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我们不惧怕被时间流放

——在朱鸿宾诗集《醒来》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1-09-12 作者:赵少琳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鸿宾,诗人就像酿酒的工匠,诗人要让水变成酒,那是要经过多少路口,那是要经过多少要道,那是要经过多少次的淹没,那是要经过多少次的喑哑和往返,或被时间长久地流放,才能让水站立和脱俗,而最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

  1、神住在山顶上/河谷里住着牛羊//溪水向下溜达,小路向上生长/半山腰的木房子/积攒的云彩是女儿的嫁妆/母亲到河边担水的炊烟等她喂养——朱鸿宾:《图瓦人》

  在读到这首诗时,我想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建筑工地上的人们将钢筋、水泥、铁钉、石材等等从远处和不同的方向运来,为一张图纸上的梦想能够在土地上发芽,并且能够让她长成一座富丽堂煌的大厦,人们朝圣般地将钢筋、水泥、铁钉和石材等等从远处和不同的方向运来,就是为了让一座大厦能够发出光来。

  写诗也是为了建造一座大厦或是建造一座宫殿,他们将语言做为了建筑的材料,像搬运钢筋、水泥、铁钉、石材一样,为了语言能够牢固地生长。

  垒砌或搬动语言是一门手艺,勤奋是这门手艺的最高境界,《图瓦人》这首诗,我不敢说是朱鸿宾诗歌创作的结晶,但至少是他诗歌创作前倾的一个侧影。鸿宾这首诗,是带有传统木器中榫卯结构般的牢靠和轻巧以及伏案时的严谨,其诗段落紧凑,内容优雅、想象流畅,形象可亲,面孔清晰。

  这又一次让我想到了那个建筑工地,人们在搬运钢筋、水泥、铁钉、石材所发出的坚定的声音,无疑鸿宾也是那其中的一员。

  2、读鸿宾的诗,让我想到了甄选一词,就上述《图瓦人》这首诗而言,我们基本上找不出作者失手的地方,使这首诗的字字句句里都带着花粉,洋溢着花香,形象地说,如果蜜蜂是花儿的读者,她会把这首诗留在她的记忆深处的。

  一首诗需要被怎样的打磨,就我粗心的理解是,一首诗需要有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唤醒、推动、领导和递进,使一首诗焕发出表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什么是恰如其分的词语,就一首诗来说,如果写到声音一词,就有许多的词语供我们选择,譬如:鸟鸣、虫吟、溪声、嘶叫、呜咽、嗡嗡、爆炸、轰隆、嘻嘻、哈哈、喧哗、哭喊、响鼻、沙沙等等,都是声音的表述,只是程度不同,声音的高矮也不同,这声音有的高大,有的柔细,只是看我们写一首诗时,哪个词语是我们最需要的,这需要我们在词语的选择上要神圣和强硬,要积极的进攻,像一名信念招展的信徒,要找到他经卷中的那行词语。因此,我想,在写作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半凉不热的词语上,让一首诗抬不起头来。

  3、祖国最孤独的诗人/西北风是甩不掉的狼群//饿了,有诗填肚子/夜晚枕着汹涌的忧伤失眠//病痛与战乱,足够咀嚼/背一袋子钻心的泪水,活着//病歪歪的背影/向大唐盛世扇一记耳光//患了胃溃疡的行囊,贴在背上/一盏马灯,早被夜色涂黑

  ——朱鸿宾:《花近高楼伤客心》

  这是一名老练的写手,诗中澎湃的句子在不停地汹涌,我们背诵着作者在写作上的勇敢。这首诗写的结实,是因为作者在写作上与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对立,在这对立中,他一边在寻找一边在摆脱,他要寻找的是陌生化的语境,他要摆脱的是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裂变将给作者带来新的转折。

  这样的写作是困难的,所谓困难是因为作者要向深水区靠近,所谓靠近深水区就是要和诗歌所潜在的固有和公认的立意,暗示、形象、技巧、色彩、声音等等进行无休止的对抗并把它们叫醒。

  有意思的是,这首诗是鸿宾诗集《醒来》中的最后一首诗,这首诗是鸿宾在告诉我们他未来诗歌写作的走向吗?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标题是《花近高楼伤客心》,让人感到标题像是戴了一顶古代人的帽子,与现代诗的身子很不合体。

  4、当前的诗歌大多应用着高清画面般高清晰的语言,我把这种语言称之为高度清晰的语言。譬如,有这样一首诗: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这叫诗吗?这样的表达是别人没有见过尿尿,还是这尿尿的比别人高级。这种一览无遗的东西,不仅破坏着读者的视觉,也在破坏着诗歌的门风。其诗仅仅是在抄袭着现实里的生活,我看这连假货市场里的假货都不如。有一个八岁孩子写了一篇名叫《没收》的诗歌,他的诗歌是这样写的:灯光没收了黑暗,/学习没收了无知。时光没收了我的童年,微笑没收了我的哀愁。/工作没收了爸爸的陪伴,/我和姐姐/没收了妈妈的时间。对比一下,上述用高清晰的语言写尿尿诗的作者和这个八岁孩子的诗歌相比,真不是一码事,可真不在一个段位上。那种赤裸裸的语言,那种高清晰的语言是对杰出诗歌的背叛和哗变。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朱鸿宾的另一首诗歌《老爸来电》:父亲老了,耳背/打电话我总得和他大声吼/那天,诗人驳壳枪正在/我家聊天/我说对不起,/太低了老爸听不见/我只能吼/他怔怔地回答,我也多想吼啊/可我声音再大/我爸也听不到了

  这是诗歌,这也是高清晰语言的诗歌,可我们对这样的诗歌却没有偏见,没有隔阂,只因此诗情重如山,便让我们情不自襟,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缺乏对此诗的预见性,我们无法猜测出这首诗最后的结果,因而,当这首诗在结尾处给出答案的时候,我们才明白了作者最初的意图。这亦体现了写作者的立意和技术。

  以上我颇有选择性地解读了鸿宾的几首诗,这种选择性是带着私人的立场和私人的观点的。因而,这种选择,其实对他整个诗歌的创作就带有了一定的遮蔽,这种以友情为利益的倾向,或许会给他的创作抹黑,因为真实的表白更能使他找到山峰和水源。

  鸿宾,诗人就像酿酒的工匠,诗人要让水变成酒,那是要经过多少路口,那是要经过多少要道,那是要经过多少次的淹没,那是要经过多少次的喑哑和往返,或被时间长久地流放,才能让水站立和脱俗,而最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鸿宾,在通往经典匍訇的路上,我们一定不要退步、沮丧和低头。

  202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