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晚报的恋歌要用一生来感受
我与晚报的恋歌要用一生来感受
丘树宏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尹安学
假如说人生是舞台,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扮演和经历过的角色可真多。
当过农民、生产队干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公社放映员,也干过市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还是作家、诗人、人文社科学者。
丘树宏说,他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至今也不愿“离职”的就是《羊城晚报》的编外工作人员——永远忠实的读者、作者、通讯员,他说,愿意一辈子为《羊城晚报》服务。
“《羊城晚报》对我有恩,它是我的媒人、生活伴侣、人生导师!”《羊城晚报》与丘树宏同在1957年诞生,丘树宏觉得,与《羊城晚报》的情谊,与生俱来。
“校园才子”苦练写诗
30多年来,无论调到哪里工作,丘树宏的行囊里,总会带着一封信,牛皮信封已经发黄。信封里装着一份《羊城晚报》,那是丘树宏第一次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的样报。
从高中起,爱好写作的丘树宏就在县里的报刊发表作品,1978年考入惠阳师专后,更是如鱼得水,经常有文章见诸地区和县一级各种报刊。不过,当丘树宏投稿到省级以上报刊后,却收到了一张小小的退稿单。
于是,丘树宏便开始熬夜苦读《羊城晚报》的副刊,尝试用各种文体写作,反复磨炼,只期望能在省报发表只言片语。然而,却一直杳无音讯。正在丘树宏想放弃的时候,同系小师妹(也是他现在的妻子)便鼓舞他:“你就是写诗的料,你肯定能写好。”
丘树宏来了精神,“半年之内,我一定要有突破!”他整天苦思冥想,课室、宿舍、湖边、山坡,处处都成了他创作诗歌的“工厂”。
“花地发表了我的诗!”
好日子终于来了。
丘树宏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那时1980年11月的一个下午,他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印着“《羊城晚报》”,他的心跳瞬间加快,“投稿多了,有了经验:报刊社寄来的信很薄,那是退稿;寄来的重些,那可能就是刊用了。”
眼前的这个牛皮信封,又长又重,“我激动得喘不过气来,简直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是怎么撕开信封的。”打开信封,果然,在1980年10月31日的《羊城晚报》“花地”版上,真真切切地刊载着他写的诗歌《北风吹过》!
“我终于在省报发文章了!”丘树宏说,当时真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这种喜悦不亚于考上大学。“因为这首小诗的发表,给了我太大的信心,让我坚定走上写作之路,也让这篇作品成了‘敲门砖’。我是多么感谢《羊城晚报》,多么感谢‘花地’,尤其是感谢那位素昧平生的编辑!”
十多年后,丘树宏才得知,当时编辑这首诗的,是著名诗人左夫。左夫告诉他,“花地”有个传统,就是乐于发现、培养初试啼声又具潜质的新秀。“《北风吹过》这首抒情短诗令我眼前一亮,诗中那种浩然的思量力度、社会责任感引起了我的共鸣。”
诗歌让他爱情事业双丰收
重拾信心,丘树宏一发不可收拾。
大学毕业后,丘树宏回到家乡连平县,当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创作春风得意的丘树宏也收获了爱情,与鼓励他的小师妹共结连理,“我一直说,《羊城晚报》是我们的媒人,《羊城晚报》对我的栽培,印证了妻子预言的伟大。”
丘树宏很想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有天他突发奇想,给刚上任的县委书记写信,附上《北风吹过》等剪报,想调到县文化馆。没想到立马就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