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小林

王小林的诗(附唐冰炎评论)

2019-09-21 作者:王小林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诗人王小林诗歌作品选。附唐冰炎评论:王小林诗歌的诗性空间建构。
英手中的苹果 (两首)
——读顾城  雷米《英儿》

英乌黑的眼
盯着手中青的苹果
一片荒凉的心中
茂盛着一颗茁壮的核
温暖从涩涩的肉质中
滋生
 
在一片茂密之中
英双手摘下这个苹果
虔诚于他的青涩
英分外珍爱这果的青
 
青青的苹果在英手中
是一朵不败的花
他喜欢青的凉
如同自己扑闪跳动的心
英别无选择
呵护她成一株永远的寄托
 
英手中的苹果
英手中青青的苹果
这个季节摘下的苹果
难改他凉的颜色
英手中的苹果
常使她怔怔地呆上一天
这是她一生的姿势
 
英儿的秀丽
随苹果的枯萎而失去光芒
她的叹息随岁月淡淡而去
面对手中青青的苹果
英手上没有掠过半点收获的喜悦
仅此而已
 
面对一个青苹果
英儿放弃了一生的美丽

 
  与鸟一起住在天上

贴近窗口
我窥视北方季节的绿
平旷的原野
用一望无垠牵引着我
我不知道它的尽头
掠过的土地
没留下我的痕迹
但是,莽原之穹
处处是我寻觅的心事
 
天空真的太宁静了
像一本哲学书
不是因为你有翅膀
天空真的太纯洁了
天空真的太高远了
天空真的太蔚蓝了
把泥土衔到高空
筑巢
他就成为圣物
只有在那个高度
才能证明你的选择
独自在枝上栖息
无论是枯枝
还是繁茂的绿色之上
同样看人间云卷云舒
鸟儿
请接纳我
与你一起住在天上

(以上入选《21世纪江西诗歌精选》2010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版)

 
人间的每一朵花(组诗节选)

  与桃花有约

不要说你很远
走一程就到了
而桃花却风风雨雨走了整整一年
跟春风打个招呼就开放了
就在那一瞬间,舀一掬春风
你就羞赧得令世界动容
 
再远的距离
再快的速度
也无法企及你的匆匆
从去岁到今天
只为一个约定
所以,再远的路程
有什么理由不如约而至
 
  再写桃花

从春天出发
你羞花闭月
为我怀孕
生子
繁衍生息
传宗接代
我们的儿子叫小鲜肉
人见人爱
我的爱人
你十月怀胎
在春天剧痛地分娩
脐血和羊水濯洗着他
谁尝谁夸
这就是你坚持的理由


  相互依偎,四季争艳

不管天地多大,你们是幸运的
有天,有地
相互依偎
用鲜艳和成熟在每个季节向世界问候
 
你们互为取暖
相互鼓励
鲜花催生了果实
果实诱发了花的芬芳
 
有你们真好
相互依偎,不知道风雨雷电
四季争艳,人间美好

 
  花蕾与果实

你们以不同的色泽
将一个季节装点得充实而饱满
我只是一个贪婪的攫取者
总有一天
我将逝去,再也没有资格受用你们的美丽
而你们仍将次第盛开
 

  在路上

用不停的脚步  丈量
切近七夕的距离
哪怕长途跋涉三百六十五天
我尽力屏住喘息
不去惊动你的幸福
只让男人刚毅的体香
浸润你漫长的等待
 
在路上,去续写一个天造地设的故事
在路上,去完成一次千年俗成的约定
在路上,心灯亮着
就可以上九天下五洋了
去更深更深的夜里
静候月光的幸临
不停脚步
出发

 
  在家乡侯雪

还是去岁那场雪
依旧的洁白如瑕
还是我的故乡
青山依旧
我不知是节气离我更近
还是故乡离我更远
 
时时在家乡盼雪
就像在夜里盼灯
故乡才会更加温暖更加清晰
 
在家乡侯雪盼雪
像等候一场远行的仪式
静候果实灿烂地成熟
再静静地回到家乡
被幸福地淹没在果实里

(此组诗发表于2015年9月上半月刊《芒种》,2015年10月《诗选刊》选载) 
 
 
大世界里的小生命(组诗)
 
 
  一只命运的虫

一只命运的虫
他生来就在黑暗中挣扎
我无法祝福他的幸运
但,他确实是幸运的
还有什么比来这个世界上
更能体验到生的辉煌灿烂
与  死的悲切壮烈
 
北方的寂寥
是我眼睑的深邃
斑驳的星点
把我的孤独写得更加真实
今夜无眠
独自在黑夜里飞翔
这是寻火者必然的命运
 
从北方到南方
我知道路途的遥远
但是,一只虫
他可以沿着土地的脉络
寻觅到抵达的地方
他还可以飞翔的姿势
面对天空下的一片繁华
寂然而去
 
一只虫,一只命运的虫
也许体验了人间所有冷暖
也许阅尽了世间万千世相
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
生活

(此诗发表于2010年12月《理论与创作》)
 
 
  在明月山枕月亮入眠

用我的手枕着你睡
仿如一轮明月在我周遭
我们互相照耀
用清冽映照清冽

月光下,我接受你的一切
你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感谢月光的皎洁
你让我们遍走黑暗之后
仍能牵手找到心中的归宿

月光之下的涛声如此汹涌
我却听到你的呼吸平静如水
浅浅的酒窝盛不下的幸福
用一袭秀发遮掩
今夜无眠
听涛
闻呼吸
饮美酒
撩秀发


  深夜回家

和以往没什么两样
夜,依然很深很深
我不顾一切,匆匆再匆匆
这么深的夜
唯有我的脚步声急促响亮
一直列队迎候我的花呀草的
还在痴痴地守望着我渐远的脚步
我听见她鲜艳的掌声是如此的温暖
明天再见到她时
已经袈裟披身
醒来时我忽视了她的掌声
明晚,我还会在更深更深的夜遇见你吗?

(发表于《诗选刊》2016年8月刊)

 
忽然禅(组诗)

  抵达

从高原出发
向更高的高原行进
酥油灯照亮前行的路
转经轮带你走过道道坡坎
彩色的六字真言
在任意的高度为你唱着赞歌
玛尼堆像一双双深情的眼睛
注视着你,目送你远行
你心里清楚
只有匍匐得更低
才能站立得更高

 
  一片叶子的江湖

一片叶子落下来
就是一个江湖
她迈着橙黄橙黄的步子
蹒跚地飘落
她的内心装满春风秋风
也盛下太多春雨冬雪
丰润的茎脉
仿佛可以看见她曾经的青涩
使你无法判断她是青涩时更美
还是现在更美
没有一片不落下的叶子
就像没有一个江湖
不像落叶一样
波澜不惊

 
  洞山侯雪

很多年前来过
去年来过
今天又傍洞山而栖
闻风听雨侯雪
一直就为那雪
千年前的那场雪
今夜就要降临
你乘箫声而至
菩提树上的叶子
该落的己落
不该落的明年不会再来
我,想明年再来
情景如故
我知道走过所有的节气
你就是我最温暖的归宿

 
  等待雪

青山正在褪去
初冬油画般一步步向山脊爬去
飞鸟的翅膀被雨水浇湿
一场年青人的与世无争
让冬天语无伦次
大地聆听雾霭的胡言乱语
雪般皎洁
来来往往
在人间拥挤   窃窃私语
悄无声息地穿过
你薄如蝉翼的身体
我不知道你酥软的生命
怎么有着如此坚强的力量
承载我的重量
等待雪
就是等待你我相互的融化

 
  命运

我相信没有一片土地愿意收留一条河流
所以河流要奔腾向前
我相信没有一双眼睛愿意蓄存一滴眼泪
否则眼泪不会夺眶而出
没有一盏灯不在黑夜闪光
就像没有一个人不在行走中趔趄

 
  高处的风景

如果更低的风景也如此璀灿
我高昂的眼睛就无法扺御高处的诱惑
生活在水边
你可以无视任何时候的美丽
但是,我相信
你的美丽已经在我生活的每个角落绽放

 
  六十年代生人的地铁

晚上十点
我要去赶最后一班地铁
地铁是这个城市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父亲己将病痛安置好了
熟睡中的他
深夜是否还会醒过来
是我最担心的事
而十里之外的城郊
妻儿还在忧心的等我

 
  与一辆运送苹果的车擦肩而过
   
无疑,我的小车比拉苹果的大车快
我是往家赶
这车苹果也正在往每个家庭赶
只有司机正往家的反方向疾驶

 
  低处的花

最初是看见你身上的脚印
委屈的泪水浸润了脚下的土地
后来是喜欢你的降紫色
我以为
她的一半是土地的给予
一半是阳光的奉献
 
开在低处的花
她接受命运的安排
也不改色彩的妍丽
也许终有一天我黯淡在你更低的低处
却再也看不见你的坚强

 
  留在朋友圈的故人

车上看朋友圈
三个今年己离去的人还在
个个都是这病那病走的
我不知道是删了
还是留下
不过最后还是没删
忽然想起老人说
出门在外尽量不要提及不吉利的事
否则不吉利
于是赶紧关了手机

 
  一条鱼的一生

一条鱼,在水里游啊游
卖鱼人熟练地一把抓起
手起刀落
左唰唰唰,翻转,右唰唰唰
鱼鳞成片脱落
再把两腮用刀角挑出
一刀将肚切开
内脏剜出
啪啪两刀,两片鱼尾被剁
再左唰唰唰几刀,右唰唰唰几刀
鱼儿两边打上了花脸
几分钟后,我提着它回家
路上,鱼儿忽然在购物袋活蹦乱跳
这时,它在暗处
没有一点水,却试图用自己的泪水沏一条河
求生
只是它不知道
它确实将等到一锅水
一锅沸腾的水
一条鱼
在水里把自己养大
最后用自己的鲜再煮一锅水
包括眼泪一起献给食者做美味 
 
 
  在西泠印社迷路

小小的天地
大大的世界
在西泠印社迷路
那是很自然的
从正门进去
自印人书廊移步
一步一景
一亭一景
一山一景
一条路通往一个致胜的景
走在文字的小径上
贪恋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而我今天就不幸迷失了自己
数度寻景而去
数度由遒劲刚韧的文字牵引
因此一个人也数度迂回在起起伏伏的山间
从一个门进去
先后走到三个出口处
在西泠印社迷路
再去还必须从正门进出
那才是正道

 
  在明月山枕月亮入眠

用我的手枕着你睡
仿如一轮明月在我周遭
我们互相照耀
用清冽映照清冽

月光下,我接受你的一切
你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感谢月光的皎洁
你让我们遍走黑暗之后
仍能牵手找到心中的归宿

月光之下的涛声如此汹涌
我却听到你的呼吸平静如水
浅浅的酒窝盛不下的幸福
用一袭秀发遮掩
今夜无眠
听涛
闻呼吸
饮美酒
撩秀发

 
  初春千子湖畔听蛙声

每个如此静谧的夜
我经过没有比你更静谧的历史
今晚我是等一场徽澜而来
倒影告诉我没有
今晚我是等一场痛哭而来
蛙声告诉我沒有
今晚我在等一场酣畅的雨
你们用固有的静谧回答我
一切都是鲜活的

 
  题千子湖畔毛笔造型雕塑

你知道水是空灵的
你知道水是永恒的
因此,你选择临水而生
今天仍站在水边
你竹样的心里面翻腾的激情
一直触及我的内心
以一管竹节
和几许羊毫
就把我从出生鞭打至今
选择你就是选择沉默
选择你就是选择清贫
从一支如椽的笔开始
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
那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此组诗发表于《海燕》杂志2018年第二期“中国诗歌万里行”栏目)
 
 
  岳阳楼适合流泪

真的,今天出来天气就不太好
到岳阳后
住岳阳楼边,雨
终究没有下来
这老天还真能隐忍的

忽然想起我五个月的孙子
感觉这雨不下
这天空
这夏月
才是真正的男人

是的,男人
就是临水而生
就应接受别离
 
 
  在黄马邂逅八大山人

就像我并不太了解你
今天,沿一枝陌生的瘦荷
奔黄马
抵界冈
去寻找
你同样瘦弱的身躯
一辈子的光阴
被你用十六年坐瘦
十六年的佛黄香熏
你阅尽人间烟火
残墙断垣的鹤林寺
禅意的无名草
阳光的高度茂盛
穿透时间
把荷植入清澈或者污泥
以秃笔潦潦地淹埋思想
一个高贵的头颅
从来都是颔首而笑
仰天而哭

 
  西四环的五棵松

不远,真的不远
只是不见松
不存在我是否来得早晚
 
昨晚还与几个北漂的哥们说起
来北京可以不吃不喝
你怎能不去五棵松转转呢
 
我多次沿永定河边漫无目的地徘徊
没有哪次像今天这样迷茫
我一直在找寻松
哪怕是一棵
 
明天我就要回到我的老家
一个遍地松树的江南丘陵地带
父辈说,去看看那松啥模样
兄弟说,不要太在意
不就是松呗,才五棵呢
 
现在,我正在返程的路上
松是我心中永远的绿
我可以给父老乡亲们说
那就是故乡的松
不要管他一棵二棵
还是三棵四棵
或者五棵呢

 
  从齐鲁大地风驰而过

南丰先生在大明湖  静候
才女李清照的君临
凄凄惨惨戚戚的易安居士
在百脉泉边
以淄博的黑陶濯墨完如椽大笔
小酌两口
不紧不慢地姗姗来迟
夫君赵先生并非纨袴子弟
倒是被易安这股泉灌醉
 
这是一次南方与北方可能的嫁接
也可能是现实的融合
从此,一场才子佳人的盛会
变成了一曲千古绝唱的恸歌
而另一个佳人才子的传说
使齐鲁大地
苍茫
苍劲
沧伤
一路高歌
直抵黄河入海口

 
  在齐鲁与李清照对酌

一不小心走近你酒后误入的藕花深处
今天我是不醉也不知归路
只有拿起酒杯与你对酌
换来浓睡
然后冥想你的绿肥红瘦
我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
我们都在世界不同的那端
畅饮红高粱酿出来的烈酒
空对烛花红
这是你我真实的相思
薄雾浓云也不过如此
知道这一切
你怎么还瘦如黄花呢
既然不能放下
那就不必与群花相比
吹萧去
独自凭栏,新愁就是你我再度离去
易安居士,一杯杯烈酒一盅盅苦茶
酒中是你我的浊影
茶中是我们共同的齐鲁
只是薄衣新蚁的季节
我们就渐近秋日秋阳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声声慢中
极力寻觅
仍然冷静
你去
我走
别忘带上各自的空杯
想念时,酙上一杯
我们便会再度相会
畅饮  或者
微醺

 
  绿皮车穿越中原

一场梦幻之旅
把我从中原大地金属般夜色
带回南方
绿皮火车就像
一条通体透明的绿色的虫子的肠子
蠕动
极力南下
愰隔两世
跨过黄河我浑然不知
醒来时就在九江长江大桥上了
更亲切的金属声是乡音
一种更接近我血液的绿色
却更接近中原的身体
 
大地上,农人忙碌
不见犁耙
农田十分工整
像写在江南某首词的下阙
平仄押韵
词语华美的中原和南方
有几多期许可以托付与你们
这对连体婴儿
苦难的兄弟
我常在梦里听到你们的交媾和欢笑
我生下来就交给你们了
接受你们的祝福
笑逐颜开
茁壮成长

 
  父亲的大手
   ——谨以此诗悼念二十五年前逝去的父亲

突然想牵一牵您的手,父亲
却发现周遭一片空白
不见了您的手
不见了您的手影
我环顾四周
父亲,您分明就在身边
就是不见了您那双大手
那双打过我
牵过我
抚摸过我
至今在我脸上还留下掌印
留下过坚强
留下过温度的大手
 
突然想牵一牵您的手
一直如影随行的父亲
这么多年给我的微笑
怎么一刹那就消失了呢
您把您带着温度的坚强留下
而我却无法在送您一件薄衣
只有在踟蹰和困境时
突然想牵一牵您的手
却无法再用自己温热的脸膛
去感受您一次带着温度的掌掴

(2015年6月21日父亲节)

 
  从谷雨出发

母亲为你选定的节气
你要知道
所有的痛苦她已经全部承担
她只负责给你一片光明
和一片绿色
从谷雨出发
你把今天当作经典来诵读
用一生的烈焰
为母亲铸一枚像章 
 
附:
王小林诗歌的诗性空间建构
文 / 唐冰炎
 
  小林是位真诚朴实的诗人,在当下诗坛诗歌流派林立、审美取向风云变幻的网络时代,他淡然地执守于自己内心对诗歌的信仰,只书写情怀,不刻意营造奇崛冷僻的意象,也不迷乱于炫目的诗歌技法,他的诗乍读都是熟悉亲切的词汇:天空、大地、桃花、果实、亲人……驾驭这些曾在无数诗人笔下跃动的文字其实是个有难度的挑战,但小林却云淡风轻地做到了,在他擅长的抒情诗中,建构了具有他独特性的诗性空间。

  一、辽阔旷达的地理空间
  由于职业的原因,小林常年在外,游历颇广,他诗中的很多主题取自异乡经验,如《突然就去了北方(组诗)》中的北京与齐鲁,《一路向西(组诗)》中的西安与成都,若论独特性,当属西藏系列诗篇中构建的地理空间。
  无论从人文视角还是自然景观视角,西藏都是一个叹为观止的奇迹,大美无处不在,却又难以人类现有的语言文字穷尽,这会给很多书写者带来无形的压力,惶恐于文字与表述的苍白。事实上,至今新诗中西藏主题尚未有公认的代表作。小林的西藏系列无疑是情感充沛的,而正是专注于抒发他内心的情感经验,西藏独特的地理空间在这种真切深厚的情感中不经意间构建而起了。《布达拉宫》一首中,首节的“你分明是一座灯塔/一擎火炬/虔诚的人民手擎转经轮/心怀一生的澄明与信仰/以世间最壮美的匍匐方式/寻你而来”,高空的“灯塔”“火炬”与低处大地上人民“最壮美的匍匐”,构成了一个明亮高远的垂直空间,“转经轮”的生生不息与虔诚人民“一生的澄明与信仰”,这样两个纵深性的时间表达让这个空间拥有了无限延展的动态透视效果,成为一个旷达广阔的四维立体空间,尤为巧妙的是第四维,是读者共鸣而代入情境、置身其中的情感维度空间。在后三节中,诗人着力渲染的正是这个空间:“一衣的褴褛告诉我们/你们的虔诚/高原风送来/你们的一生的诉求”,正是信民诉求的虔诚,所以“你的双膝与双手/成为世上最坚强的部分”,“当你终于来到这座神山/这座神殿前时/一路的安详/一生的幸福/一世的和谐/都以世界上最干净的方式/铺满高原”,在“高原”这个地理空间中,充盈其中的是安详、幸福、和谐这些情感元素。全篇并未描绘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更未用力书写西藏的高原奇景,但朝圣人民生命与幸福的托付、抵达精神家园的“慈祥与安详”,这一丰满立体的情感维度在高原辽阔旷达的自然地理空间中,支撑起了西藏独有的悠远绵长的时间维度、厚重神圣的人文空间,这种心灵经验可以让读者透过文字代入这个空间感同身受。
  《纳木措》中,“当你蓝色的情怀/将天空都映照得汗颜时/我领悟到/生命在高处/才能锻造出如此纯洁的心灵/并且永远静谧地窥视着/生生不息的大地”,几句构成一个高处与大地的垂直空间,且这个空间动静辉映成趣,高处“纯洁、静谧”,大地“生生不息”, “但绝然不如远天的一团流岚/从喜马拉雅山巅优悠地云游而来/他亲吻过更高的洁白/在一片蔚蓝之上/守望你的纯洁”,来自远天的“流岚”不仅让这个空间的高度无限升腾,“云游”又给了空间延展的时间张力,而末节以“这是对生命的景仰/也是对生命的颂扬/更是对生命的升华”收尾,昭示这一空间的存在依然是因人类的生命而有了活力。
  《祥云下的高蹈》中多重空间交互带来了复调效果,“用最虔诚的方式:匍匐前进/把最纯洁的身体/与双手贴近大地/在一个高度升腾灵魂/心有多高/天空就有多高/朝圣只为找寻高蹈的生命”,垂直的地理空间中,心、生命与灵魂将低与高、虚与实、肉与灵贯通起来,形成对话,赋予这个空间灵动的气息,是为第一重交互;“在高原之上/幸福要么飘扬在天空的最高处/猎猎作响/要么紧贴着大地的脉搏/像高原的宁静与野性/默默受用,“幸福”在空间中被赋形,高处的他是高蹈地飘扬,且有“猎猎作响”的画外音,低处的他默然宁静,却“紧贴大地的脉搏”而涌动绵延的生命力,是为第二重交互;“被高原洗涤过的土地/被一次次抓起/又一次次被虔诚地轻送回大地/无论风怎么吹过/雨雪怎么冲刷过/都透着洁净的味道”,高与低、天空与大地此时反复交互,将动感推向高潮,是为第三重交互。“去一趟/你看到什么/像一阵风吹过/只有经幡还在迎风/只有合掌石还在那里注视过往的人们/只有虔诚的人/还在路上/匍匐”,收尾处定格住的图景不仅回归宁静,还将过去与未来在这个空间接续起来,让无形而绵延的时间在这个空间里得以呈现。

  二、丰富形象的心理空间
  《人间的每一朵花(组诗)》《大世界里的小生命(组诗)》《心灵碎片(组诗)》《从你的皮肤上远走他乡(组诗)》几组诗歌大多以“微小”切入,攫取的意象再平常不过,桃花、莲、果子、鸟、虫、雪,甚至胡茬,这些意象的寓意已相对固化,但小林在他的诗歌世界里用这些意象构建出了一个丰富多义、形象可感的心理空间,这个空间容纳了生命的疼痛、苦涩、孤独以及坚硬。
  1、幸福的疼痛
  花朵、春天在这一系列诗歌中频频出现,而诗人的桃花无关风花雪月,她承受了世间数千载的苦难与疼痛,“你十月怀胎/在春天剧痛地分娩/脐血和羊水濯洗着他/谁尝谁夸/这就是你坚持的理由”(《再写桃花》),“五千多年前的春风/仍然似剪刀/剪开柳条的时候/也剪开了桃树/桃树以殷红展示痛的时候/也在疼痛中孕育果实”(《桃花旁边》),人类的生命也是在剧痛之后才得以延续,如桃花的美艳来自于分娩中的撕裂、流血,生命的疼痛与绽放也总是如影随行,“你们互为取暖/相互鼓励/鲜花催生了果实/果实诱发了花的芬芳”(《相互依偎,四季争艳》)。看似百媚千红的春天在诗人心里也潜伏着腐朽与病痛,“这么美好的春天/皮肤之下的腐肉/却豢养着一群蠕动的虫蛆/拖着无法疗治的/顽疾缠身的病体”,这是人类无法逃离的劫数,但疼痛的彼岸是美好的期许,诗人仍是乐观而高蹈的,“迎候你,一名针灸高手/把一根银针植进某个翕开的穴位/等待来年春天的痊愈” (《3月12日:植树节》)。
  诗人建构的心理空间中,灵性的植物有高贵的品格,是比人类更勇敢直面疼痛的母亲,“另一种母亲,比人类/更赤裸,把生命/直接交给蓝天/交给大地挂在枝头,从花蕊到果子/接受更残酷的怀孕过程/或者深埋在泥土里/但是,她不为了逃避 或者/遁世”(《果子的幸福》),疼痛后所结的果实外有甘甜妍丽的果肉,内中却是坚硬苦涩的核,诗人心中的果子有殉道者般的美德:献出柔软醇美,留下坚硬与隐忍的苦涩,“鸟儿啄过/留下的就是一颗坚硬的核/人们品过你的甜美与甘醇/更苦的核就被随意扔掉/这就是你的幸福啊”。(《果子的幸福》)。诗人将人类尊崇的母性美移情至自然界,让抽象的疼痛与幸福拥有了直观可感的外化形象,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花果世界,召唤读者迈入这一空间分享诗人的生命体验。
  2、孤独卑微的人类
  海德格尔曾言“生存是在孤独的深渊里”,卡夫卡的《变形记》感动多少艰难生存的卑微生命。诗人心中的自我认知也是一只在黑暗和孤独中挣扎的虫,“一只命运的虫/他生来就在黑暗中挣扎/斑驳的星点/把我的孤独写得更加真实/今夜无眠/独自在黑夜里飞翔/这是寻火者必然的命运”(《一只命运的虫》),但这个渺小卑微的生命并不妥协于命运,他从黑暗里挣扎出来,朝着火光孤独地飞翔,“也许体验了人间所有冷暖/也许阅尽了世间万千世相/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一只命运的虫》)。浩淼无际的自然、神秘强悍的命运,都未能震慑住这只身形渺小的虫,火光是孤独者在深渊中自我救赎的动力源,以舞蹈飞翔的方式不辜负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黑胡茬》则以更细微、更独特的意象呈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从黑暗中走来/带着黑黑的坚硬/游走在你细嫩的皮肤上/找寻敏感的部位/我看到了黑暗中抽搐与痉挛/如同跳跃的心脏/以舞的姿势/划破黑暗的恐惧/以钨的燃烧给你送去光明”。胡茬细小密集,黑而硬,这不正是芸芸众生的写照,在“细嫩的皮肤上/找寻敏感的部位”,每个卑微的生命何尝不是在世间顽强地找寻一席立足之地,艰难地在攒动的人头上方呼一口尚存的空气。但诗人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总会点亮挣扎的灵魂,即便只如胡茬拥有的毛孔之方寸,依然保有跳跃的活力、舞蹈的姿态,“划破黑暗的恐惧/以钨的燃烧给你送去光明”。

  三、哀而不伤的图景空间
  诗人小林善于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如果说他呈现地理空间的方式是化实为虚,那么他呈现情感的方式往往是化虚为实。亲情呈现在他构建的诗歌空间是可视化的图景。
  “铜鼓岭,既不产铜,也不像鼓/一座在南方再普通不过的小山/却盛产一种叫思念东西/盛产辛酸的眼泪,动情的号嚎,以及袅袅升起的青烟”(《铜鼓岭》),铜鼓岭这座祖坟山既没有风景,也没有典故,但这普通的小荒山上有一幅幅安葬、祭扫、哀思的图景与动情的号嚎的画外音,与爷爷的爷爷、爷爷、父亲的亲情直观地外化成这些图景。
  奶奶和爷爷不同的是“那么年轻就凋谢了自己的美丽”,虽与她从未谋面,在诗人心中却有另一种回忆,“我是许多年后才知道您一个人独居在那座叫马鞍山的小山头/那是我们王平村另一座祖坟山,却没有铜鼓山那么热闹过”(《在马鞍山祭拜从未谋面的奶奶》),奶奶的小山谷是宁静秀丽的,见山如见其人:“您的美丽一直在山水间葱郁/就像这座山的清静/多么的清秀,一如您的矜持,您的典雅”,小山谷在诗人构建的空间中被赋予了人化的性格,形象地勾画出了诗人与奶奶亲情连接。
  但只观望远景还够不上切肤之感,诗人再次将情感呈现为身边的近景与贴身的体感:“铜鼓岭就像一件穿在我肩上的土布老褂、时常换洗,却时常让我痛彻惦记/爷爷和爸爸,就像两颗别在这件土布老褂的扣子” (《铜鼓岭》),亲情外化为一件“土布老褂”,颜色款式古老简陋,但多年搓洗后那种粗糙的柔软贴在肌肤的感觉像极了乡间亲人朴实的温暖。而爷爷、爸爸和以后的“我”都将是这件“土布老褂”上的一颗颗纽扣,阴阳两隔,“始终保持着他们的距离”,无法再牵手拥抱靠近彼此,但钮扣始终连接的“是一对越解越紧的心结”。
  “手”最直接最频繁地连接亲人间的身与心,诗人当然不会忘记捕捉这类刻骨的记忆,在他呈现的图景中,奶奶的手定格的是女性温柔甜蜜的爱抚:“我年幼时候稚嫩的脸常常被带着女人体香的手/一次次亲热地抚摸过/我总想,那一定是您内心甜蜜无比的爱抚” (《在马鞍山祭拜从未谋面的奶奶》),而父亲的手是严厉有力但又温暖安全的:“父亲,您分明就在身边/就是不见了您那双大手/那双打过我/牵过我/抚摸过我/至今在我脸上还留下掌印/留下过坚强/留下过温度的大手”(《父亲的大手》),打过、牵过、抚摸过,手的几个动作呈现出几个几乎人人倍感熟悉亲切的图景,而在这图景的视觉感知必然激发出喷涌而出的情感。
  正如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诗学》中所言,诗歌中的空间“不再是那个在测量工作和几何学思维支配下的冷漠无情的空间。它是被人所体验的空间。它不是从实证的角度被体验,而是在想象力的全部特殊性中被体验。特别是,它几乎时时吸引着人”。小林在他的诗歌中建构的空间,是一个融生命、自然、人文、情感于一体的空间,进入这个空间的读者会张开每一个毛孔去悉心体验生命的奇妙。
 
  唐冰炎,汕头大学文艺学硕士,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新余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新余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文化传统与民族记忆建构》等十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名作欣赏》等北大核心学术期刊,出版专著《从庙堂到江湖——新喻石门先生梁寅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