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顾艳新著长篇小说《丛林之歌》出版

2025-07-28 作者:美讯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顾艳,一级作家,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原杭州大学),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探寻另一个自己:写作与时代的交汇

顾艳

  《丛林之歌》是我的最新长篇小说。对我来说,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一种疼痛中的自我疗伤,更是一种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我一直希望在题材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努力写出更贴近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于是我站在北美的土地上,回望和凝视故乡杭州的方方面面,却有了一种从前没有的感受。
  这部小说,聚焦于20世纪末国企改革背景下的杭州都市生活,交织着家庭的悲欢、生存的挣扎和理想的碰撞。我曾经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当时为了做研究,经常要深入木雕厂、绣品厂、香料厂等调研,这些亲历基层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日后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也逐渐融入了我的小说创作之中。
  《丛林之歌》的主人公李丛林,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企业改革者。他用尽心力将濒临倒闭的凯丽厂带回生机,却最终积劳成疾。这既是对改革年代典型人物的致敬,也是在探讨个体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做出抉择。
  与此同时,我也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些“失衡”的人物,比如范柳刚与贾小燕。他们在物欲的驱动下走向道德的边缘,成为那个年代的另一种注脚。而像余蒙蒙、胡梦娴这样的女性角色,则在情感与伦理的拉扯中坚持追寻自我,哪怕代价是痛苦或牺牲。我希望通过这些人物呈现复杂的情感结构,也让女性的精神挣扎和内在成长被更多人看见和理解。
  写作对我而言,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也是一场与灵魂的对照。新世纪伊始,我写过一首诗《苍茫大地》,其中一句是:“我弯腰与大地融为一体,公元两千年,我对生命更加刻骨怀念。”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眷恋,也是我写作最深的动力。
  那个年代已过去了二十多年,无论我,还是我笔下的人物,都走过了命运的坎坷与光亮。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仍然有亮光、语言仍然有温度;那么人生的每一天,都是重新出发的起点。我将继续探寻“另一个自己”,也期待自己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名家推荐语:
  
  《丛林之歌》叙述了一个男人和企业改革的故事,思索中国人何去何从,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完善心灵之道。小说力透纸背地折射出觉醒意识,阐释人生“倒退”的秘密,从而在生命深处重新出发。顾艳为当代文学注入崭新的内涵和独特的情怀,也为自己多年的创作之路,写出了人性深度的又一个有力文本。——陈思和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
  
  国企改革曾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震动,也是对人心的一次拷问。顾艳站在异国土地上,回看中国的这场震动和拷问,她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里的人和景并没有改变,顾艳的视野却变成广角的了,她的胸襟也开阔了,她的文字也多了些温润。——贺绍俊(著名学者,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丛林之歌》追忆开放以来痴男怨女在物欲、情欲横流中的沉浮起落,身世漂流、生离死别。顾艳叹人事沧桑,问乡关何处,览东西艺术时尚,发民俗工艺幽情,写凡人之壮怀与鄙陋,让人耳目一新。——王斑(著名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顾艳的小说以情胜,写人写事,最终都将归结为情。这种情感在她的心里郁结数十年,如多年醇酒,愈久愈浓,愈久愈烈,喷薄而出,香透纸背。——解玺璋 (著名学者,北京同心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内容简介:

  顾艳的《丛林之歌》是一部深刻书写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生活困境与精神危机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又交杂着家庭的生离死别,个人的情感迷惘,都市的迷幻物欲,理想的不懈追求等,构成了都市生活的情感画卷。故事以余蒙蒙一家三口为中心,讲述了哥哥失踪、夫妻失和、事业动荡等相继发生的事件,打破了原本平静却暗潮涌动的生活节奏。男主人公李丛林临危受命,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国企化妆品厂,在家庭责任与职业理想之间苦苦挣扎;女主人公余蒙蒙在情感、亲情和自我认同中不断摇摆,一次次回望,重新审视爱情、婚姻与身份。小说笔法细腻,情节紧凑,通过对婚姻裂痕、亲情断层、职场竞争与女性成长的描绘,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普通人面对崩塌与重建的真实状态,唱出了时代的痛感与个体的挣扎。
  
  顾艳,一级作家,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原杭州大学),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世纪90年代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夏威夷大学做访问学者。曾获“浙江1949至1999五十位杰出作家”称号。2009年至2012年访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并被斯坦福大学东亚系邀请做以《历史叙事与文学虚构——辛亥革命的前世今生》为题的文学讲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杭州女人》《疼痛的飞翔》《荻港村》《辛亥风云》《唐人街上的女人们》;小说集《无家可归》《九堡》;诗集《风和裙裾穿过苍穹》《顾艳短诗选》;散文集《欲望的火焰》《岁月繁花》;学术研究著作《让苦难变成海与森林——陈思和评传》《译界奇人——林纾传》;以及译著《程砚秋与现代京剧发展研究》等,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疼痛的飞翔》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入围)奖、《唐人街上的女人们》获第四届世界华人文学奖,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首届孟姜美散文奖,以及其他数十种奖项。曾是浙江文学院合同制专业作家,后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现任北美作家协会理事,学术部主任,居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