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方严

他静待梨花开放

——简评张乾东的组诗《梨花梨花》

2024-06-25 作者:方严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乾东的优势在于对熟悉的事物融进了陌生感和新鲜感,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宏大和微观的主题都有哲学做支撑。

  张乾东主编,八一年出生于重庆巫山,他是长江诗歌报的主编,主要是以诗人和诗歌编选家的身份而为人所知的。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但值得铭记的却并不多,而我最值得铭记的是在长江诗歌报发的第一组诗歌,也是我发表的第一组处女作,当时在网上浏览一些投稿信息,看到了《长江诗歌》的征稿信息,就想着试一试,如果幸运的话可以被录用也是很好的。2017年10月7日晚上,我满怀希望地把组诗诗稿《掉落的星》发给《长江诗歌》投稿邮箱, 奇迹终于出现,一分钟,回复来了:“《长江诗歌》欢迎您的来稿,谢谢您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回复中给我提供了一个微信号,这个微信号正是刊物主编张乾东的。我如获至宝,第一时间加了张乾东的微信,从此《长江诗歌》主编张乾东成为了我的好朋友更是我的恩师。我们虽然一直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他的经历,但是他用发表我作品的方式,鼓励我在文学的道路继续坚持突围。于是我在网上、在其微信朋友圈,阅读他的作品和了解他的经历,知晓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不管是在巴山蜀水,还是在五金之乡,恒久地坚持了20多年,从2003年起,还和十来位志同道合的诗友一起,创办出刊了140多期《长江诗歌》。他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系重庆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青年诗人协会全委会委员、永康市作家协会理事。在《世界人物周刊》、《中国诗歌》、《诗刊》、《中国文艺》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千多篇(首),作品入选《中国新诗三百首》、《安徽文学诗歌年选》、《中国打工诗歌精选》、《中国80后年度最佳诗选》、《中国诗选》、《中国新诗学纲要》等选本,出版诗集《与现实对话》、《天涯的情天》、《随缘如风也美丽》、《大宁河的女儿》、《逆舞时光》,同时出版文集《红尘有爱》、《妖魅丽影》等多部,出版武侠小说《风云夺刀命》、《浪人情刀》等数部。

  他创办的《长江诗歌》虽然是民间刊物,但我也知道承办一本这样的民间刊物更不简单,且做的如此精美,为无数爱好文学的诗歌创作者带来的是步入诗坛坚定的信心。我更佩服他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疯狂热爱,和当时迷茫的我很相像,那时的我写诗刚刚起步,对我来说有诗刊发表作品已经是实属不易,赋予了我生命重新诞生的重要意义。我开始在公众号上搜索他的作品去拜读学习,最能和他产生共鸣的,是他写母亲的诗歌,诗人借杏花的高洁,赞美母亲的伟大,著名青年评论家马忠这样谈论张乾东的诗:“透过他的诗,让我看到一个极其敏感和勤奋的青年在歌唱,从重庆巫山到浙江永康,张乾东反复想要表达的就是对这个时间的关切和爱。与众多的寻梦者一样,白天,他要忙于应对琐碎的工作;晚上,他更喜欢泡上一杯清茶,沉静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些简约、灵动和富有意境的文字,再现了他对诗意的思考,充满真情,体现实感。”

  各个时代的诗歌都普遍存在着对生活的赞美,而艺术化的写实凌驾于生活上的真实。张乾东的优势在于对熟悉的事物融进了陌生感和新鲜感,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宏大和微观的主题都有哲学做支撑,诗歌都来自于他的生活,存在于生命的现场感。桃花是最具有绵长深情的一面,母亲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伴随着痛苦、甜蜜和理解,在他诗歌的细细牵引中,我们会发现他对尘世、生活和对亲情最直接最缜密的呈现。

  第一次看到他将梨花汇在一起的组诗,让人看的格外酣畅淋漓。

  “春风一过,就把藏在枝头的/暖,一片一片亮起来/一朵朵梨花,并不缺少婉约,却没点亮,唐诗宋词的烟海/也少去掺和,情与爱的浪漫”,“我所要表达的,梨花/它不娇艳,甚至有些孤独/一望无际的纯白,持续北进/就是冰与火的悬崖……”《山野梨花》。这首《山野梨花》着力于思想深处,温情而开阔,诗歌表达手法和技艺纯熟,文字洗练,意象丰富。他努力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出较为丰富的语意,从而使诗歌因内涵丰厚而有张力,并随着心情的移动,托物言情的诗体慢慢的流露出来。因为词语的凝练而使这首诗具有韧性和意味,经得起咀嚼,意象中含有思想性,是用沉思的目光触动了现实,并且赋予梨花在冰与火的悬崖上肆意开放的新颖的含义,让“梨花”融进现实,并加以丰富和深化。总之,他善于从事物意象的不同角度寻找出不同的意义,同时,也善于从不同的事物意象中挖掘不同的含义,并借助于想象力扩大呈现事物在诗歌中表现的疆域。

  

  梨花在山野的白

  

  我喜欢山野孤独的梨花

  它们身边是一望无际的绿

  

  就那么一树的白

  白得纯粹、白得高贵

  

  春风一来,它们会落我一身

  而我,从不开口赞美

  

  有些白,一旦说出口

  它就不再是原来的白

  《梨花在山野的白》这首诗猛然一读吧,很像我的代表作《梨花落在去年下雪的地方》。李白说过“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周邦彦说过“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两人既赞梨花美颜,又挺梨花标格。还有好多诗人沿着这个思路不吝笔墨,使人对梨花之美无限回味,一唱三叹。如丘处机的意思是密切的:“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阮南溪直接说梨花品质在白玉之上:“缤纷紫雪须浮细,冷淡清姿夺玉光”。此外,把雪与梨花两者的洁白相比拟,正是常用的修辞,可衬托梨花之轻盈优美,诸如“海棠铺绣,梨花飘雪”“空余满地梨花雪”等。岑参则倒过来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把雪比作梨花了,且花团锦簇,写法颇为奇突,成就了咏雪千古名句。“有些白,一旦说出口/它就不再是原来的白”说的是梨花,说的是梨花白,但是像极了在说人生。只有山野的梨花“它们身边是一望无际的绿”。

   《他静待梨花开放》、《故乡一株干枯的梨树》、《桃花与梨花》、《梨花如雪》等有关梨花的诗,张乾东看的仔细、写的动情,诗歌在古典美的蕴含之下,拓宽了思想的境界。梨花在山野绽放的如雪,让人在开满洁白的梨花的山野,想起梨花的典故,想起杜甫在江南截获过一段与梨花有关的春天,想起那年,李龟年的白发,已然白过江南的梨花。对着梨花浅浅告白,他喜欢她的羞羞答答,多像他开在故乡的初恋,每年的春天,他静待梨花开放,将他的眼神擦得无限澄明。那就让诗歌返回本心,返回遥远梨花绽放的山野,让语言携带着梨花的芬芳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