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专题 > 90后诗歌大展

90后诗歌大展:卞裕杰

2017-11-03 14:17:46 作者: | 来源: | 阅读:
卞裕杰,男,汉族,现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2017级计算机技术专业,在读硕士。
图片1.png
图片1.png
图片1.png
写给你,仅此而已
 
手机单曲循环着《好久不见》,
我来到你的城市。
街道的霓虹灯很美,
就像来到你的城市的我的脑海中的你。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和你相遇,
格子外衣,刘海很齐。
黄晕的灯光折射着三尺的讲台,
似乎将你高高举起。
 
因为你,我愿意。
 
独坐在城市的公交,
陌生的地域却感到些许熟悉。
凝视着窗外,
车水马龙,城市繁华,点点滴滴。
 
一个人久了难免会恋上孤独,
我不确定在你看似平淡的心里,
还珍藏着谁的记忆,
挥之不去
 
每个女生的心底总是珍藏着如此多的秘密,
多少次隔着电波总想对你提及。
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我知道的你的过去。
可最终还是将其丢在心里,
因为你。
 
窗外泛起了雨滴,
拂清了我的思绪。
行走在路上,
将此刻的心情整理,
写给你,仅此而已。
 
 
这个来生,无处悲凉
初冬渐近,
上帝又送了几场雨。
深沉的秋风薅起了行道边压湿的枫叶,
逼的温度喘不过气来,
却也涤清了大地心旷神怡。
 
像是浪迹天涯的游子重回故地,
我贪婪地吮吸着这久违的清新。
何处是萧瑟秋风百花亡,
哪里又有焜黄华叶衰?
我嗅到的是明春的芬芳,
那里住着我心爱的姑娘。
 
独自一人撑着伞毫无目的的适步,
擦肩而过的车水马龙  世事忙碌。
我扮演着一位脱俗的看客,
与此刻的喧嚣格格不入,
也罢
绷久的心终究需要一个契机释放,
只是时间的维度有些匆忙。
 
继续走着,
我路过了谁的肩膀,
谁又指点了我的迷茫。
纪念这场我爱的雨,
这个来生,
无处悲凉。
 
 
 
这首诗送给年轻人——由民谣所想到的
 
最近爱上了民谣,
一把吉他,
一个不羁的浪子。
诉说着每一个有故事的远方,
勾勒出的自由的灵魂,
埋葬着的世俗的激荡。
 
额,
就是这样。
 
我努力尝试着洗涤自己的过往,
那些关于青春的躁动,
那些无关自由的神殇。
像个民谣歌手一样,
追逐心灵最真的向往,
心无旁骛,
只是远方。
 
安和桥,关忆北。
孤鸟的歌,
我们的时光,
青春无处安放。
 
时间里的,
南方姑娘。
生如夏花,
董小姐的,
小屋和家乡。
 
我坐在图书馆的窗台眺望,
初春的济南含苞待放。
世纪大道依旧车水马龙,
校门口的草坪绿了,
散发着的希冀的芬芳,
青春模样。
 
我不知道我想抒发些什么,
百感的心情总需要找个舞台安放。
累了的时候哼唱着民谣,
不着边际的曲调,
就当作是对未来的向往,
我只是想。
 
总想让追逐的翅膀抓住初升的太阳,
总希望命运的纤绳能在岁月里自由的翱翔。
在这个安静的周六的图书馆,
教师资格证撞上了植树节,
是代表着梦想需要栽培,
抑或理解为栽培的梦想终会绽放。
其实我们都一样,
回忆着彼此远方的故事,
陶醉着初春泥土的芬芳。
一边受伤,
一边成长。
在路上……
 
卞裕杰创作论
      这几日,冷空气如约而至,北国已近深秋,此刻的我坐在实验室的电脑旁,下午两点,窗外的青岛确实景色宜人,树梢的鸟叫,也许是温度凝重的缘故,显得如此厚重、悠长。这也使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每个深秋的清晨,父亲早起秋收,拖拉机的轰鸣声亦如此般厚重、悠长。那时的我也偶尔会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像父亲一样可以开着拖拉机,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养活自己的家人。当然视野决定了我并不知道我天天嚷嚷的科学家、医生到底与我有多大的联系,我不可能有比开拖拉机更现实的理想。单纯的日子在天真烂漫中简单的过着,从没想过要走出那个镇子。
        说起真正喜欢上写文章,我必须用尽所有的感谢之词去送给我的作文启蒙老师,小学五六年级时的班主任林泰老师,虽然在作文指导这块并没有给予我太多的恩泽,五年级的某个周三,一节本应该很平常的作文课却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的一生,上一周描写春天的作文在这节课上被当做全班的模范文章被老师在全班面前朗读。在此之前一直普普通通的我似乎在那一刻内心的宇宙终于被释放。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假想着我的作文有多么厉害,开始涉猎在那个年龄被推荐的读本,整个人生现在看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有了变化的曙光,当然还称不上蜕变。
       慢慢的喜欢上了文学,慢慢的喜欢上了政治,慢慢的开拓了视野,慢慢的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和目的。就这样在五六年级的那几年,由作文的热爱所给予的人生三观的改变是我由衷的感谢我的班主任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之后的几年的日子就写文章的方面似乎并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因为家里的经济越来越好(当然,在这里也不得不感谢是那几年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电子设备从黑白电视到座机到彩色电视到手机再到高中时的电脑,我了解整个世界的媒介逐渐多元化,我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开始客观化、宏观化,再也不会把自己的理想紧紧地束缚在生活的镇子),就这样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各钟针对中小学生的作文大赛在那时也是雨后春笋。我马不停蹄的创作然后稿投四方,虽然回信寥寥无几,但是因为量大,总体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我的作品还是挺可观的,人生的作品第一次被铅字打印出来,看着自己的名字被板板正正的写成了楷体字,甚至单纯而又成熟的想着以后必须当一名作家,第一份稿酬是通过邮局提取的,单子一直都在,钱也没提。我把它看成是我在文学的世界里第一张证书,久久存放。
        高中学业压力大,没有太多精力的把稿件投到杂志社。但这并不代表我的作品少,相反,因为压抑的课业负担,我几乎每周都会写点东西,诗歌也好,随笔也罢。我把这种写作的方式当成了我放松的唯一方式,甚至曾仿照《赤兔之死》的文体为我的高中班主任写传《兰宝传》虽然从礼仪方面不是很合适,但至少回过头看一看在当时变态的高考体制下最让自己感动的是已然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也许这是每一个文章的创作者所共有的特性,浪漫主义也好,悲观主义也罢,创造性的思维使我们总能在普通的生活的尽头去窥探并升华出想象中的东西,而读者之所以喜欢,主要是因为他从我们的作品里面看到了这种创造的可读性甚至看到了他们想写却写不出来或者想经历却不能经历的东西,仅此而已。
也许真正的文艺爆发是读本科以后,没有了多余的课业的负担,宽松的学术氛围再加上繁荣的文艺环境,在本科期间我穷尽了自己所有的艺术细胞,我讲的是艺术,并不简简单单的包括文章,我开始自编自导着文艺作品,天知道一个工科学生哪来的灵感去创作那些东西,我给自己的定义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出来到省城上大学,我扮演着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穷尽了各种方式去融入这个社会,是的,思想也开始成熟,也开始慢慢的追求爱情,作品里也出现了以前没有的爱情的题材,也开始接触思考人生的题材。这次的这些组诗就是选自我在本科期间的一些关于爱情、人生等的作品。
        也大抵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开始称呼我为90后“大众派”作家,认为我写的文章对于90后群体来讲见解独特,笔触清新。对此,我不置可否。对我而言,我只管去书写我的感受。我只会从我现在看来还算单纯的笔触去书写我对于我的人生,我的祖国、我的世界的简简单单的爱或者是恨。我不喜欢无病呻吟,我喜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本质的东西再提纯出共性,我想才是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和自己读者的真正的负责。
      文化繁荣是一个现象,而文化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凝聚所在文化圈的人民的集体认同感才是文化最终的归宿,而诗歌的创作作为文艺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要向大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它和多元并不冲突。多元的文化营造多元的社会,多元的社会孕育多元的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文章最后,还是要感谢主办方举办这次“中诗网90后大展”在我看来这不简简单单的试一次作品展会,最重要的这是一次对90后诗歌作品的集体练兵,通过本次大展所给予我们的,是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90后这个群体已经开开慢慢地走向社会舞台了。90后文艺作品也开始要承担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任了,所以使命担当。

       祝福本次大展、祝福所有90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