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长安瘦马

长安瘦马|【瘦马读诗】吉狄马加、李皓的诗

2019-01-15 作者:长安瘦马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长安瘦马:本名尚立新,1968年出生于辽宁抚顺,诗歌爱好者,现居西安。
吉狄马加的诗
 
诗人简介:
吉狄马加,彝族,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顾问。  
 

彝人谈火
 
给我们的血液,给我们土地
你比人类古老的历史还要漫长
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慰藉
让子孙在冥冥中,看见祖先的模样
你施以温情,你抚爱生命
让我们感受仁慈,理解善良
你保护着我们的自尊
免遭他人的伤害
你是禁忌,你是召唤,你是梦想
我们无限的欢乐
让我们尽情地歌唱
当我们离开这个人世
你不会流露丝毫的悲伤
然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
你都会为我们的灵魂
穿上永恒的衣裳
 
长安瘦马:
 
是星空下长者的深情诉说吗?是篝火边先民盛装的齐唱吗?是传道者语重心长的传经布道吗?是巫师敲着羊皮鼓高唱着的法言吗?
 
《彝人谈火》,谈的是什么?
 
天神、地神、石神、水神、火神、日月星辰诸神等等,这些大地、天空、宇宙的自然,都被我们的热爱赋予了灵性,都被诗人写进了诗行,字里行间连接的是血脉的流动和延续,娓娓道来,似在耳边倾诉,又似在内心召唤。
 
这个晚上,我盯着这首《彝人谈火》,反复的阅读,大声的朗诵,我在努力地从诗歌的外面走进诗人的内心,走进摇曳着着红蓝相间的火焰里,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给我们的血液,给我们土地/你比人类古老的历史还要漫长/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慰藉/让子孙在冥冥中,看见祖先的模样/你施以温情,你抚爱生命/让我们感受仁慈,理解善良”。
 
里面有我们的祖先,他们狩猎、他们耕种、他们歌唱、他们哺育着儿女、他们欢喜着、他们悲伤着;里面有我们自己,我们有时善良着、我们有时相爱着、我们有时奸诈着、我们有时相残着。
 
显然,我的思维跑得偏远了,在这首诗里诗人并没有让我们反思自己,诗人始终在赞美咏叹。“你是禁忌,你是召唤,你是梦想/我们无限的欢乐/让我们尽情地歌唱/当我们离开这个人世/你不会流露丝毫的悲伤/然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你都会为我们的灵魂/穿上永恒的衣裳”。
 
从大凉山走出的民族诗人的情感是质朴淳厚的,本诗始终保持着宗教唱词一般的风格:舒缓、虔诚、感恩 。大地的恩赐是没有地域民族差别的,诗歌的精神也是没有地域民族差别的,从这首小诗里,我看到一个厚重的灵魂,面对火光,双手向天,在述说着或者歌唱着心灵的独白。沉进去,作为读者,心灵也被洗涤了一次。
 
《彝人谈火》,谈的就是我们自己。
 
2019/1/7
李皓的诗
 
诗人简介:李皓,曾用笔名古莲,1970年8月生于辽宁省新金县(现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理事、签约作家。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学硕士,二级作家,辽宁省作协第十届签约作家,大连民族大学新闻系客座教授。现任《海燕》文学月刊主编。先后获得《诗刊》“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我们的钓鱼岛杯”华语诗歌大赛特等奖、第二届陈子昂诗歌奖提名奖、首届蒲松龄散文奖一等奖、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等奖项。诗作见各大名刊,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著有诗集《击木而歌》、散文集《韵味•大连方言》(与董晓葵合著)。


 
山海关记
 
一脚关里,一脚关外
十八岁,山海关是我的成人礼
 
宿命的箭镞,射中了
一个犹豫不决的外省少年
从此,我的目光
被一座箭楼
踮高
 
自命不凡的风,被燕山调戏
以一株荒草的模样
在城墙的砖缝里
岁岁荣枯
 
不知深浅的雨,被渤海绊倒
硌得它头破血流,终悟得
山海关
绝不仅仅是一个关隘
 
现在,我只能说
不惑之年的我仍然不明就里
在山与海的交割中
我需要向一块青砖,一片瓦当
表达敬畏之心
 
然后低着头
像爬墙虎一样向低处攀越
像一滴水一样向高处转身
不是关外,就是关里
非此即彼
 
长安瘦马:
 
我是“关里”人,我出生在“关外”。作为闯关东的二代,从小就听大人们把回乡叫做回“关里家”。 山海关这个“关”,这个渤海湾内依山襟海的关隘就成了我幼小心灵的一道分界线,神秘而冷酷。
 
渤海湾内的山海关不仅仅是海山和浮云此消彼长的风景,更是历史,一段段的,辉煌的少,血腥的多。只是我更没有想到,长大后那个“关里”、“关外”都成了我的故乡。
 
基于此,这首《山海关记》的第一句“一脚关里,一脚关外/十八岁,山海关是我的成人礼”便快速的抓住了我。诗歌里的山海关远比现实中的丰富多彩,海山关隘的灵气因诗人的灵气才生发出或豪壮或浑厚或凄凉的寓意。
 
那么这首诗是什么寓意呢?“宿命的箭镞”、 踮高少年目光的“箭楼”,还有“不知深浅的雨,被渤海绊倒/硌得它头破血流”的历史,山海关“绝不仅仅是一个关隘”,这便是送给一个十八岁少年成人礼的寄语。而至“不惑之年的我仍然不明就里”,为什么“我需要向一块青砖,一片瓦当/表达敬畏之心”呢?最后,除了这种敬畏,还有人生的体味和经验:“像爬墙虎一样向低处攀越/像一滴水一样向高处转身”。
 
许是红尘的蹉跎沧桑了曾经的激昂,这一“高”一“低”的逆向,可能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敬畏青砖、瓦当,就是敬畏历史,而历史的血腥与谎言迫使诗人逆向着思索与行为,不是低头,而是为了生存。
 
世间的景物,你看到了便是你的,比如这首《山海关记》,如果不添加诗人个体的感悟和情思,无论你多么文采飞扬都会落入俗套,反之,诗歌就会因诗人的个性变幻出不同的风景,具有了独到的妙义。
 
一首诗便有一个故事,尽管有时候诗人创作意识的流动、跳跃忽略了故事的细节,但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觉到故事里的情感。这首诗语言的缓引出了诗意的厚,时间的跨度编织出了人生的经纬,平静时暗浆涌动地火滚烫,转合处出乎意料惊雷无声。
 
这就是李皓呈现给我们的山海关。
 
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