婉讽、夸饰、通感、衬跌、透视等时空交错、移动换景、推己度人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在顺逆错互、刚柔兼济、寓浓于淡、褒贬相宜的写作风格更是让人感觉诗人在写作中善于运用思维的变动,巧妙兼备手法多元。从而,使诗的意境在直抒胸意的层面上,有了更广阔空间的拓展,这是一部情感深邃的诗集。

  此为序。

2023年11月4日·癸卯年九月二十一
谢幕于冰城哈尔滨听雪轩

  谢幕: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原名郭治军,1959年生于齐齐哈尔市。工程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文学艺术评论学会副主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签约作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签约作家。曾获全国第九届(2022年)华语诗歌春晚十佳评论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希勤往事》等2部、纪实报告文学《哈尔滨速度》等3部、纪实传记文学《最后一个青帮大佬太爷张仁奎》等3部、诗集《感动的日子》等5部、散文集《感觉的盛宴》1部、评论集《白山与黑水》等3部等总计800余万字。主编《醒狮与腾龙》等1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