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佛诗,离人心很近(后记)

2023-05-19 21:50:44 作者:陈明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等十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已在国内外发表诗、文数百万字,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我觉得是在探究他的人生及生命的超常价值与意义。
  包容冰有一个极为成功的人生:能凭奋斗这块磨刀石,让生命体“打开”自己焕发出炫目的荣光;能用尽自己所有的心血,让承载信仰和命运的佛诗体现真诚、悲悯的温度;能借分外敏感的艺术触角,让自然的感知实现佛诗中能征服人心的魅力;能全身心地实现自我的追求与向往,让远方与未来向万事万物、芸芸众生走来。
  于是——
  他处世,有最美的态度与觉行圆满;
  他谋事,有最佳的慧悟与内心的光芒;
  他学佛,有最诚的佛愿与空门独语;
  他写诗,有最纯的诗空与啃光青草的飞马……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得到的是心地纯洁,境界高迈,诗作特立独行。
  包容冰诚心诚意地接受佛陀的引领,拥有新佛陀的超然境界与佛学诗人的诗之别才。在探究时,我想,若是浮光掠影式、旁敲侧击式、简明扼要式……是难以把握其精要的。要想出入包容冰的上品佛诗之门,只能以聚神凝气、凝神遐思为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取他的佛诗中的一些真正的思想元素、诗歌的技之宝藏。否则,不能心静、不能入佛入诗,不能神会心融,所写的“敷衍”、“应付”、“泛赞”式的评析文字,定然会对不住探究者自己,亦对不住被探究者的佛诗作品。
  包容冰的佛诗中,大量地运用了佛学以及其他学说的精要。若是意欲将佛诗中的“精要”融会贯通,应像我们习学《易经》一样:需要把握其精髓,追根溯源,而后再于心领神会之中像春来的小草般活脱而出。在探究时,自然地要探究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的来历与经典的精髓,而后方能品味一二。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尽管有点劳神费力,但我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快乐!
  我之肉体能似日月星辰,在佛国的天空自由地散步;我之魂灵能似蜂蝶鸟雀,在纯洁的佛诗静静地停留。不用问这是为什么,只因为:
  他的佛诗离假大空很远,离无病呻吟很远;
  他的佛诗离矫揉造作很远,离庸耳俗目很远;
  他的佛诗离人很近,离人心很近;
  他的佛诗离佛很近,离佛境很近……
  走进了包容冰佛诗,我亦习学到了不少的知识,长了不少的见识,领受了一个觉悟者之悲悯情怀:我似乎能带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带着人生的风雨雷电,带着生命的柳暗花明,去经历漫长的精神涅槃之痛苦裂变,不断地怀疑、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风景,一个事物的真相,一个人的表情与动作,一片波涛的喧响与躁动。由是,我亦是一个间接地接受佛陀为代表的经典之受益者,因为我也觉得佛光临门,心觉顿开:
 
冬至,我的魂灵
有了春至的感觉
春风里,一片菩提的叶芽
为之睁开了眼睛
  ——摘自执仗《冬至》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我与呼老(即诗人、评论家呼岩鸾)有缘,与写“包式佛诗”、“包家诗”的包容冰有缘。
  2017年的11月,我在北京先接到呼岩鸾先生的长途电话,谈及眼下的创作状况及诗人包容冰的佛诗,后收到包容冰从大西北寄来厚厚的诗集《觉行慈航》。在半个月之内,我边读边记,萌生了为《觉行慈航》写一个“系列”的念头。当我写完了《佛陀在佛诗里微笑》(六篇)后,又萌生了写一本书(即《包容冰佛诗赏异》)的念头。这是佛陀的旨意么?我想,是的,一定是的!
  我曾为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即文学史中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等)所写的文学批评与赏析(大部分已发表),均收入我的评论鉴赏集《送别诗的秘密》《带电的符号》《挑剔名作及评点》及《作文的秘密》。比如:
  一人一篇的(两百余,不含未进入文学史的现当代作家、诗人等):如屈原、王世贞、李密、诸葛亮、魏徵、王羲之、贾谊、王勃、陈子昂、骆宾王、贾至、高适、刘长卿、王之焕、宋之问、柳永、秦观、温庭筠、赵师秀、施耐庵、罗贯中、蒲松龄、李朝威、龚自珍、姚鼐、黄庭坚、归有光、冯梦龙、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马致远、曹禺、老舍、北岛、顾城、海子、惠特曼、伍尔夫、马尔克斯、契诃夫、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贝尔特、巴尔扎克、莫泊桑、川端康成、罗曼·罗兰、恩格斯、马丁·路德·金、达尔文……
  一人多篇的:荀子、李煜、曹操、陶渊明、王维、李贺、李商隐、欧阳修、韩愈、王安石、杜牧、柳宗元、白居易、王昌龄、孟浩然、刘禹锡、岑参、辛弃疾、陆游、李清照、莎士比亚、卡夫卡;
  一人一个“系列”的:孔子、庄子、孟子、司马迁、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
  一人两个“系列”的:李白(即分别研究了送别诗、山水诗,约十六七万字)。
  眼下,像这么“独尊儒术”式的集中精力写一人一本评论鉴赏专著,只能说仅见包容冰!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我晚年来的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就一般情形来讲,写作是心灵被洗涤和净化的过程,而写评论是再创作,则是心灵又一次被“洗涤和净化”的过程——靠的是什么呢?我以为靠的是评论者与被评论者“情趣相投”、“互为因果”的一种缘分啊!
  谁都知道,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时日总是会停在历史的某一处引起我们的怀想。我记得:2015年前,写了两个单篇。如《青山不碍白云飞——读舍利诗集<空门独语>》(2011年2月4—7日)、《“意味”说——读包容冰诗集《<内心放射的光芒>》(2015年4月13—16)。2017年下半年(收到诗集《觉行慈航》)写了一个系列(《佛陀在佛诗里微笑》“六篇”——即《佛味》《道味》《真味》《世味》《远味》《独味》)。2018年2月下旬至今,我又断断续续地写了十多篇:《“四对艺术组合”之我见——读包容冰《禅心俗语》(N0.01——N0.100)》《<活在巩昌>等早期诗中衬的艺术》《佛诗:佛气的写意方式——读包容冰诗集《我的马啃光带露的青草》》《“包式佛诗”赏异》(八篇)《如是我闻,他还有……》(代序)、《佛诗,离人心很近》(后记)等,已是一本劲四十万字左右的《包容冰佛诗赏异》评论鉴赏集了。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顿感他的佛诗仿佛是一个永在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探究或是不探究,包容冰的佛诗都会站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向你招手、微笑。这种感觉一如我在《“包式佛诗”佳句赏异》一文全部完稿后写的拙诗《一棵无叶的树》(2019年1月24日)所表达的那样:诗中的“佛偈”、“袈裟”,均含佛教意味;“旗帜”,象征着热情与活力等……它们作为“树”、“叶”之灵魂,也就暗示了在现世生活中的一种精神渴望与理想追寻的终极表述,亦是承载美好和期待之宏大的意象。我的拙诗为:
         
我祈祷了一棵无叶的树
大约在四十年前的一个洗浴过我的黎明
我不知我所祈祷过的树,能否坎坎坷坷地
为我长出一片叶
反正,每天的早锻炼前
我会静静地与它说一会儿暗语
 
时到今日,仿佛有一种裹挟着艰辛的感觉
跑进我的视线
只因我曾暗语过的树要长叶了
于是,我开始想象它的第一片叶
或许展开于我的手掌
成为一首佛偈
或许轻披在我的左肩
成为一件袈裟
或许飘进我的心空
成为一面笑对太阳的旗帜
或许……
 
我只知漫长的岁月在百倍的努力之中
离开了
我不知,从一叶里
跌跌撞撞地走来的一片春天
是否会落户于我的心空?

 
  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长则十年(指2010年6月29日,我收到《空门独语》)起,短则三年(指2017年11月8日收到《觉行慈航》至今)。
  在此,我要调动全身心昂扬的精气神,敏捷的感知觉,诚真的情义信:特别感谢我所仰慕的中国著名书法大家、书坛泰斗沈鹏先生,在耄耋高寿为之题写了遒劲健美、笔精墨妙的书名,使本书增色不少!感谢诗人、评论家呼岩鸾老先生于十年前的“牵线搭桥”,让我有缘接触了诗人包容冰与他的佛诗;感谢诗人包容冰先生提供的《觉行慈航》等六册韵味无穷之现代佛诗文本,让我有缘在近十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成为他的佛诗的探究者。与此同时,还应感谢包容冰先生的为拙著筹谋出版而辛劳;感谢诗人俊明等文朋诗友对拙著的倾情“关注”,让我有缘着重介绍了探究诗人包容冰佛诗之“波澜不惊”的过往、难抑的感悟及生活的花絮;感谢家人、乡亲、同学、朋友与出版社诸君尤其是责任编辑陈和友先生、责任校对周行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倾心助力,若是没有他们的和风丽日,就没有这本鉴赏评论集《包容冰佛诗赏异》面世的机缘……
  当然,此书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物,有自然的色调和诚挚的姿态,也有沉迷的杂音和幽谧的暗影。若是觉得有不如意处,敬请不吝赐教!
2019年2月 10—12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