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杏花包不住乡思

——评崔俊堂诗集《谷风》

2022-06-05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诗歌月刊》《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世界日报》等发表诗评100多篇。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年“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历》《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著有诗集《夹缝里的阳光》等,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等数十种奖项。《名作欣赏》两次推出其诗歌的评论专辑。
崔俊堂简介

崔俊堂,字元杰,六十年代末出生于通渭苦水河畔,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2003年参加诗刊社第十九届“青春诗会”。获1996-2005年.2006-2015年甘肃《飞天》十年文学奖、甘肃黄河文学奖。著有诗集《谷风》《谷地》、散文诗集《尘祭》、随笔《书道漫笔》。诗合集《十九》。2002年合编《陇中青年诗选》。书法作品数次入展省、国家级展览。

 

  俊堂的人生和我有太多的一样,一样出生于偏僻的乡村,一样从基层奋斗到省城,一样成了一名机关公务员,一样数十年爱着被世人冷落的诗歌,一样在诗歌中怀乡……这么多一样,他内心的高山流水最容易触碰我的心弦,引发我情感的共鸣。
  我们虽然在城市生活了很久,被现代文明熏陶和形塑着,但骨子里的倔强永远无法改变,因为乡村的基因早已种植在生命的细胞里。我们喜欢用乡村的眼光阅读城市的风景,用简洁的方式处理繁杂的问题,始终不屑于低头和弯腰,蔑视那些用尊严换来的荣光,耻于干那些落井下石的勾当。我们孤单,但不怕失去。我们清贫,但不慕浮华。毫无疑问,我们是城市里的乡村人,在五光十色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乡村的本色;在喧嚣的声浪里,没有被泛滥的欲望淹没。纵使山重水复,也无法阻挡回乡的心路。
  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天职是还乡。俊堂一直在还乡的路上。前几年我收到他的诗集《谷风》,今又收他的诗集《谷地》,那谷风不就是从谷地吹来的吗?我曾经被谷风吹拂得激情飞扬,今又被他引领到醉人的谷地,那里也曾留下我童年美好的记忆。著名作家、诗人刘亮程说得好:“每个人都会接受家乡给他的所有,最终活成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家乡。身体之外,皆是黄土。心灵之外,皆是异乡”。俊堂本身就是一道乡村风景,他笔下写得最多的就是乡村那些人那些事。那一方水土给了他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也给了他激情、善良、正义,成了他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
  俊堂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乡土诗人,他与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乡村的乡土诗人不同,他对乡土的观照有了城市这个参照,就注定了他的乡土诗除了情感依恋还有社会意义,除了生活厚度还有思想高度。他的乡土诗不是人造的景观,不是乌托邦式的梦幻,没有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乡村经验和体验的提纯和升华,凝聚着刻骨铭心的冲动,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真诚在支撑着那些蝌蚪一样的文字,但又不是简单的乡村生活复制,有情感的放逐,有艺术的想象,形成一股精神的清流,人性的善良和美丽波光荡漾。久居城市者读后会感到耳目一新,浮躁的心瞬间就能安静下来,对一些药物不起作用的城市病会有明显的疗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道德重建、价值重估具有重要的启示,其社会价值和意义不容疏忽。
  《布谷鸟飞过天空》是俊堂一首代表性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最能体现他诗歌的艺术特征:
  
  布谷鸟飞过天空
  条山路通向天空
  寻亲问路,找见祖坟的亲人
  摘下两朵凋零的山里红
  仿佛接到春天迟到的手
  
   布谷鸟飞过天空
  一道道山峰架起了天空
  驻守大山脚下的亲人
  贴着飘过头顶的云彩
  拨响了荷锄种田的算盘
  
  布谷鸟飞过天空
  一个个村庄守望着天空
  让雨水和爱情一样幸福的亲人
  贴着春天的风向,拨出
  青草,祭奠秋天的山岗和高粱

  
  由谷风到谷地到布谷鸟,都有一个谷字,俊堂与谷结下不解之缘,这种情结已经深入到骨髓。“布谷鸟飞过天空”,语言干净利索,画面感极强,自然引出下文。诗人每节都以此开头,与题目呼应,回环往复,不但强化了抒情效果,在结构上显得紧凑严密。从山路、山峰写到村庄,从通向天空、架起天空写到守望天空,层层递进,突出故乡的地貌特征和与天空的关系。天空和亲人分别出现了三次,天空在乡人眼中是崇高的、神性的,抵达和捍卫这精神高地是生命应有之义。亲人是着墨最多的,这个词在城市已经很陌生,诗人把乡民称作亲人,印证了乡村民风的纯朴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第一节写“寻亲问路,找见祖坟的亲人”。这是久别故土的乡亲,回乡寻根祭祖。“摘下两朵凋零的山里红”,“凋零”与“摘下”看似矛盾,正是诗人的别出心裁之处。到了暮春时节,花朵枯萎不舍离开枝头,这不正像游子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吗?将干枯的山里红捧在手上,比手棒一把清香的泥土还震撼人心,最能触动埋藏灵魂深处的乡思。“仿佛接到春天迟到的手”,相当于和故乡春天的一次握手,心思细密,情感深厚。第二节,“驻守大山脚下的亲人”,像战士守边疆一样守卫着大山,可以看出乡人对大山的热爱,有徐迟“贫穷的祖国也是我的祖国”那种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一辈子守着两亩薄田,“拨响了荷锄种田的算盘”,过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生活,这是乡民们荒凉而温暖的生存真相。第三节,“让雨水和爱情一样幸福的亲人”,这是对亲人的美好祝福。海子“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表达爱情像雨水一样充沛,是对自然的倾心和靠近。俊堂面对十年九旱的故乡,祈祷雨水像爱情一样降临,去滋润那片贫瘠的土地,是超自然超现实的想象。句式相近,意义相差甚远。“贴着春天的风向,拨出/青草,祭奠秋天的山岗和高粱”。关于山岗,诗人浓墨重彩地写下组诗《我躺在高高的山岗上》,其中写到:“我的身子贴着山岗,抵不过/这一片蓝天,这一片青草”,“我的长路留在了山岗,留不住/数不清的牛和几声轰响的雷”,“我的深夜包住山岗,包不了/一少年鸟啼般的歌唱”,“我的山花开败在山岗。只有/一朵山丹花,跨过了思念的门槛/把踏实的话说给了归家的月亮”。从身体到灵魂,整个人生都和山岗融为一体,有陶渊明“托体同山阿”的况味。山岗是祖先留给亲人的山岗,高粱是祖先种植过的高粱,像祭奠祖先一样祭奠山岗和高粱也就不难理解,接近远古时代先民们的精神图腾。诗人还专门写过一首《亲人》。人们常用见异思迁来批评情感上的摇摆不定,诗人在城里得了思乡病,亲人们一直晃动在他的眼前:“在村东头住着我的亲人/在村西头埋着我的亲人”,“亲人啊,几截黑木炭/承受着太阳的鞭子和血”。从这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亲人在诗人心目中的份量,传达出一个背井离乡者对故土亲人深深的眷恋。《布谷鸟飞过天空》意象繁多,意绪复杂,精神内涵丰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审美空间。
  俊堂的《喊山》与一般的喊山不同,是乡村的一种习俗,仪式感非常强,写得丰富细致,写出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春暖花开的日子
  我面朝黄土的族人
  择定吉日,赶到山坡上
  点燃一堆堆柴草
  望着山顶喊吉星高照
  对着山崖喊半路坎坷
  顺着山脚喊六蓄兴旺
  摸着山腰喊风调雨顺
  
  柴草燃尽了,力气用完了
  最后捂着心窝子
  喊一喊从来不说的心酸
  顺势躺在山坡上
  感受到的依然是这好山沟

  
  从“择定吉日”可以看出乡亲们的郑重其事。从声嘶力竭的“喊”中,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激情和热望。“望着”“对着”“顺着”“摸着”对应“山顶”“山崖”“山脚”“山腰”,可以想见乡亲们喊山时生龙活虎,视角在不断转换,但始终没有离开目标。当烟火熄灭,精疲力尽,才捂着心窝子“喊一喊从来不说的心酸”。“从来不说”与无病呻吟和争夺话语权截然不同,可以想到乡亲们任劳任怨的坚忍意志和默默无闻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偶尔的一喊,精神的压抑瞬间得到释放。“顺势躺在山坡上/感受到的依然是这好山沟”。贫穷并不影响热爱,就像幸福与物质并不成正比一样。喊山仿佛在教堂做礼拜,表现出宗教般的虔诚。从诗人写的父亲和母亲中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乡亲们生活的艰辛,《在高高的山地孤独的父亲》写父亲一生爬在山地上,点种时“那驼背啊!又亮出来了/像是一条弯来弯去的山路/锁在天边”;收割时,“那白发啊!零乱地飘散/像是一朵经年不败的向日葵./摇摆其花香”;在高山上守望的父亲,“那眼神啊!依然饱蘸着思念/像是一坡徐徐吹送的清风/布满了远山”。那“驼背”和“白发”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作的印痕。父亲一生躬耕山地,和山地建立起生死相依的情感,才有了如清风一样布满远山的眼神。在《有那么多恋情珍藏在袖口里》中写到:“回想起母亲持家的袖口/黏附的油污/依旧深藏着每一个日子的着落”,“回想起父亲走西口的袖口/劣质的烟味/依旧传递着抵御寒冷的坚毅”,“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的袖口/鼻涕和汗渍夹杂的温暖/依旧是孩提时代的阳光”。聚集两代人寒酸的袖口,唤起一种历史的苍凉感。这些都化入诗人的血脉,成为精神抹不掉的底色和奋斗的动力。
  俊堂的《天地酒》写得别具一格,气势非凡:
  
  山川这只大壶,用乡情
  酿造了一杯天地酒
  喝了
  就是一只高飞云雀
  喝了
  就能掘取内心的太阳
  用这种方式问寒问暖
  指手间,苍天更高
  回眸间,山乡更近
  
  天地间的子民啊
  过年了。请喝下这杯天地酒
  高出酒杯的方言里
  不同的地方,同一个家

  
     从古到今,以洒写乡愁的诗留下不少名篇。李商隐的《访秋》表现出在异乡的孤独和落寞,李白的《客中行》未免有点茫然,余光中《乡愁四韵》和舒兰《乡色酒》写得都是离乡别土、骨肉分离的乡愁。俊堂写过“杏花包不住乡愁”,我将它改为“杏花包不住乡思”作为本文的题目,因为他的乡土诗愁的色彩很淡,思的情绪很浓。《天地酒》就是这样。他的天地酒是虚构的,以山川为壶,这大胆的想象在新诗中并不多见,用乡情酿造,打破了狭隘的地域界限,用方言辨识,有老电影《红高粱》插曲的豪放,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乡愁,扩展了乡土的边界,展现出时代的气象和精神。《天地酒》相比于其他乡土诗,写得更自然、更开阔、更有气势,更具经典意味。
  俊堂的乡土诗内容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乡土,他既写苦水河,也写秀金山。既写山岗,也写山坡。既写农具,也写种子。既写乡贤,也写乡村混混。他笔下的故乡是贫瘠的,也是富有的,山高路险,但古风犹存,纯粹的乡土不仅具有自然意义,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诗人道德皈依和精神救赎的重要方式。另一类是以城市为背景映衬自己的压抑和困惑,比如《清清蓝天的标记是什么》以一株不起眼的植物自喻,反问“是谁/把我移栽在楼盘的夹缝里”。“不起眼”并不是真的不起眼,只是表达对城市环境的不适应、不喜欢、不迎合,才在“楼盘的夹缝里”怀念山清水秀的故土。从“夹缝”感到城市的挤压和疼痛,从“清清蓝天”可以体味到诗人明净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从《当我不再活着》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精神状态,其中写到:“我活着,如一片黄叶/在风中飘摇了多年/一旦归根,将要化作泥土/这葬法算是苍天有眼”。诗人以飘摇的黄叶隐喻灵魂的不安定,但最终要回归泥土,这是精神的皈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人活着时用这双眼睛观察人生万象,假想不再活着时要把光明带给盲者:“让他们/看看竹胎中的风,秋月下的娘”,委婉地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永久的牵挂,生命境界超凡脱俗。如果与世俗妥协,甚至同流合污,就不会有爱国的屈原,屈原也不会写出流传千古的《离骚》。如果俊堂一天琢磨着怎样迎合世俗,升官发财,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也就不会给人间奉献出这么多优秀的诗篇,诗坛上就会少了一位光芒四射的诗人。
  宋晓杰在《你永远无法深入我的内心》一文中严厉地批评当今乡土诗的同质化现象:“一个人的乡村”成了“所有人的乡村”。脸谱化、概念化的乡土诗遍地都是,大同小异,辨识度极低。俊堂的乡土诗呈现的是西北风情,与陇上诗人比对也呈现出陌生和异质的特征,景观不同、乡俗不同、体验不同、情感不同、人文不同。他没有完全从乡村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因而个人的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和若即若离的困境。加缪说过:“艺术就是这样,没有现实,它就什么也不是;而没有艺术,现实也就微不足道了。……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对世界中流逝和未完成的东西的一种反抗:它只是想要给予一种现实以另一种形式,而它又必须保持这种现实,因为这种现实是它的激动的源泉”。俊堂一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另一种形式”。他的艺术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得到了诗界的高度认可,早在2003年就参加了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跋涉,在不断地突破现状,完善和超越自我,在艺术上逐步形成稳定的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及物性强,内容厚重,与那些虚无飘渺的诗有质的区别,但又不同于那些就事论事的诗,而能折射出更广更深的意义,可以说是所指清晰,能指明确。俊堂的诗情感深沉,锋芒内敛。既不同于那些冷酷无情的诗,也不同于那些情感泛滥的诗,也不同于那些虚情矫情的伪抒情,他的情感真挚而又庄严,粗中有细,柔中有刚,蕴含着一种思想,能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度思考。大部分诗作具有闻一多讲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善于运用重复的手法营造抒情氛围,节奏感较强,其节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抑扬顿挫,而是心灵的起伏跌宕。善于运用排比构架诗歌的骨架,克服了新诗散文化倾向,形成了健壮的诗体。善于泼墨洒金,绘制清晰的画面,画面色彩明丽,有动态感,有声响,视觉听觉交织在一起。俊堂的诗叙事与抒情结合得较好,他的叙事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往往是依托叙事抒情,带着感情叙事,二者自然融合为一体。俊堂诗歌的语言具有独创性,在修辞上常常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比如把“不巧的农具”比作“春天的嘴唇”,把太阳和月亮比作一对好儿女,把《弟子规》中的“字”比作“油灯”,特别耐人寻味,开拓了诗歌的审美空间。在乡土诗的巨大版块上很容易找到俊堂的位置。当然,任何优秀的诗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俊堂一些诗结构平稳但变化不够大,个别诗意象扎实但灵动还不够。艺术没有止境,真正有所作为的诗人永远在路上。
  这部诗集,每首诗的题目用书法写成,均出自诗人手笔,醒目耀眼。自古诗书画不分家,好多诗人就是书法家,古代的李白、苏轼、黄庭坚,现代的沈尹默、郭沫若,当代的欧阳江河、旭宇、郭新民、张况、牛放、冯杰、陆健、叶文福、雷抒雁、马青山、霍竹山、王国伟、陆子、张廓、马新朝、王绶青、汪国真、马林帆等等,都是诗人中的书法家。俊堂在当代诗人中书法造诣颇深,足见其文化的功底。这本诗集在排版上也很有特色,在一个平面上左右靠边对齐,中间留白较大,具有参差错落的美感,虽然与诗的质量无关,但大气、典雅,赏心悦目。这部诗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与散文诗交错出现。散文诗在本质上也是诗,但与诗又有区别,读几首诗再读几章散文诗,对阅读心理有调适作用,不但不感到乱,反而觉得舒缓有序,有张有驰。近几年,俊堂的散文诗写得风生水起,得到大家的认可,写青海湖、长城的几组很有特色,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俊堂在专注于诗歌的同时又能跳出诗歌,在多方面拓展自己,这对于一个诗人是最好的修炼。功夫在诗外,这样才可能走得更远。
  
  崔俊堂的诗

  
  河从峰头上流过
  
  河从峰头上流过
  留下雪域冰蓝的梦
  染透草原绿色的衣
  深山里的情歌,涛尖上的号子
  祥云和芳草像是日月的耳环
  赠送给一路好儿女
  
  河从峰头上流过
  招来了茫茫九派的诗人
  高筑的歌台是否记下乡愁
  一叶扁舟,几处星子
  像是同一块晴雨表
  挂在暮雨千家的胸前
  
  河从峰头上流过
  映射在暮已成雪的心头
  世世代代的高堂明镜
  托起诗情澎湃的身躯
  一半泥沙,一半流水
  掩饰不了浑浊如污的身世
  
  
  云中的双子星座
  
  倾听到流光返归的地方
  只有在云中的双子星座上
  伴随着我恍兮惚兮的梦
  托回了久远的时光、留恋的身影
  
  一缕轻烟,穿着我裤子的云
  一丝微光,戴着我帽子的星
  至此,我把最初想象的天堂
  借茫茫宇宙之手招引到人间
  
  喧哗的白昼从身前许下幸福
  宁静的夜色从身后露出沉思
  在这两面镜子里,生活
  多么像是胸前的每一枚扣结
  
  我的酒杯收揽了星光,又一回
  倾听流星的传唱,分辩真假
  恍兮!惚兮!重塑和营造的自已
  一次次被时光的针头刺痛了
  
  我不惧怕凛风浇透心肺
  也不畏怯热浪打翻身子
  一路求索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让爱和孤独回到了星座之上
  
  
  布谷鸟飞过天空
  
  布谷鸟飞过天空
  一条条山路通向天空
  寻亲问路,找见祖坟的亲人,
  摘下两朵凋零的山里红
  仿佛接住春天迟到的手
  
  布谷鸟飞过天空
  一道道山峰架起了天空
  驻守在山脚下的亲人
  贴着飘过头顶的云彩
  拨响了荷锄种田的算盘
  
  布谷鸟飞过天空
  一个个村庄守望着天空
  让雨水和爱情一样幸福的亲人
  顺着春天的风向,拔出
  青草,祭奠秋天的山岗和高粱
  
  
  秀金山下
  
  这是一条无名的苦水河
  缠着秀金山,绕了大半圈
  流来又流走的路像是回头一望
  十年九旱是一道绕不开的湾
  
  新栽的柳梢,拍响了秋风
  老茬的杏树,扛过了寒露
  闪光的铧是最后清点的农具
  仿佛安下心来盼着好年头
  
  有了堆满书藉的坑就有了净土
  有了堆成小山的柴就有了口粮
  打开这些大好人家的门
  破冰的小河已在唱响秀金山
  
  
  今天早上  
  
  今天早上。我被秋风
  抬到贫穷的山坡上
  虽然秋叶飘落
  我承认,我是掌管春天农具的人
  曾在炎炎烈日下抱头大哭
  哭播在山坡上
  不能生儿育女的种子
  
  在山坡上,我翻晒旧农具
  像是翻晒往事如潮的诗稿
  赶集的人。放牧的人
  收割的人。盖棺的人
  他们被一支支山歌清洗
  心若蓝田
  却被几缕炊烟绕着
  
  今天早上。我被秋风
  抬到圣洁的山坡上
  太阳已高过了头顶
  月亮还在天那边发亮
  这一对好儿女
  似乎见证着山坡上的好日子
  属于劳动的手掌

  
  我躺在高高的山岗上
  
  1
  我躺在高高的山岗上
  我的身子贴着山岗,抵不过
  这一片蓝天、这一片青草
  绿绿的草,属于一滴透亮的水珠
  蓝蓝的天,属于一路游走的云朵
  我只能对着山岗喊一喊故乡
  手捧祥云的人啊!
  请牵好奔驰在山岗上的马儿  
  
  2
  我躺在高高的山岗上
  我的长路留在了山岗,留不住
  数不清的牛和几声轰响的雷
  一只只不肯抬头的牛
  一步又一步啃着深厚的草坡
  已赶走六月雷雨,像是赴约
  十月雪花。似乎结上霜的日子里
  用不安的心思托着清静的底盘
  
  3
  我躺在高高的山岗上
  我的深夜包住山岗,包不了
  一少年鸟啼般的歌唱:
  晨星呀!亮出头的一抹霞光
  晚月啊!依旧是我秘密的心房
  此刻,我也找到了点破寂静的手法
  对着即将落下山岗的晚月
  让一群四散的羊听起悠扬的琴声
  
  4
  我躺在高高的山岗上
  我的山花败开在山岗。只有
  一朵山丹花,跨过了思念的门槛
  把踏实的话说给了归家的月亮
  又带给深巷里的一把油纸伞
  伞下的雨星儿,典当给
  山里的好儿女,仿佛把一路情歌
  叠放在古老而流失的心房
  
  
  喊   山
  
  春暖花开的日子
  我面朝黄土的族人
  择定吉日,赶到山坡上
  点燃一堆堆柴草
  望着山顶喊吉星高照
  对着山崖喊半路坎坷
  顺着山脚喊六畜兴旺
  摸着山腰喊风调雨顺
  
  柴草燃尽了,气力用完了
  最后捂着心窩子
  喊一喊从来不说的心酸
  顺势躺在山坡上
  感受到的依然是这好山沟
  
  
  当我不再活着  
  
  我活着,如一片黄叶
  在风中飘摇了多少年
  一旦归根,将要化作泥土
  这葬法算是天苍有眼
  
  那一寸寸记忆中的尸骨
  还在表明面朝黄土的日子
  这是一种新的甲骨文字
  如读懂了,身前的错事还需忏悔
  
  至于身上最好的两个眼球
  那是留世的两个灯笼
  请造化给盲者,让他们
  看看竹胎中的风,秋月下的娘
  
  当我不再活着。那一丁点好名声
  无需大擂,也不必编书发行
  如眺望星子下的羊城
  一些光亮的事也会被黑暗吞没
  
  
  飞雪包裹不住嘹亮的歌声
  
  满天飞雪包裹着一个个山头
  狂风嘶叫着,又揭起一床床棉被
  仅一面五星红旗,在风雪中
  亮出鲜红。仅一支歌声
  打破了静寂的山川
  在这山川的夹背上
  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
  有一座村学和十几个学生
  在老师的引领下,高唱
  东方红----大阳升----
  让这座家园插上飞翔的翅膀
  让神往歌唱雪花般美丽
  
  
  亲    人
  
  在村东头住着我的亲人
  在村西头埋着我的亲人
  他们用过同一匹布的粗衣衫
  被大风吹得皱皱巴巴
  被白日头晒得黄里浸黑  
  
  出门喊声娘的,骨子里的亲人
  崖畔上对歌的,花苞里的亲人
  黄土里深埋的,上几辈子的亲人
  亲人啊,几截黑木炭
  承受着太阳的鞭子和血
  
  远在山乡的亲人
  雪中送炭的亲人
  今夜,我回到村子里
  星星点灯,船样的伤疤
  叫我远航时看到生活的烙印
  
  
  有那么多恋情珍藏在袖口里
  
  在城市的车流里
  回想起母亲持家的袖口
  粘附的油污
  依旧深藏着每一个日子的着落
  
  留心过客的匆忙中
  回想起父亲走西口的袖口
  劣质的烟味
  依旧传递着抵御寒冷的坚毅
  
  在近乎发疯的暮色下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的袖口
  鼻涕和汗渍夹杂的温暖
  依旧是孩提时代的阳光
  
  日月的车轮已将我带过四十了
  在这三只袖口里
  深藏着我的身世
  像是被一缕清风洗着  
  
  
  天地酒
  
  山川这只大壶,用乡情
  酿造了一杯天地酒
  喝了
  就是一只高飞云雀
  喝了
  就能掘取内心的太阳
  用这种方式问寒问暖
  指手间,苍天更高
  回眸间,山乡更近
  
  天地间的子民啊
  过年了。请喝下这杯天地酒
  高出酒杯的方言里
  不同的地方,同一个家
  
  
  谷 子 湾
  
  谷子湾像祖先的脚板
  趾头缝里留下了那么多籽实
  那放飞的小鸟也是一粒粒新生的谷子
  
  我听得出谷子湾的这一声鸣叫时
  祖先随大雁远走高飞,只有怀春的手
  让谷子湾和我保持平衡的砝码,却越来越重
  
  三十多年来,我欠下了谷子的精血
  而谷子湾胳臂一挽,又揽着满地的谷子
  每一片叶子,像我健康的肺叶在鲜活地呼吸
  
  手摸着谷穗,回望着村庄
  喝下谷子湾挡寒的小米酒准许上路
  而走不出的父辈们早已为他选好了墓地
  
  
  踩着细步的梨树缝合了月亮  
  
  l
  在故乡小小山冈上,幼小的月牙儿
  是一把藏红的弯镰,放倒了
  一棵棵无力开花结果的梨树
  而长大了的月亮,在我背井离乡的路上
  如一个碾子,压榨着胸口
  怀抱的一把梨木琴,于失魂的梦中
  信口喊出水梨香甜的名字
  梨花便像一场大雪降临

  2
  在月光和月光之间,除了
  走神的目光,锁定的大好山河
  那些踩着细步的梨树,没有变样
  他们一棵接着一棵的肩膀
  一棵套着一棵的手腕
  枝梢上嘹亮的花骨朵,像是
  内心的灯笼摇啊——荡啊——已到达
  月亮止步的高。我只能仰望

  3
  不。小小山冈上的梨树
  已忘记了细步。赶在野火拔青
  牛羊踏青的山坡上。绕开了
  返寒的第一道风口,绽开花蕾
  遮面的月亮下,我摸着
  白里透红的脸蛋。是啊,在异乡
  没有梨木琴,也在唱着这首歌:
  “梨花哟,那个开,缝合了月亮”

  4
  轻描的入,是我白牙晶莹的妹妹
  淡写的人,是我红唇素雅的姐姐
  不知道多少次,我也踩着细步
  来到梨树园,解开山冈的衣襟
  看出了隐秘的月光,明媚的月亮
  也觉察出无数的女子,在
  寻找自己的花期,或把自己
  幻化成一只美丽的白蝶

  5
  这白,梨花的白,湿漉漉的白
  这白,使山冈上的积雪悄然融化
  看吧,踩着细步的梨树
  已轻盈地飞翔,仿佛亿万只蝶儿
  举办一场舞会。风华不灭啊
  一把梨木琴,收藏了
  悬在额头上的月亮和静寂的金光
  而忧伤的光泽,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