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国诗丛
2025-08-16 作者:苏小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苏小白,诗人、作家、美食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国执照中医师。
《北海看鱼》
柔软的水,被微风之小脸
贴成弧面
鱼群游过时
像金梭子在微光里穿织
女儿数着数着,就把自己数成
其中一尾活泼的鱼了
柳条轻轻荡开步行道
云影落在童年树荫间
那刹时,我宛若看见
无数个发小在午后结伴走远
都是透明而闪烁的
当夕照斜穿栏干
小径在身后拉成二胡的琴弦
我携女儿踩着淡泊的月光
而湖面,刚刚被吹散的云翳
又聚成轻愁的模样
——
我们离开后
她的皱纹渐渐蹙满脸庞
一对鸥鸟在黄昏飞起
像两片云影轻轻离去
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景山漫步》
曲径在浓荫里折远
女儿数着国槐漫步
槐花,突然洒落
跟着纷纷扬扬雨点
清凉 带着一些伤感
雨丝收拢伞的檐际
石狮懂得闭口
任游客之身影在历史的照壁间
穿行
古槐的枝干,透过昏黄
依稀看见
那袭轻飘的衣襟
如今乌鸦越过乌青林梢
如旧臣在城堞上清点烽烟
它们衔着未烬的啼哭
反复搬运着
整座煤山的晚云
女儿数着台阶望上去
石阶在微雨后垂落
我的脚步怎么可能像她那样
轻盈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北京胡同》
蝉鸣在瓦檐上发亮
石板路洇染着微光
树冠悬垂成墨绿伞盖
女儿在侧,我们一步步走进
半醒半寐的夏日午后
巷子,愈走愈静
犹如幽深古井
我们面对布满苔痕的墙砖
石纹间浮出明清云烟
老槐根须在砖缝里游弋
像清晰文脉
在厚重的历史册页之间流转
女儿突然停下脚步
指认着不远处的照壁
——爸爸,那上边飞鸟
是不是你讲过的故事里
那只月边仙鹤
我转身辨认
风,在砖隙间低回
一瞬,整条巷子都屏息
听见岁月深处的回声
如同远古神话中的韶乐
女儿摊开手掌
接住飘落槐花
像接受旧家大院的请柬
我们举头望去——
整条巷子宛似倒流的时光
浸润其中
我与女儿恍若温润相偎
两枚琥珀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微雨的花市大街》
晚霞的釉彩渐渐脱落
雨珠在槐树间跳跃
我们缓缓踱着这条旧街
水洼浮映着尘世
女儿忽然停下
扬面看着画檐垂落的雨滴
像是在观赏坠落星群
灯光亮起
我在辨认哪扇窗子
关闭著旧年的茶烟、夜饮
花池里蜷曲的花瓣
默默收拾残妆
十五年足够让青苔漫过石阶
却改不了邻人迎接的笑脸
紫荆树在角落渗出淡淡的香
当夜色浸透楼宇
我俯身为小女系紧鞋带
那些沉入砖缝的市声
又随雨后的氤氲浮升——
我们别去,撇下那段
悠长悠长的
时光
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北京小吃》
焦圈是木筷轻夹的明月
豆汁是青瓷碗里荡漾之黄昏
女儿用舌尖体验
——妈呀,好酸!
烤鸭以油脂在薄饼上书写篆字
玉兰白面皮裹起前门大街的风霜
我教女儿蘸取星辰的碎屑
以干炸丸子讲述上一辈人
槐荫下乐而忘返的日子
让甜面酱的幽深漫过齿间
细嚼慢咽中,宫墙柳条
拂过琉璃瓦的苍茫
隔着雨丝,黄昏漫过玉栏
绸缎般向大街展开
洗却异国的盐粒与疲倦
我们伫在高楼窗口 数那些飞远
乌鸦
在夜市的光里漂回枝头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都一处吃烧麦的傍晚》
我跟随乾隆爷落座
女儿踮脚点笼烧麦
雕花窗棂斜映晚灯
雨水,一串串从燕尾檐
开花
笼屉托来玲珑梅朵
每道褶裥里都溢出鲜香
女儿停下不忍动箸
听我讲说匾额的来历与沧桑
爸爸,清朝皇帝
为什么不发“禁酒令”呢
女儿眼中有星芒——
此刻,夜雨繁大
有人抱着膀子在大街上跑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大栅栏的晚晴》
女儿小手紧拽衣角
雨后的积水晃碎晴云
青石板上倒影的脊檐
侵蚀着百年深沉足洼
石壁间刻着岁月裂纹
商号金字在残照中耀眼
古槐上悬荡蓝色天带
缀着一二归鸦
“冰糖葫芦呃——”
深巷中的一声叫卖
将回乡人带回旧朝
捏一捏兜里的返程机票仍在
打千请安原是铜像
女儿仰起脸,朝我微笑
时间咬过古老钟表的齿轮
我指给她看旧屋山墙
幽深之处,有几茎瓦椤草
正静静吮吸月光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天坛的微雨》
拾阶而上,雨突然降临
像前朝偷跑出宫外的女使
扶在汉白玉栏干上轻轻
轻轻诉说
女儿看着她们
云朵的女儿
伸开双臂,想要拥抱她们
瘦瘦的身
那些雨滴,走过六百年
依旧那么温顺
在祈年殿的屋檐
突然,跳起掌中舞
站在回音壁两端
女儿喊出的每一声
都长出湿润绒毛
像初生的檐间雀
叽叽喳喳飞过来
而一直沈默的苍松
映在琉璃瓦的弧度里
继续用沈默
应对现状
2025年8月2日星期六
《泛舟,在莲花间》
一只画舫在碧水上轻轻漾开
犹如仙鹤在云间滑行
次第迎来的莲
似著罗裙之仙娥,将我们带入
人间洞府
桥如虹,树如霞
谁曾在此濯洗征衣
谁又在此轻吹玉笛
千年城门半启,苔痕
把战火与笙歌砌成青石
只剩细浪反复叩击
女儿数着莲蓬
我数着城砖
护城河,这袭翩翩荡起的衣袂
船行其上
绣一道或明或昧之花纹
——
尘声中,新藕被风轻轻扶起
一轮明月
卡在城垛上
2025年8月3日星期日
《曹魏古城》
落日在河水中微笑
我们穿过古朴城门
青石路是展开竹简
乌云是燃起的烽烟
我望向古肆瓦当
暗处有苔痕斑驳
曾经魏武挥鞭的城垛
苍苔比铜锈还厚
当年父亲牵着我
在春秋楼的灯影里
讲述马蹄踏碎的星月
父亲的声音里浮动着
我未曾谋面的烟火
如今女儿指着烟霭中
楼阙问我为何不见燕子
飞过
她的话音未落,一阵风起
石缝里摇曳着野草几茎
比撕碎的战旗还凄厉
我们驻足
整座老城忽然安静
听风穿过燕尾檐
新月淹没下,像一众先人
跟我们一道载酒载歌
人生几何
2025年8月4日星期一
《过文峰塔》
明月攀上塔尖的刹那
一丛青竹点点头
清风扫净的夜
在塘边
拓出整座古塔的疏影
我侧身凝看女儿
女儿在塔前,安静地笑
如同清风吹开莲朵
恋恋别去细细脖颈
路灯在树间
照处覆满苍苔
踏上去,旧砖便从脚底
渗出前朝清凉
我们悄然走过
似乎踩疼塔的神经
十三层密檐将风铃
迢递错落
喊出清脆 彻骨的音声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小西湖怀往》
水墨笔锋一转
垂柳在湖边勾出七月的荫影
和风致
我们乘坐画舫顺流而下
如同滑入青瓷的盘心
彩云宛似织入蓝天锦纹
廊檐的铜铃次第摇响
随着欸乃水声
共奏北宋清亮的乐音
而此刻,蝉声变薄
像褪色家信 在晚清的小树林
被黄昏灯最末看过
月亮勒着一带纱巾,坐在老城
街口
女儿托腮坐在船舷
在婉转桥廊间,我扶住女儿站定
突然希望下一场夜雨
让无尽的荷叶接住——
瓦当浮现曹魏篆文
桥上飞的是鲜衣怒马的年少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访小学校》
北校门仍在,可我的指纹
早已被风蚀四十五个夏天
我举着摄像机寻找
当年清寂的甬道
蝉鸣在长树间
翻晒夏日的喧闹
女儿追逐飘散的一枚枯叶
像追逐我旧年邮寄的家信
安静传达室的玻璃窗
一前一后映照出两张重叠脸庞——
一张踮脚窥探未来
一张被时光揉皱的颓唐
厚厚碧苔啃啮着砖缝
昔年雨水勾勒模糊的时光
一排铁椅斜倚在树影里
仍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
我数着教学楼的窗口
如同数自己增多的年岁
突然听见女儿唱歌
飞远的声音撞到旧墙壁
弹回来仿若当年放学的铃声
而此刻,清风穿过篮球架
我们站在空旷的操场中央
站在两个夏天之间
站在消逝和未消逝之间
站在回声与回声之间——
空荡荡的操场忽然被许多
奔跑的小身影填满
又突然散去
2025年8月6日星期三
《吃鱼汤》
晚风初起的水岸
柳条拉开帷幕,在水波之上
明月圆睁杏目
荷香摆动水袖。这是一出
旧年的戏剧在小夜市前上演
百年祖传的鱼汤摊
在灯影与氲氤轻烟中露出
我们依边坐下。鱼汤端上
我望着女儿轻吹热气的模样
恍若回到久远童年
那些夏晚,父亲还很年轻
他就坐在我的对面 像一座山
鱼汤摊就如家乡的老屋 炊烟飘缈
我捧着粗瓷碗
黄昏像黄狗,明月则是邻家小姑
笑盈盈立在栅栏
——爸爸,你吃呀
女儿用竹筷夹起一条焦香的小鱼
递到我眼前来
我接住的,是整段流转的时光
灯影随水波渐流渐远
柳枝垂下 又如小帚清扫
一寸寸河岸
我们起身时,晚风恋恋不舍
举手长劳劳
比今夜的怀想还要绵长
2025年8月7日星期四
《望田路的夏晚》
晚市,像一条河
两岸之店铺
各个像热带岛屿 隐在树间
热浪阵阵,仙雾缕缕
月亮,踮起小脚
走过楼阁,像旧年大家的闺秀
在街口
张慌 好奇
我们望见彼此
像一对不曾陌生的鹭鸶
误将尘世当作久远的、久远的
如约之地
而我的脚步,突然沉重
在夜色渗透街灯的瞬间
货摊边剥落的果皮
早已覆盖二十年前的脚印
彼归途啊,此归途——
一颗心
为什么总是一盏马灯
云烟迷离 不知何处
河蛙浸透过来
收摊人推车渐渐走远
我悠然回身,妻牵着小女竟然
跟在身后
窗檐低垂 夜风低起
——这一段槐荫小街
从往昔的记忆浮起
在月下 清晰、幽静
曾是那样脱俗
2025年8月8日星期五
《坐高铁回家》
没有根的云朵
如今再次飘回
曾把青春卷进行囊
而女儿还不知故土是什么模样
车窗,如巨大电子屏
一段一段将北国的夏色
向乘客播放
碧野,像一件精美之绣品
被微风铺陈,又微微卷边
女儿突然指着窗外:
爸爸,我们到了旧金山
我望向她清澈的瞳孔
映出的高桥正横跨过大河
——这里是老家
是我们出生的地方
可惜归途太短,
短过票根上的地名
(来不及端详)
可是这归途亦太长呀
长过所有异国的夜晚
当广播响起熟悉的地名
禹州站到啦!
车子突然慢下来——
在明与暗的间隙
故园,像一个颜料桶
金的、翠的、银的、墨玉的
劈面向我倒来
2025年8月9日星期六
很赞哦! ()