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海田诗集 《剑指苍穹》研讨会发言摘录
叶延滨: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研讨评审会。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首先祝贺海田《剑指苍穹》研讨评审会召开。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参与主办这次活动,上报了中国作协党委书记处,党委书记也很重视,这是部队文艺界的一个大事情,一定要支持。所以首先我代表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祝贺火箭军政治部宣传文化中心举办这次活动。
我认真读了海田的《剑指苍穹》这本诗集。认识海田已经多年了,那时她刚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经常参加诗歌界的活动,我当时印象就是,这个女孩儿很灵性,而且很尊重各位前辈诗人和诗人朋友,是优秀的、部队的诗人。这一次有机会、系统的读了她的《剑指苍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它确实是火箭军政治部宣传文化中心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上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这也是海田作为一个军旅诗人,近年创造的一个非常丰硕的成果。我读这个诗集有三个重要的感受。
一是:第一部分《向边关》,是她深入基层,到戈壁、到雪山、到边疆,和基层官兵一起生活的一些体验。总书记讲我们写作,作家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的根深植于人民中间。”在部队,一线官兵是部队作家关注和表现的主要对象。我读这一组诗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部队军旅诗歌的传承关系。她写的是部队的哨所、边关以及基层官兵的生活,她和他们之间感情的交流。我就记得我刚刚在延安插队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部队军马场的雇工,那个时候我看到的第一本诗集是《红花满山》,是部队的老诗人李瑛当时写他在部队的哨所和边关的那种体验。那时它的出版是一本奇书,是非常清晰,非常感人,而且真实的展现了部队基层官兵的报国之心,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愿望,写出了一个诗人和部队基层官兵血乳相融的感情。所以我曾经说过,《红花满山》是我第一本学习写作的教科书。今天我读了海田的《向边关》,让我联想到我50年前读到的那本诗集,我觉得这个里面有一个内在联系,就是在海田作为一个军旅诗人的内心和她的创造行业,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国军旅诗歌的优秀传承:面向官兵,表现官兵的生活和他们之间的情感并进行深刻交流,因此我觉得这部诗集是继承和传承的一种体现。
二是:第二部分《向着太阳》,这组诗非常重要,它确实展示了火箭军部队在今天的地位,以及我们能够成为世界大国,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挺起自己的腰杆,火箭军部队在中间所起的作用,海田作为火箭军部队中的一员,里面充满了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一种为自己从事职业的荣誉感,和像向边关一样的,她用女性的细腻同官兵心心相印,展示了军旅诗人的一种抱负、家国情怀和对火箭军的一份真诚的爱戴。由此让我们感到《剑指苍穹》这部诗集确实是作为我们火箭军部队,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沉甸甸的分量。这些诗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军人,重要的中流砥柱的形象。
三是:她写了部队很多优秀的人和事。她用诗歌的方式,为人物立传。其中有普通的官兵,也有高级将领。读这部分诗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因为她是在深入采访对主人公的了解后,用诗歌为他们立传,用诗歌画出他们的肖像,用诗歌展示他们的内心。比如她写《廉将丰碑》这首诗,让我记忆深的,这组诗写出了一个部队的高级将领杨业功作为廉将的感人事迹,每个事迹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利用真实的细节,经过了诗人细心的剪裁和准确的挖掘,把一个将军清廉正直浩然正气写了出来。这些细节就是我们在讲一个诗人,在塑造形象的时候,她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这首诗里的细节一下子就能叫你记住,门口贴着“携礼莫入”、和工作人员的“约法三章”、行李箱的“三件宝”,即刻树立起将军的形象,而这一切都需要诗人深入的采访,需要诗人深入的体会。她写的基层官兵,都是她在深入生活,真实扎根基层、深入了解部队的结果。她为部队官兵用诗立下了传,用诗给他们树立了形象,用诗让我们读者了解到今天的部队、真正在一线保家卫国的亲人们的高大形象。所以我觉得海田的这部诗集,体现了一个成熟的军旅诗人一个高度的政治站位,体现了一个优秀的军旅诗人内心对部队的热爱和那种责任。同时她用不同的写法和不同的表现方式,也体现了一个优秀的军旅诗人在写作上的日臻成熟。所以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最后祝贺火箭军政治部宣传文化中心能够用这样一本优秀的诗集向党的一百周年献礼。
陈涛:
作为协办单位,首先是祝贺《剑指苍穹》这个研讨会的召开。今天这么多的诗坛前辈,文学名家。包括我们火箭军宣传文化中心的整个精英齐聚一堂,可见大家对这个作品研讨会的重视,我们中国作家网作为承办单位也非常高兴,非常荣幸。我想为什么选我们作为协办单位呢?首先,海田书中的大量作品是在我们中国作家网刊发的,我也是有幸做为一个排名前三的读者发言。
海田的作品,首先,她有火热军旅生活,刚才前面老师也提到了,五十多次下基层,非常让人敬佩。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前段时间中印有边境冲突的时候,再读《向边关》,感受是不一样的。尤其对边境军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读完这些诗,确实感触很深。其次,这本书有一种浓烈的家国情怀,因为我们受到的教育,觉得诗歌讲究一种节制。但是在海田的诗中感觉感情非常炽热,非常直接,她把讴歌与赞叹毫不掩饰。但又不是简单的,而是体现了对国家、对民族、对军队的一种大爱,给我们一种不由而然的汹涌震撼的力量。第三,这本书有一种深情的军人之情。海田是个军人,是个很坚强的人,但她也有柔情的一面,也流过泪。她不仅直抒心意,也转换了不同的角色,展现了军人柔情的一面,这是一份职业豪气、壮气和英雄气,是充满深情、柔情、刻骨情的一部作品。
朱先树:
海田从火箭军成立以来,以自己的军人生涯,对个人与团体,讴歌传承保家卫国,砺剑铸魂的崇高情怀,以军队发展的角度,歌颂党和战友,打赢战争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敬仰。
诗人海田是全国青联委员,资源专业水平评价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剧,共出版十部作品。本人还参加了策划、朗诵及歌词创作,亦多次获得优秀创作奖。这些我也是大致了解的。
诗集《剑指苍穹》由上、下篇组成。上篇由八组诗组成,都叫《向边关》,是献给戍边战友的。如第一篇的第一首诗叫《问候雪山》,说明自己“本是一株小草”,是你“让我长成铠甲勇士”,“披上你的圣洁/我听见脉搏跳动的炽热/足下你坚毅千年的骨骼/延伸我仗剑决心/令我立地顶天/……”最后说“祖国 让我们用骨头点燃/对您的赤胆忠心/为您奉上一个士兵的爱”!最后在《想念》这首诗中还说,“边关风寒冷/亲人的爱温暖/边关路漫漫/祖国给你强悍”,“祈愿万家花好月圆/心里比蜜甜”。边关就是亲人,这就是诗人的感觉,是极为真实的!
在这个篇章里,诗人还写了受阅的情况,在《向着太阳》的组诗里,在《庄严受阅》中写道,“今天十里长街倾泻一条/信念的河流 沸腾起/以血性与生命燃烧的钢铁誓言/维护世界和平的奋斗宣言”,“荣誉之线 庄严接受/党和人民的光荣检阅”,“一座座高昂的山峰回荡着/‘主席好——’”,“阅兵就是阅人生/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你们嘹亮的青春/在广场上淬炼成一道道/钢铁屏障 燃烧炽热/汇集英勇 聚合血性/势——不——可——当”。的确,“……你们英武刚毅,壮阔威严/你们让火箭军的臂章更加闪亮/熠熠发光”。“这是守护家园的颜色”“比生命更重”。这就是检阅,是人民火箭军的力量体现。
诗的下篇则主要写具体的地域或事件。如《南疆记忆》主要就写南疆战友的经历;如《太阳之子》、《平凡之歌》就是写道普通的人和事;《我在沙场等着你》就是写“金牌营长”罗寅生和他的战友,都是很具体的。罗寅生是五四奖章获得者,火箭军巡航导弹第一旅发射营营长,近年来他又带领官兵圆满完成沙场阅兵、演习演训、实弹发射等十余项重大任务,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夺得了二十多个第一,被誉为“金牌发射营长”,这都是真实的故事。有这样的火箭军部队,的确,“我在沙场战强敌/我的热血在沸腾 肝胆在磨砺/我的骨头在淬火 壮怀惊天地/我以战为荣 以苦为乐/我震撼大地 刺破天宇”……的确如此。
海田是搞艺术的,在《一切为了你——写给艺术大讲坛的战友》中说,“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为兵服务初心不改”“坚定不移”。“我们为兵服务/一切为了你”!这是诗人的表白,也是我们大家的表白!
刘笑伟:
海田是我们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的重要作者,所以今天一定要来。这本书籍里面的作品很多都是在长征副刊发表过的,如《奔跑的力量》和《向边关》等一些诗,要来表示祝贺。这本《剑指苍穹》是火箭军献给建党百年的一部优秀作品,是给火箭军有温度的诗歌集。二是,我们的宣传文化中心刚刚整合完成不久,能够有这样的胸怀,能够给军旅文学和军旅诗这样的一个舞台,举办隆重的研讨会,所以说也一定要来。
海田是军旅女诗人,据我了解能够像她一样坚持几十年军旅诗歌创作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一直坚持几十年军旅诗歌创作,海田应该是一个能够称之为“现象”的独特的存在。海田的这几十年军旅诗创作,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第一个是“为谁而写”?海田的《剑指苍穹》,包括以前的《嫁给绿色》《长剑当歌》《雪傲风红》等等这一系列作品,她书写的都是英雄。这些英雄有些是有名的,有些更多的是无名英雄。她展示的是我们普通官兵的胸怀、胸襟、气魄和状态。她的诗总能展现出一种非常激动人心的振奋力量。我特别喜欢有一句话这样说“军旅文学就是要有正大阳刚的气象,如果军旅作家都写一地鸡毛,都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那么就不能称为军旅诗。”这是第一个启示。
第二个是“怎么写”?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创作?刚才短视频里一个战士说了一句话非常好,“我在您的诗中,您在我的心中”,因为她确确实实的深入了生活、深入了边关、深入了战士的心中,所以才有创作的源泉和创作的力量。第三点是“写出了什么”?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军旅诗人创作是一种主流的创作,主流创作往往被人认为是口号的、直白的东西,但海田走出了一条新路。越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越需要“感时花溅泪”的个体生命的提炼,只有这样,诗才不会流于直白、流于空洞、流于口号。强调艺术形式要有个体的历史感,脱离时代的呐喊只能是喃喃自语,远离生活的激情只能是无病呻吟。在军旅诗创作方面,海田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给我们一个启示,她的诗中展现出了崇高之美、纯净之美和简约之美,作为一个女诗人心里非常的纯净,只有这样才能深深的打动战士。她的诗非常像歌词,或者说就是歌词,展现出这种简约的力量往往是当代诗坛中,比故作高深的东西要高明很多,这是我总体的一个感受。
最后,祝贺《剑指苍穹》在建党百年之际隆重出版,祝贺解放军火箭军宣传文化中心在军旅文学低潮期,组织了这么一次激动人心的,能够说一说自己心声的研讨会。所以向火箭军宣传文化中心致敬,向军旅诗人海田致敬。
李壮:
首先,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会议室里看海田老师的这本诗集,觉得非常合适。主要与一个关键词是一致的,那就是:敞亮。这个关键词也符合海田老师的气质。刚才播放的短视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诗集里面写到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以影像和声音的形式出现在我面前,我感到特别真实、特别可爱、特别走心。其实,这背后意味这本书的另一个关键词:扎实。作者所写到的这些东西,能够以完全真实的一个人的话语形象、声音形式出现在我的面前。很明显,她在背后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用学术的说法来说叫田野调查用我们作协的说法就是真),做到了适应生活,扎根人民。
具体谈到诗的文本,我有3点感受。第一,关于这本诗,它总体构思和规制,体现了一种特别系统的写作。其间有三大块儿,第一个是“向边关”,都是驻守边疆题材,都是大组诗;第二就是“向着太阳”,都是关于阅兵,这个是一个大的板块;再就是整个诗集的下篇,写到一些具体的群体,写到具体的人,有大量的人物照,这人物照有可能是一个广角,也可能是点对点的一个特写结构。我读的时候这三个板块时感觉特别清晰,如同在看老电影喀秋莎那种火箭炮,一排一排特别整齐的那种气势。在同一个板块里面,同样的主题,大组诗的形式,一首一首接连着出来,会构成那种稳定性。显示出了作者对于创作规划的自觉意识,她知道自己有自己的责任田,她知道自己要在哪儿写作,要耕哪块儿地。我觉得这样的写作在今天,在总体当下诗歌的现状里,有这样自觉创作规划意识的诗人和诗作并不是很多,这是一个直观的总体结构上的冲击感受。
第二个是她的风格,可以说这本诗集既有浪漫情也有英雄气,也具有个人特点。首先说浪漫情,很重要的特点是深情。在读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个很经典的诗歌定义: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动。在这本诗集里能够感受这种情感本身的强烈,并且流露的很自然。最有特点的就是我看到了她的抒情,她的情感流露方式是具有女性意义先天优势的。以一种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我觉得有意思。如她用的一个词叫“娘家人”。作为一个男性身份,就不会想到用这个词来表述,这个词她用的非常妥帖,而且瞬间能感受到那种来自于血缘、来自本能的一种深深的情意。还有一首诗写军嫂,里面有一个细节也非常有意思,军人的妻子家属叫军嫂,她下基层去采风,诗里说“我也沾了你的光,变成了嫂子”,这是很小的细节,又特别的妥帖。这是女性视角、女性意识的一种先天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把一种很浓烈的、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然后再以这种方式,把一种强烈的,本来是一种很宏大的感性,写得有爱心的、甜美的气息。这个也是她抒情的一个特色。
其次是英雄气,这首诗中气很足。这是军旅题材诗歌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这在作品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把这种浪漫的感情跟英雄气和中气足结合在一起,感到有辛弃疾的影子也有杜牧的影子,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感受,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感觉。当然,我不是说这写的像辛弃疾和杜牧一样好,就是感觉味道和它融合在一起。
第三是具体技巧层面,这个有很多可说的地方。诗集里她切入的角度特别有心思。如《雪莲花》,在初读的时候看到这个题目,并没抱太大的期望,因为雪莲花这个意向本身太强了,没有拥有很多蜕变性,任何一个文艺青年去西藏都可以写雪莲花,任何一个旅游公司去宣传他的产品也会用到这个意向,因为一个特别强的意向去写就不太容易写好。但我读完了之后觉得,海田在里面写出了她的独特的,比如说,“你在没有信号的地方/画下这朵雪莲花/你在没有绿色的地方/寄给我这朵雪莲花。”这个初读表面上看,感觉没有什么不一样,就是画下一朵雪莲花,寄出一朵雪莲花,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动作,但是她能够把常见的意向,与非常特别、非常具体的生存处境结合起来。画下雪莲花,一个很正常的动作,和驻守边关的将士没有信号结合在一起,为什么要以如此古老的方式画下雪莲花?背后指向是没有信号,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驻守边关的处境。因为没有信号,没有办法去发送图片,所以要画下这朵雪莲花。那为什么要把雪莲花寄给我?寄一朵雪莲花,从青藏高原?在这首诗的具体的语境里,跟我去海边玩儿,给我朋友寄一个贝壳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前置的条件,就是在没有绿色的地方,在很难有生命的地方有一朵雪莲花,我才寄给了你,这种象征意义其实是重大的。这种看上去平淡无奇,好像是很常见的意向,但是它背后有言外之意,就是能够与这本书的题材和驻守边关,将士们的辛劳和付出,与具体的生存处境非常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了她的独特性。这个切入角度虽然有点隐蔽,不那么扎眼,但其实很有她的心思和构思。它既是一首诗,又是一首歌,她把诗和歌重新结合起来,我觉得特别好,还能把它唱出来,很有意义。诗和歌,在新诗里面,不可分离,我们的一些大诗人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西班牙一个大诗人,就是把吉普赛人的诗歌、把当地的民谣和超现实主义之风结合在一起,当地人特别喜欢。这种尝试,在我们今天诗歌写作的方面,确实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个是题外话。
继续回到切入角度,她的很多诗歌都有这样的尝试。比如《天边哨所》,首先写的一座特别普通的房子,但紧接着写它在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像挂在天上的地方,是在五千米的海拔之上。包括她写手机缺氧也写的很独特,说手机缺氧,是发微信文字先到、图片滞后,她写得还挺有趣。她还经常运用一些小的技巧,词语或者意向与对象之间,寻找一个巧妙的交集,或者说是对应。比如写到在高原上发现有5G信号,但是没有手机基站,因为要保密。就说手机在山里不能用,是一个离线游戏机,到山外又变成兴奋剂,这样一个对照。包括她写山里面手机锁住的有一个密码,但这个密码是什么呢?她对位到了军旅生活,这个密码相对应着军队的纪律,手机的密钥就是军队的口令,我觉得这个对位是很巧妙的。另外她写导弹发射先锋营,写了一个炊事兵,有非常细微的地方,比如,她写这个士兵怎么做饭,她用几个词特别有趣,她用了操作他的菜刀案板,然后写他做饭是点火,这种写法非常有趣,因为操作你一听就是火箭军,别人想到的是后台操作导弹的发射,点火一听就是导弹发射的点火,就这么宏大的东西,她用联想链条把它很巧妙地移至到了一个炊事兵,一个非常平凡但又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上,这确实是有心思的。她的诗是很有细节有特写的,非常有魂、有故事性。
所以,这本诗集不管是在总体构思上,还是风格上甚至具体的事迹上,都有它的特色,这个特色不仅仅是海田自己的,也是军旅诗歌一向以来的格局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