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评洪锦坤诗作《如实如是》

2025-08-12 09:47:24 作者:邹一群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邹一群,现任中航生命科学院副院长、超级抗原全球应用功勋专家、中国中医药杰出贡献人物代表,同时担任沈阳协合生物制药集团专家组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及智库专家。

如实如是
洪锦坤

如风抚过经文
如眼滑过经偶

如耳谛听,风在天边说不尽

观在数息,欲远离难解的离欲
思绪在如云纷飞
如叶飘零
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悟与误,如瞬息间的魔术
非星辰划过之偶遇
即悟,乃坐在树下
许下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观如是逆、顺因缘的生、灭
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如实的诸佛常法

刊载于2025.08.11【中诗网】

 

  拜读洪锦坤先生这首《如实如是》,作者以禅者的观照视角,将佛法的深邃义理融入流动的意象之中,如微风拂过经卷般轻盈,却在字间沉淀着对“如实”之境的叩问与体悟。

  诗的开篇以“如风抚过经文/如眼滑过经偶”起笔,两个“如”字铺展开观照的姿态——风对经文的“抚”、眼对经偶的“滑”,不是刻意的解读,而是自然的相遇,暗合佛法中“不执着于相”的观照初心。紧接着“如耳谛听,风在天边说不尽”,将听觉纳入这一观照系统,风的“说不尽”既是自然的留白,也是佛法“言语道断”的隐喻:真理不在言说的穷尽处,而在谛听时的专注与空明里。

  中段转入修行者的内心观照,“观在数息,欲远离难解的离欲”一句,道尽修行的悖论:当“离欲”成为一种刻意的“欲”,便陷入了执着的迷障。这种矛盾在“思绪在如云纷飞/如叶飘零”中具象化——心念的无常本是自然,正如云散叶坠无需抗拒,而修行的要义,恰是在这份无常中体认“如实”。“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一句,看似直接援引佛经,却并非教条的堆砌,而是承接前文对心念的观照:因缘的具足,本就是在对无常的接纳中自然成就,而非刻意强求的结果。

  “悟与误,如瞬息间的魔术”,堪称诗中妙笔。悟与误的界限,本就在于一念的清明与执着,如同魔术的幻象,看似分明,实则源于观者的迷悟。而这迷悟之别,“非星辰划过之偶遇”,并非偶然的触发,而是“乃坐在树下/许下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以佛陀成道的典故为喻,点出“悟”的本质:是精进中的坚守,是对“如实”之境的决绝追求,而非侥幸的顿悟。

  结尾“观如是逆、顺因缘的生、灭/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如实的诸佛常法”,将观照的范围从心念扩展到因缘的整体流动。逆顺皆为因缘的显现,生灭无非法性的作用,在这份全然的接纳与观照中,究竟的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然圆满。最终以“如是,如实”收束,既是对诸佛常法的印证,也是对开篇“观照”姿态的回应——所谓“如实”,不过是如其所是地接纳一切,在观照中体认万法的本然。

  整首诗没有艰涩的佛学术语堆砌,而是以“风、眼、耳、云、叶、树”等自然意象为舟,载着对“如实”的体悟缓缓前行。意象的流转如呼吸般自然,义理的呈现似月光般柔和,恰如佛法“以手指月,指非明月”的智慧——诗中的文字只是指向“如实”的指,而那份在观照中体认的清明与接纳,才是诗最终要抵达的“月”。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