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读诗】李立屏、卓兮的诗
2019-10-12 作者:长安瘦马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好的诗歌或许就是这样,总留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诗读完了,但你的思绪还在沿着诗歌继续联想下去……
李立屏的诗
诗人简介:李立屏,笔名中国阳光,出版诗集《我比春天温暖》和译著《枕女优》等,作品见于《诗刊》、《延河》、《长安》、《青年参考》、《香港诗人报》、《陕西诗歌》等,入选多种选集。
五月,五月
我的五月,内心和故乡一样
天气晴好,充满热情
池塘有些喧嚣
但每一个夜晚,都很平静
平静得院子的每株鱼腥草
都只开一朵小白花
青梅满树
我很想在下雨时
去看河流涨水
小舟逐波
卷心菜一点一点把爱包起来
却人未出门
风已走出很远
长安瘦马:
读李立屏的诗歌,心里面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柔、充满了热爱和感恩。他在诗集《我比春天温暖》扉页上写道:“我是你的阳光,静静地看我,读我,你就会感觉温暖……”。
“气质”决定了一个诗人的写作风格,诗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和诗人的性格、成长经历、学识修养、以及生存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李立屏的诗歌“气质”是积极乐观的,他总在现实中发现真善美、抒发真善美,即便在苦闷困厄中,他也是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他的诗歌里。这种积极乐观其实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正如李立屏所说:“我不是春天,但比春天温暖”,他用自身独有的正能量去感染这个世界。君子独善其身,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改变自己。在李立屏的诗歌里你看不到悲观情绪,这在当前诗坛无疑是一股春风、一股浩然正气。
这首《五月,五月》是诗人的近作,诗人以平缓幽静的语言描述了故乡,故乡的景致油画一样展现开来,安静而又跳动。显然诗人在写故乡,但他的这种抒写不是伤感的,他的这种表现很富有美感,读起来就像观看一部文艺片,被深深吸引。池塘、青梅、静谧的夜、鱼腥草绽放出一朵小白花、雨中的小舟、田畴里的卷心菜,一组意象组合了略带婉约的诗境。读完这首诗,我的感觉就像看完了一场电影,剧终了,我还坐在那里,电影的内容都以遗忘,只记得场景,引出无限暇思。
好的诗歌或许就是这样,总留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诗读完了,但你的思绪还在沿着诗歌继续联想下去。
读李立屏的诗歌,心里面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柔、充满了热爱和感恩。他在诗集《我比春天温暖》扉页上写道:“我是你的阳光,静静地看我,读我,你就会感觉温暖……”。
“气质”决定了一个诗人的写作风格,诗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和诗人的性格、成长经历、学识修养、以及生存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李立屏的诗歌“气质”是积极乐观的,他总在现实中发现真善美、抒发真善美,即便在苦闷困厄中,他也是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他的诗歌里。这种积极乐观其实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正如李立屏所说:“我不是春天,但比春天温暖”,他用自身独有的正能量去感染这个世界。君子独善其身,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改变自己。在李立屏的诗歌里你看不到悲观情绪,这在当前诗坛无疑是一股春风、一股浩然正气。
这首《五月,五月》是诗人的近作,诗人以平缓幽静的语言描述了故乡,故乡的景致油画一样展现开来,安静而又跳动。显然诗人在写故乡,但他的这种抒写不是伤感的,他的这种表现很富有美感,读起来就像观看一部文艺片,被深深吸引。池塘、青梅、静谧的夜、鱼腥草绽放出一朵小白花、雨中的小舟、田畴里的卷心菜,一组意象组合了略带婉约的诗境。读完这首诗,我的感觉就像看完了一场电影,剧终了,我还坐在那里,电影的内容都以遗忘,只记得场景,引出无限暇思。
好的诗歌或许就是这样,总留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诗读完了,但你的思绪还在沿着诗歌继续联想下去。
卓兮的诗
诗人简介:卓兮,本名王卓英,四川青白江人。作品散见于《星星》《草堂》《四川工人日报》等报刊杂志。现系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副秘书长、成都市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委员、青白江区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
高原的夜
高原趁夜色潜入身体
睡眠被挤出梦的空间
喉咙干燥,喊不出疼
一座异乡被我憋在体内呻吟
想起,衣兜里,白天拾到的小石子
一定也硌得那身皮囊生疼
它的故乡是一条河,我的手心
却没有流水的温柔
想起,小时候某些夜晚
外婆躺在我身边,一声
又一声地呻吟
我总是不知道,该继续装睡
还是摸摸她的手或背
最后,我什么也没做
像一颗沉默的石头
等到了天亮,等不到一条河
温柔的抚触
长安瘦马:
人生有多长,诗人的思绪就有多长;路有多长,诗人的诗歌就有多长;夜有多长,诗人灵魂的光影就有多长。诗人敏感的心就像蜗牛的触角,时刻都会触动,都会爆发、反馈出天、地、人胶着的巨浪或者溪流,记录下来,把他变成诗歌,这便是诗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本领。
欢快,在诗人眼里可能变成哀伤,而哀伤,同样可能变成欢快。诗人的宇宙奇妙又博大,诗人的内心柔软又坚强,诗人的思绪从不按常理出牌。这一切都不是诗人的故意,诗人写作核爆的时候,诗人从不去考量上空的蘑菇云。而读者,往往更多的时候只是看见了那腾空的蘑菇云,忽略了炸点的存在。
高原的夜有多高,对于异乡人来说困顿就有多高,高原的夜是缺氧的夜,可在卓兮这里,《高原的夜》是诗歌的夜,是怀念的夜,是被稀薄的天空挤压出的无以名状的疼痛的夜。
从“一座异乡被我憋在体内呻吟”、到被一块小石子“硌得那身皮囊生疼”、到“外婆躺在我身边,一声/又一声地呻吟”,到“我什么也没做/像一颗沉默的石头”,这看似每一节都不相关的却自然铺开并且紧密相连书写,把普通景物提炼成了经典的情景。这种伤感的疼,甚至很美。
语言就像七彩的线,看你怎样搭配,怎样编织出美丽的虹。诗的第一节,分明就是诗人的高原反应,但卓兮却能把整个异乡憋在体内呻吟;第二节,想象力更是绝妙,河里的石子不但把那身皮囊硌得生疼,也没有流水的温柔;第三节,由此拉近外婆的呻吟,这里面便隐藏了一个故事,但故事不是主体,主体是亲情,是远去了的又回来了的幻境,是哀而不伤的通透。第四节,一夜无眠,真就像一颗沉默的石头。而这一切,
至此,诗歌的熏染让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触动和审美。尽管诗歌里一夜无眠,但我觉得诗人就是做了一个梦,空空的梦,虚幻一样,天一亮,一切都了无痕迹,只有《高原的夜》这首精致的诗歌在案头,恰巧被我看见。
人生有多长,诗人的思绪就有多长;路有多长,诗人的诗歌就有多长;夜有多长,诗人灵魂的光影就有多长。诗人敏感的心就像蜗牛的触角,时刻都会触动,都会爆发、反馈出天、地、人胶着的巨浪或者溪流,记录下来,把他变成诗歌,这便是诗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本领。
欢快,在诗人眼里可能变成哀伤,而哀伤,同样可能变成欢快。诗人的宇宙奇妙又博大,诗人的内心柔软又坚强,诗人的思绪从不按常理出牌。这一切都不是诗人的故意,诗人写作核爆的时候,诗人从不去考量上空的蘑菇云。而读者,往往更多的时候只是看见了那腾空的蘑菇云,忽略了炸点的存在。
高原的夜有多高,对于异乡人来说困顿就有多高,高原的夜是缺氧的夜,可在卓兮这里,《高原的夜》是诗歌的夜,是怀念的夜,是被稀薄的天空挤压出的无以名状的疼痛的夜。
从“一座异乡被我憋在体内呻吟”、到被一块小石子“硌得那身皮囊生疼”、到“外婆躺在我身边,一声/又一声地呻吟”,到“我什么也没做/像一颗沉默的石头”,这看似每一节都不相关的却自然铺开并且紧密相连书写,把普通景物提炼成了经典的情景。这种伤感的疼,甚至很美。
语言就像七彩的线,看你怎样搭配,怎样编织出美丽的虹。诗的第一节,分明就是诗人的高原反应,但卓兮却能把整个异乡憋在体内呻吟;第二节,想象力更是绝妙,河里的石子不但把那身皮囊硌得生疼,也没有流水的温柔;第三节,由此拉近外婆的呻吟,这里面便隐藏了一个故事,但故事不是主体,主体是亲情,是远去了的又回来了的幻境,是哀而不伤的通透。第四节,一夜无眠,真就像一颗沉默的石头。而这一切,
至此,诗歌的熏染让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触动和审美。尽管诗歌里一夜无眠,但我觉得诗人就是做了一个梦,空空的梦,虚幻一样,天一亮,一切都了无痕迹,只有《高原的夜》这首精致的诗歌在案头,恰巧被我看见。
2019/10/8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