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馨到感伤的情感变奏
——读大连点点诗《不说话的时候,她就笑》
严格说来,大连点点的这首诗比较平实,算不上特别抢眼。换句话说,它既不先锋,也不时尚,甚至可以说有些“老土”。但其闪光点也显而易见。比如人物形象的刻画、气氛的营造、诗意的陡然逆转等等。我之所以推荐该诗,并为之撰写读后感,也正是居于这些原因。
大连点点善于捕捞生活中的小喜悦、小温暖,以及小伤悲和小疼痛,并将其文火熬制成诗。因此,读大连点点的诗,没有烈酒的刺激感,也没有快刀刺入的锐痛感,而是给人一种棉质的温暖,丝绸的爽滑,或秋晨薄雾般的清愁。
大连点点说,她的“小诗都太小了,但我希望能在‘小’里抽出几缕‘强韧’的丝来,进而积攒一点丝绸的味道。”
这句话用来概括她的许多诗,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不说话的时候,她就笑》就是这样一首“小诗”,既有生活的小温馨,小幸福,也有可能失去这些小幸福、小温馨的淡淡的隐忧和失落。该诗如电影蒙太奇一般,截取了生活中极小的一个片段,然后加以浓墨重彩的勾勒、描绘和渲染。通过极为生活化的叙述、铺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小百姓”日常的生活图景。透过诗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话痨”家庭妇女,在一天的劳碌基本结束后,晚上终于可以停歇下来,终于有机会喋喋不休,“把攒了半肚子的话,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她”的倾诉对象却不领情,甚至很不耐烦地以他特有的方式应付着她的唠叨——“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哼哼哈哈地摇头点头”。
寥寥数笔,诗中主人翁形象和温馨的生活场景,顿时活脱脱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文字功底和表现力由此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诗人的思路并未顺着读者的思路往下延伸,一泻千里,而是戏剧性地暂时作了收束,并对那个无动于衷的“木头人”改变了进攻策略,“五分钟坐在他的左边/六分钟坐在他的右边/不说话的时候,瞅着他的脸笑”,一个有些孩子气的顽皮的女人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如在目前。夫妻间甜蜜温馨的情景及诗意的氛围也被推向了高潮,读者也情不自禁随着诗中主人翁的甜蜜温馨而甜蜜温馨,并发出会心的微笑。
但世间万物,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始终无法逃脱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当“她”极尽顽皮之能事,与自己心爱的人甜蜜嬉戏之余,一个隐忧也随之袭上心头——
他是否知道
有一个敌人,早晚会把这一切带走
最后这两句诗不亚于一个响雷兜头炸响——让人在悚然一惊的同时,一股苍凉感也瞬间袭上心头,它给人内心带来的冲击,不亚于一次轻微地震。那个温馨甜蜜的画面随之戛然而止,扔给读者的,是人生短促,美好难留的慨叹和忧伤。
诗人委婉含蓄地暗示人们,不要哼哼哈哈地应付那些流水一样的唠叨,正是无数个这样细微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构成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人生,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抑或也是幸福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人生苦短,幸福易逝,我们才要倍加珍惜,懂得感恩。否则,当这些鸡零狗碎的小幸福,小温馨一朝被那个冷酷的“敌人”一把掳走,我们将追悔莫及,遗憾终生。
《不说话的时候,她就笑》一诗语言平白,如话家珍,与诗旨契合无间,相得益彰。对生活场景的呈现如高画质的视频镜头,直呈读者目前,颇具现场感,让人可亲可感。诗歌原本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也不是其特长,但必要的人物刻画可以增强诗作的表现力与亲和力,如该诗中的人物形象就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该诗采用了诗意陡然背离的手法,前面绝大部分诗行极尽铺呈之能事,叙写爱人间甜蜜温馨的“陈芝麻烂谷子”,牵着读者的鼻子走,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诗人设置的“陷阱”,直到诗作的最后两行,意指突然发生逆转,读者甚至来不及刹车,就落入了“陷阱”,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效果,诗作的张力和想象空间得以完全打开,使得读者在受到思想震撼的同时,又获得了某种启示——
那个阴险凶狠的“敌人”就隐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可能将我们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劫走,我们不能不时刻提防着!
不说话的时候,她就笑
文/大连点点
晚上,她喋喋不休
把攒了半肚子的话,絮絮叨叨地
说了一遍又一遍
他一边看电视
一边哼哼哈哈地摇头点头
有那么一会儿
她收住了河水一样的话头
五分钟坐在他的左边
六分钟坐在他的右边
不说话的时候,瞅着他的脸笑
他是否知道
有一个敌人,早晚会把这一切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