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黄忠美:话说潇贺古道

2021-09-26 15:01:53 作者:黄忠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潇贺古道见证了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见证了两千多年的日出日落,见证了两千多年的繁荣昌盛以及沧海桑田。秦朝修建潇贺古道是为了实现封建社会的“中国梦”,今天我们挖掘潇贺古道文化,为的是实现新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梦想、新蓝图!
 
话说潇贺古道
(自序)
黄忠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把号称“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齐、魏、楚、燕、齐六国逐一收拾,建立了大秦帝国。
        秦始皇没有沉迷在宫里的笙歌燕舞,六宫粉黛的温柔乡里。爱美人更爱江山的秦始皇已经把目光落到了远在天涯,相隔万水千山的岭南。
        俗话说,天高不为高,人心比天高,秦始皇目光如炬,把思绪从宫里飞到了岭南。他想,岭南有可口的荔枝,有颜如桃花,腰似垂柳的美女,有温润的泉水,有肥沃的土地……大秦帝国怎么能够没有物产丰富的岭南呢?于是,秦始皇作梦都     想问鼎岭南。把岭南装在他的龙袍袖子里。为了征伐百越,就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湘桂交界处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给军队的粮草,后勤保障,兵援运送带来极不方便。秦始皇一时间愁眉紧锁,唉声叹气。他一次又一次在朝廷里思索。
        秦始皇想必须规划一条南进的道路,打破当时的交通瓶颈,只有这样秦军统一南方的补给兵援才会迎刃而解。秦始皇批阅完上报朝廷的奏折,终于茅塞顿开,龙颜大悦。在这种王者意志下,秦始皇在秦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启动了他的“国道”建设工程。以一坦途让大秦帝国兵发百越,开疆扩土,这是潇贺古道的最初使命。
        秦朝在原五岭峤道的基础上修建“新道”。自西向东有四条:即始安的越城岭道、临贺的萌渚岭道(潇贺古道,溯潇水下贺江故名)、桂阳的都庞岭道、骑田岭道。
        秦始皇的一道圣旨,让多少兵夫、民工们背井离乡,来到岭南挥舞铁锨铁镐铁镢头,开山劈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修路民不得不修路。兵夫、民工们在监工的严刑拷打下,不分昼夜拼命开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知道挖断了多少的铁锨,不知道挖弯了多少镐镢,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兵夫、民工。也不知道有几个像孟姜女一样望断秋水的女人,盼着修潇贺古道的丈夫回家。而修路的人很多都把命搭在了潇贺古道上。
        兵夫、民工们以自己血肉之躯,没日没夜的干。于公元前219年冬,建设成了潇贺古道。潇贺古道主要包括两条路线,一条从湖南省道县经江华瑶族自治县进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到贺州。另一条从湖南省道县经江永县进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到贺州。这条古道,陆路全长为170多公里,宽1米至1.5米左右不等。多为鹅卵石、碎石、青石板铺成。潇贺古道蜿蜒曲折在崇山峻岭之间。北连潇水、湘江和长江,南接临水(富江),封水(贺江)和西江,连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沿古道周边分别发现有10多处的汉墓群。从古墓群中出土的青铜戈、铠甲片、铁器、汉砖及汉代之前的各种陶器,汉墓出土的“深目长鼻”的西洋人形象灯俑。这些文物的出土印证了两汉多种文化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交融,也充分说明了途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潇贺古道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黄伟宗莅临潇贺古道考察后说,潇贺古道的开辟和通行的时间远在灵渠之前。交通的能量和流量远比灵渠和其它古道为多为大。可以推断,在唐朝以前,南北通道是不可能仅靠灵渠的。起主干作用的应该是潇贺古道。
        五岭峤道的建成,让大秦帝国以咸阳为中心,从关中经过汉水顺流而下长江,再分别转赣江和湘江,穿越南岭后,直取番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蔚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分五军征伐百越,一时金戈铁马,鼓角争鸣,黑压压的大秦旗帜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粉墨登场。遭到岭南的各民族顽强的抵抗。
        潇贺古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刀光剑影,萧萧马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遍地狼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如愿以偿将岭南纳入了大秦帝国的版图。他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为了加强对岭南三郡的管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潇贺古道陆路的基础上,命令蔚屠睢扩修一条从秦朝国都咸阳到广州的新道,并且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从湖南道州到封阳、广信的这段水陆古道,动用了湘、桂、粤三省的戎民四十多万人,肩挑背扛,手挖脚铲。有史料记载,到公元前213年完成这段水陆古道时,因病、饿、工伤、杀戮的民工有二十多万人。
        潇贺古道值得你去揣摩的地方太多了。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明对南岭地区的强势进入,它给这里的原住民带来了战争,使生灵涂炭。一方面是秦始皇的雄心壮志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秦始皇的称王称霸的霸气体现。但是,它也传播了中原的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宋开宝年间(968—976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喜鹊在枝头欢唱。一阵风把隐居衡山的处士廖融从竹关吹到翁宏的家门前。他的《春残》《秋残》《送廖融处士南游》三首诗,及残句三联收录进了《全唐诗》中。今人编的《全唐诗续补遗》又编入他的残句六联。他是广西贺州唯一能把诗写进《全唐诗》的人。公元七六六年,诗人元结与县令瞿令问到阳华岩游览。元结写下了《阳华岩铭》。瞿县令用隶书、大篆、小篆将铭文书写下来,并叫人摹刻在阳华岩壁上,这处地域文化符号,成为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文物。毛自知桃灯苦读,从富川秀水村出发,在嘉泰四年(1204年)甲子中举。并于开禧元年五月中乙丑状元。他骑着白雪骥,马儿打着响鼻,走在北伐的穿堂风里。王德榜背着褡裢牵着青骢马,从江华码市镇黄竹寨出发,一声嘶鸣就从湖南奔到了左宗棠的军队中。从湖南、浙江、安徽、广东,王德榜一路穿行在刀光剑影中。镇压太平军,他挥汗如雨;两次入新疆,他出生入死,把俄国人从伊犁赶走了;后来他配合主帅冯子材,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战功卓越,官至贵州布政使。一些商贾、挑夫、马帮、驼队、云僧在古道的月色中行走,至今已成往事。唯见那些被踩踏,被残存的青石板,还原成丝绸之路的一句句谶语。
        潇贺古道成就了许多文人墨客进入创作的最佳气场。北宋的月光下,濂溪先生写出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黄钟大吕,他由此成为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唐代“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从长安被贬为永州司马,那十年,他失意落魄,却怡情山水,厚重的《溪村》《渔翁》《江雪》,还有那《永州八记》,是他除了政绩外,最大的收获。
        也是在唐代,寄居零陵城外一间寺庙里的怀素,一袭灰色僧衣,每日喝得如一酡烂泥,才用芭蕉叶儿,木板来练习字。木板都被他写穿了,毛笔被他写秃了,堆成了“毛冢”。洗毛笔的小池,清水变成墨池。他的《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至今成为书法界狂草的经典教材。而怀素也终成为“草圣”。现代永州作家魏佳敏,沿着怀素的足迹进行文化苦旅,写出了大散文《怀素,一个醉僧的狂草人生》。
        潇贺古道沿线人文厚重。期待你去探古寻幽。东汉末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有不少是与潇贺古道沿线发生关系的,比如黄盖、赖恭、刘巴、周不疑、蒋琬……这是鲜活的历史人物,湮没了尘黄古道,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
        瑶族女子李唐妹,从桂岭上古道入京城,用自已的血泪,育成明孝宗。虽追谥为孝穆纪皇后,又有谁能懂她的心呢?细雨在瓦片上针炙的时侯,你常常为这位明宪宗妃子而流泪。
        我们只有在零星的残片里,去解开潇贺古道的密码。在贺州市文人汤松波、盘春华、林虹、冯昱、王忠民、杨剑华、罗晓玲、诗雨、如衣、莫永忠……的笔墨中,细细体会行吟潇贺古道的儒雅、兴盛、况味。
        车水马龙穿梭,文人墨客樵夫商贾走卒往来。潇贺古道走来一些身影,他们是一些来采风的文艺家。他们对古道情有独钟,这里不乏有文思泉涌,对古道不吝笔墨之人,写出语言筋道,情深意笃,这就是我们读到的古道与文化缠绵悱恻散文          诗集《大风吹过故乡》;也有的诗人写出很有长寿之乡,古道味蕾的作品,如罗晓玲的诗集《月光照在黛瓦上》……他们用手中之笔,把这条湮没的古道,写活了,写成一条熠熠熠生辉的诗文古道。
        一段古道与一段海洋完美牵手。中原的哲学、思想、意识、语言、文字、技术、货币、服饰……随着潇贺古道的开通,带到了岭南。多少的丝绸、马匹、茶叶、玛瑙、水果、粮食、牲畜……在这条潇贺古道上盘活起来。在这条潇贺古道上运行的还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个个码头,一个个驿站,一个个凉亭,一个个如岔山、秀水、福溪一样的古村落,一座座如临贺古城、富川老古城一样的贸易新城崛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潇贺古道是秦始皇由一个军事谋略演变成的一项治国方略,在当时是一个壮举!
        1958年,从湖南省零陵经过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207国道开通,标志着,潇贺古道的陆路功能被取代。
        1958年,1966年,相继建成湖南双牌水库、岑天河水库、广西富川龟石水库,标志着潇贺古道的陆路功能衰退。
        永贺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等仿佛是潇贺古道的替补队员,那车水马龙,一如潇贺古道当年的影子。
        潇贺古道见证了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见证了两千多年的日出日落,见证了两千多年的繁荣昌盛以及沧海桑田。秦朝修建潇贺古道是为了实现封建社会的“中国梦”,今天我们挖掘潇贺古道文化,为的是实现新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梦想、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