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自然与哲思间挖掘诗心

——读散皮《茶卡盐湖》(组诗)

2025-05-21 18:10:48 作者:周永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凭借自然与心灵交织的意象运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虚实相生且暗藏哲思的创意表达,以及雄浑与细腻并存的诗风建构,散皮的《茶卡盐湖》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丰富立体的诗歌世界,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周永,祖籍山东禹城,诗人、书法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诗在线山东频道站站长,山东诗人书画研究院院长,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出版诗集、散文集《呐喊》《诗海扬帆》《走过雨巷》《一读一悟》《周永散文选》《周永短诗选》等;主编《中国首部微信诗选》《山东诗典》《十诗人诗选》《山东省第21届作家班作品选》系列年度选本等10多部。2017年获第二届山东诗人年度诗人奖,2019年入选中国新诗百年百位网络诗人,2023年获长河文学奖优秀诗人奖,2024年8月获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

———————————

  在当代诗坛这片浩瀚星空中,众多诗人如繁星闪烁,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他们在创作理念、方式以及个人元素的融入上,都展现出鲜明的差异与个性。诗人散皮,便是其中极具辨识度的一颗。他以独特且别具一格的诗风,成功吸引了诗坛的目光,收获了读者的喜爱。其诗歌不囿于传统框架,不追逐流行的花哨技法,敢于大胆想象、突破常规,意象丰富多变,始终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特别是他游历茶卡盐湖后创作的《茶卡盐湖》(九首),更是集中而全面地展现了他的诗歌思想、创作精神与情感表达,无论是诗歌意象、写作特点,还是语言风格,都令人赞叹不已。

  与散皮相识已久,特别是近十几年间,我们与启代先生一同,为长河文丛、中诗在线和长河诗群的作家诗人做了诸多事情,频繁的交往让我们情谊深厚。我对他的许多诗歌作品也颇为熟悉,因此,我想从诗歌的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创意表达、诗风建构这四个维度,谈谈我对《茶卡盐湖》(九首)的感受和体会,以《自然与哲思间挖掘诗心》为题,希望能将其中的精妙之处阐述清楚。

  首先说,自然与心灵交织的意象运用。散皮的诗歌创作,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细小、平凡的物象,将其转化为独特的意象。城市里的泥土、马路、种子、窗户、镜子等常见事物,在他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这些看似普通的意象,能让读者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全新的意义与价值。

  青海的茶卡盐湖,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散皮巧妙地就地取材,选取青海湖上空的白云、丹霞的斑斓色彩、鸣沙山的沙粒、莫高窟的冥想、青海湖边灵动的鼠兔,以及被誉为“天空之境”的神奇倒影等作为核心意象,生动地挖掘出茶卡盐湖的独特魅力。在《天空之镜》中“从一朵茂盛的白云开始,擦拭着梦寐以求的镜子,高于天空之上”,这里的白云,既是纯净、高远自然景象的代表,又仿佛是一种精神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纯净、超脱境界的不懈追寻。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生动呈现,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映射,为诗歌增添了空灵、缥缈的美感。

  散皮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他不直接地表达情感或思想,而是通过意象的象征层面来含蓄地传达。“盐”这一意象在多首诗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在《天空之镜》里,“从未见过的颗粒,硌疼你的眼睛,望不透最深的盐洞”,盐的颗粒感与深邃特质,既描绘出茶卡盐湖独特的物质形态,又隐喻着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的刺痛与未知。同时,“盐”还紧密关联着当地的地域特色,成为茶卡盐湖的标志性符号,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与自然特质。“风”在这组诗中也是他极为重要且运用精妙的意象。在《鸣沙山听风》中,“每一颗沙子,都知道风的走向”,风赋予了沙子的动态,象征着一种神秘莫测却又强大无比的自然力量,同时也暗喻着生活中那些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无形能量。

  其次是,语言特色的简洁精准。读过散皮《面壁集VI》《日常事物》《时间之虫》和《镜子里的影像谋杀了我》等作品的读者都能发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诗歌创作的一大亮点。他的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极具表现力,既不刻意堆砌华丽辞藻,又能精准地传递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在遣词造句方面,他大胆创新,常常运用独特的词汇组合与语法结构,营造出一种陌生化效果。这种陌生化并非为了让诗歌晦涩难懂,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感。同时,他的诗歌语言还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通过巧妙安排停顿与韵律,使诗歌在朗读时产生独特的音乐美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与现场感染力。

  在《茶卡盐湖》(九首)这组诗中,散皮的语言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青海湖边的鼠兔》里,“草原,被我们挖得支离破碎/但我们不咬人,不吃人/只是翻翻土,松松青草的筋骨”;《翡翠湖》中“弯曲的天空下,命运/不动声色铺展开来”;《菩提花开》里“站在菩提树下/阳光透过叶间的空隙宣泄而下/光影的明暗浮动之间”;还有“那些堆积成山的沙子/是风也除不尽的余数”、“天空蓝得找不到杂质,找不到历史漫漶的/倒影”等诗句。

  散皮的诗歌语言善于在口语的质朴与哲思的深邃之间找到完美平衡。他凭借看似随意的意象组合与跳跃性的句式,构建出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让读者在贴近生活的文字中,深切感受到生命、时间与存在的厚重。这种“以小见大、以浅见深”的语言风格,既保留了诗歌的艺术特质,又赋予他直击人心的强大力量。

  第三是,创意表达的虚实相生与哲学思考。诗人散皮的诗歌创意表达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语言张力和哲思维度,打破常规的审美惯性,在日常经验与超验想象之间构建出充满诗意的空间。《茶卡盐湖》(九首)在创意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便是虚实相生。一方面,他对景物进行细腻入微的写实描绘。如“远处山顶上起伏的雪线,好像白云停止了飘飞,捂住经年不化的寒凉,不肯惊扰山下的牧人,牦牛和白色羊群”(《过路祁连山,初见青海》),生动地勾勒出祁连山雪线、白云以及山下牧场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另一方面,他又融入大量的想象与感悟,使诗歌从现实过渡到虚幻。像“每一座山的底下,都埋藏着另一座山,每一丛光芒闪耀的雪线,都有放牧者,在后面”,从眼前山与雪线的实景,延伸出对表象之下未知事物、对事物背后隐藏力量的思索,拓宽了诗歌的深度与广度。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考。如“在翡翠湖,色彩纷呈的水池,各自成团,就像人类的部落,相聚成族”(《翡翠湖》),以翡翠湖水池的形态类比人类部落,深入探讨个体与群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种哲思并非生硬地说教,而是自然地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与情感抒发之中,引导读者在感受诗歌美感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四是,他的诗风建构雄浑而细腻。在诗风建构方面,散皮不拘泥于传统的固有模式,而是根据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建构形式。有的诗歌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的顺序推进,层次清晰分明;有的则运用碎片化建构,打破常规的逻辑顺序,通过跳跃的意象与片段,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张力与神秘感。这种建构布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收获新的惊喜与感悟。

  《茶卡盐湖》(九首)在风格建构上,兼具雄浑大气与细腻婉约之美。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展现出雄浑壮阔的一面。如“一望无际的青棵中央,有几座新坟格外醒目”(《过路祁连山,初见青海》),短短几句便勾勒出祁连山脚下开阔、苍茫的场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体现出自然的广袤无垠与生命的渺小,营造出雄浑的氛围。而在情感抒发与细节描写之处,又尽显细腻。如“如此敏感,胆小与警觉,像我一样,不敢触及生存的现实”(《青海湖边的鼠兔》),将自己的情感与鼠兔的状态相联系,细腻地传达出对生存现实的某种畏惧与无奈情绪。在描写景物细节时,如“那些被雕刻的石头,一样喘着粗气,又被来往的观摩者,吸入肺腑”(《莫高窟之树》),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刻画石头的状态,展现出诗人对莫高窟的独特感受,使诗歌情感层次丰富,韵味悠长。

  总的来说,散皮的《茶卡盐湖》(九首),凭借自然与心灵交织的意象运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虚实相生且暗藏哲思的创意表达,以及雄浑与细腻并存的诗风建构,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丰富立体的诗歌世界。从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在自然与心灵、哲思与精神之间的不懈探寻,以及他对世界独特的感知与深刻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附原诗:

从一朵茂盛的白云开始(组诗9首)
文/散皮


1、过路祁连山,初见青海
 
一往无际的青棵中央
有几座新坟格外醒目
她们似乎围坐在一起
谈论头顶上正在飘动的白云
 
远处山顶上起伏的雪线
好像白云停止了飘飞
捂住经年不化的寒凉
不肯惊扰山下的牧人,牦牛和白色羊群
 
每一座山的底下
都埋藏着另一座山
每一丛光芒闪耀的雪线
都有放牧者,在后面
 
“更遥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2、再看五彩丹霞
 
戒烟已经许多年,想不起
什么时候大地烫下五彩疤痕
被烟抽走的面孔
留下深浅不一的沟壑和色彩
仿佛生命的台阶拾级而上
她们熟了,一粒粒斑驳的浆果
似有若无的蒸腾中
颤颤摇晃在枝头,不知
表征了肯定,还是否定
天空蓝得找不到杂质,找不到历史漫漶的
倒影
何不让时间来一次回流
把腐烂的泥土,堆回岁月溯上的山顶
让一圈一圈的涟漪
再次泛滥
我点上一支烟,回头再看絢彩丹霞
 
 
3、鸣沙山听风
 
每一颗沙子,都知道风的走向
每一次顺风启动,都有彼此驱赶的力量
风鸣悄然响起
我知道,一种毅然奔赴千年未变
 
倾听沙粒的风声
观望闪烁于沙粒表层的云卷
我看见,光芒闪耀之处
泉水依旧沉云夺日
 
那些堆积成山的沙子
是风也除不尽的余数
恍若岁月用旧的星辰
今天落入尘世
 
 
4、莫高窟之树
 
我们在莫高窟旁的树下喘息,躲避
沙漠反射的滚烫
那些被雕刻的石头,一样喘着粗气
又被来往的观摩者,吸入肺腑
其实,美女们飞与不飞
不是我们关心的事物,即使大佛
累得只剩筋骨
时时刻刻为历史活着,只为讲述历史
那站在峭洞中的石头,也没有找到
更好的词语描述自己
暗昏中的冥想
或者色彩鲜活的呼吸
如何一行一行
见证我们此来的目的
 
水滴的圆润,从佛眼流出
 
 
5、天空之镜
 
其实,茶卡盐湖只是一个影子
从未见过的颗粒
硌疼你的眼晴,望不透最深的盐洞
也没有远山的浮萍
从一朵茂盛的白云开始
擦拭着梦寐以求的境子,高于天空之上
有人推着他的盐耙,从一个圆
划到另一个更大的来回
让我听着盐的呼啸
苍白之物的掉落声,簌簌不断
面对长天
难道我也会幻视幻听吗?
我感兴趣的是小火车,和
窄窄的轨道
把我们从来处,载回去处
 
 
6、青海湖边的鼠兔
 
如此敏感,胆小与警觉
像我一样,不敢触及生存的现实
挖了一洞
挖了一洞
又挖了一洞生长蕃衍的回路
只为躲过俯冲而下的天敌
 
你我都是有害之物
草原,被我们挖得支离破碎
但我们不咬人,不吃人
只是翻翻土,松松青草的筋骨
就这样,我们依然改变不了
被命名为易危动物
 
 
7、翡翠湖
 
生命的色彩,亦复如是
不同的深度呈现不同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衬托不同的高度
 
在翡翠湖
色彩纷呈的水池,各自成团
就像人类的部落,相聚成族
 
弯曲的天空下,命运
不动声色铺展开来
成为色彩的一部分,呈现独自的影子
 
而你
“只需为自己留一条进去的路”
 
 
8、夜宿德令哈
 
高原的反应,呼吸变得急促
本来可有可无的空气
就像须臾不能分离的爱人
没有什么景致能够分心
仿佛德令哈的夜色,天然有一道缝隙
意念沉入其中
捞不起,空气托不住的风月
说好的找一个酒馆小酌
与另一个同龄的诗人,隔年代对饮
说好的谈一谈姐姐的念想
今夜,我们不关心她是不是衰老
 
可是,德令哈
在这翻滚的浓夜之下
我们既没有漫步你的街道,也没在
海子博物馆瞻仰那位失眠的诗人
一群人匆忙路过
飘过重重的迷雾
德令哈的夜,天然有一道缝隙
里面住着另一个宇宙
 
 
9、菩提花开
 
一阵迎面而来的风,穿越
肺叶的支径
前来塔尔寺打卡留影的人,突然驻足
仔细品味内心的变化
它认出了生活中捕捉不到的味道
他的样子,刻上我的视网膜
只见
路旁的枝叶摇晃起身子
沙沙的宁静,围在周边
不禁痛上一痛:
站在菩提树下
阳光透过叶间的空隙宣泄而下
光影的明暗浮动之间
我们与菩提花一样,沉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