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诗歌高峰论坛举行 吉狄马加出席并讲话
10月29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以“广东诗歌的历史与现状”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出席论坛并作了重要讲话;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知干致欢迎辞。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刊》杂志常务副主编商震以及来自北京、杭州的诗歌评论家和来自广东各地的诗人及诗歌评论家,共60余人参加了论坛讨论。广东不仅是当代中国的诗歌大省,而且从新诗的发韧开始,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对中国诗歌作出了突出贡献。远在胡适先生开创白话诗传统之前,广东藉的思想先驱黄遵宪、梁启超就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新时代的诗歌应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和人们新的生活经验;在新诗发明伊始,广东诗人李金发首倡并高扬象征主义的诗歌旗帜,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兼具诗歌理论家、翻译家和诗人等多重身份的梁宗岱亦是30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代表。
建国以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广东都出现过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如韦丘、野曼、阮章竞、张永枚等。新时期以来,广东诗歌在全国性的现代主义新诗潮影响下,也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崛起,一批又一批年轻诗人崭露头角,这其中既有从外省来到广东工作的诗人,也有大量广东本土成长起来的年轻诗人。
今天的广东诗歌,无论是在创作、批评方面,还是诗歌刊物的编辑出版、诗歌奖项的评选与颁发、诗歌活动的创意和效果等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和领先于全国的先进理念,有些甚至逐渐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性影响。吉狄马加主席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广东诗歌的历史和现实成就,勉励广东诗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方向,关注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在充分总结既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力争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广东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更多、更优异的作品。广东省作协张知干书记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对来自北京和各地的诗歌理论家、诗人表示热忱的欢迎,对专家们对广东文学和广东诗歌的关心以及真诚而准确的“把脉问诊”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刊》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商震、《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诗选刊》杂志主编刘向东、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赵思运、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扬子江诗刊》常务副主编胡弦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广东诗歌的特点、广东诗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比如广东诗歌和广东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国际性,以及广东一大批诗人逐渐在中国乃至国际诗坛产生的广泛影响、产生于广东并影响到全国的各种诗歌现象,如一些重要的诗歌民刊,各种当代诗歌的代际性、流派性命名,一些重要的诗歌奖项等。同时,各位专家也对广东诗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危机,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诊断,如广东诗人如何面对网络时代和碎片化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广东诗人如何避免同质化创作,建立独特的个人诗歌话语,以及要开拓想象视角和未来视角的创作方向,提升诗歌流派的命名能力等,为广东诗歌今后的发展指出方向、明确目标,提供了各自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在研讨和对话过程中,广东诗人和评论家踊跃发言,对广东诗歌作出了自己的判断,既有肯定和褒扬,也有批评和忧虑,并对来自省外的各位专家的意见作出了积极回应。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谢有顺教授对论坛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他对专家们的发言进行了逻辑清晰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广东诗歌精准的理解和充满信心的期待。
在中国新诗刚好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广东诗歌也正处于繁荣发展的兴旺时期,广东省作协举办此次论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它必将对广东诗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广东诗歌的辉煌未来不会仅仅是一种想象,必定也会是不远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