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记下诗歌史中不该遗忘的年代

2020-07-07 作者:赵宇清 | 来源:黑龙江日报 | 阅读:
姜红伟是大兴安岭呼中区委组织部的一名公务员,但他也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歌史学家。



  2019年,有一本书震撼诗坛,它就是《诗歌年代——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这本书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第一部大学生诗歌运动研究专著。

  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诗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诗坛上掀起了一场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狂飙突进、影响深远的大学生诗歌运动。诗人北岛评价说:“回想80年代,真可谓轰轰烈烈,就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给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眩晕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场空前的大学生诗歌运动却在诗歌史上被忽视被淡忘了。

  重新梳理、记录这段历史是一项浩大艰辛的工程,《诗歌年代》的编著者姜红伟做了这段历史的钩沉者。他通过对180多位诗人的访谈和诗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全面记述了1978年至1982年间在中国高校涌现的诗歌群体、文学社团和文学刊物创建和兴起的历史。这本书既是一部简写版的中国新时期大学生诗歌史,又是一部散点式的中国新时期大学生文学社团史,更是一部微缩型的中国新时期大学生文学刊物史。

  《诗歌年代》对于20世纪80年代诗歌史起到了抢救性保护的作用。书中采访的一些诗人,已经离世,现在这些访谈成了珍贵的史料。书中《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那一篇章,就是汪国真生前最后一次关于诗歌的访谈。访谈中,汪国真还谈到了自己出版第一本诗集的趣事。北京太平桥中学的一个老师,发现有很多学生上课时偷偷在下面抄汪国真的诗。老师偶然间和在学苑出版社工作的爱人说了此事,她的爱人觉得既然汪国真的诗这么受欢迎,如果出版的话,一定会成为畅销书,于是就找到汪国真为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姜红伟是大兴安岭呼中区委组织部的一名公务员,但他也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歌史学家。研究、书写诗歌史对于姜红伟来说,是在以热爱的名义重返诗歌创作现场。

  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姜红伟人生中由来已久的准备。姜红伟从14岁开始写诗,如今40年过去,诗歌已经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83年,还在读中学的姜红伟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学生校园诗社“春芽诗社”;1986年姜红伟高中毕业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铅印八开诗报——《中学生校园诗报》,臧克家题写刊头并担任顾问。《中学生校园诗报》总共办了三期,发表了90多位中学生作者的诗作,其中,包括江熙、马萧萧、南岛、葛红兵、陈亚军等很多后来相继成名的诗人、作家的作品。

  《中学生校园诗报》停刊后,姜红伟便与诗友渐渐失去了联系,他成了大兴安岭上的一名护林员,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女。平淡如水的生活未能湮灭他对诗歌炙热的情感。2005年,有了博客的他在退隐诗坛多年后,在网上发表了他的长篇书稿《怀旧1980年代——诗歌黄金时代十年历史备忘录》中的七个章节。这部书稿在诗坛上引发了一场怀念80年代诗歌的热潮,上百家网站、论坛、博客转载了他的文章。这让姜红伟突然萌生了通过网络寻找诗友的念头,于是他在网上发布了《中学生校园诗报创办人姜红伟关于寻找当年诗友的启事》,很快他联系到了100多位失散多年的诗友。

  2006年6月,姜红伟带上当时9岁的女儿,从大兴安岭出发,一路向南,寻访诗友,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意和远方。40天,火车连着火车,姜红伟辗转走了8个城市,采访了近80位诗友,搜集到了一大批珍贵的诗歌史料。那是一段梦一样的日子,每一天都在感受老友重逢的快乐,每一天都在畅谈心爱的诗歌,姜红伟用一篇五万多字的长文《重出江湖万里行》详实地记录了这段旅程。姜红伟称这场关于诗歌的远足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坚定了他从事80年代诗歌史研究的信心。姜红伟将此行的成果编著出版了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而这部书的出版也被评选为2008年中国诗界的十大新闻之一。

  对于姜红伟来说,上世纪80年代珍藏着他火热美好的青春时光,珍藏着他与诗相伴的幸福光阴,也珍藏着他关于未来的伟大梦想。他不仅把这段岁月写成了诗,著成了书,还做成了纪念馆。

  在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姜红伟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它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诗歌纪念馆。2012年纪念馆成立之初,汪国真特意从北京寄来墨宝,上面写着:“八十年代,是一个诗情喷涌的时代——书赠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着姜红伟多年的珍藏,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各种诗报、诗刊、诗集、民刊以及诗人手稿、诗人书信、诗人照片、诗歌图片、诗人书法、诗集广告、宣传单、退稿信等8000余件实物展品。这其中包括安徽《诗歌报》的大全套,海子的油印诗集《传说》和《如一》,各种诗歌报刊创刊号等许多珍品。为了创建这个纪念馆,姜红伟不仅自费购买了1000余件藏品,而且还专门购置了一处民居,直到去年呼中区委区政府为当地文化名人新建了工作室——艺咖部落,姜红伟的纪念馆才正式搬离民居。

  一切收藏都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历史。通过不断收藏整理诗歌史料,姜红伟已经编撰了300余万字的诗歌史料著作。最近,姜红伟正在编著《昌耀的遗书》,在这部书稿里,姜红伟搜集整理了诗人昌耀离世后留下的数十封从未公开披露过的珍贵书信。这些书信包含了大量有关昌耀的创作信息和生活信息,具有极高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