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诗歌大展:张诗青
2018-08-23 08:50:56 作者:张诗青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80后不再是代表未来的诗人,而应是当下扛鼎时代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写作者,虽未真正成为诗歌写作的主角,但我不认为这拨年轻人没有这个实力,这与他们散淡的写作态度有关,与时代的加速度影响了他们的专注度有关。就目前那些闪耀在诗坛的80后诗人来说,不论是思维还是理念都已经完超他们的前辈,只是他们还缺乏集体地走上前台。为此要感谢中诗网的眼光和责任心,将这些有实力的诗人集中推出来,感谢本栏目主持人青年诗人马文秀,我想这些80后诗人肯定像捆在一起的炸药一样,让诗坛地震一下。(李犁)
旧历书
张诗青,1987年6月生,蒙阴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林》《诗潮》《知音》《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刊,并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绿松石》。
张诗青 | 旧历书(10首)
在杏山庄,一些老屋从山上退到河谷
在杏山庄,也有一些人从河谷又被抬回山上
在杏山庄,一棵桃树口渴了,河水就会向山上爬
告别辞
普济村后面,有一片狭长的水塘,请帮我取下来
几棵垂柳已在此多年
隔岸的数亩油菜花,也在此多年
这么多年,它们以风的方式交谈着
也请帮我取下来,在渣土车开入春天之前
宿江记
江水一定怀孕了,腹中的婴儿,呱呱而泣
却没人听到,这苦于难产的阵痛
对我来说,可悲的是
这一段水程,穷尽一生
此船,到不了江南,也回不了江北
石头赋
这些石头,从江西沿江而下,从春天沿江而下
出九江,过安庆,过池州,过铜陵,过芜湖
再出马鞍山,过南京,过镇江
在一个叫二墩港的地方,泊船上岸
这一路,比孤独更颠沛的是命运
命运无非是,用一处伤口,去弥补另一处伤口
在某处坍江口,沉默的石头
扑通一声,从体内掏出了,临终遗言
泥炉颂
小时候,炉子还不是铁的,更不是电磁的
它是祖父用粗糙的手,和着粗糙的黄土,粗糙的石块制成的粗糙之作
那时烧水做饭的柴来源也颇为广泛
松树枝,杂草,麦秆,死木桩,枯叶,哪怕别人扔掉的破皮鞋
乃至旷野里一块干瘪不久的牛粪
它都无条件接纳,并将之升华为火焰的高度
祖父走后,它又像一块伤疤,紧紧贴在黄土的肚脐上
痒痒的春风,会在不经意间抓疼它
暮色记
这些天空投下的影,不可避免的
顾怜自己。或让一些鸟
在无形中展开自己的翅膀,搭载上
美丽的光晕,由村庄向旷野肆意行走,衍生
当古铜色的脸庞,带着余温
贴近大地。它的对立面,像汹涌的瀑布
在最深邃的部分,翻滚
游向群山之巅的云霞,甩掉最后一个眼神后,闭目
母猫
一只猫蜷缩在陡梯狭窄的缝隙间,被枯叶覆盖多日
发现它的,是到平房屋顶取玉米的表婶
比表婶更早的,是两只年幼的小猫
轻叹
一株麦子在我体内长大,它抽穗
拔节、开花,昼夜灌浆
每个动作都细致入微,每声轻叹
皆可弹奏心弦,光阴似箭
不可调和之物日渐凸起,变成一枚枚锋利的芒
穿心,射日
茹毛饮血,那时世上尚无钻木取火
那时一株麦子在风的引诱下,亦可远走他乡
扎根立命,生儿育女
那时我和故乡的关系还尚待成熟
街角
总有一种陌生感涌上心头
又落在这个不起眼的街角
但也只是城市无数个触角中的一个
却让人整日不厌其烦地穿梭
好在过多的疼痛已追随雨水而去
生活赢回了属于它的部分
相比年少轻狂的岁月
开始深知过早失去的话语权
开始学会与自己深夜对话
开始与周遭的一切冷暖事物对话
讨价还价,像一个急需平衡的跷跷板
支点忍住不发声
片刻
我见过一些燕子喜欢迁到闹市
筑巢,生儿育女
每天也是早出晚归的生活
在街头的一处屋檐下
不大的小窝里,五只雏燕像五朵金花
乖巧而安静
汽车的鸣笛和人类的吵闹
都不足以吸引它们
甚至冷漠相视
只有风把那道翩然的黑影
从远处吹到面前
才能掀起片刻的欢愉
好几次我收住慌乱的脚步
只因这一阵又一阵的啼声
我已失去好多年
木之点评:
张诗青的诗,有种天然去雕饰之感,语言清晰,又简洁干脆。比如短诗《告别辞》和《宿江记》,寥寥数语,便把诗人那种悲悯情怀,渲染的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源泉都是来自于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倘若从取材上再细致划分,又可分为早年对乡村经验的挖掘和后来寄居城市的漂泊之感。比如这组诗中的《旧历书》、《泥炉颂》、《暮色记》等,都是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具有明显的回忆意味。而在《街角》、《片刻》中,诗人通过描摹城市中的卑微的小事物,寄托了对生命无限的悲悯情怀,也道出了自己漂泊的艰辛和真情。另外,诗人还善于抓取生活的某个瞬间,或者切面,提炼加工。比如《母猫》这首,短短三行文字,却道出了万物生灵间,母爱的伟大。诗人还年轻,路还很长,相信他会越走越好。
张诗青,1987年6月生,蒙阴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林》《诗潮》《知音》《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刊,并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绿松石》。
张诗青 | 旧历书(10首)
在杏山庄,一些老屋从山上退到河谷
在杏山庄,也有一些人从河谷又被抬回山上
在杏山庄,一棵桃树口渴了,河水就会向山上爬
告别辞
普济村后面,有一片狭长的水塘,请帮我取下来
几棵垂柳已在此多年
隔岸的数亩油菜花,也在此多年
这么多年,它们以风的方式交谈着
也请帮我取下来,在渣土车开入春天之前
宿江记
江水一定怀孕了,腹中的婴儿,呱呱而泣
却没人听到,这苦于难产的阵痛
对我来说,可悲的是
这一段水程,穷尽一生
此船,到不了江南,也回不了江北
石头赋
这些石头,从江西沿江而下,从春天沿江而下
出九江,过安庆,过池州,过铜陵,过芜湖
再出马鞍山,过南京,过镇江
在一个叫二墩港的地方,泊船上岸
这一路,比孤独更颠沛的是命运
命运无非是,用一处伤口,去弥补另一处伤口
在某处坍江口,沉默的石头
扑通一声,从体内掏出了,临终遗言
泥炉颂
小时候,炉子还不是铁的,更不是电磁的
它是祖父用粗糙的手,和着粗糙的黄土,粗糙的石块制成的粗糙之作
那时烧水做饭的柴来源也颇为广泛
松树枝,杂草,麦秆,死木桩,枯叶,哪怕别人扔掉的破皮鞋
乃至旷野里一块干瘪不久的牛粪
它都无条件接纳,并将之升华为火焰的高度
祖父走后,它又像一块伤疤,紧紧贴在黄土的肚脐上
痒痒的春风,会在不经意间抓疼它
暮色记
这些天空投下的影,不可避免的
顾怜自己。或让一些鸟
在无形中展开自己的翅膀,搭载上
美丽的光晕,由村庄向旷野肆意行走,衍生
当古铜色的脸庞,带着余温
贴近大地。它的对立面,像汹涌的瀑布
在最深邃的部分,翻滚
游向群山之巅的云霞,甩掉最后一个眼神后,闭目
母猫
一只猫蜷缩在陡梯狭窄的缝隙间,被枯叶覆盖多日
发现它的,是到平房屋顶取玉米的表婶
比表婶更早的,是两只年幼的小猫
轻叹
一株麦子在我体内长大,它抽穗
拔节、开花,昼夜灌浆
每个动作都细致入微,每声轻叹
皆可弹奏心弦,光阴似箭
不可调和之物日渐凸起,变成一枚枚锋利的芒
穿心,射日
茹毛饮血,那时世上尚无钻木取火
那时一株麦子在风的引诱下,亦可远走他乡
扎根立命,生儿育女
那时我和故乡的关系还尚待成熟
街角
总有一种陌生感涌上心头
又落在这个不起眼的街角
但也只是城市无数个触角中的一个
却让人整日不厌其烦地穿梭
好在过多的疼痛已追随雨水而去
生活赢回了属于它的部分
相比年少轻狂的岁月
开始深知过早失去的话语权
开始学会与自己深夜对话
开始与周遭的一切冷暖事物对话
讨价还价,像一个急需平衡的跷跷板
支点忍住不发声
片刻
我见过一些燕子喜欢迁到闹市
筑巢,生儿育女
每天也是早出晚归的生活
在街头的一处屋檐下
不大的小窝里,五只雏燕像五朵金花
乖巧而安静
汽车的鸣笛和人类的吵闹
都不足以吸引它们
甚至冷漠相视
只有风把那道翩然的黑影
从远处吹到面前
才能掀起片刻的欢愉
好几次我收住慌乱的脚步
只因这一阵又一阵的啼声
我已失去好多年
木之点评:
张诗青的诗,有种天然去雕饰之感,语言清晰,又简洁干脆。比如短诗《告别辞》和《宿江记》,寥寥数语,便把诗人那种悲悯情怀,渲染的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源泉都是来自于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倘若从取材上再细致划分,又可分为早年对乡村经验的挖掘和后来寄居城市的漂泊之感。比如这组诗中的《旧历书》、《泥炉颂》、《暮色记》等,都是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具有明显的回忆意味。而在《街角》、《片刻》中,诗人通过描摹城市中的卑微的小事物,寄托了对生命无限的悲悯情怀,也道出了自己漂泊的艰辛和真情。另外,诗人还善于抓取生活的某个瞬间,或者切面,提炼加工。比如《母猫》这首,短短三行文字,却道出了万物生灵间,母爱的伟大。诗人还年轻,路还很长,相信他会越走越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