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里的中国(组章)
年味儿里的中国
春节,在老家,年味儿里穿行。
行走在故里“满江红”的廊檐下,一串串红灯笼,映红了记忆,若一朵朵雪中的红梅,裹着一层层的喜庆,如影随形。
凭栏处,望穿岁月,我是纸页上行走的文字。中原腹地,亲爱老家,村庄外广阔的麦田延伸在记忆里,孩子们在院子里嬉闹着,偶尔传来三两声鞭炮声,在空气里起伏着。
厅堂更是热闹,父亲备好温热的老酒,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家先生忙着上菜“金鸡报哓”“糖醋鲤鱼”“扣碗酥肉”......开饭啰,家乡的年味儿美美哒,就像我一直想,为年味儿里的中国写一首诗,溢着香,裹着蜜,写满欢笑。
屋檐下,喜鹊喳喳叫,如一闪花开,顿觉一庭如兰。
一路向北
春运。车站、码头,中国红挂满吉祥。
人流大迁徙,南来北往,我是行走异乡的游客。
河南,故乡,地处中原。一路向北,抵达祖国心脏,亲眼目睹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庄重大气,彰显强国强军的风采;走进故宫博物馆,一处处披灯挂彩,恍若翻阅一页页经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来到八达岭长城上,眺望绵延万里的巨龙,仿佛在遥远的回声里听到战马的嘶鸣兵器的撞击,扣人心弦。轻轻触摸城墙的鳞甲,一处处闪着斑驳的光,如一本厚重的线装古书,驶入心海。
长亭,古道,小巷深处,游人络绎不绝,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品一串糖耳朵、饮一杯豆汁儿、尝一碗炸酱面,每一口都是地道的京味儿享受,满口留香。
而此刻,年夕里的古典意象如读古诗,想念一些人。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江南的风光,如梦如幻。
走过青石桥,撑起油纸伞,青海山寺的钟声,或远或近,一路伴我,没有一丝虚构。
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坐上乌篷船,在红窗花儿的意境里,听小桥流水,赏羽衣甘蓝,嗅山茶花香,内心荡漾起诗词的涟漪,仿若花香飘啊飘;郁林瓦处,如水的岁月,优美的音乐,万家灯火,宛如挂起的云帆,等待一个崭新的黎明;书院巷的特色点心丰富多彩,品味年糕,青团,八宝饭,荷花酥,梅花糕等,香香甜甜,舌尖上的浪漫滋味,美不胜收。
岸边的松红梅笑出了声,几只鸟雀儿有的弹跳幸福,有的歌吟喜庆,还有的享乐年味儿。
十香园,迎春花开的热闹,多像一缕春风,另一种形式的激昂。
一路向东
驱车一路向东,山青水秀 。
途经洛阳南郊龙门石窟,天然或创意,在山水交融的崖壁上开凿而成。
踏足历史遗迹,诸多古代碑刻被誉为碑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嵩山少林寺位于嵩山五乳峰之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清明上河园依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经典画作《清明上河图》为原型打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灯火辉煌如星斗灼闪,令人流连忘返。
再向东走,就是山东,领略泰山,登高望远趵突泉赏泉水涌动的壮观、孔府儒家文化和孔子生平等美景,其间赏花灯、猜灯谜趣味儿十足。
民主街美食多,品味鲁菜、德州扒鸡,八宝饭等,口感鲜美,独具特色。
窗外,烟花四起,像我放飞的梦想,夹着声音和色彩。
一路向西
一路向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中国年味儿在璀璨的烟花里绽放,好似夜色里的星象图,或者飒飒生长的灵魂探讨世界。
途经西河古村,仙门山,三门峡,河南小西藏,豫西秘境游,伏羲大峡谷,潜龙瀑现龙瀑惕龙瀑跃龙瀑冰瀑成群蔚为壮观。
沿G310国道西行,途经灵宝函谷关,经过天水,敦煌,哈密,最终抵达乌鲁木齐,在这里欣赏壁画雕像、探秘西域风情,就像步入雪白的童话小镇。
游览丹霞地貌,体验民俗风情,品味新疆红烧羊肉,戈壁烤鱼,烤羊肉串,外焦里嫩,鲜味四溢,口感甚好。
满心回味,仿佛一颗颗露珠,跳动在村落内外。
迎春花开
南来北往,东游西逛,东西南北中。
我是异乡的游客,行走在浓浓的年味儿里。
忘不了在千山、昆仑山、长白山的背景之上,走向遥远的地平线;忘不了在黄土瑶,红窗花儿,蒙古包的意境里,品味羊肉蒸饺鲜香多汁,手撕牛肉软烂浓厚,黄焖鸡块香而不腻,热气腾腾,味道醇厚;忘不了山海关,嘉峪关,雁门关的雄浑气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忘不了大平原,大草原,戈壁滩,无尽的苍茫诠释着大地的沉默。
神州大地,迎春花大片大片地开,年味儿里的中国,迈出春的脚步,诗歌在路上,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