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嫘祖故里颂母亲

——在“洋母亲节”呼吁“中华母亲节”

2024-05-12 作者:于小高 等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洋母亲节”来临,一组怀念母亲的诗歌朗诵在近一个月之后,重新激荡起泪水的涟漪,让人们重新呼吁在农历三月初六嫘祖生日设立“中华母亲节。”

  

诗诵慈母 催人泪下
 

  2024年5月12日,“洋母亲节”来临,一组怀念母亲的诗歌朗诵在近一个月之后,重新激荡起泪水的涟漪,让人们重新呼吁在农历三月初六嫘祖生日设立“中华母亲节。”

  今年4月13日,在嫘祖拜祖大典之际,中国西平中华母亲颂第九届诗歌朗诵会在嫘祖故里河南西平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当地观众挤满了西平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

  朗诵会上,全国十佳青年朗诵艺术家隋源精彩演绎中国诗歌春晚总导演屈金星的诗歌《怀母三章》,感动得现场观众潸然泪下。

  大幕拉开,一束被夕阳染红的白色芦花颤抖地摇曳在屏幕上。

  隋源闪亮登场,委婉深情地朗诵屈金星第一首诗歌《芦花枕》:“芦花飞雪时/我无法回到故乡/妈妈/请您/请您/用故乡的芦花/絮一个软软的芦花枕/邮来/连同一枝/新割的芦管。”

  缕缕乡愁随着朗诵在现场氤氲流淌。

  “枕着芦花/含着芦管/我就回到故乡/一吹再吹/童年的那支曲子。”

  隋源沉浸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在乡愁里。台下的观众也步入诗一般的乡愁里。

  接着,她开始朗诵组诗的第二首《母亲的青丝也花白如芦雪》。

  如果说,第一首诗充满的是淡淡的乡愁,第二首时则充满了深沉的沧桑。两首短诗,跨度30年,青丝变成白发。

  “芦花又飞雪了/又老又病的母亲枯坐在轮椅上/手枯如芦柴/她再也不能絮软软的芦花枕了。”

  舞台上,隋源对诗歌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她时而委婉深情,时而告白抒情,时而仰天呼号:

  “母亲的青丝也花白如芦雪/而奶奶如雪的白发/已经化作庄稼地里的黑土。”

  突然,隋源的眼里恍然有泪光,朗诵的声音陡然充满了凄然:

  “黑土沟畔的芦田里芦花如雪/恰如母亲的白发/那枝童年的芦管吹出/思乡如血。”

  是啊!芦花飞雪,老病的母亲枯坐轮椅,手枯如芦柴,奶奶的白发已经化作黑土,童年的芦管吹出的音韵怎能不思乡如血?!

  全场观众屏住呼吸,有人在悄悄地擦眼睛。

  稍顷,屏幕上闪现第三首诗歌题目《返青的芦芽是母亲九泉之下的回信》。

  隋源声音顿时充满悲怆:“妈妈/一旦阴阳两隔/我们再也/联系不上您。”

  “我们只能给您’写信’/用一沓沓黄表烧纸/头七、二七、五七...../可依然收不到您的回信。”

  突然,她声音陡变,诵声含悲。是啊!用一沓沓黄表烧纸给地下的母亲写信何等悲痛啊!

  观众席上,有人红了眼圈,有人饮泣。

  接着,她声泪俱下,开始投放“催泪弹”:“清明,我蓦然看到您墓畔沟里/返青的芦芽是您九泉之下的回信/芦根纵横的地下互联网上/浸透了您的叮咛和泪滴。”

  诵毕,她悄然离去,而观众沉浸在诗里,偶尔有人取下来眼镜,擦拭镜片。

  久久地,演出现场鸦雀无声。突然,在长时间沉默之后,观众席爆发出的如潮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终于,有人开始忍不住掩面啜泣、有人泪流满面、有人泪崩泪奔.....
 

娘亲舅大 寻根姥家

  这里不得不介绍当天出席活动的几个特殊嘉宾:诗歌的作者屈金星的二舅何德明、张运新夫妇,三姨何凤兰,四姨何春兰。他们就坐在外甥附近的座位上。

  闻知外甥回来,二舅何德明、张运新夫妇专程从郑州赶到现场。三姨何凤兰、四姨何春兰也从县城赶来了。因为每年的嫘祖拜祖大典是西平老百姓必然参加的精神文化的盛典。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也成为老百姓关注关心的高雅艺术活动。

  事先,他们并不知道演出什么节目,当听到隋源的朗诵,他们感动了。

  二舅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四姨上过高中,他们自然能理解诗意。听着朗诵,二舅和妗子眼泛泪花,四姨的眼眶红了。

  因为时代的原因,当时河南普遍贫穷,相当部分女童没有识字的机会,三姨何凤兰和二姨何翠兰都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她不懂诗词歌赋,不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派,但是,听着外甥写怀念自己姐姐何玉兰的诗歌,听得泪流满面。

  往年,诗人的母亲何玉兰也是诗会的忠实听众。因为在北京住了半年后实在住不惯,她坚持住在老家。每年坚持坐着轮椅和姐妹一起到现场听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

  只是,她自己没有想到,在自己走后,儿子写的怀念自己的诗歌也搬上了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的舞台,一样感人肺腑、一样催人泪下——只是她自己再也听不到了。

  诗歌作者屈金星说,回眸望去,当年,停放母亲轮椅的过道还在,只是空空的过道上再也找不到坐在轮椅上静听诗歌朗诵的母亲。但我坚信,她的灵魂还在现场听诗!她肯定收到了我们一沓沓用黄表烧纸写给她的信。而且,九泉之下的她肯定用枯如芦柴的手,颤抖着用芦根做成的笔给我们写回信,正如诗中所写:

  “清明,我蓦然看到您墓畔沟里/返青的芦芽是您九泉之下的回信/芦根纵横的地下互联网上/浸透了您的叮咛和泪滴。”

  屈金星心里默念道,妈妈,您感天动地的母爱感动得九泉之下的芦根都变成了纵横地下、沟通阴阳两界的超级虚拟互联网!返青的芦芽是您九泉之下的回信,上面浸透了您的叮咛和泪滴:大孙子和女友定婚了吗?二孙女、小孙子今年该高考了吧?再烧纸的时候,你等着我们报告您好消息。

  ——确实,母亲自己再也听不到了儿子写给自己的诗了,但是,她的兄弟姊妹代她听到了。

  演出结束之后,中国书协会员、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王文恺书写的20米书法长卷《怀母三章》被演员们簇拥在舞台上合影。随后,屈金星、王文恺将书法长卷赠给了二舅何德明、舅母张运新夫妇。二舅何德明接过书法长卷,红着眼圈说:“金星,刚才听隋源朗诵你写给你妈的诗歌,我和你妗子听了都忍不住落泪。不过想想你写这么好的诗歌怀念你妈,我也感到很欣慰。这礼物我得好好珍藏。”

  是啊!舅舅怎能不落泪呢?“长姐如母”。外甥的诗里写的是从小待他如慈母般大姐啊!

  而今,长姐已经长眠九泉,听着外甥怀念母亲的诗句,舅舅、姨姨怎能不潸然泪下?

  过了一段时间,二舅专门发来微信说:“金星,回来后,我和你妗子仔细看了你写的《怀母三章》以及《嫘祖赋》,情不自禁地想你姥姥慈祥的音容笑貌。您姥姥一生清操持家,以身为范,虽无文化,美德留传。希望您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你姥姥和你妈在九泉之下有知,也不致牵肚而挂肠。泣撰数语,聊表衷肠。”

  作为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二舅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是,依然自强不息,数十年如一日,钻研中医,很多古代中医典籍烂背如流。数语短信字里行间,颇显古文功底。

  “娘亲舅大,常回姥家”,是嫘祖故里西平的老话。

  屈金星说,母亲的娘家就在师灵镇筛张村,距离嫘祖故里不过十华里。她上初中的吕店已经改为嫘祖镇。三姨的婆家距离嫘祖墓不过500米,站在院子里能看到嫘祖庙。而今,母亲已经长眠地下。九泉之下,她能拜谒到嫘祖吗?妈妈,如果您能拜谒嫘祖,请您一定禀报她,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依然一届届举办,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倡议依然一年年奔走呼号!

  西平是嫘祖故里。嫘祖是轩辕黄帝正妃。从文化上讲,我们都是黄帝后裔,都是嫘祖后裔。西平县是嫘祖的娘家,所以,西平县是全球华人的姥姥家。西平县委书记侯公涛将其浓缩为四个字:“姥家西平。”

  是啊!娘亲舅大,追梦姥家,寻根姥家,常回姥家!谁的一生能不回一次姥姥家?!

 

中华母祖 嫘祖光华


 

  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能够连续九届举办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呢?

  谈到活动的缘起,屈金星说,嫘祖是中华之母,诗歌是文艺皇冠上的明珠,理应以皇冠上的明珠献礼中华之母,献礼普天之下的母亲。我上网百度了一下,网上各种名称的诗歌朗诵会很多,唯独没有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看来,这个巨大的超级钻石品牌就是为嫘祖预留的。在嫘祖故里举办这样的品位高雅的活动,实在是天作之合!

  “由此,近10年前,我和王文恺向时任西平政协主席、主管拜嫘祖大典的王梅军女士建议举办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

  王梅军远见卓识,力排众议,2016年当年嫘祖拜祖大典前夜就举办了首届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

  闻知举办首届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著名朗诵艺术家虹云说,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用诗歌讴歌母亲,太有意义了。她二话不说就欣然同意参演,而且,还带来爱徒、中国新闻奖获奖者郝娟前来助阵。

  朗诵会上,虹云和豫剧演员以朗诵和豫剧融合创新的形式共同演绎了《红灯记》,当时就把演出现场的观众嗨翻了——沙奶奶其实也是中华母亲的优秀典型。

  随着雅坤、刘纪宏、杜宁林、汪葆明等资深艺术家,爱华声、于爱平、黄浦、刘涛、郝娟、左荣等中青年艺术家一届届登台表演,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声誉鹊起。随着冰心、余光中、洛夫、席慕蓉、舒婷、王久辛、马新朝、高金光、胡松涛、萍子、刘海潮、若离、舒然、谢文华、奚家坤、田春雨......等优秀诗人和作品或莅临西平或亮相诗会,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影响日渐扩大。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河南主流媒体连年进行密集报道。

  开始,主办方也担心,诗歌朗诵这种高雅的艺术在县城里是否会显得过于阳春白雪,普通群众欣赏不了,会水土不服,无人问津。

  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第一届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现场挤得水泄不通。第二届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改在西平最大的演出场地上千人的柏城大剧院仍然一票难求——讴歌母亲的诗作,老百姓爱听——千万不要低估嫘祖故里老百姓的审美意识——高雅艺术中国诗词大会不也风靡全国,引发十多亿老百姓的关注吗?诗歌自古就是和老百姓生活血肉相连的文艺形式——人山人海的河南豫剧,其实就是中国诗剧,本质就是诗歌啊!

  某届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上,当地朗诵家演绎知名诗人刘根社怀念故去的母亲的诗作。朗诵家呼地抢天,撕心裂肺地呼喊:“娘!娘!娘!——把现场观众喊哭一片。

  想想也是,还有那种艺术形式比以诗歌献礼嫘祖、献礼母亲更感人、更催泪、更珍贵、更庄严?然而,让人感到万分悲摧的是,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嫘祖!

  嫘祖何许人也?嫘祖是轩辕黄帝正妃,被尊为中华之母。从文化上讲,我们都是黄帝后裔,当然都是嫘祖后裔。屈金星认为,嫘祖贡献主要有五:第一,嫘祖孕育繁衍了中华民族,同时也孕育繁衍了相当一部分人类。第二,被尊为蚕神和服饰之神的嫘祖发明了蚕桑丝绸和服饰,具有划时代意义,完全可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第三,嫘祖具有贤德,辅佐黄帝治理国家。第四,嫘祖和黄帝成婚,爱情婚姻家庭制度得以建立完善。第五,嫘祖跟随黄帝巡视天下,喜欢远足和旅游,被尊称为道神,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旅游之神。而且,今天,所有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嫘祖身上都有体现。因而,嫘祖不但是中华之母、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母亲之一。

  当地为嫘祖文化十数年为嫘祖文化和中华母亲节设立而奔走呼号的学者陈伏生说,然而,嫘祖的凤仪懿德、丰功伟绩仍然不广为人知!虽然嫘祖故里西平年年呼吁将嫘祖生日农历三月初六设立成中华母亲节,但是,仍然抵挡不住每年“洋母亲节”席卷神州大地。

  屈金星认为,毫无疑问,人类所有的伟大无不源于母亲。人类所有的母亲都值得尊敬。中国人过“洋母亲节”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理应拥有自己的母亲节。有中华之母嫘祖这样具有贤德、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的伟大发明家,将嫘祖的生日设定为中华母亲节十分必要!中华母亲节不仅值得中国人过,甚至值得输出到全世界。因为,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嫘祖这样伟大的母亲也十分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他解释说,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我们尊重世界上所有国家、民族的母亲节。甚至,我鼓励各国可以相互引进母亲节。与母亲孕育人类的伟大功绩相比,365天天天都是母亲节都不为过!概言之,我们引进包括洋母亲节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洋节完全可以,但是,相当多的国人却偏偏将嫘祖遗忘,中国唯独没有自己的母亲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值5月12日“洋母亲节”来临之际,希望所有的华人知道中华之母嫘祖的丰功伟绩,理当将嫘祖生日农历三月初六设为中华母亲节!在“洋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中华母亲节“拉流拉票”,我觉得理所应当。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华文化理当“控股”,洋文化理当“配股!”这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尊严。

  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的导演表示,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品牌。

  明年,当第十届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在嫘祖故里拉开帷幕,诗人、朗诵家将以怎样的深情诵赞母亲?对此,我们充满了期待。

  最后,恭祝世界上所有的母亲安康幸福!

  (完)

文图:于小高、刘知白、张学英、周步、邵建军


附《怀母三章》
 
作者:屈金星
朗诵:隋源


《芦花枕》
 
芦花飞雪时
我无法回到故乡
妈妈 请您
请您用故乡的芦花
絮一个软软的芦花枕
邮来
连同一枝
新割的芦管 
 
枕着芦花
含着芦管
我就回到故乡
一吹再吹
童年的那支曲子 
 
 
《母亲的青丝也花白如芦雪》 
 
芦花又飞雪了
又老又病的母亲枯坐在轮椅上
手枯如芦柴
她再也不能絮软软的芦花枕了
 
母亲的青丝也花白如芦雪
而奶奶如雪的白发
已经化作庄稼地里的黑土
 
黑土沟畔的芦田里芦花如雪
恰如母亲的白发
那枝童年的芦管吹出
思乡如血
 
 
《返青的芦芽是母亲九泉之下的回信》 
 
妈妈
一旦阴阳两隔
我们再也
联系不上您
 
虽然
也给您烧了纸手机
依然
得不到您的任何信息
 
我们只能给您“写信”
用一沓沓黄表烧纸
头七、二七、五七.....
可依然收不到您的回信
 
清明,我蓦然看到您墓畔沟里
返青的芦芽是您九泉之下的回信
芦根纵横的地下互联网上
浸透了您的叮咛和泪滴

  (补记:故乡河南驻马店西平权寨周赵庄南边的沟里长满一片青青芦苇。大人带着童年的我走亲戚,总要路过这片苇田。秋深时节,芦花飞雪,奶奶和母亲总会采些芦花回家,絮枕头或打草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从中国矿大毕业到京郊房山地方煤矿工作时,很是想家,骤然看到周口店芦雪飘飞,蓦然想起故乡,想起母亲,诗意顿生,写成了《芦花枕》。

  后来,奶奶作古。她长眠的庄稼地离那片芦苇地不远,芦雪恰如她生前的白发,而年迈的母亲手枯如芦柴,青丝已经花白成芦雪......我又写下了《母亲的青丝也花白如芦雪》。

  虎年隆冬,母亲因病仙逝。安葬完母亲,惊见不远处沟畔哀婉的芦苇,我又写下了《母亲的新坟枕着凌乱的芦雪》。

  母亲百天之际,专程回故乡上坟烧纸,蓦然发现母亲墓畔芦苇和麦苗已经返青,我又写下了《返青的芦芽是母亲九泉之下的回信》

  此组诗创作时间跨度近30年,写了母亲、奶奶两位母亲。其中第一首《芦花枕》入选小学语文阅读教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