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诗歌大展:却悔
抽离
总得要学会告别
比如告别夜晚的光影迷离
告别清晨的阳光造访
告别土坷垃里老泪纵横的母亲
风把一张碎纸片吹到我跟前
我不敢弯腰去捡
它该自由
要什么归宿
无题
回家的路上
我一直纠结着隔壁老头的棺木
是棕色还是褐色
纠结排头的第一颗钉子有没有敲进去
万一钉子压根就不想被敲进去呢
钉子会疼吗
这个死老头
一生到头穿的破破烂烂
终究是在棺木里第一回穿戴整齐
纸花漫天
抬棺木的人心不在焉
秋风一阵阵扫过
吹皱了每一寸土地
再没有什么比秋风更催泪的了
再没有什么比秋风更残酷的了
我看见
刨土的人在秋风萧瑟里咬紧了牙关
突然哽咽的时刻
可能是一块鱼刺卡住了喉咙
可能是对门的女人每日各不相同
近日 我总有许多突如其来的时刻
想说又羞于启齿
想写又断了念头
我想来想去
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重复
万一我死了
谁能证明我活过
万一我哽咽的 事物
最后都只是一场没有发生过的白日梦
我该用怎样的标点符号和陈述句
以此让多年后为我扫墓的人
在清冷的柏树下
再多做几分停留
童年
小时候
爸爸打我的时候
乌云总是布满了头上的天空
我的妈妈被悲伤笼罩
我一次次懊恼 悔恨 挣扎
一片片拾起 碎片 残渣
试图着拼凑
奶奶过世后就再也没有人阻拦
多年来重复做一个梦
我总是一瘸一拐
流着泪呼喊
多想
什么也没有破碎
什么也没有还原。
默认
我最不喜欢 跳过秋季的沉默
翻山越岭到达凛冽的冬
就像我不确信
树叶的飘落只是为了完成季末的使命
我最喜欢 我们柔声细语的谈论
欣赏 树叶的影子摇曳在墙上
求证那些我们就快要抵达的远方
每一次言语都得以慰藉
每一次融化都得到淬炼
等到了冬天
我要和你围坐在炉火旁
听火钳拨弄火星的声音
闻柴火燃烧的气味
没有人会一遍遍询问
火膛里最短的柴禾
究竟是在怎样的深夜做了决定
洗碗随想
下雨了
暴风席卷了整个厨房
于是 洗过的碗又要重新洗一遍
白了 白了
小家伙在旁边高兴的叫喊
他把搓出来的泡泡认作棉花糖
我歪着头 细细的想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能像碗一样
脏了洗一洗
就白了呢
错觉
想念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它总是在离别面前不遗余力
比如你说起多年前错过的一场晚霞
我却恍惚 觉得当年错过的是一场雨
我们小心翼翼的捧着彼此
一辈子都在害怕来不及
我没有杀人
凌晨三四点的街灯
盯着看的人都愣了神
他们高谈阔论
贩卖孤独和灵魂
自由的人笑出了声
摔碎了酒杯
摇摇晃晃
出了城
唯独衣衫褴褛的
乞丐高举着
煤油灯
叫嚣着
我没有杀人。
隐约
我从一个梦境走向另一个梦境
骑马的人都变成了驴子
一些恶意
在清晨醒来
皈依
叶子簌簌抖落尘泥
一个人朝另一个人 交出自己
好梦无人认领
呼吸 灼热
喷湿 雪白的颈
迟早
雷鸣
够了吗
喋喋不休
之后
的
一句
够了
缓释了
所有的
热情
聋子打了
哑巴一巴掌
指望他能
哭出声。
用笔养一个漫长的梦
创作谈:
写字将近十年,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无论何时,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最开始喜欢上写字是在初二,在并不乐观的家庭环境和大环境下,人往往容易变得敏感甚至是堕落,好在我属于前者,那时我会在纸上写一篇篇稚嫩的言情小说,写一本又一本厚重的不敢见人的日记,独享自己内心世界的小秘密,在感性与理性中来回切换。
写诗我是半路出家,不够专业,没有接受这方面的熏陶,眼界不够开阔。纯粹是因为热爱和敬佩,诗在我心中其实是一块特别神圣不可被亵渎的领土,在我看来,写诗是我做过的唯一一件美好的事,它是自我内心情感的持续性输出,握着的笔是一针一线,密密麻麻的针脚,有条不紊的穿刺,让你动弹不得。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坚持写字?我想大概是因为热爱,即使身处泥泞的热爱,即使食不果腹的热爱,即使路遥马亡的热爱。
高中班主任曾评价我是一个内敛的人,在生人面前我常常会感到拘谨,我的嘴巴不如我的笔头会说话,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保持沉默的,这些好的、坏的作品,也就是在无数个沉默的片刻堆砌起来的缝隙里留下的结晶。
正如许多人所说,写诗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孤独到有时候都害怕直面内心,害怕去感受那字里行间的血淋淋,害怕与自己正襟危坐的对话谈心。
我写作的灵感大都来源于周遭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但糟糕的是我意识到自己还原事物本来面貌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学不会精准的用词,学不会精雕细琢,学不会一刀刀下去把那一个个干瘪的字变得鲜活有心跳。
死气沉沉的写作是我最害怕的事情。
我的生活非常单一,且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每天三点一线,局限在一个城市里,所以我写不出来多元化的东西,写不出来血肉模糊的场面,甚至写不出来小范围的爆炸。
我的原则是尽力,我的本意旨在抒情。
写诗不仅仅是吐露苦难,歌颂真善美,向往自由的灵魂。
同样也是一场自我内心的救赎。
我仅剩不多的元气,活泼,交给了生活。
那些阳春白雪,那些无法言说的,那些沉重的、别扭的情感,我都交给了写作,交给了时间,由它来打磨苍白不喑世事的我。
我喜欢读那些能"穿肠"的现代诗歌,但我更容易被耐读的、描写生活小细节的诗歌所打动,比如懒懒的那首《高潮》:"她看最开始下来的水总是会向四周退开/呈现一朵花的边缘/花心的那个部分/她也看见裸露的盆底,那是它们腾出位置/她知道爱/总是先要推开/然后温柔地包围/",这种看似软绵实则强劲有力的诗更能瞬间击垮我的内心防线。
优秀诗人他们一般有着超前的意识,往往能取独特的视角进行创作,读来让人身临其境,刀刀剜心,那么,其实怎样才算是一首好诗?
我认为,好诗应该是具有多重的特点,语言精湛,思想超前,风格独特,情感细腻,令人耳目一新,好诗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尘土的掩埋,不管过了多久,都想让人一读再读。
坦白来说至今我也没能写出来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好诗,一首诗的优劣无法用肉眼判断,你得用心感受,矛盾的是每个人感受的层面又不相同,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又各不相同,所以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
写出一首好诗是我的梦想,是漫长岁月里我的一种精神支柱。
跨过历史的长河来到现在,"诗人"这个词离我非常的遥远,不是所有的分行字都叫做诗,于是我那些无数个熬红眼眶的深夜,无数个抬头看不见星星的窗前,无数个活跃在电脑屏幕上的一串串字符,无数个笔头划破纸张的片刻,锻造出来的是诗还是自以为诗就难以定夺了。
好诗带给人的疼痛是由内而外的,是一阵阵的痛,从第一行到结尾最后一个字,让你读完后仿佛内心开始一场地动山摇,像筛子一样抖落出细微的粉尘来。
好诗又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把单调乏味的琐碎刻画的栩栩如生,在阳光下,我们能看见字字句句里抖落的"金子",它们自由灿烂的发出柔和的光芒。
我是一个非常平凡又普通的俗人,一路走的很缓慢,像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但是我不会后退。
我愿意把我全部的热血全部的青春交给写作,交给写诗,哪怕到最后只能换来一次沸腾,哪怕最后都是徒劳无功。
我心甘情愿,"诗人"这个词需要我努力好多好多年。
于我而言,每次在最后一个字画上的句点,那种欣喜,那种成就感,够我用来对付这空洞、残酷的生活好长一阵子。
这样已经很好了啊。
《最高の离婚》里面,亚以子奶奶说:“跟彩色铅笔一个道理,重要的东西总是最先消失。”我那么那么喜欢写字,诗歌就相当于我的蓝色画笔,一开始我用它拙劣的画大海,画天空,画人世冷暖,世俗情怀,画残酷命运,画不公,画无路可走的明天,直到它最后只剩下一些可怜的蜡屑,往事就再也回不去,拥有往往是失去的开始。
我拥有了对这个世界不一样的感知与情怀,拥有比常人敏感的心思,拥有细腻的情感,拥有了矛盾异于常人的躯体,拥有了在写字冗长的河流中坚持划桨的耐心。
就注定了我将要失去一些东西。
我在许多方面斤斤计较,固执己见,偏执且不轻易认输,是因为我的人生只有这一盒彩色铅笔。
开什么玩笑,我不能没有蓝色,我不能没有诗歌,我不能没有笔和纸。
即使从始至终我一直是最微小、最不被人注意到的那粒灰尘。
前路漫漫,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