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爱 在这里绽放延伸
——评音舞诗剧《石榴正红》
2023-06-12 作者:霍洪峰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霍洪峰,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锦州市委网信办。
把小爱延伸成大爱,把小家建设成大家,把个人生命情怀的吟咏升华为民族团结的高歌,这就是锦州市近期创作并演出的音舞诗剧《石榴正红》所表达的主题。该剧立足现实创作素材,以音乐舞蹈的形式诗意唯美再现了锦州“红妈妈”卢志红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的成功转化,突显了“讴歌新时代”的艺术自觉和创作真诚。
一、剧情创作:生活真实的凝练提升
用真实故事构建剧本,以价值关照推动剧情,这是《石榴正红》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是用情用心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探索。
(一)深挖现实素材的文本构成
该剧以锦州市“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芦志红几十年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一位汉族妈妈艰难抚养10名少数民族孤儿和贫困儿童,资助400多名在锦州求学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丈夫建设“石榴家园”遗愿的故事。主创者以“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使命担当,深挖先进事迹的时代内涵,在丰富的生活细节中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建构起剧情文本,最终凝练成一台精彩的音舞诗剧,实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成功转化。
(二)编剧编舞创作的艺术升华
《石榴正红》共有四幕:《初见·定情》《结缘·出嫁》《失亲·嘱托》《团结·家园》。该剧并没有囿于生活的原模原样,而是通过编剧、编舞等提炼创作,在还原基本情节真实的基础上,准确抓住了原型故事以及人物情感发展的核心脉络。于是,简约的剧情、丰富的舞蹈语汇、浓厚的情感元素,引导观众在现实感动与艺术感染的交融中,自觉生成完整丰富的情节流程,有效提升了故事的典型性和感染力。
(三)基于价值认同的意义追求
彰显价值是《石榴正红》创作的一大亮点。全剧在对情节推进、人物塑造、场景渲染等戏剧基本元素做出尽情展现的同时,把彰显主流价值作为推进剧情、塑造人物的底蕴追求。创作者们由衷汲取了故事原型深藏于人性之中的爱、善良以及浓厚的民族情怀。主人公那种在坎坷面前选择坚强,在失爱之后创造民族大爱的人生态度,必将激发出观众对个人情感的深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深层追寻。于是,在音舞之美的熏陶感召下,在民族大爱的关照下,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大义诠释。
二、心路历程:人物塑造的成功密码
以主公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来结构剧情,不仅推动了情节叙事,也将肢体舞蹈引向心灵舞蹈,这种由外向内晕染的舞蹈效果,赋予《石榴正红》强大的艺术张力。
(一)时空交错的情景再现,确定了人物的基本定位
开篇以倒序手法,创造性地让4位“红妈妈”共同出现在舞台上,在时空交错的“闪回”中,将主人公人生过往中最精彩的片段展现在观众面前。手拿表彰证书代表“荣誉”,接过收养孤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代表“收获”,与大家一起运砖建设“石榴家园”代表“理想”,插秧、烤羊肉串的场景代表“工作”。这是主人公高光时刻的情景再现,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褒扬,是剧情线索,更是梳理观众思考感悟的导引和凝练,加强了与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二)以时间为轴的情节推进,丰满了人物的成长历程
序幕之后,《石榴正红》进入以时间为线索的故事情节。四幕剧情设定,展现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红”从少女时对爱情的浪漫期待,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水乳交融;从失去亲人的悲伤哀痛,到重拾信心的命运抗争;从对民族孤儿的生活照顾,到投身大爱的家国情怀……所有的叙事与烘托,都在悲喜交织的人生境遇中,透射人性的光华和精神美感,于是,在舞蹈风格与情节节奏融为一体的时空设定中,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并具有了美感的丰富与厚重。
(三)寓意深刻的细节展现,升华了人物的精神风采
当汉族女孩遇见新疆小伙,冬日暖阳烘托着爱情的高贵与神秘,千里姻缘的背后,是两个民族文化习俗的碰撞与交融;当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婚礼带来了欢乐与融入,夫妻二人接过维吾尔族妈妈赠送石榴树时,也接过了石榴树所承载那份寓意与责任;当看着重病丈夫逐渐衰弱的身体,以及不愿接受亲人离去的现实,“红”想起丈夫建设“石榴家园”的心愿,于是她的内心因为爱而坚强,一位热爱生活的善良女性终于成长为托起民族大爱的“红妈妈”;当石榴家园终于落成,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树终于在辽西大地开花结果。“石榴家园”从此成为民族情感的交流地、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地和民族大爱的承载地。主人公“红妈妈”终于完成了丈夫的嘱托,在倾心民族团结的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在四幕剧中,无论是人生节点的情节推进,还是特定时空的情景再现,都集中地指向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积极的人生状态,成功完成了人物在成长中丰满厚重的典型性塑造,并在音舞诗意的氛围中感染感动着观众:爱是可以延伸的,家是可以扩大的,个人的情怀是可以升华为民族团结大爱的。
三、探索创新:艺术表达的多元可能
在继承与借鉴的二维坐标中,《石榴正红》充分调动了可利用的艺术乃至技术手段,在舞蹈语汇和表现形式上创新探索,提高了该剧的审美品性和艺术魅力。
(一)诗情画意的唯美创设
《石榴正红》并非冷静刻板地“讲述”人间大爱,而是自始至终都追求并营造着唯美的意境与效果。于是,独特的舞蹈语汇、新颖的舞台空间结构以及充满律动的动作形态,都在探索中增添着当代音舞诗剧的审美创作经验。舞美道具、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营造了层次丰富、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那如水中摇曳观赏鱼尾般的雪花扇、石榴树生长的奇妙形态,都营造了朦胧的梦幻效果,为观众带来了暂脱凡俗的审美愉悦。
(二)舞蹈语汇的丰富多彩
该剧大量采用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概括和凝炼出来的动作姿态,创作了许多独特的舞蹈语汇,不但增强了作品的“可舞性”和用“舞”之地,同时也为作品与观众产生更多情感共鸣畅通了渠道。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女子群舞……几乎容纳了舞蹈的所有形式;东北风情舞、新疆民族特色舞以及再现生活场景模拟哑剧的舞蹈,既凸显了舞蹈本体艺术,又丰富了场景的承接与表达。
(三)原创歌曲的深情融入
在情节推进与渲染方面,幕间原创歌曲的融入是非常出彩的创意。充满诗意的歌词是对剧情的别样“揭示”,优美的歌曲旋律是对人物情感推进的渲染。“我心悠悠,执子之手,及人之幼,风雨共舟”表达的是少女对爱情的向往。“无论你在哪,民族之魂扎根神州。无论你是谁,团结基因延绵千秋万代”,这是对“民族大爱”的高扬。原创歌曲的吟唱,不但诠释了主题、渲染了气氛,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诗意充盈的视听体验。
(四)奇思妙想的趣味创意
剧中诸多奇思妙想的创意,展示了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提高了该剧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比如,那辆行驶列车上背景的变幻,把入疆路途上祖国美丽的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烘托了憧憬爱情的美好氛围,让人有与主人公同行的审美体验,动人心弦,震撼灵魂。还有舞台上随着情节推进不断变化的“连心桥”、那头拟人化的驴子、满天舞动却又含而不落的雪花、精灵般蓬勃生长的石榴树……以截取最美的方式展现生活细节,再加上促动情绪变化的音乐节奏、舞蹈姿态,形成了起伏变化、大开大合的艺术张力,实现了个性化的艺术呈现。
总之,主人公“红”承载着“卢志红”的人生境遇与精神品质走向舞台,在音舞诗剧营造的艺术时空里尽情舞蹈。这时,“红”就已经成为辽西大地上彰显民族团结的艺术符号,并以其旺盛的艺术活力和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影响着每一位观众。那颗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籽”也必将在时代朝阳的沐浴下,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下根须,并在现实的沃土上生长壮大,这就是《石榴正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剧情创作:生活真实的凝练提升
用真实故事构建剧本,以价值关照推动剧情,这是《石榴正红》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是用情用心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探索。
(一)深挖现实素材的文本构成
该剧以锦州市“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芦志红几十年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一位汉族妈妈艰难抚养10名少数民族孤儿和贫困儿童,资助400多名在锦州求学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丈夫建设“石榴家园”遗愿的故事。主创者以“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使命担当,深挖先进事迹的时代内涵,在丰富的生活细节中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建构起剧情文本,最终凝练成一台精彩的音舞诗剧,实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成功转化。
(二)编剧编舞创作的艺术升华
《石榴正红》共有四幕:《初见·定情》《结缘·出嫁》《失亲·嘱托》《团结·家园》。该剧并没有囿于生活的原模原样,而是通过编剧、编舞等提炼创作,在还原基本情节真实的基础上,准确抓住了原型故事以及人物情感发展的核心脉络。于是,简约的剧情、丰富的舞蹈语汇、浓厚的情感元素,引导观众在现实感动与艺术感染的交融中,自觉生成完整丰富的情节流程,有效提升了故事的典型性和感染力。
(三)基于价值认同的意义追求
彰显价值是《石榴正红》创作的一大亮点。全剧在对情节推进、人物塑造、场景渲染等戏剧基本元素做出尽情展现的同时,把彰显主流价值作为推进剧情、塑造人物的底蕴追求。创作者们由衷汲取了故事原型深藏于人性之中的爱、善良以及浓厚的民族情怀。主人公那种在坎坷面前选择坚强,在失爱之后创造民族大爱的人生态度,必将激发出观众对个人情感的深度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深层追寻。于是,在音舞之美的熏陶感召下,在民族大爱的关照下,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大义诠释。
二、心路历程:人物塑造的成功密码
以主公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来结构剧情,不仅推动了情节叙事,也将肢体舞蹈引向心灵舞蹈,这种由外向内晕染的舞蹈效果,赋予《石榴正红》强大的艺术张力。
(一)时空交错的情景再现,确定了人物的基本定位
开篇以倒序手法,创造性地让4位“红妈妈”共同出现在舞台上,在时空交错的“闪回”中,将主人公人生过往中最精彩的片段展现在观众面前。手拿表彰证书代表“荣誉”,接过收养孤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代表“收获”,与大家一起运砖建设“石榴家园”代表“理想”,插秧、烤羊肉串的场景代表“工作”。这是主人公高光时刻的情景再现,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褒扬,是剧情线索,更是梳理观众思考感悟的导引和凝练,加强了与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二)以时间为轴的情节推进,丰满了人物的成长历程
序幕之后,《石榴正红》进入以时间为线索的故事情节。四幕剧情设定,展现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红”从少女时对爱情的浪漫期待,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水乳交融;从失去亲人的悲伤哀痛,到重拾信心的命运抗争;从对民族孤儿的生活照顾,到投身大爱的家国情怀……所有的叙事与烘托,都在悲喜交织的人生境遇中,透射人性的光华和精神美感,于是,在舞蹈风格与情节节奏融为一体的时空设定中,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并具有了美感的丰富与厚重。
(三)寓意深刻的细节展现,升华了人物的精神风采
当汉族女孩遇见新疆小伙,冬日暖阳烘托着爱情的高贵与神秘,千里姻缘的背后,是两个民族文化习俗的碰撞与交融;当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婚礼带来了欢乐与融入,夫妻二人接过维吾尔族妈妈赠送石榴树时,也接过了石榴树所承载那份寓意与责任;当看着重病丈夫逐渐衰弱的身体,以及不愿接受亲人离去的现实,“红”想起丈夫建设“石榴家园”的心愿,于是她的内心因为爱而坚强,一位热爱生活的善良女性终于成长为托起民族大爱的“红妈妈”;当石榴家园终于落成,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树终于在辽西大地开花结果。“石榴家园”从此成为民族情感的交流地、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地和民族大爱的承载地。主人公“红妈妈”终于完成了丈夫的嘱托,在倾心民族团结的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在四幕剧中,无论是人生节点的情节推进,还是特定时空的情景再现,都集中地指向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积极的人生状态,成功完成了人物在成长中丰满厚重的典型性塑造,并在音舞诗意的氛围中感染感动着观众:爱是可以延伸的,家是可以扩大的,个人的情怀是可以升华为民族团结大爱的。
三、探索创新:艺术表达的多元可能
在继承与借鉴的二维坐标中,《石榴正红》充分调动了可利用的艺术乃至技术手段,在舞蹈语汇和表现形式上创新探索,提高了该剧的审美品性和艺术魅力。
(一)诗情画意的唯美创设
《石榴正红》并非冷静刻板地“讲述”人间大爱,而是自始至终都追求并营造着唯美的意境与效果。于是,独特的舞蹈语汇、新颖的舞台空间结构以及充满律动的动作形态,都在探索中增添着当代音舞诗剧的审美创作经验。舞美道具、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营造了层次丰富、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那如水中摇曳观赏鱼尾般的雪花扇、石榴树生长的奇妙形态,都营造了朦胧的梦幻效果,为观众带来了暂脱凡俗的审美愉悦。
(二)舞蹈语汇的丰富多彩
该剧大量采用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概括和凝炼出来的动作姿态,创作了许多独特的舞蹈语汇,不但增强了作品的“可舞性”和用“舞”之地,同时也为作品与观众产生更多情感共鸣畅通了渠道。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女子群舞……几乎容纳了舞蹈的所有形式;东北风情舞、新疆民族特色舞以及再现生活场景模拟哑剧的舞蹈,既凸显了舞蹈本体艺术,又丰富了场景的承接与表达。
(三)原创歌曲的深情融入
在情节推进与渲染方面,幕间原创歌曲的融入是非常出彩的创意。充满诗意的歌词是对剧情的别样“揭示”,优美的歌曲旋律是对人物情感推进的渲染。“我心悠悠,执子之手,及人之幼,风雨共舟”表达的是少女对爱情的向往。“无论你在哪,民族之魂扎根神州。无论你是谁,团结基因延绵千秋万代”,这是对“民族大爱”的高扬。原创歌曲的吟唱,不但诠释了主题、渲染了气氛,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诗意充盈的视听体验。
(四)奇思妙想的趣味创意
剧中诸多奇思妙想的创意,展示了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提高了该剧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比如,那辆行驶列车上背景的变幻,把入疆路途上祖国美丽的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烘托了憧憬爱情的美好氛围,让人有与主人公同行的审美体验,动人心弦,震撼灵魂。还有舞台上随着情节推进不断变化的“连心桥”、那头拟人化的驴子、满天舞动却又含而不落的雪花、精灵般蓬勃生长的石榴树……以截取最美的方式展现生活细节,再加上促动情绪变化的音乐节奏、舞蹈姿态,形成了起伏变化、大开大合的艺术张力,实现了个性化的艺术呈现。
总之,主人公“红”承载着“卢志红”的人生境遇与精神品质走向舞台,在音舞诗剧营造的艺术时空里尽情舞蹈。这时,“红”就已经成为辽西大地上彰显民族团结的艺术符号,并以其旺盛的艺术活力和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影响着每一位观众。那颗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籽”也必将在时代朝阳的沐浴下,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下根须,并在现实的沃土上生长壮大,这就是《石榴正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