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汪国真诗歌的三个“中转站”

2017-04-29 作者:姜红伟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1982年大学毕业后,汪国真被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工作之余,汪国真把时间都用到写诗上。1984年夏天,他创作了一首题为《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的短诗,投稿给湖南《年轻人》杂志。

汪国真.jpg

  对整整影响了一代年轻诗歌读者的汪国真来说,在他的诗歌生涯中,有3个城市,成为他赢得诗歌创作成功的“中转站”。正如汪国真说的那样:“我最初的文学生涯,同京广线上的3个大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3个城市就是北京、广州和长沙。”
 
  广州:处女作的中转站
 
  广州,是汪国真诗歌创作起步的发源地。
  1978年10月,汪国真从北京踏上南行的列车。这次南行,完成了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重大转折——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一跃成为暨南大学中文系学生。
  1978年,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发掀起了文学刊物创办热潮。暨南大学一批爱好诗歌的学生也投入到办刊潮中,编辑了油印刊物《长歌》。
  汪国真写了一组诗,叫《学校的一天》,发表在《长歌》诗刊创刊号上。这是汪国真的诗歌作品第一次在刊物上刊登,尽管这是一本仅在校内发行的油印诗歌刊物。
  让汪国真更高兴的事还在后头。汪国真写的组诗《学校的一天》,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1979年4月12日第三版《校园生活》专栏。尽管这组诗十分稚嫩,与他后来的诗歌作品难以相比,但对当时的汪国真来说,却对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影响他从此更加热爱诗歌创作。
  1980年,《中国青年报·校园生活》专栏又发表了汪国真写于1979年的《侨校生活日记三则》。接连发表诗歌和日记,对汪国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汪国真在大学期间的诗歌创作不断进步,写出不少好诗。
  从此,汪国真正式走上诗歌创作道路。
 
  长沙:成名作的中转站
 
  长沙,是汪国真诗歌一举成名的地方。
  1982年大学毕业后,汪国真被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工作之余,汪国真把时间都用到写诗上。1984年夏天,他创作了一首题为《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的短诗,投稿给湖南《年轻人》杂志。1984年10月,《年轻人》第10期刊登了此诗。
  紧接着,福建的《青年博览》、北京的《青年文摘》等当时最流行的青年刊物,先后选载了这首诗。汪国真这个名字和这首诗不胫而走,在全国青少年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此,因为这首励志诗歌,原来默默无闻的汪国真在中国诗坛上一举成名。
 
  北京:代表作的中转站
 
  北京,既是汪国真的家乡,又是汪国真毕业后工作的城市,更是汪国真诗歌风靡全国的中心地带。在这里,汪国真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潮。
  在大学毕业后的8年里,汪国真诗思喷涌,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在全国诗坛掀起了“汪国真诗歌热”,形成了独特的汪国真诗歌现象,成为1990年代诗坛的一个偶像,书写了中国诗坛的一段传奇、一个神话。
  除《热爱生命》外,汪国真的其他代表作还有言情诗《叠纸船的女孩》《能够认识你,真好》《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和哲理诗《旅行》以及励志诗《山高路远》等。
  《山高路远》是汪国真最具影响力的名篇。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使汪国真的诗歌作品有了世界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